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民族音乐黄金版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4版外国民歌赏析ppt课件

2024版外国民歌赏析ppt课件
外国民歌赏析ppt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引言 • 外国民歌的地域特色 • 外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 外国民歌的文化内涵 • 外国民歌的演唱技巧与表演艺术 • 外国民歌的欣赏与鉴赏 • 结论与展望
2
01
引言
Chapter
2024/1/30
3
目的和背景
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的民歌文化 探究民歌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代表性作品
《Yesterday》(英国)、《Shape of You》(美国)、《Despacito》(西班牙)等。
2024/1/30
流行风格在外国民歌中的运用
流行风格的民歌通常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传播力,通过时尚的音乐元素和流行的曲风,吸引听众的 注意力并引发共鸣。它们常常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以及对时尚和潮流的追求。
了独特的风格。
2024/1/30
旋律优美
拉丁美洲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常 采用装饰音和滑音等技巧。
节奏明快
以明快的节奏和热烈的舞蹈性著称, 表现出拉丁美洲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10
03
外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Chapter
2024/1/30
11
古典风格
01
古典风格特点
严谨的结构、和声丰富、旋律优美、表现力强。
通过赏析外国民歌,可以拓宽文 化视野,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2024/1/30
18
05
外国民歌的演唱技巧与表演艺 术
Chapter
2024/1/30
19
演唱技巧与声音表现
气息控制
掌握深呼吸和气息平稳输出的技 巧,使歌声更加自然流畅。

外国民族音乐黄金版完整版

外国民族音乐黄金版完整版

外国民族音乐黄金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论述:一、印尼“甘美兰”《心爱的鸟》甘美兰(印语意思用手操作敲击,是印尼人民常见的民族乐队,所演奏音乐也叫甘美兰,它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它既不是齐奏也非欧洲式的和声对位,它的织体复杂交错,演奏时带有一定即兴性。

甘美兰音乐大都采用有半音和无半音的两种五声音阶,但它的律制与十二平均律不同,类似五平均律,初听不习惯。

甘美兰乐队及音乐大约形成于15世纪,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甘美兰乐队的乐器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演奏旋律的敲击乐器:波南、沙隆、根德尔、干邦。

掌握节奏的敲击乐器:根当、刚、克农。

其他管弦乐器:苏林、瑞巴布、格渣比等。

一般只有少量歌唱家,音乐就像暴风骤雨突然袭来震撼大地,但往往又在瞬间之间变为轻轻抚击纤细柔美十分宁静。

代表《心爱的鸟》,是一首甘美兰舞蹈音乐。

开头一段引子,是用具有音色丰富、个性鲜明的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段。

以平稳而又活跃的八分音符为基础,以两小节组成的乐节为核心,并进行了数次反复,旋律音调由(降B、C、D、F、G)五声音阶构成。

二、北美音乐特征北美音乐特征呈现出土着居民音乐,民歌按不同使用场合主要有摇篮曲,魔力歌曲,爱情歌曲,战歌和死亡歌曲等类型,土着居民音乐中体鸣乐器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根据不同的发生特征来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手摇响器;2、梆子类乐器;3、摩擦类乐器。

欧洲移民音乐,南阿巴拉契亚山区的英国传统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涉及爱情,宗教,神话历史等诸多方面,尤其强调叙事性风格。

通常在演唱时不使用伴奏,在旋律发展手法上以反复为多,音乐段落以单乐段为主。

黑人非洲移民音乐等多元并置的特色,歌曲大致分为世俗歌曲和宗教歌曲两大类。

世俗歌曲主要包括劳动歌曲、舞蹈歌曲、叫卖歌曲、叙事歌曲和讽刺歌曲等类型;宗教歌曲以“黑人灵歌”为主,通常与宗教活动有关。

三、拉丁美洲音乐特征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黑人音乐的混合体。

《外国民歌》PPT课件

《外国民歌》PPT课件

目录•外国民歌概述•经典外国民歌欣赏•外国民歌的音乐特色•外国民歌的文化内涵•外国民歌的演唱技巧•外国民歌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外国民歌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外国民歌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特点具有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悍和风格鲜明等特点。

起源与发展起源外国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包含了许多民歌。

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外国民歌在传承中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体系。

地域分布与风格差异地域分布外国民歌分布广泛,几乎涵盖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风格差异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歌风格迥异,如欧洲民歌的浪漫、美洲民歌的热情、亚洲民歌的细腻等。

经典外国民歌欣赏0102 0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展现了俄罗斯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喀秋莎》作为俄罗斯的经典民歌,它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描绘了战争年代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民歌以其简单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友谊的永恒与珍贵。

这首日本民歌以樱花为象征,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短暂。

《樱花》《阿里郎》《梭罗河》作为朝鲜的经典民歌,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印度尼西亚民歌以其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

030201《当太阳降落》这首南非民歌以其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非洲大陆的广阔与美丽。

《非洲赞歌》作为一首代表非洲文化的经典民歌,它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非洲人民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鼓声》这首加纳民歌以其独特的鼓点和欢快的节奏,展现了非洲人民的乐观与活力。

1 2 3这首美国民歌以其明快的旋律和富有韵律感的歌词,展现了美国人民的乐观与自信。

《扬基歌》作为墨西哥的经典民歌,它以其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墨西哥独特的文化风情。

外国民族音乐11-32.11曲目欣赏文字介绍_6

外国民族音乐11-32.11曲目欣赏文字介绍_6

3.2.1泰国蜡烛舞《蜡烛舞》原是泰国北部地区佛教仪式中在舞蹈剧“拉坤”和假面舞“康”等的公演之前所表演的舞蹈。

舞蹈者套上假指甲起舞,金色的前端尖锐的长长的假指甲套在舞蹈者大拇指以外的其余8 个手指上进行舞蹈。

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插着蜡烛,一边非常小心地不让蜡烛火苗熄灭,一边起舞,这也必然地限制了脚的动作,它作为泰国舞蹈的基本动作,习舞者从最初时候开始就要认真练习这种轻盈的步伐。

伴奏音乐由皮帕特乐队演奏,这是在佛教音乐等使用的合奏形式。

使用的是称为皮蒙(pimon)的双簧片竖笛,长约50 厘米,形状类似唢呐,还有称为达彭(ta phon)的两面鼓,以及称为康蒙(khong mong)的锣。

这种锣是使用非常柔软的锣锤击打,在击打时发出沉闷的“蒙”的声响,乐器因此而得名。

达彭也同样是因为能发出“达” 和“彭”的声响而得名。

也有发出“皮”(Pi)的声响而得名的乐器。

泰国的很多乐器都是以所发出的声响及其形状来命名的。

3.2.2泰国假面剧“康”《罗摩王子的冒险》中的《罗摩王子与魔王托萨堪的战斗》《罗摩王子的冒险》是《罗摩衍那》故事的泰国版。

从泰国的罗摩一世(1782- 1809 在位)时期就拥有原来的古典版本,这是为了维持宫廷内的仪式而写成的,因而,加入了与原来的《罗摩衍那》不同的泰国的风俗的风格,并采用了歌、舞、剧相结合的形式。

这种泰国的歌舞剧之所以称为假面剧“康”,是因为除了女性角色和丑角以外,其余上场人物(神、人、鬼、猿)都戴上假面具的原因。

发展到现在,鬼和猿之外的角色不戴面具,并且受传统的影响,上场人物(丑角除外)都不说台词。

舞蹈动作的基础是古典舞蹈的技巧手法,鬼和猿的身体和脚的动作是从皮影戏中的拿着皮影的手的动作中变化而来的。

要很好的理解和观赏这种假面剧“康”,首先,1、理解其中的感情和像语言般具有各种意义的动作,2、理解场面和状况说明,以及用歌唱和朗唱诗来表现用动作无法表现的微妙的心理变化。

以皮帕特合奏为伴奏。

2024年外国民歌欣赏

2024年外国民歌欣赏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的欧洲,民歌成为了人们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法国的游吟 诗人和德国的恋歌诗人所创作的歌曲 。
2024/2/29
5
民歌的文化价值
传承历史文化
外国民歌作为口头传统的一部分 ,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是了解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
要途径。
2024/2/29
展现民族风情
外国民歌通过独特的旋律、节奏和 歌词,展现了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阿拉伯民间歌舞
阿拉伯地区的民间歌舞,如肚皮舞等,通过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表 演,展现了阿拉伯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阿拉伯部落民歌
阿拉伯部落地区的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演唱方式,展现了阿拉 伯部落文化的魅力。
16
04
非洲民歌欣赏
2024/2/29
17
北部非洲民歌
特点
北部非洲民歌受到阿拉伯文化影响,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
民间歌舞
中国各地的民间歌舞,如秧歌、花灯等,通过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 表演,传递着中国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少数民族民歌
中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歌传统,如蒙古族 的长调、藏族的酒歌等,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2024/2/29
13
日本民歌
1 2
演歌
演歌是日本传统民歌的重要代表,以其抒情的旋 律和感人的歌词,深受日本人民喜爱。
特点
外国民歌通常具有浓郁的民族特 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 朴实易懂,易于传唱。
4
民歌的历史渊源
古代时期
早在古代,各个文明古国就有了自己 的民歌,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 的歌曲、古印度的《吠陀》赞歌等。
近现代时期

外国民族音乐概念常识

外国民族音乐概念常识

一、民族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1.民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是以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

即: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

2.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

(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文物制度、风俗习惯等)。

两大特性:一是共同性,(各分子所共有)。

一是延续性(即随民族之演进而绵延不断)。

使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心理凝聚力之支柱,而维系民族团结。

3.民族音乐——广义: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4. 文化脉络中的音乐(1)音乐与自然环境区域性差异制约文化现象的区域性差异。

地理因素的稳固状态,这种制约也呈相对的稳定性。

(2)音乐与社会环境围绕着生产方式而形成的多种社会性关系与音乐的关联之中。

它不仅限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且对音乐的意义和风格也有深刻的影响。

(3)音乐与宗教亚洲,既有最早的拜火教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大宗教,也有地区性、部族性和各地的民间信仰,形态十分多样。

跨民族、跨国家的大宗教,在这种宗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形成了许多共同的生活、文化方式,究其成因,共同的宗教也是其中之一。

(4)音乐与语言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因素,语系是区别民族的系统指标之一。

语言因素对音乐因素的影响也是甚为深刻的。

5.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根据世界各民族音乐风格差异、文化背景,划分为九大区域。

1、东亚音乐文化区2、东南亚音乐文化区3、南亚音乐文化区4、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5、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6、欧洲音乐文化区7、北美音乐文化区8、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9、大洋洲音乐文化区第一章东亚音乐1.日本雅乐日本雅乐的含义是依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

外国民族音乐13-94.13曲目欣赏文字介绍_23

外国民族音乐13-94.13曲目欣赏文字介绍_23

9.3.1墨西哥帽子舞《哈拉贝·塔帕蒂奥》这是流传于哈利斯科州主要城市瓜达拉哈拉的情侣对舞。

用墨西哥流浪乐队马利亚齐伴奏,表演者身着盛装,以称为桑布列罗的墨西哥阔边帽为道具,男舞蹈者把帽子放在地面上,女舞蹈者如果踩这顶帽子,那就是接受了他的求爱,最后以幸运而告终。

该舞蹈称为哈拉贝·塔帕蒂奥。

哈拉贝(jarabe)是阿拉伯语“甜饮料”的意思。

该舞蹈于18世纪以前发展于西班牙,后来传到墨西哥。

旋律明朗轻快,曲中有多次速度、节奏变化。

9.3.2墨西哥玛雅印第安人的狂欢节墨西哥最南端的齐亚帕斯州的玛雅印第安人,一般都居住在险峻的高地,以农业和工艺品制作为生。

16世纪被西班牙人征服以后,仍继续着自己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

近代以来,一方面受到现代化和文化变容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继续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他们的宗教和社会习俗中,可以看到天主教文化与先住民文化的交融。

农耕宗教祭典中,也具有宗教性礼仪与世俗性礼仪两个方面的要素,并且还接受了天主教的影响。

音乐,是任何祭典中都不可欠缺的组成部分。

经常使用的是:用圆筒型鼓来打奏,用苇杆做的笛子来演奏固定音型,再加上葫芦中装入植物种子的发响器和卡拉卡拉的响声。

录像中,由鼓和笛组成的乐队,伴随着游行队伍向教堂前进。

教堂外,聚集着宗教关系的职员,他们喝着神所赐予的本地兰姆酒,吸着烟,吃着东西。

音乐起着唤起宗教热情、崇拜神灵的作用。

在这种玛雅印第安人的狂欢节中,可以看到原来是由多明我会的修道士带到帕阿斯州玛雅印第安人中来的、由3种弦乐器组成的乐队。

其中有:22~32弦的竖琴,有4个弦轴但只有3根弦的小提琴,小型的5弦吉它。

祭典活动,不仅为共同体社会的人们提供了社交、娱乐的机会,而且还向人们提供了向祖先和神明尽供奉义务的场所。

其中的许多神明都是天主教的圣人,必须每年供奉、祝福,当地人相信,如果忘记了敬奉守护圣人的节日的话,那就会给村庄带来不幸。

9.3.3墨西哥坎西奥·罗曼蒂克《探戈·内格罗》坎西奥(cancion)或者坎西奥·罗曼蒂克(cancion romantica),在墨西哥是与崧(son)并列的最受欢迎的歌唱形式。

外国民族音乐

外国民族音乐

外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复习提纲什么是狭义的“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1、东亚音乐文化区2、东南亚音乐文化区3、南亚音乐文化区4、西亚、中亚、北非音乐文化区 5、非洲音乐文化区 6、欧洲音乐文化区 7、北美音乐文化区 8、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 9、大洋洲音乐文化区加强对世界个民族音乐的学习其意义在于:一:扩大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多样性,理解以使用乐音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理解音乐在文化中的特殊性。

二:知道人类音乐文化、音乐行为的普遍性。

三:应该掌握双重视角的方法,既充分了解局内人(即各民族内部成员)对其自身所拥有的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又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还原到一张白纸的状态来进行客观的记述和分析,从而领略到音乐美的尺度是根据文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的,并且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

四:只有在全面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把中国音乐放在世界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在与各民族音乐的比较对照之中,才能真正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点和位置。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世界上他国、他民族音乐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作为我们的有益的参考,创作有中国特色的音乐。

樱花之岛、歌伎之邦——日本一、日本的传统音乐体裁:1、雅乐:狭义:公元七八世纪,由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的,包括宫廷中不带或少带礼仪的隋唐燕乐和高丽乐。

广义:包括日本最古老的神乐,久米、东游等祭祀乐种和日本皇宫贵族根据外来雅乐风格而创作的音乐。

日本称之为唐乐,高丽乐。

唐乐也称为左方之乐,其舞蹈称为左舞,是古代中国的音乐,于七世纪传入日本。

高丽乐,也称右方之乐,其舞蹈称为右舞,是古代朝鲜的音乐,于五世纪传入日本。

【把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神乐、东游等),以及接受了从亚洲大陆输入的唐乐、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加入雅乐之中。

】—《世界民族音乐》器乐合奏曲:主要是舞蹈伴奏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民族音乐黄金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论述:一、印尼“甘美兰”《心爱的鸟》甘美兰(印语意思用手操作敲击,是印尼人民常见的民族乐队,所演奏音乐也叫甘美兰,它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它既不是齐奏也非欧洲式的和声对位,它的织体复杂交错,演奏时带有一定即兴性。

甘美兰音乐大都采用有半音和无半音的两种五声音阶,但它的律制与十二平均律不同,类似五平均律,初听不习惯。

甘美兰乐队及音乐大约形成于15世纪,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甘美兰乐队的乐器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演奏旋律的敲击乐器:波南、沙隆、根德尔、干邦。

掌握节奏的敲击乐器:根当、刚、克农。

其他管弦乐器:苏林、瑞巴布、格渣比等。

一般只有少量歌唱家,音乐就像暴风骤雨突然袭来震撼大地,但往往又在瞬间之间变为轻轻抚击纤细柔美十分宁静。

代表《心爱的鸟》,是一首甘美兰舞蹈音乐。

开头一段引子,是用具有音色丰富、个性鲜明的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段。

以平稳而又活跃的八分音符为基础,以两小节组成的乐节为核心,并进行了数次反复,旋律音调由(降B、C、D、F、G)五声音阶构成。

二、北美音乐特征北美音乐特征呈现出土着居民音乐,民歌按不同使用场合主要有摇篮曲,魔力歌曲,爱情歌曲,战歌和死亡歌曲等类型,土着居民音乐中体鸣乐器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根据不同的发生特征来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手摇响器;2、梆子类乐器;3、摩擦类乐器。

欧洲移民音乐,南阿巴拉契亚山区的英国传统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涉及爱情,宗教,神话历史等诸多方面,尤其强调叙事性风格。

通常在演唱时不使用伴奏,在旋律发展手法上以反复为多,音乐段落以单乐段为主。

黑人非洲移民音乐等多元并置的特色,歌曲大致分为世俗歌曲和宗教歌曲两大类。

世俗歌曲主要包括劳动歌曲、舞蹈歌曲、叫卖歌曲、叙事歌曲和讽刺歌曲等类型;宗教歌曲以“黑人灵歌”为主,通常与宗教活动有关。

三、拉丁美洲音乐特征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黑人音乐的混合体。

拉丁美洲音乐中的印第安因素:印第安人的音乐很多是和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的。

乐器方面,没有弦乐器是印第安人乐器的一大特色。

拉丁美洲音乐中的欧洲因素: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音乐文化,一方面具有和西欧音乐文化相通的一般性共同基础,另一方面,在这个半岛上,自古以来就遗留下一部分重复积淀的东方各民族乐文化的影响,而独具特色。

无论是音阶、旋法,或者是节奏、和声、歌唱发声法,在多方面都表现出欧洲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因素。

特别是它的节奏,和舞蹈流行地区的基础相结合,而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趋向。

乐器方面,以被称为“西班牙国民乐器”的吉他为代表的乐器,在拉丁美洲所有国家受到欢迎。

拉丁美洲的歌唱,因为歌词是西班牙语或者葡萄牙语,所以能够感受到和英语歌唱的不同风格。

拉丁美洲音乐中的非洲黑人因素:拉丁美洲,在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后半叶的奴隶制度中,吸收了大量的非洲黑人及其音乐文化。

由非洲黑人带来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在北美的勃鲁斯、黑人灵歌、爵士乐、灵魂音乐(一种美国黑人音乐)中通常看到的那样,在拉丁美洲也表现了强烈的主体性。

非洲黑人音乐的最大特色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良好而丰富的节奏感。

名词解释:1、蒙古“长调”《清和世界的太阳》“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

蒙古长调《清和世界的太阳》长调的每个乐段大致有四次起落,节奏自由没有固定的节拍和节奏循环。

下颚颤音和喉颤音是长调的两种特殊演唱技巧,男生多用下颚颤音,女生常用喉颤音。

长调歌曲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有1、哲学性思想性内容的歌曲2、以传说为内容的歌曲3、诙谐曲(讽刺歌)2、蒙古“短调”《草原四季》短调与长调相对而言,短调是节奏、节拍循环规律明确的蒙古民歌形式。

其速度多为中速或稍快,常用2/4,4/4拍子。

结构以单段为常见,每段由2至4个乐句组成,乐句之间形成平衡呼应关系。

词曲关系多一字一音,较少拖腔。

短调《草原四季》是一首描写草原四季各种各样景色的蒙古短调民歌。

3/4拍,旋律舒畅舒展,给人以愉悦爽朗的感受。

3、蒙古“呼麦”《圆蹄子的栗毛马》、《像羊一样小步走的爵罗马》呼麦又名浩林·潮尔,它是由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的独特的复音演唱方法。

按旋律声部和发声部位的不同:鼻腔呼麦、喉、腹腔等种类。

《圆蹄子的栗毛马》、《像羊一样小步走的爵罗马》两首曲子连接而成的呼麦,都用喉音演唱持续低音“do”作贯穿。

同时,用哨音演唱旋律。

前半部分《圆蹄子的栗毛马》,旋律类似于长调歌曲,具有悠长、宽广、舒展、辽阔的特点,是一首赞歌,赞美圆蹄子的栗毛马。

后半部分《像羊一样小步走的爵罗马》,旋律类似于短调歌曲,具有节奏规整、轻快跳跃的特点,其内容是对爵罗马的歌唱。

4、阿尔卑斯地区“约德尔”约德尔(原意是交换使用胸腔声和头腔声)唱法及其歌曲最早产生于阿尔卑斯山北麓的瑞士德语区,后来传播到全瑞士和奥地利及德国南部。

传统阿尔佩斯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谷中的朋友情人传达各种信息,久而久之发展成有趣又令人惊叹的约德尔唱法。

5、西班牙“弗拉门戈”弗拉门戈是西班牙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舞蹈、歌唱、器乐于一体,过去流行在西班牙南部,现在已扩展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并正在成为整个西班牙的代表性艺术之一。

佛拉门弋音乐发源于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是一种忧郁哀伤与狂热奔放的混合体。

弗拉门戈艺术反映了吉卜赛人贫穷、悲惨的命运和处境,并通过诗歌、音乐和舞蹈来表现它。

6、“黑人灵歌”和“甩抖舞”“黑人灵歌”往往带有黑人民歌的创作特征。

歌词的结构比较自由,内容多选自《圣经》和日常生活故事。

大多为合唱曲。

一些重要的演唱段落经常会出现在不同的灵歌中。

“甩抖舞”具有典型的黑人舞蹈特征,黑人音乐家在表演时每唱一个词,就屈一次腿,左右腿交替进行;每屈一次腿,脚步就发出一个清晰可闻得响声。

整个演唱过程常强调“应答式”的表现方法7、灵歌灵歌是北美黑人最重要的宗教歌曲形式之一,灵歌演唱的习俗与黑人皈依基督教有关。

在北美黑人教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灵歌作为一种宗教歌曲,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内容,有些与基督教信仰有关,有些灵歌由于其歌词反映了一种厌世绝望的创作心态,而被称为哀怨歌曲。

8、阿根廷探戈《小型化装舞会》探戈作为阿根廷音乐的代表,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是一种集音乐、歌唱、舞蹈和诗歌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探戈集成了欧洲、非洲、印第安等多种音乐文化因素。

伴奏主要乐器以班多钮手风琴为主,兴起于阿根廷首都中下层阶级。

探戈《小型化妆舞会》是由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专业舞蹈团体所表演的,音乐节奏鲜明,舞蹈者的舞步很具动感与活力。

这首为舞蹈伴奏的探戈乐曲在当地家喻户晓。

9、巴西“桑巴舞”巴西“桑巴舞”是一种集体性舞蹈,动作幅度较大,节奏强烈给人激情似火的感觉,经常在广场和大街上集体表演,伴奏乐器:基本为打击乐器,大鼓,铜鼓,手鼓等打击乐同时演奏,高亢激越,烘托出热烈的场面。

在桑巴发展过程中,根据地域不同,巴西桑巴可分为城市桑巴和农村桑巴。

并且桑巴同探戈、伦巴、狐步舞自由结合而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

但不论什么形式的桑巴,都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二拍子,大调式,短促的滚动性节奏。

10、古巴的“伦巴舞”“伦巴舞”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非洲移民的古巴工人们为了娱乐而创作出来的一系列音乐舞蹈形式的总称。

“伦巴舞”动作与节奏相对独立,快色的步伐缓慢的腰部动作,不受约束的粗犷的胳膊与手腕动作等,几个部位同时进行,拍子的激列变化,音乐家与舞蹈家之间互相的交流等。

11、日本能乐《舟弁庆》能乐中包括能与狂言。

“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能的表演成员有演员和乐队、歌唱者之区别。

能的音乐及其特色:能的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两大部分。

能的音乐特点大致有:(1)按类型化来进行作曲。

(2)“定位方法”的表现。

(3)旋律的单纯性与节奏的复杂性。

(4)即兴性的演奏。

能乐《舟弁庆》,属于第五出表演——五番目物的能乐《安宅》的第五出表演剧目,是在一天演出五出能的第五即最后演出的能的总称,也称“切能”、“鬼畜能”。

以快节奏、大幅度动作为特征,演技豪壮、绚烂,以此最后的剧目来为一天的演出增添色彩。

12、印度舞蹈历史悠久,对印度的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义,印度舞源自于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借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

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物万事,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13、阿拉帕霍部落《鹰之舞》阿拉帕霍是居住在美国大平原地区西部中心地带的一个部落,主要从事游牧生活,属阿尔贡金语系。

在阿拉帕霍及其他大平原的部落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以军事或宗教为目而组合在一起的男子社团。

《鹰之舞》是阿拉帕霍人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

在古代,“鹰”是阿拉帕霍人十分崇拜的图腾,每当人们在战争胜利或丰收后就会举行为期四天的宗教仪式。

此仪式有祈祷、斋戒和表演《鹰之舞》几项内容。

填空:日本民歌《樱花》:全曲由“都市调式音阶”构成:mi、fa、la、si、do、mi,结束在mi上。

朝鲜半岛《阿里郎》:采用五声调声音阶,do、mi、sol、la,结束在do上。

全曲旋律由4个乐句构成,为乐段结构。

印尼民歌:《梭罗河》再现三段式构成。

《星星索》三段式构成,最后一段旋律再现了第一段。

《划船歌》采用七声调式音阶,结束在do上,为再现二段式结构。

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两段曲式构成,结束在do上。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由乐段构成,共四句,第四句旋律再现了第一句。

缅甸民歌:《海鸥》由三段式曲式构成,最后一段旋律再现第一段。

(再现三段式)西班牙民歌:《鸽子》由无再现三段式构成。

前南斯拉夫:《深深的海洋》由乐段构成,结束在mi上。

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上长》由乐段构成,共四句。

乌克兰歌曲:《涛涛的德聂泊尔汹涌澎湃》由乐段构成,结束在la上。

巴西歌曲:《在路旁》由乐段组成,共四句,结束在la上,采用和声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