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画白描图片

合集下载

白描人物技法

白描人物技法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绘画角度描写技巧:工笔、白描

绘画角度描写技巧:工笔、白描

绘画角度描写技巧白描一、什么是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还叫“简笔勾勒”。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顏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但决不加彩。

它相当于西洋画的速写、素描。

写文章时,借鉴国画中白描技法,不设喻,少修饰,寥寥几笔,勾勒出写作对象的特点,这种写作技巧,就叫白描手法。

具体来说,把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作精雕细刻、不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之感受。

其特征是:用简练的笔墨,简练的语言,不加铺叙、不大渲染或烘托,简单几笔,描摹写作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或描摹景物的特征,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

白描手法,常用于写诗歌、小说和通讯。

二、怎样正确运用白描手法?运用白描的方法“有三”:一是,写人、叙事、绘景时,不追求面面俱到。

而是要视野开阔,摄取事物细部,选择最有特征的东西,加以概括集中,勾勒出形象或画面,要表现特定的思想感情。

二是,落笔追求精简,粗线勾勒。

不要在细节上停留,而是要表现出快速、流动的笔调。

三是,素描淡彩。

用朴素平直的语言,描摹事物,表现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请注意:运用白描手法看似容易,落笔却不那么简单。

白描手法,并非是把内容写得越简单,越好,那样便是“喝了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

白描手法,也不是要写成一个模子里浇铸出的铸件——“万物一形,千人一面。

”而是运用白描手法,必须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来。

三、怎样提高白描手法技巧呢?(要“三求”)我国古代作家施耐庵和现代作家鲁迅,均堪称白描大师。

那么,到底怎样提高白描手法技巧呢?要做到“三求”:一、求逼真:如《孔乙已》中,孔乙已出的形象。

二、求简洁:用画眼睛法刻画人物,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刻画。

三、求神似:古代文学家就有“白描入化,骨相俱出”;“白描入骨,毛发皆动”等说法,即白描传神。

中国工笔花鸟画优秀ppt课件

中国工笔花鸟画优秀ppt课件
勾勒时应将毛笔垂直于画面,中锋用笔,这样才会勾出细而匀的 线条来。勾线时,手腕应轻轻靠在画面上,肘部稍悬起,这样才能使 运笔的手能够灵活移动,画出相当长的线条来;反之则不能。勾勒出 的线条不是全无变化的,例如起笔、落笔时可有顿挫。行笔过程中有 快慢、转折、虚实等变化。勾勒时笔上的水分不易过多,水多容易使 勾出的线条软弱无力。相反,水分过少也不好,易形成极为干涩的线 条,效果也不好看。
(中国画颜料) 11
工具材料
六、其它用具材 料
胶、矾、调色 (储色)工具、 笔洗、乳钵、笔 架、纸镇、裁纸 的裁刀、吸水的 棉质废布(或废 纸)、以及钤印 用的印泥、印章 等。
12
工笔画工具和材料介绍 一、毛笔:
1、勾线笔类
工笔画基本上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故多选用狼毫这类细而 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 笔、勾线笔等。
10
五、颜料 从制作原料上分主要有矿物性、植物性和化学合成等三种类型;分
水剂(锡管装)、粉状和块状等几种形式。 传统 颜料分两大类:矿物性 颜料 “石色”和植物性颜料“水色”。矿物性颜料从各种有色矿石(或 贝类)中磨炼出,如石绿、石青、赭石、朱砂等;植物性颜料取材于植 物的不同部位,如花青、藤黄、胭脂等。
(宣纸)
(绢) 9
工具材料
四、砚 砚是用于研墨的器具,品种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
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砚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观赏和收 藏价值。年代久远的古砚的价值尤为可观。我国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 砚、洮砚和澄泥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名列前茅。
(砚台)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以不 吸水、易下墨的砚台为佳,一般用 青石砚即可。作工笔画不需要太多 墨,选用砚池也不用太大,方形圆 形都可,但要有盖,使墨汁保持清 洁又保湿。

第1讲 白描的基础知识

第1讲   白描的基础知识
白描
第一讲 白描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个画种,古代称之为“白画” ,是一种技 法形式的名称,通常也叫“线描”,是用毛笔墨线勾描事物轮廓、 结构,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强调线条的运用,在线条的变化 中表现其韵律与美感,是以骨法用笔为理论基础。白描是中国画 的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对于训练中国画的造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过程“虚”与“实”,这种圆与尖即虚与实的变化称之为线形变化。此外运笔的速度
宜太快,也不宜呆滞,腕力气力一定要送到头,止笔向上提时,也不可轻率潦草。
描的用线
为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与右先左,反
构图严谨、布局更显巧妙。
杏、梅多为五瓣,百合多为六瓣,栀子花
多为七至十瓣。有些花如梅花、山茶花、 水仙花等既有单瓣品种又有复瓣品种。有
些花瓣的瓣根连在一起,长成一体,如百
合花、杜鹃花、茉莉花等。
卉综合知识
花蒂:花蒂主要由花萼和花柄组成。不同 花的萼片形状和数量不同,花柄的长短粗 细也不尽相同。
花蕊:花蕊多生于花冠的中心,一般由雌
始的包裹紧致变得完全舒展,露出花蕊。
花分解图
花头画法
花的生长顺序
花蕊画法
花的生长顺序
叶茎画法
花的生长顺序
绘制白描荷花,画面的构图
是体现其美感的重点。应以
高挺的花头为主体,圆盾状
的叶片在画面下部起衬托作
用,再配以不同开放程度的
花头、或老或嫩的莲蓬予以
对比,不仅使画面氛围生动,
还可以填补画面的空缺,使
学习白描课程,是为了增强线条的绘画能力,更好的把握线条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1课认识中国画工笔画的魅力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1课认识中国画工笔画的魅力人美版
特点是画面效果浓丽 厚重,层次丰富。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何 丽 《 大 瑶 歌 》 重 彩
何丽《大瑶歌》淡彩
何丽《大瑶歌》重彩
何 丽 《 华 夏 流 韵 》
4、工笔没骨法
没骨法是不
用墨线勾勒,直 接用水墨和颜色 染就来完成画面 效果的方法。
其特点是笔
法轻松、灵活,
富有变化,画面
张 灵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 壁画,以仕女画为突出。《簪花仕女图》精致地 刻画了几个身披轻纱,头戴簪花的贵妇在庭院中 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等生活情节。所画内容 是对当时宫廷妇女闲逸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色 彩浓丽华贵,衣纹线 条细劲流畅,薄纱轻 柔透亮。人物刻画细 腻、生动,所绘妇女 形象体态丰满,肌肤 细润,服饰华贵,气 度雍容典雅。
柔美秀润,生动

自然。
假 日

工 笔 没 骨
王小晖 岩彩 《寻梦》
勾线时执笔要遵循指实、掌虚,笔锋垂直 于纸面的原则,使笔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才能勾出灵活沉稳、挺拔流畅、力透纸背的线 条。
勾线的用笔方 法分为中锋和侧锋, 工笔画中以中锋为 主。中锋线圆润、 浑厚、匀整,并且 有弹性。
勾线用笔的起止很重要,每一条线无论长短 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要求“起 笔藏锋、运笔中锋、收笔回锋”。
《簪花仕女图》局部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李公麟重视写生,他把白描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 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 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 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
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
铁 线 描:如张叔厚
马 蝗 描:马和之 顾兴裔类 一名兰叶描
钉头鼠尾描:武洞清

描:多描
撅 头 描:秃笔也 马远 夏圭
曹 衣 描:魏 曹不兴
折 芦 描:如梁楷尖笔 细长撇捺也
橄 榄 描:江西颜辉
枣 核 描:尖大笔
柳 叶 描:似吴边观音笔
竹 叶 描:笔肥短撇捺
第一步,起稿:
先把你要临摹的底稿铺在宣纸的下面,底下要 衬一张白纸。然后用铅笔轻轻的拷贝到熟宣纸 上。
布地:就是打底色。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多彩,可以运用各种色彩进行布地。先把颜色 调好,用排刷朝一个方向均匀地平刷在画稿上, 忌来回涂抹。布地可以一开始“布”,也可画 到中间过程时“布”,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进 行一些局部的调整。“作旧”既是其中一种。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
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 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
战笔水纹描:
减 笔 描:马远、梁楷之类
柴 笔 描:粗人减笔
蚯 蚓 描:
执笔方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 个字。
“擫”是用大母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 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 “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 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 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才能使指法灵活而有力, 手握住笔管的上下位置要视作画大小而定,大画 握上些、小画握下些。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

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

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

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

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

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

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

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

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

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

勾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

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

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

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

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

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

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

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

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

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

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

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线条明晰,言简意真——白描古装人物工笔画技法

线条明晰,言简意真——白描古装人物工笔画技法

线条明晰,言简意真——白描古装人物工笔画技法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

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

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注意: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中国工笔画---白描范例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绘画中的白描,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笔画白描图片
中国工笔画白描图片1
中国工笔画白描图片2
中国工笔画白描图片3
中国工笔画白描图片4
中国工笔画白描图片5
中国工笔画色彩组织的写意性
由此可见,画家在颜色的选择上更加的“写意”,让颜色本身的特性服务于画面本身的意境。

当我们被活灵活现的《牡丹图》本身
所散发的富贵吉祥所感染,并对画家的构图和用色赞不绝口时,又
有谁会追究用色是否写实呢。

在我国现代的工笔画中同样能够看到
画家对色彩的写意性选择。

例如,在吕贤文的《春燕芭蕉图》中为
了突出春天清新亮丽、充满生机的气息,画家在色彩的选用上进行
了大胆的创新,把人们熟悉的芭蕉叶绘成淡蓝色而不是常用的绿色,而把燕子的黑色也进行了淡化处理绘成土黄色,黄色和蓝色两种对
比性比较鲜明的颜色在画家精心的设计下恰到好处地完成了作品对
新春气息的“写意”,让人叹为观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