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一览表

合集下载

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案

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案
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案
课程名称
外贸跟单实务
考试/查
考试
学年/学期
2008-2
适用专业
国际贸易实务
适用班级
国贸0701/0702/0703
考核形式
笔试口试操作开卷闭卷其他√
总评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
20%
实验实训
40%
期末考试
40%
成绩构成分项说明
平时成绩
包含出勤率与平时课堂参与度这两个维度构成20%的总评分数
任课教师(签名)
2009年02月18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分院意见:
分院(盖章)
年月日
本课程作为基于地域经济而开发的岗位能力本位课程,改进了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继续需要相适应的考核形式来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继续以综合项目任务替代书面考卷来考查跟单员岗位工作中所需要的工作能力。第一轮教学是作为核心专业课程实施,考核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即设计和制作《纺织品印染流程样品册》,这个项目进展过程几乎用到了跟单员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并且《纺织品印染流程样品册》作品本身构成了课程教学资源,促成了可持续的教学相长局面。事实证明这是有效的。第二轮教学作为专业选修课程降低了任务难度,扩大了任务的范围,要求两人一小组完成一个最终有书面成果的为期一个月的综合项目任务《新手跟单员工作手册》,以学生项目作品和实施进程来替代纸本考试。
(一)态度成绩(20%)
主要构成:平时到课、课堂发言情况(各10%);
(二)平时实训(40%)
主要构成:知识成绩(10%)课本内附作业总评分
技能成绩(30%)实训操作及实训报告总评分
(三)项目成绩/项目考试(40)

每门课考核标准

每门课考核标准

表1:中国法制史课程考核形式及分数比例等考核形式分数比例考核时间考核手段考核次数考核时间考核题型形成性考核50%学期中计算机及网络6次每次60分钟A单元测试(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B小组讨论C学后感终结性考核50%学期末计算机及网络1次90分钟综合测试(名词解释、问答题)形成性考核分6次,其中四次是单元测试,按照中国法制史的发展阶段分成四个单元,按照学习进度要求学习者在一定期间内完成,采取题库方式,学习者随机自选,可多次选择,计算机自动阅卷,选取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总成绩。

在学期中插入一次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对每个论题都分工论及到,但只要求学员选择其中的一个论题按照要求填写完成讨论记录。

在学期结束时,学习者撰写一篇学后感,既对本课程有一个总结,同时也练习写作,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

5.第五次形成考核考核内容:小组讨论(1)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主要特征。

(2)春秋战国时期公布成文法的论争及其历史意义。

(3)如何认识和评价秦朝的经济立法?(4)中国古代的肉刑种类及其汉朝废除肉刑的历史意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6)中国封建法律对官僚贵族特权的维护。

(7)如何认识“中国法制史就是一部刑法史”的说法。

(8)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土地立法和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

(9)中国奴隶制时期和封建制时期历朝主要法典的沿袭。

(10)明朝重典治吏的内容及对今天法律建设的借鉴意义。

(11)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

(12)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是如何走向“诸法分立”的?(13)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在法制建设上的建树。

(14)如何认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15)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性文件和土地立法。

考核成绩:百分制计算,以5%计入课程综合成绩中。

考核时间:学期第十三周开始至十六周结束考核要求:每个小组对15道题均应有所讨论,每个成员可以自主选择一个讨论题做主题发言,并按照要求填写讨论记录表。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最新版】目录1.课程考核的目的和意义2.课程考核的评分标准3.课程考核的方式和方法4.课程考核的注意事项正文一、课程考核的目的和意义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检验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课程考核,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考核的评分标准课程考核的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应用能力: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学习态度: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努力程度。

三、课程考核的方式和方法课程考核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1.笔试:通过书面考试,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口试:通过口头回答问题,考核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学生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4.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四、课程考核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课程考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公平公正: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避免出现偏颇和歧视。

2.严谨科学:考核内容要严谨科学,避免出现错误或争议。

3.提前通知:提前通知学生考核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总之,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评方式与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评方式与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评方式与标准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总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形成。

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

一、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一方面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评价,另一方面通过阶段性的单元测试、Word作业设计、PowerPoint作业设计等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考核成绩(60%)=平时学习表现考核(考勤、课堂讨论、态度)(10%)+实训项目考核(20%)+ 单元考核(10%)+综合作业设计(20%)1、平时学习表现①平时学习要求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勤动手,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回答问题;上课时间上网、玩游戏一次,扣总成绩2分。

②平时考勤要求旷课一次,扣总成绩5分;迟到一次,扣总成绩0.5或1分;旷课超过总学时1/3,取消期末考试资格,必须参加下一学期的重修。

2、实训项目认真完成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实训项目,并及时上传实训结果,由任课老师在下次课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

一学期累计1/3作业不交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随下一个年级重修。

2、单元考核通过单元考核做出阶段学习效果评价。

3、综合作业设计Word作业设计收集素材并适当地整理;使用样式格式化文档;制作目录为奇偶页设置不同的动态页眉页脚添加其他页面元素(封面、背景图片脚注尾注等)分值40 40 20 PowerPoint综合作业设计(100分)。

PowerPoint作业设计内容的提炼是否合理;幻灯片展示内容是否冗余.整体效果(版式、母版的运用、元素搭配与色彩协调性等)高级特效的运用(动画效果、超链接、按钮..)分值30 40 30二、期末考试内容与标准期末考试以100分为总分,考核内容与成绩形成为:单元Word部分Excel部分PowerPoint部分成绩形成40 40 20期末考试采用案例考试的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

课程考核管理规定

课程考核管理规定

课程考核管理规定第一章课程考核方式第一条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种。

具体考核方式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确定。

第二条考试课程成绩实行百分制,并按整数记载。

考查课程实行A、B、C、D、F五级制,折算百分制作如下规定:A~95分,B~85分,C~75分,D~65分,F~50分。

第三条为科学评价学生修读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区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实行学分绩点制。

每门课程的“学分绩”等于“课程学分”乘以“绩点”。

绩点值分别为:A=4,B=3,C=2,D=1,F=0。

学生学期或学年所修各门课程的“总学分绩”,等于该学期或该学年教学计划内全部考核课程学分绩之和。

“平均学分绩”等于“总学分绩”除以“总学分”。

学生的学分绩是评选优秀的主要依据。

平均学分绩=∑课程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第四条考试课程评分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可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一般不超过3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记载学生平时测验成绩等学习情况,以供期末总评成绩时参考。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期末考试命题出A、B两套试卷,一套用于考试,一套备用。

第五条考查成绩依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调查、习题、课堂讨论、作业等综合评定。

第六条实习课的考查主要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教学基本要求、实习报告质量和实习表现综合评定。

第七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单独进行考核的学年论文设计、实习或社会调查报告的成绩,按五级分制评定,同时附简要评语。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由学科或专业毕业答辩委员会通过公开毕业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定。

第八条体育课的考核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二章考核与成绩管理第九条学校组织的统考、补考均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其他课程考核由课程所属教学单位组织安排、学生所属教学单位协同实施。

第十条只有修读并参加了完整教学过程的学生方可参加相应课程的考核。

第十一条必修课考核不及格未取得学分的必须重修学分。

选修课考核不及格,可根据实际重选或补选。

大学本科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生成绩是进行学籍管理,确认学生毕业资格的依据。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严格学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树立良好学风、校风,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课程考核范围第一条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全部课程,包括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

第二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第三条课程考核应以课程全部内容为考核范围。

第二章课程考核方式第四条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笔试口试相结合,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具体方式由系、教研室根据课程性质与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教学单位审核同意并写入课程教学大纲后执行,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改动。

第五条期末考试可采取集中考试或非集中考试两种方式进行。

每学期集中考试的科目,按教学计划安排执行,如有变动需由学院提前向教务处申请变更。

第三章考试资格审查第六条学生已选修课程且平时成绩考核合格,取得该课程考试资格。

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不合格,或在一个学期内缺课超过该学期教学总时数的1/3,或缺作业超过总作业次数的1/3,实验课缺实验、实验报告,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记载为“取消资格”。

不准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名单,由任课教师在期末集中考试(或结课)一周前提出,经开课教学单位主管教学院长(主任)批准并转交学生所在学院,同时通知学生本人,并由开课教学单位教学办报教务处备案。

第七条第一次修读的课程(不含任选课)考试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者允许在学期间随相同课程重修。

院内任选课原则上不组织补考,全校任选课不组织补考。

第四章成绩评定第八条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各种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等科目可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五级制与百分制按下列标准折算:优秀—95;良好—85;中等—75;及格—65;不及格—55。

学校学生考评细则表

学校学生考评细则表

学校学生考评细则表
本文档旨在说明学校学生考评的具体细则和评分标准。

以下是考评细则的主要内容:
1. 出勤率:
- 考评标准:学生出席课程的次数和准时率
- 评分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2. 课堂表现:
- 考评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答题和讨论的表现
- 评分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3. 作业完成情况:
- 考评标准:学生按时和完成高质量作业的情况
- 评分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4. 考试成绩:
- 考评标准:学生在各类考试中的成绩表现
- 评分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5. 课外活动参与:
- 考评标准: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情况
- 评分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6. 教师评语:
- 考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研究情况的综合评价
- 评分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学生的最终评分将根据以上考评细则的综合得分确定。

希望学生们能在各项考评细则中取得卓越的表现,发展全面素质。

以上就是学校学生考评细则的内容,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相关部门。

课程评分标准

课程评分标准

课程考试评分标准(100分)
期末成绩构成:总分:100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论文成绩组成。

一、平时加分、扣分细则
扣分规则:迟到、早退每次扣1到2分,旷课一次扣5分,上课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视情节扣1到10分。

请假先一律按3分扣除,若经证实确有急事,或有正规病事假条假条予以销假。

按学校规定,旷课次数超过本学期课时1/3以上者,期末成绩可以直接判为不合格。

加分规则:对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酌情加到1-10分。

二、期末PPT评分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一览表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年学期:2009-2010学年第2学期填表人:曹邦卿填表日期:2010.03.12
序号
班级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拟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办法
平时成绩%
出勤率%
期末成绩%
1
工程07.1/09.5
工程概预算
王秀琴
考试
20
10
70
2
建筑08.4
建筑构造
王秀琴
考试
20
10
70
3
建筑09.4
建筑构造Ⅰ
王秀琴
考试
20
10
70
4
土木07.1/07.2工程07.1/09.5
土木工程施工
曹邦卿、郑文豫
考试
20
10
70
5
建筑09.4
工程制图Ⅱ
曹邦卿
考试
20
10
70
6
土木08.1/08.2
材料力学
郑伟花
考试
20
10
70
7
工程08.3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马可栓
考查
20
10
70
8
建筑09.4
建筑设计初步Ⅱ
徐中华
考试
20
10
70
37
建筑07.1
建筑表现及模型制作
徐中华
考查
30
10
60
38
建筑07.1
工程测量
宋仿存
考查
20
10
70
土木07.2
道路勘测设计
宋仿存
考试
20
10
70
39
建筑07.1
建筑设计Ⅱb
周晓勇
考试
20
10
70
40
建筑07.1
中国建筑史
周晓勇
考试
20
10
70
41
建筑07.1
生态建筑概论
周晓勇
考查
30
10
60
42
建筑07.1
城市规划原理
苗帅
考试
20
10
70
43
建筑07.1
室内设计
苗帅
考查
20
10
70
44
工程08.3
建设法规
马元峰
考试
20
10
70
45
工程08.3
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
张晓锋
考查
20
10
70
注:本表应于每学期开学初填写并向学生公布。
制表:教务科
结构选型
吕智英
考查
20
10
70
26
土木08.1/08.2
土木工程材料
吕智英
考试
20
10
70
27
土木07.1/07.2
建设项目管理
丁轲
考查
20
10
70
28
工程08.3
建设项目管理
丁轲
考试
20
10
70
29
工程07.1/09.5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丁轲
考查
20
10
70
30
工程08.3
建筑企业管理
丁轲
考查
20
10
70
31
工程07.1/09.5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邢利英
考试
20
10
70
32
土木09.1/09.2工程09.3
工程制图Ⅱ
邢利英
考试
20
10
70
33
土木08.1/08.2
工程测量
王雨齐
考试
20
10
70
34
工程08.3
工程力学
石静
考试
20
10
70
35
建筑08.4
建筑设计Ⅰb
徐中华
考试
20
10
70
36
环境工程概论
王宗华
考查
20
10
70
14
土木07.2
桥梁工程
王新征
考试
20
10
70
15
工程07.1/09.5
工程合同管理
王新征
考试
20
10
70
16
工程08.3
建设监理概论
王新征
考试
20
10
70
17
土木07.1
高层与抗震设计
陈玉超
考试
20
10
70
18
土木07.1/07.2
基坑工程
陈玉超
考查
20
10
70
19
土木07.1/07.2
地基处理
马可栓
考查
20
10
70
9
土木07.2
道路工程材料
马可栓
考试
20
10
70
10
土木07.1/07.2
建筑工程招投标
郑文豫
考查
20
10
70
11
工程07.1/09.5国际来自程管理郑文豫考查
20
10
70
12
土木08.1/08.2
土木工程CAD
王宗华
考查
30
10
60
13
土木08.1/08.2
建筑08.4
基础工程
陈玉超
考查
20
10
70
20
土木07.1
钢结构
高占远
考试
20
10
70
21
建筑08.4
建筑结构
高占远
考试
20
10
70
22
工程07.1/09.5
工程质量管理
林枫
考查
20
10
70
23
工程08.3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林枫
考查
20
10
70
24
工程08.3
工程经济学
林枫
考试
20
10
70
25
建筑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