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道路工程测量

第九--十一章 道路工程测量
第九--十一章 道路工程测量

第十章道路工程测量 (road engineering survey)

;=119.38m ;;

=1.73m

(长弦法)

所对应的中心角。

。;

mm

《道路工程测量》word版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road engineering survey)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三、交点 JD(intersecting point) 的测设 (一)定义: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 JD 来表示。 (二)方法: 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 2、高等级公路: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 1、放点穿线法 放直线点——穿线——定交点 (1)放点 可用支距法(垂直于导线边的距离)、导线相交法及极坐标法进行。如下图:

道路工程测量样本

道路工程测量 一、概述: 道路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各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总称为路线测量。 道路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控制测量: 根据道路工程的需要, 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地形图测绘: 根据设计需要, 实地测量道路附近的带状地形图 .....。 (3)中线测量: 按照设计要求将道路位置测设与实地。 (4)纵、横断面图测绘: 测定道路中心线方向和垂直于中心线方向的地面高低起伏情况, 并绘制纵、横断面图。 (5)施工测量: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及时放样各种桩点作为施工依据。 另外, 有些道路工程还需要进行竣工测量、变形检测等。 二、初测阶段的测量工作: 道路初测中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 选点插旗、导线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 1、插旗选点: 根据方案研究阶段在已有地形图上规划的道路位置, 结合实地情况, 选择交点和转点的位置并插旗, 标出道路走向的大概位置, 为导线测量和各专业调查指出行进方向。 2、导线控制测量:

导线控制测量是测绘道路带状地形图和定线、放线的基础, 导线应全线贯通。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观测导线边长时, 导线点间距一般为1km, 但应在不长于500m处设置加点。采用光电测距仪传递高程时, 导线边长宜在200~600m 之间。 由于导线延伸很长, 为了检核导线的精度并统一坐标, 必须设法与国家平 面控制点或GPS点进行联测。 随着测量仪器设备的发展, 导线测量越来越多的使用GPS和全站仪配合施测。从起点开始沿道路方向直至终点, 每隔5km左右布设GPS对点( 每对GPS 点间距300~400m) , 在GPS对点之间按规范要求加密导线点。用全站仪测量相 邻导线点间的变长和角度, 之后使用专业测量软件进行导线精度校核及成果计算, 最终获得各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的观测 导线的观测包括转折角的观测和导线边的观测及导线点高程测量。 ①转折角的观测 转折角的观测一般采用测回法进行。在进行国家等级转折角观测时, 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在进行一、二级和三级导线转折角观测时, 一般应观测前进方向的左角。对于闭合导线, 若按逆时针方向进行观测, 则观测的导线角既是闭合多边形的 内角, 又是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对于支导线, 应按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以增加检核条件。 ②导线边长观测 导线边长能够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量, 也能够采用全站仪在测取导线角的 同时测取导线边的边长。导线边长应采用对向观测, 以增加检核条件。 ③导线点的高程测量

第十三章 道路工程测量 习题及答案

13-1 简述道路中线测量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 13-2 什么是路线交点? 13-3 什么是转角、左角和右角? 13-4 已知测出线路的交点12JD 的右测角12=16532'45''β?,23JD :23=23032'40''β?,试求12JD 和23JD 的路线转角,并判断是左角还是右角。 13-5 某里程桩的桩号为K1+234.12,试说明其含义。 13-6 已知缓和曲线交点JD 里程桩号为K3+347.57,转角R α=2636'00''?,圆曲线半径R=400m ,求各测设元素T ,L ,E ,D ,并计算缓和曲线各主点的桩号。 13-7 路线纵断面测量的任务以及测量步骤有哪些? 13-8 路线横断面测量的作用以及测量步骤有哪些? 13-9 如何确定直线、圆曲线的横断面方向? 13-10 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13-11 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13-12 施工控制桩的测设有哪些方法?具体怎么操作? 13-13 什么是路基边桩的测设? 13-14 道路竣工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13-15 完成表13-5某公路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和检核。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 视线高程 (m ) 高 程 (m )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BM 1 2.012 234.319 BM 1高程为基平所 测 KO+000 1.68 +020 1.89 +040 0.79 +060 2.32 +080 1.21 ZD 1 2.167 1.012 +100 0.82 +120 0.67 +140 0.78 +160 1.32 +180 1.59 ZD 2 3.243 1.459 K0+200 3.12 K0+220 1.97

道路工程测量模板

道路工程测量 (road engineering survey) 内容: 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 初测控制测量、带 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 ; 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 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 测设方法; 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 测设方法; 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 方法; 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 了解全 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 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 切线支距法 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 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 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 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 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 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 一) 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 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 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 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 编制比较方案, 为初步设计提 供依据。 2、定测内容: 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 一、做好开工前的测量交底 工程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认清现场水准基点、导线桩、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关于测量交底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桩位的保护,即在设计单位交桩以后,应及时采用砌砖墩或浇筑水泥墩等方法予以保护,以免丢失。这些桩一般在于农田或居民区内,很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一旦破坏,再让勘测设计单位来补测,则既耽误施工,又要增加一定的费用。 二、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 中线测量是在定线测量的基础上,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详细地标示出来。它与定线测量的区别在于:定线测量中,只是将道路交点和直线段的必要转点标示出来,而在中线测量中,要根据交点和转点用一系列的木桩将道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在地面上详细标定出来。 定线测量一般由勘测设计单位实施,然后把有关桩位和测量

成果交与施工方,由施工单位进行中线及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边桩。关于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图纸相符;如一个工程项目有几个标段,应注意与相邻标段的中心是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50~100米;应注意与桥涵等结构物的中心是否闭合;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查明原因。 二是护桩的设置。道路中线桩护桩的设置,是路基施工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施工中这些桩又容易被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中线桩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为了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把中线桩恢复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在施工前对道路上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桩点如交点、转点、曲线控制点等设置护桩。所谓护桩,就是在施工范围以外不易被破坏的地方钉设的一些木桩。根据这些护桩,用简单的方法(如交点、量距等),即可迅速地恢复原来的桩点。 设置护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道路的每一直线段上,至少应有三个控制桩要设置护桩,这样即使有一个控制桩不能恢复时,仍可用其他两点,把该直线段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两方向线的交角尽可能接近90°,不应采用小于30°的交角;护桩应选在施工范围之外,但不宜太远;护桩之间距离不能太远;所设护桩必须牢固可靠,桩位要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和观测。 曲线段边桩的护桩设置。对于曲线段,由于边桩的确定较麻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时间:2009-12-09 19:04:30 来源:广州交通技术学院作者:未知我要投稿我要收藏投稿指南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 (road engineering survey)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 (road engineering survey)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公路工程测量

摘要: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测量,主要是按照预期目的和条件,不断的规划设计,实现社会效益的根本依据,工路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公路测量采用的方法及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公路工程测量控制 一、开工前测量的准备工作 1.编制测量计划 测量计划是指导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纲领,是为以后开展工作的必要准备。编制的测量计划主要应包括:测量工作的依据、内容,测量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等。编制计划之前首先应反复进行实地勘察,全面熟悉图纸、规范要求,领会设计意图,然后结合工程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内容的遗漏,特别注意的是要与现行建设工程相关规范要求相符。 2.技术交底以及控制点交接桩 业主(或设计单位)应提供: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布置图、测量依据、测量成果计算说明及要求等详细资料,同时应填好交接记录表,对已交接资料和不完整资料要分类注明,还要提出对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在外交接桩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点位的完好及与交桩资料是否吻合,同时要做好交接记录,交接记录中应注明桩的完好性,对有破损、被扰动的点或点位,若与资料不符应注明且需各方签字认可,如控制桩不能满足路线控制要求必须由业主、设计单位重新交桩。 2.1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平面坐标系统是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还是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或者是假定坐标系。无论哪个坐标系统,均应符合规范要求的“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高程系统是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还是地方的高程系统,或是gps高程系统。 2.2要认真理解设计文件中有关控制点的等级要求及导线、桥梁控制网的精度,设计单位的测量精度及导线、桥梁控制网的布设是否满足勘测设计规范要求。 3.控制点的复测 应对标段内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测,还包括重要桥梁的控制网及相邻标段的导线点、水准点及过河水准点的复测,进行导线点坐标、水准点高程复测计算,形成《导线点复测成果表》、《水准点复测成果表》,确认实测的边长、角度、高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可作为施工控制网加密的依据,对被破坏或被扰动的点及复测成果分类注明,上报监理单位。 4.施工控制点的加密 由于公路勘察、设计阶段的控制点间距一般都大于500m,达不到建设施工过程中放样点的密度和精度要求,同时由于不可避免的少数点位的损坏、地物变化致使有些点位不通视,原有点位位置正在施工范围内等,因此必须要通过加密控制点来满足施工过程中放样的要求。 控制点的加密一般要求与原设计的控制点精度相同,导线点的加密一般都采用附合导线,附合到经复测合格的原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上,加密点位离开高速公路中线的距离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以80m~100m为宜。水准点的加密也应附合到经复测合格的原设计的点位上,少数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测量联测困难时,可采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 二、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测量的主要任务转移到过程控制上来,公路施工测量主要包括平面线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种,作为施工前的指导性工作,测量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平面控制 公路是一种带状的建筑物,施工中要保证道路的线形、走向、宽度正确,就必须对道路

道路工程测量方法

§8.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一)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preliminary survey)和定测(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和纵断面图(profile)、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测纵断面图(profile)、横断面图(cross-section profile)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三、交点JD(intersecting point)的测设 (一)定义: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JD来表示。 (二)方法: 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 2.高等级公路: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

道路工程测量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道路工程测量88765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 教学目的:1.了解道路工程的特点及道路曲线的要素。 2. 掌握道路中线测量 3.掌握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4.掌握路线纵横断面测量 5. 学会路线地形图的测绘 6. 掌握道路施工测量的施测方法 教学重点:1.道路中线测量 2.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3. 道路施工测量 教学难点:1. 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2.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教学资料:测量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 讲授新课: 前面学习的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测量是属于小范围的测量,但大跨径的带状线路又如何实测,如道路工程测量。下面就主要介绍道路工程的测量。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 第一节概述 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称为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城镇之间的公路、厂矿道路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乡村道路,由此组成全国道路网。 道路的组成以平、直较为理想,实际由于地形及其它因素的限制,路线的平面线形必然有转折,因此一般的道路都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空间曲线。为了修建一条经济、合理的路线,首先必须进行线路勘测设计测量,为线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地形信息(包括地形图和断面图);然后将设计的线路位置测设于实地,为线路施工提供依据。其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收集资料主要收集线路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及原有线路工程的平面图和断面图等。 道路选线在原有地形图上并结合实地勘察进行规划设计和图上定线,确定线路的走向。 道路初测对所选定的线路进行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并测绘线路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为线路的初步设计提供必要的地形资料。根据初步设计,选定某一方案,即可进入线路的定测。 道路定测定测是将初步设计的线路位置测设在实地上。定测的任务是确定线路的平、纵、横三个面上的位置,其工作包括中线的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道路施工测量按照设计要求,测设线路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作为施工的依据。 道路竣工测量将竣工后的线路工程通过测量绘制成图,以反映施工质量,并作为线路使用中维修管理、改建扩建的依据。 本章主要介绍线路定测中的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和线路施工测量等内容。 第二节道路中线测量 线路的中线测量就是通过直线和曲线测设,将路中心线具体放样到地面上去。中线测量包括线路的交点(JD)和转点(ZD)的测设,线路转角(α)的测定,中线里程桩的测设,线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 老黑发表于85天2小时 2分钟前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31038197.html,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路桥工程? 路桥施工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 一、做好开工前的测量交底 工程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认清现场水准基点、导线桩、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关于测量交底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桩位的保护,即在设计单位交桩以后,应及时采用砌砖墩或浇筑水泥墩等方法予以保护,以免丢失。这些桩一般在于农田或居民区内,很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一旦破坏,再让

勘测设计单位来补测,则既耽误施工,又要增加一定的费用。 二、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 中线测量是在定线测量的基础上,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详细地标示出来。它与定线测量的区别在于:定线测量中,只是将道路交点和直线段的必要转点标示出来,而在中线测量中,要根据交点和转点用一系列的木桩将道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在地面上详细标定出来。 定线测量一般由勘测设计单位实施,然后把有关桩位和测量成果交与施工方,由施工单位进行中线及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边桩。关于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图纸相符;如一个工程项目有几个标段,应注意与相邻标段的中心是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50~100米;应注意与桥涵等结构物的中心是否闭合;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查明原因。

(完整版)第九章道路中线测量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公路工程测量2013年至2014年第二学期第次课 授课教师:谢艳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九章道路中线测量 一、情境导入 用PPT播放各种道路,并做简单讲解,让学生对道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概述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和道路施工测量)。 (一)勘测设计测量 分为:初测和定测。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测带状地形图和纵断面图、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 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测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及桥涵、路线交 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三、交点JD的测设 (一)定义: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JD来表示。 (二)方法: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 2.高等级公路: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 1.放点穿线法 放直线点——穿线——定交点 (1)放点 可用支距法(垂直于导线边的距离)、导线相交法及极坐标法进行。如下图: 1、2、4、6点——用支距法;3点——用导线相交法;5点——用极坐标法 (2)穿线 如图,定出一条尽可能多的穿过或靠近直线上点P1、P2、P3的直线AB。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编制依据 (3) 第三章测量部署 (4) 第四章施工测量方法 (6) 第五章质量标准 (13) 第六章测量注意事项 (15) 第七章成品保护 (16) 第八章施工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7) 第九章安全措施 (18)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XXXXX工程,位于XXXXXX南侧。本工程范围XXXXXXX,道路总长XXXXm,道路断面宽度18m,其中车行道宽12米,两侧各3m人行道。道路雨水管接入附近水系,雨水管管径分别为DN600、DN800及DN1000,接雨水口横管管径为DN200。 道路路幅形式:3.0 米(人行道)+12.0 米(车行道)+3.0 米(人行道)=18.0 米车行道横坡采用 2.0%,坡向路边;人行道坡度采用 1.0%,坡向路边;车行道及人行道均采用直线形路拱。 机动车道结构组合如下: 4.0cm SMA-1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6.0cm AC-20C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0.6cm 稀浆封层(ES-2) 36cm 水泥稳定碎石(均分二层,压实度≥97%,) 30cm 10%石灰土(均分二层,压实度≥95%,) 路基处理(顶面 Ld=4.546mm) 30cm 6%石灰土(压实度≥95%) 5%石灰土分层回填压实(150mm每层) 基底压实 人行道结构组合如下: 7.5cm 面层铺装 3cm M10 水泥砂浆 15cm C20 水泥混凝土 5cm 碎石垫层 30cm 片石混合料 路基处理 雨水管接入附近水系,雨水管管径分别为DN600、DN800及DN1000,接雨水口横管管径为DN200。

路基路面工程_第十二章路面使用品质及路况评定

§12-1 路面功能及其评价 一、概念 路面使用性能――路面状况满足行驶要求的程度。 路面性能一般包括路面破损、平整度、强度和抗滑性能指标。 路面使用性能包括功能、结构和安全三方面。 功能方面的使用性能--反映路面为用户提供舒适、快捷通行的保障程度,其中最主要的是行驶舒适性或行驶质量。 安全方面的使用性能--主要指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 结构方面的使用性能--指路面的物理状况,包括路面损坏状况和承载能力。 功能和安全方面的使用性能为道路用户所最关心,而道路的管理部门往往更关注结构方面的使用性能。路面使用性能的三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至今尚未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可靠相关关系,尚难以用—个综合的定义来表征,只能分别采用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12-2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路面在达到预定的损坏状况之前还能承受的行车荷载作用次数,或还能使用的年数表征指标为弯沉值,反映路面整体强度或各层模量。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方法可分为破坏和无破坏两类。 1.破坏类评定法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破坏类评定,是从路面各结构层内钻取试样,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各项计算参数,估算出结构承载能力。由于不可能在路面上大量取样,所得参数反映的路面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 2.无破坏类评定法 无破坏类评定,一般通过路表弯沉测定来估其路面结构承载能力。 一、弯沉测定 弯沉定义一般是指路基或路面表面在规定标准车的荷载作用下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值(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回弹弯沉),以0.01mm为单位。 测定系统有: 1)贝克曼梁弯沉仪(静态、路表最大弯沉值) 2)自动弯沉仪(静态、路表最大弯沉值)

第十二章道路工程测量

第十二章 道路工程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1.道路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道路中线测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何谓转折角?中线的主点?圆曲线测设元素?圆曲线的主点?基平测量?中平测量?竖曲线? 4.道路施工测量有哪些主要内容? 5.已知转折角α=25°05',圆瞌线半径R=50m ,试利用公式和查表法求测设元素? 6.已知5JD 里程桩号为2+113.28,转角α =25°05',R=50m ,试求圆曲线主点的桩号?并计算校核? 7.已知3JD 里程桩号为1+337.65,转角α =27°45',半径R=200m ,试求圆曲线主点的桩号?并计算校核? 8.何谓缓和曲线?目前我国公路和铁路部门,多采用什么作为缓和曲线? 9.什么是转点?转点如何测设? 10.什么是交点?交点应如何测设? 11.已测出道路路线的右角11β∶JD =210°42'30";22β∶JD =162°06'18",试计算路线转角值?并说明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2.已知交点桩号为K4+300.18,测得转角左α=17°30'18",圆曲线半径R=500m ,若采用切线支距法,并按整桩号设桩,试计算各桩的坐标? 13.某道路基平测量水准路线为BMA-BMl-BM2-BM3-BMB ,A H =204.286m , B H =208.579m ,1A l =1.6km ,1A h =5.331m ;12l =2.1km ,12h =+1.813m ;23l =1.7km , 23h =-4.244m ,B l 3=2.0km ,B h 3=+1.430m ,容h f =± 30L ,试计算l 、2、3点的高程?

道路工程测量圆缓曲线画法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学习园地2010-07-29 13:10:53阅读706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程]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未知2009-12-09 19:04:30 广州交通技术学院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road engineering survey)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 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 图(profile) 、横断面图(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三、交点JD(intersecting point) 的测设 (一)定义: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JD 来表示。 (二)方法: 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 2、高等级公路: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 1、放点穿线法 放直线点——穿线——定交点 (1)放点 可用支距法(垂直于导线边的距离)、导线相交法及极坐标法进行。如下图:

道路工程测量全套教学参考

《道路工程测量》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测量》是测绘、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将对数字测绘、数字道路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本课程主要研究道路工程中各种测设方法,阐明工程质量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使学生具有解决道路工程测量的初步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二)课程定位 根据测量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及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及职业成长递进规律,在学习本课程前,必须会识图、绘图与审图,搞清道路上构筑物和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因此,其前置课程为:测绘CAD、工程监理、施工概预算等,它们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必要基础。同时本门课程又对后续的路面工程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道路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学习领域的课程学习起支撑作用,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邀请了施工企业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与专家一起来商讨、拟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在分析施工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并参

照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确定该专业的核心能力,即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和处理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以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即按照道路工程施工的行业要求展开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掌握一般道路工程的常规测量方法、施工放样的基本原理;掌握一般道路施工测量的一些必要计算方法;熟悉一般道路施工测量中容易出现的常见质量、安全问题及质量、安全验收规范;熟悉一般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计算方法和操作技巧;了解国内外道路施工测量新技术和新动向及国家技术政策。 (二)职业能力目标 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选择和制定常规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 能查找资料和完成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测量计算; 能根据道路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及验收规范进行常规工程的施工测量; 能正确运用道路工程测量技术标准合理安排、协调道路工程施工。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测量员。 三、课程实施

第12章 施工测量及试验检验

第十二章施工测量及试验检验 12.1 施工测量 12.1.1 施工测量范围 依据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测量范围为:输水箱涵、通气孔、连接井、倒虹吸、公路涵、道路、房建的土建及安装工程,以及为完成主体工程所必需的临时工程的施工放样、原始地形测绘、土石方验收测量、建筑基础面地形测绘、房建施工测量放样、混凝土浇筑施工测量放样、竣工面验收;各单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施工安全监测、竣工测量和竣工资料的整编。 12.1.2 技术标准和规范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9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程》GB16818-1997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ZBA75002-89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12.1.3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12.1.3.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对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施工控制网中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验收、复测,经复核无误的控制网点及成果资料作为施工测量放样的依据。 在工程师提供的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按照工程设计布置,在满足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布设加密施工测量控制网。施工测量控制网按照“整体布置、分期实施、逐级加密”的原则进行。在沿干线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构成施工测量控制网。加密施工测量控制网中平面控制网拟按国家三~四等精度要求

施测,采用边角网方案施测。高程控制网拟按国家三~四等几何水准施测。 测量控制网点埋设钢筋混凝土标墩,顶部埋设不锈钢强制对中标盘,标盘对中误差<±0.1mm。 12.1.3.2施工区原始地形测绘 根据工程施工范围,在单项工程开工前按规范要求复测原始地形图,测图比例尺选择为1:500。 测量作业前,通知监理工程师,以利于监理工程师安排现场作业监督、检查。在单项工程开工前28天,原始地形图测绘完成后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经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的原始地形图与开挖放样剖面图是工程后续施工及工程量计量的重要依据。原始地形图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及时按照单项工程结构特征和地形变化情况按5~20m间距绘制横断面图。 12.1.3.3测量放样的方法与要求 (1)各单项工程基础开挖施工放样,平面点位放样可依据现场条件,控制网点的分布情况和仪器条件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边角后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方法施测;高程放样可直接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放样精度,主体工程的基础轮廓点放样点位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均小于±(50~100)mm。对于其他部位的开挖放样点点位中误差(平面、高程)小于±100mm。 (2)土方填筑和回填施工放样、平面点位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和边角后方交会法进行,高程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各种填料分界线,边线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小于±(30~50)mm,高程中误差小于±30mm。 (3)混凝土浇筑施工放样:平面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高程放样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建筑物轮廓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小于±20mm,高程放样中误差小于±20mm。 (4)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安装测量,在测量工作开始前,建立单项工程的安装轴线和高程基准点。平面闸门安装点相对门槽中心线,允许偏差:平面小于(-1~+4)mm。机电设备安装点相对于安装轴线,允许偏差:平面小于±(2~3)mm,高程小于±(1~3)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