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海洋来源链霉菌FIM090041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福建省新药( 微生物) 筛选重点实验 室,福州 3 0 0 ) 5 0 7
摘要 : 目的 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发现潜在 的抗流感 药物 先导化合物。方法 利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高通量筛选 方 法 ,从海洋微生物菌库中筛选产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的菌株 ,采用 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 ,通过紫外 、质 谱、 核 磁共振等现代 波谱学方法鉴 定其 结构 。结果 分离到两 个吲哚生物碱类 活性化合物1 和化合物2 ,结构解 析确定它们分 别与 S 2 8 1 F 5 3B同质 ,对神经氨酸酶的I 为6 . mo L l2 . mo L F 53 A¥ S 2 8 c 78 l  ̄ 128 l ,Ki 1. ̄ l 和2 . mo L。结论 本文首次报 p / p / 为 3 t / 5 mo L 1 p l 6 / 道该化学结构类 型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关键 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吲哚生物碱 ;流感;链霉菌 中图分类号:Q9 6 3 文献标识码 :A
(ui rvn il yL b rtr f cenn r o e Mi o i rd csFj nIs tto coilg , u hu30 0 ) Fj nPo ic aoa yo reigf vl c b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u t ui tue f rboo yF zo 5 0 7 a a Ke o S oN r l , a n i Mi
Ne a i i s nh bio spr duc d by t a i rv d ur m n da ei i t r o e hem rnede i e Ste o rpt myc ss FI 0 0 4 e p. M 9 0 1
J a g Ho g li W a g Ch a - i Ja g Ni g y , e i g h n , e g F i Xi n n in n in n —e , n u n x , in n — u Ch n M n — o g P n e, e Ya g a d Ja g Ho g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

液 酸酶 , 其是 一种具有 抗原 性 的糖 蛋 白, 主要 分布于 流感病
毒 被膜 。N A的结 构 比较特 殊 , 其本质 是 由四个结构完 全相 同的亚基组成 的一个 四聚体 , 而二硫键在相邻 亚基 的连接 中 起着 关键作用 。每个 亚基有两部分组成 , 一部 分为球形的头 部, 该 部位 是 N A的活性 部位 ; 另一 部 分为 细长 的颈 部 , 该 部位 的作 用是将蛋 白锚定在病 毒的包膜表面 上。NA在流感 病毒 的传染 中起 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 , 原 因是 N A能够催 化糖 苷键 的水解 , 断开糖苷 键与糖 蛋 白之 间 的连 接 , 从而使 已经 成熟 的流感 病毒从 宿 主细胞上脱 离 , 然后感 染新 的细胞 , 最 终引起流感病 毒在患者体 内的扩散 【 6 ] 。
子通道 口径 的能力 , 因此在一定程度 上抗流感药并不 能完全
封闭 离子转 运 , 从而 易产生 耐药性 [ 9 1 , 使得流 感疫苗 的预 防
效果不尽理 【 l 0 1 。
症状 , 部 分患 者甚至存 在腹 泻 、 腹痛 、 恶心 、 稀 水样便 等消 化
道症状 , 可通过 呼吸道 、 消化道等途径传 播 , 具有 极高 的死 亡
禽 流感 ( b i r d l f u 或a v i a n i n f l u e n z a ) 是 由甲型 流感 病毒 的一 种亚 型( 也称 禽 流感病 毒 ) 引起 的一 种急 性传 染病 , 由 于抗原 变异频 繁 , 加之疫 苗 的预防效 果不理 想 , 使其人 类感 染 禽 流感 后死 亡率 高 达 3 3 % t q 。 目前 国内对 于禽 流感 的控
流感治疗中奥司他韦的最新临床研究

流感治疗中奥司他韦的最新临床研究流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
每年流感都会导致大量人群感染,给社会带来重大负担。
在对抗流感病毒的治疗中,药物奥司他韦近年来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首先,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在阻断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奥司他韦可有效抑制多种流感病毒株的生长,包括目前广泛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这一发现为奥司他韦在流感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其次,研究人员还发现,奥司他韦对于高危人群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高龄人群、免疫系统受损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症状也更加严重。
然而,通过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显示,奥司他韦对于这些高危人群的治疗效果不亚于其他治疗方式,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更为显著。
这意味着奥司他韦有可能成为治疗高危人群流感的首选药物。
另外,奥司他韦具有出色的抗病毒作用和较低的耐药性。
研究人员发现,在奥司他韦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流感病毒的复制速度明显减慢,病毒株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而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奥司他韦抗病毒效果的持久性更佳,病毒对其的耐药性较低。
这一特点使得奥司他韦成为流感治疗中的热门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奥司他韦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奥司他韦在正常剂量下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然而,对于儿童、孕妇和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如肝肾功能损害者等,还需要更加严格的监测和使用指导。
总体而言,奥司他韦在流感治疗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以及缩短疾病持续时间方面,奥司他韦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奥司他韦在流感治疗中的疗效,同时深入研究其对不同人群的作用机理和安全性。
相信未来,奥司他韦会在流感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降低流感给社会和个体带来的负担,并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_陈宝龙

但甲苯基取代的化合物 13 对 N1 亚型的抑制作用比 N2 亚型 增强了约 200 倍,且它对 2009 年 H1N1 型的突变体 H274Y 和 Q136K 同样有效。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唾液酸类似物的 C-3 位进行修饰,有望得到高选择性高强度的治疗 H5N1 流 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 1. 3 C-4 位的修饰 唾液酸 C4 位和 C6 位分别被氨基和 氨基羰基取代的化合物 14 抗 A 型流感病毒的活性高于扎那 米韦,这就说明 C4 位的胍基并不一定是活性所必需基团。 如 Ye 等[12]报道的化合物 15,其 C4 位是由天冬酰胺基取代, 它不仅显示出对 H5N1 感染的 MDCK 细胞良好的抑制活性 ( IC50 = 2. 72 mmol·L - 1 ) ,而且显著增强了对 N2 亚型流感 的抑制,这可能和天冬酰胺基与 N2 亚型神经氨酸酶可以更 好的结合有关。随后,Wen 等[13]在 C4 位的胍基上进行拓展 修饰,发现哌嗪基取代的化合物 16 显示出了很强的神经氨 酸酶抑制活性以及针对 H1N1 型流感亚微摩尔级的抗流感 活性。 2. 1. 4 C-5 位的修饰 研究人员发现唾液酸的 C-5 位必须 保持一定的立体构型才具有抗流感活性,而且可以选择性增 强抑制 B 型流感病毒的活性。2012 年,Suzuki 等[14] 增加唾 液酸的 C-5 位链长,得到化合物 17、18,它们都表现出了不错 的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因此,乙酰氨基同样具有改造修饰 的空间。 2. 1. 5 C-6 位侧链 Yamashita 等[15]将扎那米韦分子中 C-7 位羟基醚化、C-9 位羟基长烷基链酯化,分别得到化合物 19 ( R-125489) 、20( CS-8958) ,它们对 A、B 型流感病毒以及耐 奥司他韦的流感病毒株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就是最近 在日本上市的新型抗流感病毒抑制剂辛酸拉尼米韦的前身。 辛酸拉尼米韦与其他抗流感药物相比肺部滞留时间更长,单 次吸入即可获得显著疗效的特点,每周吸入 1 次即可有效预 防流感[16]。研究人员通过对感染 H5N1 合并高细胞因子血 症的患者治疗观察发现,C7 位羟基取代的扎那米韦具有纳 摩尔级的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以及良好的抗炎活性[17]。因 此,Liu 等将咖啡酰基引入扎那米韦的 C7 位得到化合物 21、 22,他们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流感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活 性。Weight 等[18]在扎那米韦的 C7 位进行修饰发现,化合物 24 的结构中多引入了 1 个 L-谷酰胺聚合物的结构,这使得其 抗流感活性比化合物 23 增强了约 15 ~ 860 倍。这些研究结 果表明,唾液酸 C6 位侧链具有很大的结构改造空间。 2. 2 苯甲酸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抗流感药的研发进展及市场情况

抗流感药的研发进展及市场情况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以导致高热、头痛、咳嗽、喉咙痛、鼻塞、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
随着全球化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增加,流感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抗流感药的研发和市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发进展目前,世界上已经上市或正在研发的抗流感药主要有四类,分别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未分类别的抗病毒药物、神经氨酸复合物受体拮抗剂和RNA内切酶抑制剂。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这两种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但是,它们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需要在感染后48小时内开始治疗才能有效。
未分类别的抗病毒药物如瑞德西韦和索烷司帕等,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
目前,瑞德西韦已经被批准用于COVID-19的治疗,但对流感的疗效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神经氨酸复合物受体拮抗剂如巴拉那韦和拉米夫定等,能够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这类药物的疗效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RNA内切酶抑制剂如貝南韦、貝诺夫韦、藥威亨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酶,从而控制病毒的复制。
这类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中已经获得了不少成功,但在流感病毒的治疗中仍需进一步研究。
市场情况随着流感疫情的不断加重,人们对于抗流感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全球抗流感药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据预测,2025年全球抗流感药市场规模将达到8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
当前,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抗流感药市场,占据市场份额的42.8%。
其次是北美市场,占据市场份额的30.3%。
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在抗流感药的研发上,全球的大型制药公司纷纷加大投入力度,争相开发新的抗流感药物。
目前,罗氏是全球最大的抗流感药品生产商,其主要产品包括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此外,阿斯利康、拜耳、默克等国际知名制药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抗流感药的研发和生产。
总的来说,抗流感药的研发和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长,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型药物面世。
新型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概论

P e r a mi v i r s o d i u m c h l o r i d e i n j e c t i o n h a d b e e n d e v e l o p e d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wi t h t h e 1 O W o r a l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 i t h a d b e e n
An I nt r O d uc t i 0 n t o Re s e a r c h Ad v a nc e s i n No ve l An t i . i n lue f nz a Vi r u s Ne ur a mi ni da s e I nhi bi t o r
要 的组成 ,具有对各亚 型流感病毒广 谱、有效 、低 耐药、 良好 耐受性等优 点,成 为当前抗击人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和新型A 型 H x N x 流感病毒最主 要的一类药物 。扎那米韦 、奥司米韦和 帕拉米 韦3 个 抑制剂能抑制 多种A 、B 型流感病毒 的N A 活性 ,前两者 早 己上市 。针对 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 ,研发 了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也 已进 入I I I 期临床 。本文报道 了国内外 扎那米韦 、奥 司米 韦 和帕拉米 韦3 个 抑制剂 的研 发历程 、理化性 质、作用机制 、药效学 、药动学、 临床 实验 研究 ,并对 国 内外生产企业 的研 发动 态
进 行 了 概述 。
关键 词: 扎那米韦 : 奥司米韦 ; 帕拉米韦; 神 经氨 酸酶 ( N A ) 抑制 剂: H T N 9 禽流感病毒 ; 作用机 制; 药动学; 临床
实验; 生产企业
中图分类号:R 9 7 8 . 7
文献标识码 :A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提高流感儿童的生存率

显著性差异 ( P<0 . O 1 ) , 这说 明 氨溴 索能 够增 强莫 西 沙 星对 B F的抑 制作 用。这 可能与氨溴 索破 坏 B F结 构的完整性 , 使得 环丙沙星较易透过 B F , 从而提高 了环丙 沙星对 B F内细菌 的杀
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见表 1 。
不仅可以易化痰液的咳出 , 对抗 菌药物 渗透入细 菌 B F也将 有
很大帮助 , 可作为 临床上治疗 B F相关感染 的辅助用药 。
对于氨溴索增加 B F对抗 菌药物 的渗透机制 , 可 能与其对 B F胞外基质 的合成与维持 的影 响有关 , 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i f o n s [ J ] . C a r l J I n f e c t D i s , 1 9 9 2 , 3 ( 5 ): 2 6 1 . 5 吴 安华 , 文细 毛, 任南 , 等. 全 国医院感染 监控 网 医院呼 吸道 、 泌 尿
注: 与除氨溴索外其他 药液比较 , P< 0 . 0 1 ; 氨溴索与不 同浓度 莫 西沙星 + 氨溴索比较 , P< 0 . 0 5 ; 莫 西沙 星 ( 1 / 4  ̄ g / m 1 ) 组与莫 西沙 星
论
7 姚锦绣 , 陈翠群 , 赖新蜂. 2 5 6株铜绿假单胞 菌的感染分布 和耐药性
已有很 多研 究报道胞 外多糖 复合物形 成分子屏 障和 电荷
分析[ J ] . 实用 医技杂志 , 2 0 0 6 , 1 3 ( 4 ) : 5 3 6 — 5 3 8 .
黄酮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QSAR研究

模型的R 、 R 。Q 、 和 Q L分别为098和098071 .0 ,.9 .8 .7 , 4 和0 82067和063064和 050 而且, . . ,.O 4 .8. 氢键对
活性 的贡 献 最 大 , 次是 疏 水 、 电和 立 体 因素 . Q A 结 果与 C MF 其 静 H SR o A和 C MSA 结 果一 致 . o I
一
分子相 似性 指 数 分析 法 ( o a teSmiryIdcsA C mpr i i l i n ie . av at nls ,o I 研究 3 ayi C MSA) s 8个黄酮衍 生物 的 Q A 理解化学 S R,
种糖 蛋 白, 是控制 流感 病 毒 的一 种有 效 靶标 . 神经 氨 …
第2 l卷 5期
V0 . No 5 I2l .
四川 文理学 院学报
Sc u n Unv ri fArsa d S in eJ u n l ih a ie st o t n ce c o r a y
21 年 0 01 9月
S p. 01 e 2 1
黄 酮 类神 经 氨 酸酶 抑 制剂 的 Q A S R研究
酸酶抑 制 剂 ( e rm nds n ii r,N s 能 够 阻止 病 毒 n ua iiaei bt s I) h o
结构与其 生物 活性 之 间的关 系 , 示此类 Ns 揭 I 中起 活性 作
用 的关键 部分 , 制其 抑 制 N 的生 物活 性 , 新 的抗 流 控 A 为
颗粒在 宿主细胞 内的复制 和释放 , 并对 流感病 毒具 有较 高 的选择 特异性 , 而有 效地预 防流 感和 缓解症 状. 目前 , 从 有效 的治疗 流感药 物有扎那 米韦 和奥塞米 韦 , 帕拉 米韦 已 在 部分 国家上市生 产. 由于流 感 病毒 的可 变异 性 , 异 病 变 毒 对 N s 生耐药 性 , 了有 效 的治 疗流 感 病 毒 , 要 发 I产 为 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类)试卷2 014 / 2 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新药研发与申报课程代码:NX0702016论文题目: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王震专业﹑学号:化工1班,146061114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论文)成绩:课程(论文)评分依据(必填):1.论文结构规范,检索的文献资料经认真的综合分析整理,选材精简得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版面整洁美观。
得分为90-100分。
2.论文结构较规范,检索的文献资料经分析整理,材料组织得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得分为80-89分。
3.论文结构基本规范,内容有小问题,检索的文献资料经一般性分类整理,条理较清晰,得分为70-79分。
4.论文结构基本规范,内容未经认真整理,一般性罗列所检索的文献资料。
得分为60-69分。
5.达不到上述第4点要求的论文,得分为0-59分。
任课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摘要:2009年高致病性的H1N1流感大爆发,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随着毒株变异性的加强,流感疫苗已无力完全遏制疫情的传播[1]。
我们知道,流感病毒在感染和传播过程中,作为其四大活性位点之一(其他三个是血凝素、M2离子通道和部分RNA聚合酶)的神经氨酸酶(NA)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势在必行。
本文综述了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s)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神经氨酸酶;变异;抑制剂;合成The development of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Abstract: The pandemic of influenza virus in 2009 to human beings sounded the alarm: the influenza vaccine was feeling powerless to suppress the transmission of epidemic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strain’s variability. As we know, in the process of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and propagation, the neuraminidase, one of four neuraminiric active site (another active site,ie,Hemagglutinin,M2 ion channels and RNA polymerase), played a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the designing and synthesis of anti-influenza virus neuramnidase inhibitors are imperative. An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influenza-resistant virus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Keywords: neuraminidase; variation; inhibitors; synthesis前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IFV)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
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据相关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5万~50万人死于流感及其并发症[2]。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带有节段、单股负链RNA基因组的包膜病毒。
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膜蛋白[matrix (M1) protein,MP)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A、B、C 3 种类型。
流感病毒A 型常以流行的形式出现,可在鸟类,人,哺乳类宿主如:猪,马,猫,狗间传播,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亚型。
例如1918 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的H1N1,1956 年的“亚洲流感”H2N2 以及1968 年的“香港”H3N2 都是流感病毒A 型引起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物种活动范围的加大,流感病毒变异性的增强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暴发,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是防治流感的主要措施。
但流感病毒亚型多、易突变的特点使得人们预测流感爆发的准确性大为降低,从而导致常规流感疫苗对不可预见的新型流感病毒束手无策。
因此,保护人类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有效对抗流感病毒的只能是高效的抗流感药物。
目前已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2种类型:一类是M2蛋白抑制剂,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3],但这类药物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而且耐药株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以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等均限制了此类药物的应用。
另一类是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 抑制剂,包括扎那米韦、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拉尼米韦等,这类药物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各亚型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其安全性和耐药性良好,可用于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笔者对神经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分类、构效关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新型抗流感药物的研发。
第1章神经氨酸酶及其抑制靶点概述1.1 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是流感病毒表面一种蘑菇云状四聚体结构的包膜糖蛋白,其活性中心位于各个亚基中央较深的口袋内。
神经氨酸酶与流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关系密切: 首先,神经氨酸酶能够通过水解唾液酸与细胞之间的糖苷键来促进病毒在上呼吸道的传播和新一代病毒的释放[4]。
其次,神经氨酸酶可以将子代病毒表面的唾液酸残基清除,从而防止子代病毒因血凝素与唾液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聚集。
因此,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通过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有效控制病毒在呼吸道的进一步传播。
1.2 神经氨酸酶活性中心神经氨酸酶活性中心的框架是由18个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构成,其中8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可直接与底物水解唾液酸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整个水解糖苷键的催化过程,而其余的氨基酸残基则具有维持酶活性中心空间构象的作用。
2003 年,Stoll 建立了神经氨酸酶活性中心与其抑制剂的结合模型(图1) ,根据此模型,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中心可以分为5个结合区域( S1~S5) 。
图1. 神经氨酸酶与底物唾液酸作用活性中心区域的划分根据神经氨酸酶蛋白免疫原性的不同以及其各亚型晶体结构的差别,可以将A、B型流感病毒包膜上的神经氨酸酶分为2大类: N1、N4、N5、N8为第一类;N2、N4、N5、N8为第二类。
这两类神经氨酸酶结构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50-环(147-152位氨基酸残基) 的空腔上[5]。
150-环结构的不同使第一类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中心附近具有一个较大的空腔(150-空腔),而第二类神经氨酸酶则未见这个空腔的存在。
随后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发现,神经氨酸酶150-环存在着“打开”和“关闭”两种构象之间的转换,并且这两种构象间的转换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如当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含有较强的正电荷基团时,则该抑制剂更偏向于150-环“打开”状态的构象与神经氨酸酶相结合。
这些重大发现为设计具有更高亲和力的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第2章处于临床研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2.1 静脉注射用帕拉米韦帕拉米韦(BCX-1812,RWJ-270201),作为新型的NA 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注射和口服)表现高效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并且安全,耐受性很好[6]。
帕拉米韦对 A 和 B 型流感病毒NA 都表现出至少与扎那米韦或奥司他韦相当的体外活性。
但是帕拉米韦还是与奥司他韦类似,存在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缺陷。
为了解决帕拉米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这一问题,非肠胃道吸收的新剂型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在健康志愿者中,帕拉米韦通过肠道外给药的耐受性良好,并且在血液中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基于小鼠的临床前研究表明肌肉注射帕拉米韦能有效治疗由H1N1和H3N2 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7]。
近期在亚洲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注射用帕拉米韦针对流感病毒表现出基本与奥司他韦相同的疗效。
此外,国外临床试验的剂量为150 mg,300 mg 和600 mg,其中600 mg 仅单次给药,150 mg 和300mg 视病情可以采取连续5 d,每日1 次的反复给药,结果表明其能有效治疗季节性流感。
2.2 长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由于目前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体内很快代谢,为了延长其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停留时间以及获得更高效的流感病毒NA 抑制剂,很多研究小组致力于开发其多聚物。
2003 年,Masuda等人使用多聚L-谷氨酰胺做骨架,与Zanamivir 的7 位羟基相连,得到了不同链长的化合物。
体外实验和小鼠鼻腔注射研究表明,化合物对A 型流感病毒显示出比Zanamivir 单体更高的抑制效率[8]。
2005 年,Macdonald[21]等通过不同的连接链合成了Zanamivir的二聚体,与Zanamivir 相比,二聚体能在小鼠肺组织中停留超过一周,是一个长效NA 抑制剂,并且对多种A 型流感病毒株H3N1,H5N1,H1N1 都显示出高效的抑制活性。
此外,拉尼米韦7 是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开发的长效选择性NA 抑制剂。
本品是具有NA 抑制活性的R-125489 的前药,系R-125489 的辛酸酯,经加水分解转化成活性代谢物拉尼米韦(Laninamivi)[9]。
体外试验证实R125489 能抑制多种类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可阻止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从而防止病毒在人体呼吸道的扩散。
针对 A 型和 B 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验室分离获得的病毒株的IC50 为2.32~38.8 nmol/L,临床研究分离获得的病毒株的IC50 为1.29~26.5 nmol/L)。
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7 %~70 %,其活性代谢物laninamivir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0.4 %。
其具有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所不具备的特点——吸入给药,药物直达气道等流感病毒复制目标地点,分布在这些区域充分发挥药效,且长时间停留在这些区域有利于持续发挥药效;另一特点是单次给药,与现有治疗药物相比,只需单次给药即显示出与奥塞米韦连续 5 d给药同等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2.3 RNA 聚合酶抑制剂利巴韦林是目前可用于流感治疗的唯一非核苷类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2002 年,Furuta等人通过筛选得到了吡嗪类化合物T705 8,T705 在体外(IC50:1.0 M,CC50>6370μM)和体内活性实验中对 A 型PR/8/34 流感病毒株均显示出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