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宇宙和微观世界》word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物理《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九年物理《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问题1:宇宙是怎样组成的?猜一猜:你的猜想是: 。

读一读:阅读课本第4页的内容,了解宇宙、太阳系的组成的。

宇宙是由 组成的,太阳系是由 组成的。

结 论:宇宙是由 组成的。

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及整个宇宙,有着无数的天体,地球及其它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 和发展中。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

问题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做一做:把一张纸不断地撕开,直至撕成很小的碎片你不再能够撕下去为止;把一玻璃杯打碎,再把碎片进行分割,直止碾成粉末为止。

想一想:纸虽然越撕越小,但还是纸。

如果不断撕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碎片虽然碾成粉末,但还是玻璃,如果把粉末还碾成更小的粉末,同样有没有一个限度?你的想法是: 。

结论: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粒子叫分子,所以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就是指能够保持的微粒。

分子的尺度非常小,通常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问题3: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有何变化?议一议: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那么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呢?做一做:(1)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观察到液面的位置变化;(2)在量杯中倒入100mL的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室中冷冻成为冰,观察冰面位置的变化。

你观察到的是。

结论:对比上述熟动物油和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实验可以得出:多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但水除外,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冰时体积。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4)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4)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4)全章导言: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宽敞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差不多上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明白: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状: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差不多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咨询题。

10.1 宇宙和微观世界★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寸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觉并讲明物质是能够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究将不断深入,关心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物质组成及宇宙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物质组成及宇宙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预备: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看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究宇宙的资料。

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宇宙〞是一种时空观,古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刻,同时仍在不断的变化,从中国古人的〝天圆地点〞讲到近代西方的〝日心讲〞,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甚至于以生命作为代价,直到今天仍旧如此......本节课我们所学到仅是前人留下的沧海一粟。

〔二〕进行新课〔新授与探究〕一、 你心中的宇宙:让学生通过交流与阅读了解到宇宙的〝广袤无莹〞宇宙阶梯数十亿个星系组成 太阳系:十万光年:9。

新人教版九年物理上、下册电子教案(word)版

新人教版九年物理上、下册电子教案(word)版

教师总结不同状态时物理性质相同吗?(放映教师教学用书视屏资源2“物质的微观世界”)总结:(1)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就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身子可以来回晃动一样。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就像学生在自己的教室中交换座位,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好比学生在操场上玩,他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四处奔跑,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根据上面学习的知识谈谈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殊处。

4、纳米技术:课堂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和微观世界5、课堂检测:1、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A 蒸发现象B 扩散现象C 升华现象D 凝固现象2、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

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3、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4、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5、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的微观模型,了解它们宏观上的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堂检测:1.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3.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B、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将壶里的水烧开,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冬天在火炉旁烤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所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课后反思板书设计设计教案序号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题14.2热机的效率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学情分析生活中的燃料非常多,让学生从中了解燃料的利用,非常有意义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认识热机效率教学重点燃料热值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热机的效率教学准备教学环节双边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知识点梳理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教师引导课后小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和发散思维能力。

物理:11.1《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2(人教版九年级).doc

物理:11.1《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2(人教版九年级).doc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重点)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难点)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7、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二、新课导学探究点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1、宇宙有多大?综合观察课本图11.1-1和课本图11.1-2。

并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根据以上资料、数据推理,得到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太阳是________中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在太阳周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大行星。

地球位于离太阳比较近的_____条轨道上。

宇宙是由______组成,物质处于不停的_________和_______中。

3、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哥白尼与日心说;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七次成功飞行。

宇航员杨利伟等人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探究点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演示实验:把手中的一片纸,慢慢的对折撕掉,到不能再撕的时候,问学生‘用高科技还能不能再分,这已经是最小了吗?’(也可以看课本想想议议)在小组内探讨完成以下问题:A、能够保持物质基本性质的微粒是什么?B、这些微粒还能被分割吗?被分割后的微粒叫什么呢?2、一般分子大小约为,用观察分子,通常以做单位来量度3、思考: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极小颗粒,如灰尘、粉尘等是不是一个个的分子?探究点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来交流预习课探究水凝固时体积的变化?水在凝固时体积。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

【重点难点】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导学指导】知识链接:同学们看教室外面可以看到什么,看天空可以看到什么,如果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什么呢?可以说,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你想不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你眼前的世界呢?那就让我们从浩瀚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共同认识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吧!一、宇宙的组成:1.自学课本第4页,完成下面的问题:宇宙中拥有个星系,地球是太阳周围的大行星之一,地球及其他天体都是由组成的。

2.小组讨论物质是什么,并列举几种?(3种以上)3.由自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宇宙是由组成的。

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二、物质的组成:我们学过生物都知道生物体都是由很多系统组成的,依次分下去我们知道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那物质呢?它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1.动手实验:把手中的一片纸,慢慢的对折撕掉,到不能再撕的时候,思考:用高科技还能不能再分,这已经是最小了吗?2.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它的大小约为。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自学课本第5页最下边一段和第6页,回答下面的问题:1.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

2.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体积变,但除外。

3.小组讨论: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什么特点?分子间的作用力有什么不同?体积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不同?哪些具有流动性?四、原子及结构:1.自学这一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1.完成课本第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4、5题2.完成下边的图表:【要点归纳】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知识
(1)认识宇宙;知道宇宙是由星系组成的;了解银河系和太阳;进一步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时分子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的结构特点。

2.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提高素质
热爱自然,追求真理,感受宇宙的广大、深邃;物质的神奇、奥秘。

产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重难点分析]
1.重点:对宏观的宇宙、微观的原子的了解与认识。

2.难点:对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的共性认识。

[教具]
课件、录像。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物理教案)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6)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7)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9)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0)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1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3)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3)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1)纳米及其相关应用(2)天平的使用(3)密度(4)密度的测量2.难点(1)纳米及其相关应用(2)天平的使用(3)密度(3)密度的测量课时安排本章共分四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课时第二节质量1课时第三节密度1课时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复习和总结4课时§10—1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 新人教版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 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授课时数:1课时二、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难点: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四、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材P4-P8也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1.太阳系置身于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课恒星中的一员。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物质处于不停的_______和________之中。

2. 一粒糖,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来越小,如果再分一次,颗粒将不再有甜味,那么这个颗粒叫糖的。

由此概括出:物质是由组成,最小微粒叫分子。

3. 分子又由组成的。

原子的核式结构与相似,由处于中心的和组成的。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和组成的。

4.物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5.完成下面表格。

物态分子排列分子间作用力体积和形状流动性分子间距固态无液态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气态有【二】合作探究【三】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四】感悟释疑学生谈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班中交流。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学会了我有疑难向老师说【六】达标测试1.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

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它。

由于它的体积很小,一般要用观察。

2.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和。

3.液体没有确定的,具有。

气体粒子之间作用力小,故气体容易被,并具有性。

4.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图中所列事物结构最相近的是()5.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物体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7.请将原子核、原子、质子、夸克按由大到小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九年《宇宙和微观世界》word学案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学习目标
1.明白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学习过程
一.欢乐自学
(一)宇宙的组成
1.宇宙有多大?
自学教材P4——P7 面后摸索下列问题: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之中,是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2)太阳系置身于之中,太阳只是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银河系只是数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光年。

2.宇宙的组成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差不多上由________组成的。

物质处于不停的_______和________之中。

(二)物质的组成、分子的结构
1.一粒糖,通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来越小,假如再分一次,颗粒将不再有甜味,那么那个颗粒叫糖的,再一次的不再有甜味的颗粒叫。

由此概括出:最小微粒叫分子。

2.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又由
组成的。

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组成的。

研究发觉,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和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的结构与
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

在中心周围有运动的。

二.合作探究
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
实验探究:利用老师提供的下列器材:小杯一个,蜡烛一段,火柴,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固体、液体那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大?
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我还能举例:
我们周围的物质一样以、、的形式存在。

物质
处于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下列习题
1.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专门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
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因此,气体具有、无一定的和。

2.固态物质它的分子排列规则就像;液态物质的分子可移动就像;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

三.展现反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了
我有疑难向老师说
五.达标检测
1.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

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它。

由于它的体积专门小,一样要用观看。

2.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和。

3.液体没有确定的,具有。

气体粒子之间作用力小,故气体容易被。

并具有性。

4.20世纪初,科学家发觉原子的结构与图中所列事物结构最相近的是()
5.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体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7.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 12nm=12×109m
D. 12nm=12×10-9m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1、分子、电子显微镜;2、形状、体积;3、形状、体积、压缩、流淌性;4-7、DC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