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古琴钢琴入门知识点总结

古琴钢琴入门知识点总结

古琴钢琴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古琴1. 古琴的历史和特点:古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古琴通常有七根弦,是一种弹奏技巧较为复杂的乐器,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练习。

2. 古琴的基本构造和调弦:古琴的构造非常简单,主要由琴身、弦和琴轸组成。

在演奏前需要将琴弦进行调弦,通常采用的调弦方法是先将琴弦拉紧,然后再微调至所需音高。

3. 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右手扫弦和音色控制。

指法是古琴演奏的基本技巧,需要掌握不同的按弦方式和技法。

右手扫弦是古琴演奏中的重要技巧,能够产生独特的音色效果。

音色控制则是古琴演奏中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手指的力度和位置来调节音色。

4. 古琴的常见曲目和演奏风格:古琴有许多经典的曲目,如《阳关三叠》、《高山流水》等,这些曲目都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技巧要求。

学习古琴需要通过演奏这些曲目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音乐表达能力。

5. 古琴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学习古琴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参加古琴培训班或者自学。

此外,还可以通过书籍、视频和网络资源来学习古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知识。

二、钢琴1. 钢琴的历史和特点:钢琴是一种流行的键盘乐器,具有广泛的音域和丰富的音色。

钢琴通常有88个键,分为黑键和白键,是一种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的乐器。

2. 钢琴的基本构造和弹奏方式:钢琴的构造相对复杂,主要分为琴箱、键盘、琴弦和琴铃等部分。

钢琴的弹奏方式包括右手和左手的配合,需要掌握不同的手指技法和键盘演奏技巧。

3. 钢琴的演奏技巧:钢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手指技法、音乐表达和速度控制。

手指技法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需要通过练习琴键演奏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音乐表达则是钢琴演奏中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手指的力度和速度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速度控制是钢琴演奏中的关键要素,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演奏的速度和精准度。

4. 钢琴的常见曲目和演奏风格:钢琴有许多经典的曲目,如《月光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等,这些曲目都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技巧要求。

古琴理论知识点总结

古琴理论知识点总结

古琴理论知识点总结1. 古琴的起源和发展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古六弦弹拨乐器,起源于中国古代。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古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古琴还没有确定的规格和定型,它的造型和音韵都与现在的古琴有所差异。

到了汉代,古琴的制作技艺和演奏方法逐渐成熟,编成了琴曲和琴谱,并在后来的时代逐渐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琴逐渐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 古琴的构造和音律古琴的构造主要包括琴筝、音箱、琴柄和琴弦等部分。

琴筝是古琴的主体,上面有13根琴弦,琴弦通过琴柱或者琴轴系在琴头上,然后沿着琴柄绕过13个柱状的囗上。

音箱是古琴的共鸣部分,它由桐木或者竹、木组成,使琴声能够得到回荡,增加音量。

古琴的音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古琴以五声为主,采用了十二平均律的分布方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律体系。

3. 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按弦、拨弦、顶音、倒弦等。

指法是古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揉弦、秦篰、秦急、秦矛、秦尖、秦齐、秦逮、秦扫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指法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效。

按弦是古琴演奏中产生不同音调的重要方法,弹奏时需要按照琴谱和乐曲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按弦方式来调整音调。

拨弦是古琴演奏中产生音响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拨弦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音韵。

顶音是古琴演奏中产生特定效果的一种技巧,通过手指顶在琴弦上,产生不同的音响。

倒弦是古琴演奏中产生颤音的一种技巧,通过手指在琴弦上来回颤动,产生特定的音响。

除了这些基础的演奏技巧外,古琴的演奏还需要结合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韵、节奏、音调等方面的知识。

4. 古琴的音乐风格古琴的音乐风格非常丰富多样,有山水之音、悲鸣之音、清新之音、婉转之音等多种类别。

古琴的音乐风格在演奏中可以通过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来展现,不同的音乐风格需要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

关于古琴知识点总结

关于古琴知识点总结

关于古琴知识点总结1. 古琴的起源和历史古琴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古琴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秦国,在史书中有关于琴的记载。

古琴的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在汉代,古琴被列为宫廷音乐乐器,成为贵族文人的代表性乐器。

隋唐时期,古琴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琴身更加精致,琴音更加优美,成为了文人雅士们追逐的音乐艺术。

2. 古琴的音律和演奏技巧古琴的音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五声音律构成的。

古琴的五声音律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也被称为宫商角徵羽。

它们代表了音乐的基本音调,是古琴演奏中的基本音阶。

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琴身手法和调弦技巧等。

指法是指用手指按弦,发出不同的音调。

琴身手法是指演奏时手部的位置和动作,会影响到音色和音质。

调弦技巧则是调整琴弦,来获取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3. 古琴的制作工艺和材料古琴的制作工艺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手工艺,要求匠人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对音乐美学的理解。

古琴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琴身、琴弦、琴桥和琴柱等。

琴身是古琴的主体部分,一般采用松木或者枫木等高质量木材制作而成。

琴弦是发出音调的主要部分,一般采用丝线或者鱼线制作。

琴桥和琴柱是支撑琴弦和固定琴弦的部分,一般采用坚硬的材料制作而成。

4. 古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古琴音乐以其深远的内涵和高雅的情调,被誉为“天籁之音”,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

古琴音乐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寓意着君子风范和高尚情操,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德的象征。

5. 古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古琴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现代社会里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古琴音乐的美妙和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和研究。

古琴演奏者不仅在中国受到高度的尊重,还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中国古琴基础知识

中国古琴基础知识

中国古琴基础知识1:古琴的发展史:古琴,亦称"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称"琴"。

唐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名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

春秋擂鼓墩墓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更证实了它的历史之长久,《诗经》、《尚书》等古籍和唐宋诗词也常常见到有关"琴"与琴乐的继续。

所以,古琴是中国历史十分悠久的一件民族乐器2:古琴的结构古琴由狭长条的一块桐木面板(也有用其他松质木材)和一块梓木底板(也有用其他硬质木材)胶合而成,外表髹以中国大漆。

琴宽的一端为头部,下面有七个可以调音的小轴,叫做"轸",琴面外侧嵌有十三个小圆形的标志,叫做"徽",为泛音和按音音位的标志。

琴面系弦七根,外侧至内侧由粗至细,横置于琴桌上演奏。

与很多乐器相比较,古琴有如下独特之处:古琴弦的有效振动弦长超出一般乐器的弦长,振幅宽大,音质低沉浑厚,幽静古朴;古琴的琴面即指板,无品无柱,出音孔开于底板,向下传音;琴上存有一百多个实用的泛音,堪称乐器之最。

3:琴论《新论--琴道》:琴论专著。

汉代桓谭作。

原书已佚,清代有几种集佚本。

《后汉书棗桓谭传》说此篇未完成,由班固续成。

现存残篇中包括琴的史论和琴曲解说。

介绍琴曲有《尧畅》、《舜操》、《禹操》、《文王操》、《微子操》、《箕子操》和《伯夷操》。

《琴清英》:琴论专著。

汉代扬雄作。

原书已佚。

《全汉文》辑有佚文。

《则全和尚节奏指法》:琴论专著,收入《琴苑要录》中。

作者为琴僧义海的弟子,北宋著名琴家则全和尚。

文中阐述海大师"急若繁星不乱,缓如流水不绝"的演奏理论。

又提出"高以下应,轻以重应,长以短应,迟以速应"的处理手法,还具体分析了不同体裁琴曲作品的演奏方法。

《琴史》: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

作者朱长文。

古琴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琴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琴常识知识点总结1. 古琴的历史与起源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的《诗经》中就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声如笙磬”这样的记载,“声如笙磬”中的“磬”一词,就是指的古琴。

2. 古琴的特点古琴的特点是造型简约、音色清越、表现力丰富。

琴身呈矩形,琴面平整无雕琢,琴弦铁丝细腻柔软,弹奏时产生柔美的音色。

古琴音色深远,宛如深山中的清泉,且有着强烈的唤醒心灵的力量。

3. 古琴的分类古琴的分类主要分为古琴与琵琶。

古琴是一种七弦琴,琴身较大,七根弦分别为阳弦、阴弦、商、角、徴、羽、风。

琵琶则是一种弹拨乐器,形状略像琴而弦多是弓弦,弦数较多,音域较宽。

4. 古琴的演奏方式古琴最常见的演奏方式是指法和尤指二种。

指法是通过手指按弦弹奏,尤指是使用右手食指拨弦。

演奏时要以柔的力度扣弦,以传达内在的意境。

5. 古琴的音乐作品在古琴音乐作品中,有着很多经典曲目。

例如《广陵散》《阳关三叠》《平沙落雁》等。

这些古琴曲大多取材于各种古代文学作品,通过音乐表现出对美好情感的、理想化的追寻和向往。

6. 古琴的文化与意义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古琴常常与文人雅士相联系,是他们表达情感、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古琴音乐也受到中国文人的推崇,他们认为古琴音乐是一种更贴近内心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因此,古琴也被称为“诗琴”、“文琴”。

7. 古琴的保养与使用古琴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并且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碰撞和剧烈擦拭,以免损坏琴面和琴弦。

古琴也需要适当的调整琴弦和琴颈,以保持音色和音准的稳定。

总的来说,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音乐特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古琴音乐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情怀,以及他们对理想和美好的追求。

古琴原画入门知识点总结

古琴原画入门知识点总结

古琴原画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古琴的起源古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中国古代,古琴源于古代的弦乐器,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化而来。

最早的古琴是用竹子制成的,后来才逐渐使用木材制作琴身。

古琴的音色柔和悠扬,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古代被视为高雅的音乐艺术。

二、古琴的结构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它的琴头上有两条琴弦,琴身上有13个音栓。

古琴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即它的弦并不贴着琴身,而是悬浮在琴身之上。

这种设计使得琴弦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声音的共鸣和韵味,从而增加了古琴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古琴的结构简洁,但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需要仔细品味和掌握。

三、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是弹奏的手法,古琴的弹奏主要靠右手的指甲弹琴弦,左手则负责按音栓。

弹奏时需要注重指法的变化和力度的掌握,以确保音色的准确和表现力的丰富。

另外,古琴的演奏还需要注意节奏感和表现力,要能够将音乐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四、古琴的曲谱古琴曲谱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名曲和经典乐曲。

古琴曲谱的编排方式独特,一些曲谱甚至未标明具体的音高和节奏,而是用传统的表记符号和意象图来表示乐曲的情感和表现,需要演奏者有较强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古琴曲谱的学习除了需要熟练掌握曲目的基本内容外,更要能够领会曲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境。

五、古琴的修养学习古琴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和学习,更是一种修养和思想的培养。

古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学习古琴不仅可以增进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古琴的弹奏需要考虑音乐的情感表达,这需要演奏者渗透到音乐中去,领会其中的深层意境,使得练琴成为一种修心养性的过程。

总之,学习古琴需要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更需要有一颗热爱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心。

古琴音乐艺术悠远而深厚,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学习古琴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还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是一项有益的艺术活动。

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

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

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古琴艺术逐步被我市广大市民所瞩目,并已成为比重渐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欢迎阅读参考。

一、古琴简介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

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与众不同。

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

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

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征、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

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

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作为一件乐器,它音色优美、深邃,拥有三种不同音色:泛音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故称天声;散音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故称地声;按音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

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架构了古琴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平台。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三千余首悠远、动听的古曲和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曾多次提到古琴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记述了春秋时楚国著名琴家伯牙鼓琴高山、流水,而钟子期听后感慨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古琴基础知识指法大全

古琴基础知识指法大全

古琴基础知识指法大全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下面是一些古琴基础知识和指法的大全:
1. 琴名:古琴通常有七弦,从高到低分别为仲、尺、宫、商、羽、角、徵。

2. 弦的调理:古琴一般采用五声音阶,常见的调式有黄钟调、太平调、正宫调等。

3. 左手指法:古琴的左手主要用来按弦,常用的指法有:
- 拇指:拇指按弦产生低音。

- 食指:食指按弦时相对于拇指产生高音。

- 中指:中指按弦时相对于拇指产生低音。

- 无名指:无名指按弦时相对于拇指产生高音。

4. 右手指法:古琴的右手主要用来拨弦和控制音量,常用的指法有:
- 打指法:用右手指尖轻轻敲击琴弦产生清脆的音,常用于弹奏起始音节或节奏变化。

- 推指法:用右手握拳伸出食指,以指甲侧面推动琴弦,产生较为浑厚的音。

- 弹指法:用右手握拳伸出食指,以指尖弹动琴弦,产生明亮的音。

- 等指法:用四指同时按下琴弦,使琴弦发出持续的音,用于延长音节。

5. 调音:古琴的音准需要经常调整,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手指按下琴码进行微调,使琴弦音准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是一些古琴基础知识和指法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学习古琴,建议找一位专业的古琴老师进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基础知识古琴基础知识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古琴艺术逐步被我市广大市民所瞩目,并已成为比重渐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广大古琴爱好者的学习要求,现将顾梅羹、李祥霆、龚一等几位大师有关古琴方面的论著摘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古琴简介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

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与众不同。

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

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

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徵、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

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

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作为一件乐器,它音色优美、深邃,拥有三种不同音色:泛音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故称天声;散音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故称地声;按音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

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架构了古琴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平台。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三千余首悠远、动听的古曲和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古琴在古时还象征着地位与才学,许多历史名人都擅长鼓琴——神农、伏羲、舜、钟仪、师曹、师襄、师旷、师涓、成连、伯牙、雍门周、孔子、司马相如、赵飞燕、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郭楚望、耶律楚材、赵佶、万松老人、严天池、冷谦、朱权、徐谷等,就连清朝的几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也都喜爱并擅长弹琴,乾隆皇帝还收集了许多好琴并记载在册。

自南宋末年以来,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琴派——浙派、虞山派、广陵派、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曾多次提到古琴——“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记述了春秋时楚国著名琴家伯牙鼓琴——高山、流水,而钟子期听后感慨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从此二人成为知音。

春秋末年的孔子既是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

他曾向师襄学弹《文王操》,能把乐曲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并有着惊人的鉴赏能力。

他教授的“六艺”之中的“乐”,就有弹琴诵诗的内容。

他还作有《获麟操》、《猗兰操》等琴曲。

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为卓文君弹唱《凤求凰》,从而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被后世传为佳话。

东汉的蔡邕既是弹琴圣手,又是作曲名家,也是制琴大师。

据《后汉书·蔡邕传》中记载:蔡邕在吴地时,有一次邻居家烧柴做饭,他听到柴木在火中发出清脆的爆裂声,知是良材,立刻向邻人索要出来,制成琴后果然音色优美,因琴尾还带有焦痕,故被人们称为“焦尾琴”。

这张琴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共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魏晋时期的琴家嵇康,位居“竹林七贤”之首。

他博学多才,崇尚老子、庄子,音乐上颇有造诣,政治上鄙视腐败政权。

他后来被司马氏杀害,临刑前还从容弹奏《广陵散》,以表述愤恨不平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因此也就有了“《广陵散》从此绝矣”之说。

可以说,有关古琴的传说、史实和文学作品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古琴又是一件工艺品——在上好木料(面板一般用梧桐木、杉木,底板一般用杉木或梓木)制成的琴身上髹(即上漆)上乌黑镜亮的漆胎层,漆胎里还会掺上鹿角灰、八宝灰(金粉和孔雀石、玛瑙、翡翠等珍贵玉石碾碎混合)。

十三颗徽有螺钿、玉石、金、银等多种质地。

调弦的琴轸也有木头、象牙、牛角、玉石等各种材质。

丝织的穗更为古琴添上了几分秀美。

装琴的琴囊用的是典雅华贵的绸缎,有的琴还用紫檀或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做成的琴匣来盛装,琴匣内外还会有精美的雕刻。

由于古琴制作精巧,且音色动听,琴的主人们往往以琴为宝,并根据其特点、音色等来为琴取名,连同对琴的赞美的诗句一并镌刻在琴的底板上。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名琴“九霄环佩”的形状是伏羲式,底板上还刻有诗句、铭文——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个字,龙池下方刻篆书“包含”大印一方,再下是苏东坡的一首诗:“蔼蔼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

苏轼记”二十三个字。

龙池左方刻“超迹苍宵,逍遥太极。

庭坚”十个字,右方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十个字及“诗梦斋印”一方。

凤沼上方刻楷书“三唐琴榭”一椭圆小印,沼下方刻篆书“楚圆藏琴”印一方。

琴腹内纳音左侧刻楷书“开元癸丑三年斫”七个字,此琴传为唐时西蜀雷霄所制。

古琴有多种样式,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宋人摹本),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琴论专著,上面绘有三十八种琴式:神农、伏羲、灵机、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落霞等琴式,最常见的为仲尼、伏羲、连珠、落霞、蕉叶等样式。

琴式的取名多来自发明者的名号、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有着自身的特定含义。

历代文人墨客专门为古琴所写的诗、词、歌、赋就有厚厚的一大本。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诗句。

琴中有天、有地、有人;有年、有月、有日;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北辰、五行等等,真如一个小宇宙。

它历经沧桑仍朴实无华,充满神韵却毫不招摇。

它以自身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昭示了华夏儿女那颗深沉而质朴的心。

二、怎样学好古琴“怎样学好古琴?”是一个很普通又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琴人范围内还可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但古琴作为一种乐器,它和二胡、琵琶、钢琴、小提琴一样,学习进程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入门到深造,其规律与过程应该是一样的。

在操缦之初开指之时,习弹者应掌握好较为正确的演奏方法,懂得运指的基本原理。

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则。

习弹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体会认真练习,使之方法正确,运力自如,音色圆润变化得当,姿势舒展大方、美观自然。

其实讲究基本指法,运指的正确,是包括古琴在内的所有乐器演奏的同一要求。

不少琴师在教学中将《仙翁操》、《秋风词》等小曲列为开指乐曲,就是因为这些乐曲本身具有着练习曲的性质和功能。

有的个别琴生入门开指就要学某一首大、中型乐曲,其求学心情可以理解,但绝非上策。

开指初学之时,非但没有必要去学高难度、高知名度的经典乐曲,而且在弹“练习曲”时也不可操之过急、急功求“进”。

因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牢固的基本功,才会有提高和深造的基础保证。

可见,初始的“开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在练习一首正规乐曲的时候,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程序。

因为练习曲的基本功训练不可能包罗所有的技术技巧训练,何况演奏的技术、技巧也在不断地发展。

因此,有必要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的练习。

最后则是通过精雕细刻的处理,通过演奏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练琴方法具体如下:(一)在练琴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全身放松,内心平和。

对于指法的掌握可以有认真努力的意识,不要有急躁强制的成分。

要允许有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浅到深的过程。

甚至允许这个过程时间长些,以免欲速则不达。

初学时会感到左手名指按弦时疼痛,则应停下,过一会儿再练,以免磨出水泡,更不要磨破。

如果已经起泡,要停止练习,一直到水泡全消才可以再练习,如果磨破了手指,必须待完全愈合之后才可以再练习。

如果两臂或指、腕有酸、累的感觉,则是方法有误及局部紧张所致,更要立刻停下来活动活动,放松一下再练。

在跪指练习时,一开始可以只做“跪”的动作放在弦上而不必真按到弦上去。

经过若干天,按弦的部位渐渐不太疼时,再一点点增加力度,正式按弦演奏。

(二)应该每日都安排时间练习,而不应一停多日,或一练数小时。

一次数小时的效果不能代替每日一小时的功效。

(三)在学某一曲之前,如能听熟这一曲,甚至会背,则学习时会倍感轻松,有时会有顿悟之感,有豁然开朗之愉快。

当然平时应多听琴曲,无论是否可能学到的,都有助于对琴曲的感受、修养先得到提高,到学习这一曲子时,可以事半功倍。

(四)对右手指法练习,要重视每个指法的要领,要明确这一指法的作用、目的。

初学时不要求音色美,不要求音量充分,只要求方法正确,声音清楚即可。

初学时运指应用中速,用力可以中等偏轻。

(五)对左手按弦的要求是,在按音实在的情况下,最可能小的力度,小到如果再小音就哑了的程度为宜。

初学者很难做到,但应随时提起自己注意,去感觉用力的放松和节省,这节省也是为了左手的灵活的运用。

在练习按音左右移指时,要保持力度的不增不减。

而且要以慢速练习,先看到音位,再移指过去,不能盲目的、随意的、无效的重复。

(六)在练习时要试着体会和考察琴曲甚至练习曲中的句逗,将音一组一组的划分明确。

背谱同时看着左手练习。

乐曲中的乐逗、乐句、乐段,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的累积式去练习,会更有效些。

在练习中也要分别观察两手是否正确,是否紧张。

要正确的弹出一组组的音,一个个句子。

而且每个句子或每组音,都需多次反复才能练好。

又要将全曲从头到尾中间不停顿的整体练习。

才能有利于真正掌握。

在练琴时,心中要默唱所演奏的旋律,以心中的旋律来支配和掌握两手的演奏动作。

(七)在听录音时,最好能跟着唱出来,至少要心中默唱,而且用手或脚每拍打一下。

在初学琴者弹琴时用脚来这样打每拍一下是必要的。

但随着演奏程度的提高,又要去掉这个打拍子的动作。

有一拍一拍,一下一下的感觉,作为音乐的节奏依靠和尺度即可。

(八)在可以背谱完整的弹下一个曲子之后,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演奏,客观地反复地听,可以清楚地发现问题,有利于重点练习克服出现问题的地方。

如能够录下像来客观审看自己,自然更好。

(九)初学时模仿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背谱弹上那一个曲子时,可以将琴弦调到老师提供的录音资料的曲子相同的音高跟着录音弹,以前许多人教琴所用的对弹方法,也就是这种以模仿为主的方法。

三、弹琴的宜忌演奏时,不仅五官四肢的形态动作有一定的规范,就是精神,思想呼吸都不能散漫粗野,才能达到妙境,尤其在初学的时候,必须首先打好基础,习练纯熟,以免日久习惯成性,难以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