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 学 案:功 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01)第2节内能..................................................................................................................................... :(04)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 :(07)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 :(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13)第2节热机的效率....................................................................................................................... :(16)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9)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1) .................................................................................................................. :(22)第1节两种电荷(2) .................................................................................................................. :(25)第2节电流与电路(1) .............................................................................................................. :(27)第2节电流与电路(2) .............................................................................................................. :(30)第3节串联和并联(1) .............................................................................................................. :(32)第3节串联和并联(2) .............................................................................................................. :(35)第3节串联和并联(3) .............................................................................................................. :(38)第4节电流的测量......................................................................................................................... :(41)第4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4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 :(47)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1).................................................................................. :(50)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2).................................................................................. :(52)第3节电阻..................................................................................................................................... :(55)第4节变阻器................................................................................................................................. :(58)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61)第2节欧姆定律............................................................................................................................. :(64)第3节电阻的测量......................................................................................................................... :(67)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 :(70)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2)...................................................................... :(73)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1) ................................................................................................................ :(76)第1节电能电功(2) ................................................................................................................ :(78)第2节电功率(1) ...................................................................................................................... :(80)第2节电功率(2) ...................................................................................................................... :(83)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 :(86)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 :(88)第4节焦耳定律(1) .................................................................................................................. :(91)第4节焦耳定律(2) .................................................................................................................. :(94)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 :(97)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 :(101)第3节安全用电.......................................................................................................................... :(104)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1) ....................................................................................................... :(107)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2) ....................................................................................................... :(110)第2节电生磁.............................................................................................................................. :(112)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116)第4节电动机............................................................................................................................ :(119)第5节磁生电.............................................................................................................................. :(123)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 :(126)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128)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 :(130)第2节核能.................................................................................................................................. :(132)第3节太阳能.............................................................................................................................. :(135)【学习内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什么是扩散现象?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4.分子间有什么样的作用力?课前预习学案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页《分子热运动》,完成下列问题:1.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物质是由的粒子——、构成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锁定目标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mm= nm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2 3 1 0 ㎝ 2 3 10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______;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二)、误差: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新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复习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汇总

____,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 , 入射角是 ________度 , 反射光线的方
向是。
2.某人的身高是 1.58 米,站在穿衣镜前 1 米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
的距离是 _________米,像高 _______米;当他向镜面前进 0.5 米,
人与像间距离是 ________米,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_____( 填变化情
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 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 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2.(·甘肃天水)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目罩的头盔 C.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3.(·福建惠安)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 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师傅在用切割机械雕刻精美的石雕时,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或戴防
的()
A . 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B . 云是光折射成的实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C . 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虚像
D . 云是光折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例 11. 如果一人以 5 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 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
他的速度是()
A.0.5m/s B.5m/s C.10m/s D.0
声耳罩 B.小明的邻居在晚上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图书阅览室内,谈笑风生
知识点四:回声测距问题: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
经过 3s,收到回波信号,( 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m?(声
教案初中物理 功 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实际问题中功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斜面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图片,如人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功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二、探究功的概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斜面等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
3. 学生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功的计算公式,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理解功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电梯上升、人爬楼梯等,引导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功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查找有关功的资料、实际测量功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巩固练习和总结反思,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学习任务

《功》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
2.学习任务: (1)通过观察、思考具体情境,能够判断力是否做了功。 (2)了解功的含义,通过分析,明确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学会简单的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活动,学习环节主要有: 回忆生活中的场景 理解力的“成效”——功 实例分析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观察现象理解三种不做功的情境 练一练 功的定义、单位、意义 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进行本节课课堂总结 完成课后作业
初中物理11.2功率导学案

NO2:第二节功率学习目标:1.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意义。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能用对比的方法说出它与机械效率的异同。
重点: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难点:对比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异同。
【预习生成】任务一:知识回顾和预习新课(10分钟 7分)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________,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_________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____的乘积。
公式:W=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功的单位:_________,1J= 1N·m 。
5.功的原理的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认真预习课本:学生独立完成。
功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其中W表示______,单位是____;t表示________,单位是______. P表示_______,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___做单位,1kW=________W.功率是机械的_____________之一.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知探究】功率的定义(8分钟,8分)1.比较两物体做功快慢时的方法。
(1)做功时间相同,比较。
(2)做功相同,比较。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教学案

课题:18.1《电能电功》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审核:九年级物理组课型:新授概念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2、★知道电能表的作用、各参数的含义,并会读数、计算。
3、★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4、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会计算电功,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课前预习:1、亲身参与预习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提前完成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生活中电能的应用情况。
(参考教材图18.1-3)明确:能列举出生活中大量运用电能的事例,说明它们的能量转化过程,明确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观察电能表的表盘上的各个数字,阅读教材39页课文内容。
明确:逐步解释电能的单位“千瓦时”,搞懂“220V”、“10A”、“50Hz”、“1250r /kW·h”的物理意义。
(3)回忆电工师傅怎样收电费的?【基础知识教与学】(一)创境激学描述情景:夜幕下城市灯火通明、工厂里机器在运转、电风扇在转动、电焊工在电焊、人们在看电视……突然,停电了,一切是那样的寂静。
师:通过刚才的情景,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生: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电。
师:对。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太重要了,电也是一种能源,我们把它叫做电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能。
(二)学习任务:1.了解电能的来源、利用、单位,了解电能表。
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1)电能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1kW·h=()=()J 。
注:1kW·h=1度。
(2)电能表是记录电路里消耗的()的仪表,小明同学家5月份共用电125度,合()焦。
(3)电流给蓄电池充电,是将()能转化为()能。
(4) 明确:电能表读数时以千瓦时为单位,最右边的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
上月底与本月底的读数之差即本月消耗的电能。
(5)电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能便于输送,所以人们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又由于电能可以方便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人类离不开电能。
关于初中物理功的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能够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学(1)物理学中的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物理学中,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称之为功。
(2)功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3)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方法。
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是:力的方向上要有移动距离。
3. 巩固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后小组讨论统一答案在班级内展示,教师点出四幅图的做功情况,然后学生再根据四幅图的特点组内讨论总结功的概念,以及两个必要因素。
注意听从老师的指令,
体会三次做功的大小变化
先独立完成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答案,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拓展克服重力做功
独立完成题目,教师核对答案,思索错误原因,不明白的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 点拨,并了解学生达标率
五、拓展提升:(10min)
1、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和重力的做功了吗?如果做功了,做了多少功?如 果没做功,请说明理由。
2、质量为50kg的水桶被小明提到6米高的三楼,小明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六、课堂小结(3min)
组内交流本节课的收 获,并把本节的困惑展示在黑板上
二、目标展示(2min)
三、自主学习:(8min)
1、观察课本63页1.1-2甲乙两图受力及物体移动方向的共同特点:,11.1-3的甲乙两图力及物体移动方向的特点。
2、如果一个 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3、所以 力学中所说的功必须包含两个必要因素:
一个是:,
另一个是:。四、体验 交流:(5min)
A.750J B.150J C.没有做功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试比较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 )
A.W1<W2<W3
B.W1>W2>W3
C.W1< W3<W2
D.W1=W2=W3
5、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七、达标测评:(10min)
判断正 误:
1只要力作用在物体上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2、物体受到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移动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J.
3、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为()
1、让学生先在书包里面装五本书,分别把书包从地上匀速提起到桌子上和凳子上,问学生哪次比较累,为什么,然后再把书拿出来两本,再次把书包匀速提到桌子上,问学生提起三本书到桌面上和刚才提起五本书哪次比较累,和刚才提起五本书放到凳子上相比呢?做功的多少能单独用力的大小或单独用距离来表示吗?
2、功的计算公式:,单位:。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计算:某同学将重100N的袋子匀速向上提起3m,他对袋子做的功是多少?
2、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重点)(难点)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激趣导入(2min)
在生活中同学们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
请同学操作实验:用细绳拉着小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前进,提问: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对木块的移动做了贡献?哪些力没有对木块的移动做贡献?对木块的移动做贡献的力是不是 也有 功呢?物理学中有是如何定义功的呢?
功
课题:11.1功课型:新授课
班级:小组:姓名:
喜欢做事的人,能因完成一件事而喜悦,这种人是幸福的。然而改正缺点,补偿了错误,则是最高的幸福做功的含义。
2、能举例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3、会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4、会使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
难点
1、能说出力学中功的含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