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道路工程测量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工程人员进行准确、高效的测量作业。
一、基本原理1.1 测量基准:确定测量基准是道路工程测量的第一步,通常选取道路两侧的边坡或路基作为基准线。
1.2 测量精度:道路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通常在毫米级别,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1.3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工程人员需要了解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二、常用仪器2.1 全站仪:全站仪是道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高精度测量仪器,能够同时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
2.2 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定位,适用于大范围的道路测量和定位。
2.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道路的长度和高度,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测量方法3.1 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道路的横截面形状和坡度。
3.2 纵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用于测量道路的纵向坡度和高程变化,是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数据来源。
3.3 曲线测量:曲线测量是为了确定道路设计中的曲线半径和转向角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支持。
四、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在进行道路工程测量时,工程人员需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作业安全进行。
4.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天气、地形等会影响测量精度,工程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方法。
4.3 数据记录: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是道路工程测量的关键,工程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五、总结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工程人员需要熟悉测量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并注意安全和数据记录等方面,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测量作业,为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工程测量七 线路工程测量

二、转点ZD的测设
1、定义: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 线或延长线上测设一些供放线、交点、测角、量 距时照准之用的点。这样的点称为转点(ZD)
(1)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
方法:
➢ 在JD5、JD6的大致中间
位置ZD’架仪。瞄准
JD5,定出JD’6。
′
➢ 测量出a、b距离。
➢ 计算e值,实地量取e, 得ZD点。有:
交点
缓和曲线
交点
一、交点的测设
线路的转折点称为交点,它是布设线路、详细 测设直线和曲线的控制点。对于低等级的线路, 常采用一次定测的方法直接在现场测设出交点的 位置。对于等级高的线路或地形复杂的地段,一 般先在初测的带状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然后 实地标定交点位置。
由于定位条件和现场情况的不同,交点测设 的方法也需灵活多样,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 况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c=(a+b)/2
四、中桩的测设
为了测定线路的长度,进行线路中线测量和测绘 纵横断面图,从线路起点开始,需沿线路方向在 地面上设置整桩和加桩,这项工作称为中桩测设。 从起点开始,按规定每隔某一整数设一桩,此为 整桩。根据不同的线路;整柱之间的距离也不同, 一般为20m、30m、50m等(曲线上根据不同半径 及,每隔20m、10m或5m)。在相邻整桩之间线路 穿越的重要地物处(如铁路、公路、管道等)及地 面坡度变化处要增设加桩。因此,加桩又分为地 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等。
li
li3 24R 2
ZY
i
i1
YZ
Image 特点:
测点误差不积累。
宜以QZ 为界,将曲线 分两部分进行测设。
(2)短弦偏角法
与长弦偏角法相比:
公路工程施工程序测量版

公路工程施工程序测量版一、施工前的测量在公路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地形的测量。
首先需要做的是地形测量,包括地形特征、地势高低和地表情况的测量,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施工。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地质、水文、气象和生态等因素,以便于确定合理的地形设计,并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
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公路工程测量的基础,它是指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和地表情况进行测量,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
地形测量的方法主要有:(1)地面测量:地面测量是指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在地面上逐点测量出地面特征的高程和坐标,以及地形的起伏情况。
(2)遥感测量:遥感测量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影像、航空摄影等)来获取地面的特征,通过图像处理和解译来获取地势高低和地表情况的信息。
(3)三维激光扫描:三维激光扫描是利用激光雷达仪器对地面进行扫描,获取地面的高程和坐标信息,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地面的数字模型。
地形测量的结果应该精确、全面并能准确反映地面的特征和地势情况,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施工。
2.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公路工程施工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为了研究地质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预测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岩层倾向和倾角、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地下溶洞和地下空间、地表沉降和地震烈度等。
3.水文勘察水文勘察是为了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条件,预测水文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文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水系、径流量、地表水、地下水、沿线水土保持条件、河岸侵蚀和滑坡等。
4.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为了研究工程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气候影响和社会经济影响等。
二、施工中的测量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1.路基和路面的测量在进行路基和路面的施工前,需要进行路基和路面的测量。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测量数据能够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为道路工程测量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帮助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做到准确、高效。
一、测量前准备1.1 确定测量任务:在开始测量工作之前,要明确测量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包括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等。
1.2 检查测量仪器:确保测量仪器的正常运转,包括测距仪、水准仪等,需要时进行校准和调试。
1.3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路线、测量方法等。
二、测量过程2.1 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开始前,需设置好基准点,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2 进行测量:按照事先制定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工作,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
2.3 记录数据: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包括测量时间、地点、测量数值等,以备后续分析和比对。
三、数据处理3.1 数据清洗:对测量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 数据分析: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得出结论和结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3.3 数据报告:将数据处理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清晰明了地呈现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了解测量情况。
四、质量控制4.1 定期检查: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
4.2 人员培训: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测量技术和操作水平。
4.3 质量审核:定期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5.1 注意测量环境:在进行测量工作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2 使用防护装备: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相应的防护装备,保护自身安全。
5.3 遵守规定:遵守相关的测量规定和标准,确保测量工作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结语: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测量工作,才能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某城市X街道改造工程,改造范围为X街道从A路到B路,总长约3公里,宽度约30米。
改造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平整、排水系统改善、人行道铺设、路灯安装等一系列工程。
为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改造区域进行详细的测量,以确定施工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二、测量范围1. 道路平整区域:主要包括道路车辆行驶道路和停车道道路,测量范围为改造区域内整个道路宽度的范围。
2. 排水系统改善区域:包括改造区域内的雨水排水设施、污水排水设施,测量范围为排水系统的布置位置和管道走向。
3. 人行道铺设区域:包括改造区域内的人行道布置位置和尺寸。
4. 路灯安装区域:包括改造区域内路灯的布置位置和高度。
三、测量目的1. 确定施工范围:通过测量确定改造工程的具体范围,以便后续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2. 确定施工位置:通过测量确定各项施工工序的具体位置,包括道路平整、排水系统改善、人行道铺设、路灯安装等。
3. 确定装置尺寸:通过测量确定各项施工的尺寸和位置,以便后续工程的施工。
四、测量方法本工程测量将采用以下方法:1. 道路平整区域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定道路平整的位置和高程,以完成道路改造施工。
2. 排水系统改善区域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定排水系统的位置和高程,以便排水系统的改善施工。
3. 人行道铺设区域测量:采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确定人行道的尺寸和位置,以便人行道铺设施工。
4. 路灯安装区域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定路灯的位置和高度,以便路灯的安装施工。
五、测量步骤1. 道路平整区域测量步骤:(1)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编制测量图纸。
(2)安装全站仪,进行道路平整区域的水平和垂直测量。
(3)记录测量结果,制作道路平整区域的测量报告。
2. 排水系统改善区域测量步骤:(1)确定排水系统改善范围,编制测量图纸。
(2)安装全站仪,进行排水系统改善区域的水平和垂直测量。
(3)记录测量结果,制作排水系统改善区域的测量报告。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9.1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reconnaissanceanddesignsurvey)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constructionsurvey)。
勘测设计测量(routereconnaissanceanddesignsurvey)分为:初测(preliminarysurvey)和定测(locationsurvey)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survey)、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mapofazone)和纵断面图(profile)、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于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linesurvey)、测纵断面图(profile)、横断面图(cross-sectionprofile)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constructionsurvey)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一、公路工程施工前的测量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包括路线布置测量、地形勘测、地质勘察等。
其中,路线布置测量是公路工程施工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路线布置测量是指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公路线路轴线和路基宽度等参数,并确定标高和地坪控制点,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地形勘测是指通过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地理等地理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质勘察是为了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条件,评估地质灾害风险和地质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测量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测量工作贯穿始终,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中的监测和调整,再到最后的验收和整理。
在施工中,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对路线的布置和控制、对路基、桥梁和路面等各个部位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测量和监测、对施工中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等。
其中,路线测量是指对公路线路轴线、路基中心线、路基断面、交叉口、桥梁、隧道等各个部位的位置、尺寸和高程进行测量和控制,保证公路工程的准确施工。
对路基、桥梁和路面等部位的测量和监测是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避免施工中出现偏差和质量问题。
对施工中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公路工程施工后的测量公路工程施工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包括工程验收测量、工程竣工测量、工程档案整理等。
工程验收测量是通过对工程的质量、尺寸和位置等进行检测和测量,验证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验收标准。
工程竣工测量是对工程竣工后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为工程的运营和维护提供依据。
工程档案整理是对工程的各项数据、图纸、资料等进行整理和归档,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是公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道路工程测量图文.pptx

直 线 (m)
平原微 山岭重
丘区
丘区
≤50
≤25
曲
线(m)
不设超高 的曲线
R>60
30<R< 60
25
20
10
R<30 5
特殊情况:如果设计需要或在地形变化处另设 整米加桩。
第32页/共152页
(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细部
偏角法是根据曲线点 i 的切线偏角δi及其间距c作 方向与距离交会,获得放样点位的。
K3+182.76 68.72
K3+114.04 67.55
K3+181.59 67.55
K3+249.14 68.72 2.34
k3+182.76 (计算无误)
第28页/共152页
三、圆曲线主点的测设
1、在交点位置已知情况下测设主点
交点JD2
★测设直圆点ZY ★测设圆直点YZ
直圆点ZY 交点JD1
α
切线长
T
外矢距1E80°-1α80-
曲中点QZ 2
切线长
T
圆直点YZ 交点JD3
★测设曲中点QZ
O
第29页/共152页
2、虚交点法测设圆曲线主点 1)圆外基线法
①选定副交点A、B, AB称圆外基线, 测量AB距离,测量转角αA、αB; ②计算A(JD)、B(JD)
③根据α、R计算T、L、E 并求出t1、t2。
ZD
ZDˊ ZD
出JD6´,丈量出JD6-JD6´=f,如f超过允许偏离范围,则须将测站ZD´横向移动至ZD
点,移动量e:
e a f ab
式中:a、b距离可直接丈量或用视距测出
第19页/共15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公式可得:T=68.72 L=135.10 E=7.77 D=2.34
1)放点
常用的方法有支距法和极坐标法两种。
如图所示,欲将图纸上定出的两段直线JD2~JD3和 JD3~JD4测设于实地,只需定出直线上1、2、3、4、5、 6等临时点即可,这些临时点可以选择支距也可选择极坐 标法测设。本图中采用支距法测设的为1、2、6三点。
即在图上以导线点D6、D7、D11为垂足,作导线边的垂线, 交路线中线点1、2、6为临时点,根据比例尺量出相应的 距离L1、L2、L6,在实地用经纬仪或方向架定出垂线方向, 再用皮尺量出支距,测设出各点。
本章主要介绍线路定测中的中线测量、纵横断面 测量和线路施工测量等内容。
第二节 道路中线测量
线路的中线测量就是通过直线和曲线测设,将 路中心线具体放样到地面上去。中线测量包括线路 的交点(JD)和转点(ZD)的测设,线路转角(α)的 测定,中线里程桩的测设,线路圆曲线测设等。道 路的平面线型如图:
一、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根据曲线测设的要求,在右角测定后,要求在不变动水
平度盘位置的情况下,定出角的分角线方向并钉桩标志 ,以
便将来测设曲线中点。设左盘测角时,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
读数为a,前视方向的读数为b,分角线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
c。因 a b 则c的读数为
cb 或 c ab
2
2
此外,在角度观测后,还须用测距仪测定相邻交点间的 距离,以供中桩量距人员检核之用。
这种方法工作效率高,是用于测量控制点较少线路,缺点是 放线误差容易积累,因此一般连续放出若干个点后应与初测导线 点闭合,以检查误差是否过大,然后重新有初测导线点开始放出 以后的交点。方位角闭合差≤±40″,长度闭合差≤1/5000。
2、转点的测设
(1)在两交点间设转点
JD5、JD6为相邻而互不通视 的两个交点,ZD´为初定转点。 ZD´为初定转点,为检查ZD´是 否在两交点的连线上,先将经 纬仪置于目估的转点ZD´上,用 正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的方法 在JD6附近标出JD6´丈量出JD6JD6´=f。若偏差f超过容许范围, 则ZD´应横向移动的距离e可按 下式计算:
3)穿线
由于图解数据和测设误差的影响,所放的点一般 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可以采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穿 线,如图,适当调整各点,使其位于同一条直线А В 上。
4)定交点 如图,当相邻两直线АВ、СD测设于实地后,即可延长直线交会定交点 (JD),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经纬仪安置在B点,盘左瞄准А点,倒转望远镜沿视线方向,在交点JD
e a f ab
式中:距离可以直接 丈量或用视距测出
(2)延长线上设转点
如图,JD8、JD9互不通视, 可在其延长线上初定转点ZD´。 将经纬仪置于ZD´,盘左瞄准 JD8,在JD9处定出一点,盘右 瞄准JD8,在JD9处又定出一点, 取两点的中点得JD9´,若JD9´ 与JD9重合或偏差值在容许范围 之内,即可将ZD´作为转点。否 则,应调整ZD´的位置,设e为 ZD´横移的距离,a、b分别为 JD8—ZD’,ZD’— JD9的距离 (用视距法测定),则
线路的平面线型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线路改 变方向时,两相邻直线延长线的相交点称为线路的交 点(用JD表示),它是详细测设线路中线的控制点。
而转点是指当相邻两交点之间距离较长或互不通 视时,需要在其连线上或延长线上定出一点或数点以 供交点、测角、量距或延长线时瞄准使用。这种在道 路中线测量中起传递方向作用的点称为转点(用ZD表 示)。
平面曲线
圆曲线: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
缓和曲线:半径R由无穷大渐变 到圆曲线半径。
曲线测设
曲线主要点测设 曲线详细测设
一、圆曲线的测设流程
1、圆曲线元素的计算
圆曲线主点:直圆点ZY、曲中点QZ、圆直点YZ
圆曲线元素: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切曲差D 交点JD
已 知 数 据 :圆曲线半径R和偏角α
收集资料 主要收集线路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及 原有线路工程的平面图和断面图等。
道路选线 在原有地形图上并结合实地勘察进行规划设计和 图上定线,确定线路的走向。
道路初测 对所选定的线路进行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并测 绘线路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为线路的初步设计提供必要的地 形资料。根据初步设计,选定某一方案,即可进入线路的定测。
第九章 道路工程测量
§9-1 概 述
线路测量的主要任务:
1、为线路的规划设计提供地形信息(地形图和断面图); 2、将设计的线路位置测设于实地,为线路施工提供依据。 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1、收集资料; 2、线路选线; 3、线路初测; 4、线路定测; 5、线路施工测量; 6、线路竣工测量。
本章主要介绍:线路定测中的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 和线路施工测量等内容。
道路中线里程桩的设置是在中线丈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是边丈量 边设置。目前,随着电子全站仪的普及, 市政道路、高速公路大多是采用电子全 站仪定线测距,也有 部分工程采用GPS RTK技术进行中线桩测设
第三节 圆曲线的主点测设和详细测设
为保证车辆平稳运行,需在线路改变方向处加设 曲线进行过渡。
道路定测 定测是将初步设计的线路位置测设在实地上。定 测的任务是确定线路的平、纵、横三个面上的位置,其工作包 括中线的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道路施工测量 按照设计要求,测设线路的平面位 置和高程位置,作为施工的依据。
道路竣工测量 将竣工后的线路工程通过测量绘制 成图,以反映施工质量,并作为线路使用中维修管理、 改建扩建的依据。
α
切线长度:T R tan
曲线长度:L=R 直圆点ZY
180
切线长T 外矢距E
切线长T
曲中点QZ 曲线长L
圆直点YZ
外矢距:E=
R
cos
R
R (sec
1)
R
切曲差:D=2T-L
a 2
α O
2、圆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
已知:
交点JD里程、圆曲线半径R、偏角α
ZY点里程=JD点里程-T
切线长T
交点JD
α
L
2
YZ点里程=ZY点里程+L 直圆点ZY
曲中点QZ 曲线长L
圆直点YZ
QZ点里程=YZ点里程- L 2
JD点里程=QZ点里程+ D(检核) 2
R O
例1 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αy=25°48′10″, 圆曲线半径R=300m,求圆曲线元素及主点桩号。 解:(1)曲线元素:
转角α左,反之称右转角α右,如 图。在线路测量中,一般不直
当
180,右
180
接测转角,而是先直接测转折
点上的水平夹角,然后计算出
转角。在转折点上,通常是观
测线路的水平右夹角β,因此转
角公式可按下式计算
右夹角β的测定,一般采用DJ6级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 两半测回角度差不大于±40〃,在容许值内取平均值为观 测结果。为了保证测角精度,线路还需要进行角度闭合差 校核;高等级公路需和国家控制点连测,按附合导线进行 角度闭合差计算和校核;低等级公路可分段进行校核,以 3~5Km或以每天测设距离为一段,用罗盘仪测出始边和 终边的磁方位角。每天作业开始与结束须观测磁方位角, 至少各一次,以便与根据观测水平夹角值推算的方位角校 核,其两者之差不得超过2º。
通常对于一般低等级公路,可以采用一次定测的 方法直接在现场标定;而对于高等级公路或地形复杂 地段,则必须首先在初测的带状地形图上定线,又称 纸上定线,然后再用下列方法进行实地测设,又叫现 场定线。
1.交点的测设
(1)放点穿线法
放点穿线法是以初测时测绘的带状地形图上的导线点 为依据,按照地形图上计的道路中线与导线之间的距离 和角度的关系,在实地将道路中线的直线段测出来,然后 将相邻两直线段延长相交得到路线交点,具体测设步骤 如下:
e a f ab
式中:距离可以直接 丈量或用视距测出
二、转角的测定
线路角,用 α
表示。在线路的转弯处一般要
求设置曲线,而曲线的设计要
用到转角, 所以,设计前必须
测设出转角的大小。
转角有左右之分,偏转后 的方向在原方向的左侧称为左
当 180,左 180
⑤将仪器搬到C点,瞄准D点,同法定出c、d两点,拉上细线。 ⑥在两条细线交点出打下木桩,并钉上小钉,即为交点JD。
(2)拨角放线法 根据在地形图上定线所设计的交点坐标,反算出每一段
直线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从而算出交点上的转向角,从 中线的起点开始,,用经纬仪在现场直接拨角量距定出交 点位置。如图,N1、N2…为导线点,在N1安置经纬仪,拨 角β1,量出距离S1,定出交点JD1。在JD1安置经纬仪,拨 角β2,量出距离S2,定出JD2。依次可定出其它交点。
点附近,打下两个木桩,俗称骑马桩,并沿视线方向用铅笔在两桩顶上分别标 出a ´和b ´ 。
②盘右仍瞄准A点后,再倒转望远镜,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在两桩顶上又标出 a ″和b ″ (这种以盘左、盘右两个盘位延长直线的方法称为正倒镜分中法。)
③分别取a ´与a ″、b ´与b ″的中点并钉上在两桩上钉上小钉得两点a 、b ④用细线将、两点连接。
标志点名称 交点 转点 圆曲线起点 圆曲线中点 圆曲线终点
简称 缩写 标志点名称 JD 公切点 ZD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直圆点 ZY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曲中点 QZ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圆直点 YZ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简称
直缓点 缓圆点 圆缓点 缓直点
缩写 GQ ZH HY YH HZ
在钉设中线里程桩时,对起控制作用的交点桩、转点桩、 公里桩、重要地物 桩及曲线主点桩,应钉设6cm ×6cm的方 桩,桩顶露出地面约2cm,桩顶钉一小钉表示点位,并在距方 桩20cm左右设置标志桩,标志桩上写有方桩的名称、桩号及 编号。直线地段的标志桩打在路线前进方向的一侧;曲线地 段的标志桩打在曲线 外侧,字面朝向圆心。标志桩常采用尺 寸(0.5 ~1) cm × 5cm × 30cm的竹片桩或 板桩,钉桩时一半 露出地面。其余的里程粧一般使用板桩,尺寸为(2 ~3) cm × 5cm × 30cm即可,一半露出地面,钉桩时字面一律背向路线 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