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隋及初唐文学

隋及初唐文学概说主要讲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第一章隋代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诗歌一、文化环境与作者群素质二、隋诗风貌1.北朝入隋的作家群,重情思。
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2.杨广周围的文人,主要是从梁陈入隋的。
如王胄、诸葛颖、虞世基、徐仪等。
重彩藻,沿齐梁之旧。
杨广诗复杂,《春江花月夜》二首清新明快。
第二节贞观诗坛一、太宗朝的诗人李世民、魏征、虞世南、许警敬宗等。
由“浮艳”的宫体诗转向“雅正”的宫廷诗。
初唐的宫廷诗与梁陈及隋的宫廷诗有所不同。
二、王绩创造淡泊疏野的诗歌境界。
第三节上官仪(高宗龙朔诗风的代表)“上官体”绮错婉媚的特点。
“六对”“八对!之说。
第四节四杰(永徽调露间的诗坛)一、卢照邻1.生平2.诗歌。
《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来市井。
二、络宾王1.生平2.诗歌。
《帝京篇》写法近似于赋。
五律风骨凝炼。
三、王勃1.生平2.诗歌擅五律五绝。
开始转向朴素和个性化。
骈文《滕王阁序》。
四、杨炯1.生平2.诗歌。
五律。
第五节沈宋和律诗一、沈宋诗歌的内容和艺术二、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第六节陈子昂一、生平二、思想与政治主张1.思想复杂(1)纵横家(2)道有气质,可说是其家风(3)佛家2.以政治主张以“安人”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三、诗歌主张四、诗歌1.提倡兴寄、复归正始之音的具体实践――《感遇》38首2.“风骨”来归,表现出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7首。
五、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第七节诗歌意境创造的进展一、刘希夷及《代悲白头翁》二、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花月夜》探讨铺陈作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一种模式。
第二章盛唐诗坛第一节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一、张说二、张九龄1.生平2.诗歌。
《感遇》12首。
《望月怀远》三、贺知章四、张旭五、王翰六、王湾第二节王之涣、崔颢、李颀、王昌龄一、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二、崔颢。
《黄鹤楼》三、李欣1.生平2.诗歌。
①赠答诗,善于描写鲜明形象性格。
②边塞诗。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1

• ●《长安古意》 • 这首纵横开合、汪洋恣肆的长诗,可分四 个部分,每部分又依次分为若干个小层次。 • 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 屈膝‛为第一部分。诗人浓墨重彩着力铺 陈渲染京都长安的繁华市井和统治阶级穷 奢极欲的豪华生活 。
• 从‚御史府中乌夜啼‛至‚燕歌赵舞为君 开‛为第二部分,细致刻划长安的夜生活。
• 古调别弹的诗人王绩。 • 他的诗质朴清新,脱 尽铅华,抒写真情, 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 的先驱(他上承陶渊 明,下启王孟),有 《东皋子集》。五律 《野望》是他的代表 作。
• ●野望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勃存诗虽然不多,但抒怀言志、写景抒 情、羁旅思乡、送人别友诸方面均有佳作。 有《王子安集》。骈文有《滕王阁诗序》 以传世。工五言诗。
• (二)杨炯 • 杨炯(650—693?),华阴 人。年10岁, 即中童子科, 时 人以为神童, 待制弘文馆。 676年应制举登科,补校书郎, 后出为盈川令,世称‚杨盈 川‛,恃才自傲,为政苛酷。 在诗歌创作上,杨炯以五律 见长,对于五律的定型化、 规范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 上官仪对诗的形式与修辞有所探索,他提 出‚六对‛、‚八对‛之说。
• 他的‚六对‛、‚八对‛之说,是从字音、 词义、句法三方面对对偶作了深入的理 论分析和精确解释,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的。
• 从字音方面说,有双声对、叠韵对、连珠对、 连绵对之分;
• • • • 双声对:黄槐——绿柳 叠韵对:彷徨——放旷 连珠对:萧萧——赫赫 连绵对:残河河若带——初月月如眉
• 他的《帝京篇》写帝京长安的华富和贵族 的奢糜,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篇章 结构等都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 被人称为‚绝唱‛。但为人传诵的却是他 的一首五律《在狱咏蝉》。
1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解析

咏怀、咏史、咏物的作品如卢照邻的 《行路难》、《咏史四首》、《浴浪鸟》, 骆宾王的《畴昔篇》、《咏怀》、《在狱咏 蝉》等。
羁旅、送别、怀人的作品如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薛华》、《山中》, 杨炯的《夜送赵纵》,骆宾王的《于易水送 人》等。
21
2、诗中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慷慨刚健的气 势力量,上承建安风骨,下启盛唐之音。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会稽 余姚( 今浙江余姚)人。
其创作主要体现宫廷诗风,有的作品也 透出清新之气,风格典雅。如《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1
三、上官仪和“上官体” 1、上官仪及其诗歌 上官仪( 608?-664),字游韶,陕 州(今河南陕县 )人。 其诗多宫廷奉和应制之作,在艺术上 注重声律辞藻对偶之美,诗风精巧绮丽, 流媚婉转,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浮艳雕琢 的齐梁诗风。如《早春桂林殿应制》、 《奉和山夜临秋》等。
—卢照邻《至望喜瞩目言怀》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又如骆宾王的名篇《在狱咏蝉》。
24
四杰诗中对理想价值的强烈追求和愤世 不平的慷慨之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 重要因素。这种气骨在他们各类题材的作品 中都有体现,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川》,又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4
2、杨素 杨素( 544-606),字处道,弘农华 阴 ( 今属陕西)人。隋朝开国重臣。 其《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等 作品,慷慨悲凉,深雄雅健。
5
3、薛道衡 薛道衡( 540-609),字玄卿,河东 汾阳( 今山西万荣县)人。 其诗明显表现出南、北两种风格。 《出塞》 雄健苍凉,气势昂扬,具有北 方贞刚之气。 成名作《昔昔盐》是闺怨题材,清辞丽 句,委婉细腻,颇具齐梁风格。 五言绝句《人日思归》语淡情深,韵味 悠长。
初唐诗歌发展历程

初唐诗歌发展历程初唐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摆脱齐梁诗风,走向新的诗歌气象的过程。
一、初唐早期(高祖武德年间 - 太宗贞观年间)1. 宫廷诗风主导。
- 在初唐早期,宫廷诗风盛行。
当时的诗坛主要被宫廷诗人所占据,像唐太宗李世民周围就聚集了一批宫廷诗人,如虞世南、上官仪等。
- 这些宫廷诗大多内容上比较狭窄,主要是歌功颂德、应制唱和之作。
就拿应制诗来说,就是诗人按照皇帝的旨意或者宫廷的需求创作的诗。
比如上官仪的诗,风格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
他总结的“六对”“八对”等对仗方法,虽然在诗歌格律的发展上有一定意义,但从内容上看,这些诗往往缺乏真情实感。
就像一个精心打扮却没有灵魂的美人,外表好看,可就是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
2. 对南朝诗风的继承与延续。
- 这个时期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南朝齐梁的诗风。
南朝诗歌注重形式美,讲究声律、对偶等技巧,初唐早期的宫廷诗也是如此。
诗人们在诗歌的音韵、辞藻上下功夫,比如在描写宫廷建筑或者宫廷生活场景时,会堆砌大量华丽的辞藻,像“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之类的句子,满眼都是金光闪闪、美玉玲珑的景象,但是读多了就会觉得有点腻味,因为都是些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到生活的实质或者诗人内心的深处。
二、初唐中期(高宗永徽年间 - 武后时期)1. “初唐四杰”的崛起。
- 这时候,“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横空出世,给沉闷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风。
- “初唐四杰”虽然在诗歌形式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比如他们的诗中仍然有一些华丽的辞藻,但是在内容和情感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就像给一个原本只是外表漂亮的花瓶注入了芬芳的鲜花,开始有了内涵。
2. 诗歌题材的拓展。
- 随着“初唐四杰”的努力,诗歌的题材大大拓宽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友情、边塞、个人境遇等题材,还有对社会现实的一些反映。
比如他们会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虽然不像中唐诗人那样深刻和全面,但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意识。
初唐诗歌PPT课件

其四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第23页/共32页
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第24页/共32页
其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第25页/共32页
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第26页/共32页
写法特色
诗咏兰若,前四句赞美兰草、杜若风采的秀丽,后四 句感叹其芳华之摇落。 托物寓意,纯用比兴,寄慨遥深。
——陈子昂《修竹篇序》
第20页/共32页
三、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 标举 “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的优良传统,即主张 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 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 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兴寄”的实 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倾向。 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 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 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 要的作用。
在诗歌内容方面,“初唐四杰”突破了宫廷诗的 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 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 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 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 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第一章 初唐诗歌

文令,兵败,下落不明。
• 3、王勃。十四岁应
举及第,授朝散郎,沛 王召为修撰,因作《檄 英王鸡文》遭斥逐。 • 后任虢州参军。擅杀官 奴曹达,遇赦革职。 • 父王福畤坐迁交趾令, 勃往探视,渡水溺死。
• 4、杨炯。应神童举及第, 待制弘文馆。
• 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 书郎。
• 后任太子东宫参事司直, 又为弘文馆学士。
• 从祖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起 义,坐迁梓州参军。
• 又任盈川县令。死于任上。
二、四杰的共性
• 1、天才早慧而恃才傲物。 • 2、宫廷生活。 • 王:沛王府;杨:太子东宫;待制弘文馆。卢:邓
王元裕府;骆:道王元庆府。 • 3、宫廷之外的广阔生活阅历。 • 王:游历巴蜀。骆:从军西北、游宦西南。卢:新
(2)七律。如《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独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以春景反衬客愁,倍觉凄然。尾联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 对仗工整谨严,平仄和谐。 2010年3月温家宝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吟诵“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 色倍还人”,以表示应对危机的信心。
都尉。杨:梓州司法参军,终盈川令。 • 4、不幸遭遇。迁谪、入狱、疾病、溺水。
三、四杰的个性—“浮躁浅露”辩
• 1、有关文献。《旧唐书·王勃传》:“行俭曰:‘士之致远, 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 耶!杨子稍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矣。”
• 2、闻一多《四杰》辩说。他赞王勃:“王勃在短短的二十八 岁的生命里,已经完成了一大堆的著述,计有《舟中纂序》五 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汉书指瑕》十 卷……《文集》三十卷,能够浮躁到哪里去呢?”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导引】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从唐王朝建国的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快要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诗歌成绩却最低。
这是唐诗从陈隋追求形式美的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
拓开诗歌天地的是高宗时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或表现参军报国的壮志,或揭发贵族生活的荒淫空虚,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忿,也明确提出了“轻绮碎”,“重骨气”的主张,题材内容扩大了,思想情感也转变了。
他们冲破唐初宫庭诗风的束缚,使诗歌从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的圈子里跳出来,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把诗歌从宫庭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比较清峻。
武则天时期的陈子昂更是高举起诗歌改革的旗帜,既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也在创作实践上完全摆脱了齐梁风气,反映了那时社会、政治上存在的各种矛盾,显示了刚健的风骨,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学习目标】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所抒发的离愁别绪及手法;2.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所抒发的思乡之情和借早春美景来表达思乡的手法;3.杨炯《参军行》所表达的爱国热情及景物描述的作用;4.王勃《滕王阁》借滕王阁的冷落孤单所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慨;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人生宇宙的思考和对游子思妇的深切同情。
【知识超市】一、诗人与背景1.杜审言(645?—708),字必简。
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
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朝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作品多朴素自然。
其诗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能熟练,对推动律诗的成熟很有贡献。
2.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今山西河津)人。
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咏物不离于物, 抒怀不著形迹, 二者融合无间
唐人咏蝉三绝唱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 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 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 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 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 特点。提出“六对”、“八对”说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 制》)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奉和山夜临秋》) “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三、台阁体与律诗的定型
台阁体: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 进士科勃兴,出现了一批由进士科及第而先 后受到朝廷重用的士人作家,如杜审言、李 峤、宋之问、沈佺期等,他们入朝为官时写 的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作品,被称为“台 阁体”。 内容:应制酬唱、赠别、咏物。 五律的定型:从杜审言到“沈宋”
4、艺术成就
(1)拓新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 生活,真实抒写个人遭际。闻一多:把诗歌的
题材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 山与塞漠。
咏史
卢照邻《咏史四首》:“季生昔未达,身辱功 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幸逢滕将军, 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百金 孰云重, 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 群公寂 无声。 处身孤且直, 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 此, 唯唯何足荣 。” 《史记》: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乐府古题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 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 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 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 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 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 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 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现实的人生感受自由抒情
“本在抒情,非关应制。”(陈熙晋笺骆宾 王诗) 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无论是渲泄抑郁 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 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近体诗格律
中古音四声:
平、
上、 去、入
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 上、 去 平 仄
声调:诗 色 史 试 锡 时 市 事 食
训练:找出入声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 物最相思。
国、发、撷、物
1、平仄原则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 轻重悉 异”,句中平仄互节,音韵高低起伏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情况下,五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三平调: 末三字全为平声。 | | | — — 犯孤平: — — | | —
训练:《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I I — — I, — — I I —。 — — — I I,I I I — —。 — I — — I, — — I I— 。 I — — I I, I I I — —。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 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 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 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 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 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 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 歌赵舞为君开。
第一章 初唐诗坛:
唐诗风貌的初成 (618-712)
1、宫廷诗及唐诗的格律 2、初唐四杰 3、陈子昂
一、唐诗风貌
钱钟书:“诗分唐宋· · · · · · 唐诗、宋诗,亦非谨朝 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 两种诗。”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气象圆融阔大。 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气 度雍容浑厚 “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令:平仄两读
再如“看”(汉魏六朝读仄声,唐改平声,诗 中视情况而定):
卢纶《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闻逐樵 夫闲看棋,忽闻人世是秦时。”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 特点:意义不变
三、初唐四杰与诗风变革
高宗武后时期,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 1、四杰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 王勃(650-676): 字子安,王通之孙 杨炯(650-694):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 川 卢照邻(634?-683):字昇之,号幽忧子 骆宾王(623-684?):字观光,曾任临海 丞,人称骆临海
边塞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二庭归望断,万里 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 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 汉国羞 。”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吐蕃入侵,薛仁贵 任逻娑道行君大总管出征西域,骆宾王也加入 军队并任奉礼郎。蒲类津,在今新疆巴里坤湖 东南岸。 善于用典(龙庭、燕颔、 兰山)。 状物写景,兼有比兴之意。
3、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 川之杰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 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思飞情逸, 风云坐宅於笔端;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 下。” ——王勃《山亭思友人序》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 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卢照邻人间才杰…… 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于是鼓舞其心, 发泄其用……遂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 苑豁如,词林増峻,反诸宏博,君之力 焉。……后进之士,翕然景慕。” ——杨炯《王勃集序》
乐府古题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 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 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 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 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 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 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二、初唐诗坛概况
1、唐初:文学主张的南北融合与创作上的宫 廷诗时代 魏徵《隋书· 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 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 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 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 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咏怀
卢照邻《释疾文三歌》其一:“岁将暮兮欢不 再,时已晩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 秘此凤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 何?” 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勒功思比宪, 决策暗欺陈。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窦宪字伯度,东汉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 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 刻石以纪汉功。 陈平,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2、初唐诗的发展
形式技巧上精进 虞世南《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 緌(ruí ):帽子或旗杆上的缨子。
咏物贴切,辞采华美,有身份感。 传统典故翻新: 树木的种类(弱柳鸣秋蝉) 与秋风的关系
声律方面的发展
永明体的缺点: 诗律形式纷繁杂乱,尚未定型; “八病”的病犯忌讳太多,使人无所适从; 律句与律联虽已解决,但两联之间的关系问题尚 未解决。 一句之中和一联之内,虽有轻重迭代之致,而求 之全篇,则往往是平仄相同的两个律联的重叠, 重复单调,缺少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律的定型:
A、上官仪与上官体 (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 人。贞观初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 宗时任中书侍郎,麟德元年十二月被诛。以体物细腻、 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特点。 提出“六对”、“八对”说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 制》)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奉和山夜临秋》) “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宫廷诗
写作场合:宫廷 作者队伍:南朝入唐的遗老文士、朝廷重 臣 写作方式:应制奉和、酬唱 题材内容:沿用旧题、咏物 风格:南朝遗风,绮靡
虞世南《中妇织流黄》:“寒闺织素锦, 含 怨敛双蛾。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衣香 逐举袖,钏动应鸣梭。还恐裁缝罢,无信达 交河。” 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比宫体 诗较清新明朗
咏物不离于物, 抒怀不著形迹, 二者融合无间
唐人咏蝉三绝唱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 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 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 相警,我亦举家清。 ” 梗泛:指漂泊无定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将入 秦)苏秦谓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 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 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 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 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 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 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 不知君所出矣。”
送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行役 卢照邻《早度分水岭》:“丁年游蜀 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 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 闻戍鼓,岭外咽飞湍。瑟瑟松风急,苍苍山 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隐逸 卢照邻“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 陇》) 咏物 王勃《咏风》:“去来固无迹,动 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3)语言流畅不滞涩,风格逐步走 向刚健清新
B、从杜审言到“沈宋”
《新唐书· 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 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屡 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 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 号为沈、宋。” 王世贞《世苑卮言》云:“五言至沈、宋始 可称律。”
唐诗声律
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 于掌握运用。 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要求对仗。
2、强烈的自信、睥睨古今的锐气和 勇气
卢照邻:“圣人方士之行,亦各异时而并宜;讴 歌玉帛之书,何必同条而共贯?”(《南阳公集 序》) 卢照邻:“其有发挥新题,孤飞百代之前,开凿 古人,独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粤在此 乎!” (《乐府杂诗序》) 王勃:“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 今;郑康成何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 古。” (《感兴奉送王少府序》)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 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 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 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 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 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