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的四个要求
继电保护问答题

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反应电器元件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是什么分别对这四个基本要求进行解释正确理解”四性”的统一性和矛盾性.选择性: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饰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速动性: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灵敏性: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
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的正确的反映出来。
可靠性: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应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动;而在其他不改动作的情况下,应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
继电保护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好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而进行的。
3、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那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测量部分:测量从被保护对象输入的有关电气量进行计算,并与已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大于”“不大于”等于“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符号,从而判断保护是否该启动。
逻辑部分: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大小,性质,输出的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其组合,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工作,最后确定时候应该使断路器跳闸货发出信号,并将有关命令传给执行部分。
执行部分:根据逻辑部分输出的信号,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如被保护对象故障时,动作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4、何谓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远后备和近后备保护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主保护:反映被保护元件本身的故障,并以尽可能短的时限切除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又分为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
辅助保护: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时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继电保护四原则

整定计算的基本要求继电保护有四个基本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要全面考虑。
在某些情况下,“四性”的要求有矛盾不能兼顾时,应有所侧重;片面强调某一项要求,都会导致保护复杂化、影响经济指标及不利于运行维护等弊病。
整定计算尤其需要处理好四性的协调关系。
(一) 可靠性要求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准备动作。
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是造成正常情况下停电、事故情况下扩大事故的直接根源,因此必须避免,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该动的就动,不该动的不动”,即不误动、不拒动。
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高质量的保护装置、合理的设计、可靠的安装调试、精心的运行维护来保证。
整定计算中,主要通过制定简单、合理的保护方案来保证。
另外在运行方式变化时应注意对定值进行调整以确保保护系统可靠动作。
(二) 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该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部分,让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
首先由故障线路或元件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上述保护或开关拒动时,才允许相邻保护动作。
继电保护选择性的满足,主要由整定计算来考虑,通过正确整定保护装置的动作值和动作时间来实现,即通常说的灵敏度和动作时间配合,其原则是从故障点向电源方面的各级保护,其灵敏度逐级降低,其动作时限逐级增长。
时限配合:上一级保护时限比下一级保护时限要大,所大的时限差,即为时限级差。
此时限级差视不同的配合情况选取不同的数值。
一般情况下,高精度时间元件的保护之间相互配合的级差采用0.3S;与差动及瓦斯保护、纵联保护、横差保护等之间配合的级差采用0.4S,定时限与反时限保护配合的级差采用 0.5S。
保护范围配合:也叫灵敏度有配合。
保护装置对被保护对象的故障反应有一定的范围,上一级保护的保护范围应比下一级相应段保护范围为短,即在下一级保护范围末端故障时,下一级保护动作,上一级保护不动作这叫做范围有配合。
选择性是继电保护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不允许无选择性产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保护的“四性”

2. 选择性
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 停电范围尽可能最小。即跳开离故障位置最近的断路器。
短路点 K1 K2 K3
短路电流 1~4 1~5 1~6
主保护 跳 1、2
跳5 跳6
后备 /
跳 1、3 跳5
2. 选择性
选择性包含2种意思: (1)正常情况下只应由装在故障元件上的保 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 (2)当电气设备的主保护不能切除故障时, 力争相邻设备的保护装置对它起到后备保护的 作用。
4. 灵敏性
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的反应能力。 任何运行方式下,被保护设备范围内发生 故障,不论短路点的位置、类型、是否有过 渡电阻,都能动作于跳闸或发出信号。
灵敏系数 Ksen :常见不利运行方式和不利故 障类型下通入装置的故障量和整定动作值之 比。
4. 灵敏性
对反应于数值上升而动作的过量保护(如电 流保护):
K sen
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范围末端金属性短 路时故障参数的最小计 保护的动作参数
算值 = Id min I dz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14285-2006)》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 系数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一般在1.2~2之 间。
“四性”之间的关系:矛盾、统一
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和负荷的具体情况,对这4 个方面的要求适当予以协调。 经济性考虑:
1. 可靠性
定义:当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必须动作(不 拒动),当外部故障时不动作(不误动)。 包括两个方面: (1)不拒动,即可信赖性 (2)不误动,即安全性
1. 可靠性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内在:装置本身的质量,包括元件好坏、
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制造工艺水平、内外 接线简明,触点多少等;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动作于跳闸的继电爱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意四个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牢靠性(1)选择性继电爱护动作的选择性是指爱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的范围尽量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连续工作。
当k1短路时,爱护1、2动→跳1QF、2QF,有选择性;当k2短路时,爱护5、6动→跳5QF、6QF,有选择性;当k3短路时,爱护7、8动→跳7QF、8QF,有选择性;若爱护7拒动或7QF拒动,爱护5动→跳5QF(有选择性);若爱护7和7QF正确动作于跳闸,爱护5动→跳5QF,则越级跳闸(非选择性)。
(2)速动性快速地切除故障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削减用户在电压降低的状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对继电爱护速动性的详细要求,应依据电力系统的接线以及被爱护元件的详细状况来确定,例如:(1)依据维持系统稳定的要求,必需快速切除的高压输电线路上发生的故障;(2)使发电厂或重要用户的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一般为0.7倍额定电压)的故障;(3)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以及电动机内部发生的故障;(4)1-10kV线路导线截面过小,为避开过热不允许延时切除的故障等;(5)可能危及人身平安、对通讯系统或铁道号志系统有剧烈干扰的故障等。
故障切除的总时间等于爱护装置动作时间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之和。
一般的快速爱护的动作时间为0.04~0.08s,最快的可达0.01~0.02s;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0.06~0.15s,最快的可达0.02~0.06s。
(3)灵敏性继电爱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爱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力量。
满意灵敏性要求的爱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和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地正确反应。
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表示为Ksen:① 反应故障参数增加的爱护装置(如电流爱护),其灵敏系数:② 反应故障参数降低的爱护装置(如低电压爱护),其灵敏系数:其中故障参数的最小、最大计算值是依据实际可能的最不利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和短路点来计算的.(4)牢靠性爱护装置的牢靠性是指在该爱护装置规定的爱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当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当拒绝动作(拒动),而在任何其他该爱护不应当动作的状况下,则不应当错误动作(误动)。
【专业知识】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专业知识】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即通常所说的四性,这些要求之间,有的相辅相成、有的相互制约,需要对不同的使用条件分别进行协调。
(l)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它又可分为可信赖性和安全性2个方面。
可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异常或故障情况下,能准确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动作;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非设计所要求动作的所有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不动作。
(2)选择性:是指在对电网影响可能最小的地方,实现断路器的控制操作,以终止故障或电网事故的发展。
如对电力设备的继电保护,当电力设备故障时,要求最靠近故障点的断路器动作断开电网的供电电源,即电力设备继电保护的选择性。
选择性除了决定于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性能外,还要求满足从电源算起,愈靠近故障点,其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启动值愈小,动作时间愈短;而对振荡解列装置,则要求当电网失去同步稳定性时,其所动作的断路器断开点,在解列后两侧电网可以各自安全地同步运行,从而终止振荡等。
(3)快速性:是指继电保护应以允许的可能最快的速度动作于断路器跳闸,以断开故障或终止异常状态的发展。
继电保护快速动作可以减轻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提高线路故障后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并特别有利于故障后的电力系统同步运行的稳定性。
快速切除线路和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最重要手段。
(4)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对设计规定要求动作的故障和异常状态能够可靠动作的能力。
故障时进入装置的故障量与给定的装置启动值之比,为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它是考核继电保护灵敏性的具体指标,在一般的继电保护设计与运行规程中都有具体的规定要求。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基本要求

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对反映故障、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有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
对反映异常运行状态、作用于信号的继电保护,则不要求同时满足这四个基本要求,例如快速性要求可以降低。
一、选择性选择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或设备切除,使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停电范围尽可能小。
继电保护动作具有选择性,要求首先由故障元件或设备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即最靠近故障点的保护和断路器动作;当故障元件或设备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元件或设备的保护动作(通常称为后备保护)。
所以,选择性有两个含义:笫一,应由装设在故障元件或设备上的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第二,考虑继电保护或断路器存在拒动的可能,由后备保护切除故障时,也应保证停电范围尽可能小。
因此,选择性要求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之间,在动作时必须满足一定的配合关系。
以图2-l为例.说明继电保护的选择性。
当kl点发生故障时,应该由保护1和保护2动作使断路器IQF和2QF跳闸,切除故障线路L1,保证系统其他部分继续运行;k2点发生故障时,应该由保护4动作使断路器4QF跳闸切除故障线路L4,保证系统其他部分继续运行。
这种按照电力系统安全性要求,故障发生后首先动作的继电保护是主保护。
故障元件的主保护正确动作的结果,将故障范围限制在最小,甚至可以保证所有母线都不停电(例如上述kl点故障的情况),这是选择性的第一个含义。
如果线路L4在k2点故障时,其主保护拒动,则应由线路L4的另一套具有后备作用的保护动作,使断路器4QF跳闸切除故障,这就是近后备保护}如果线路L4的主保护和近后备保护都拒动或断路器4QF拒动,则应由上一级线路L3的后备保护动作,使断路器3QF跳闸切除故障,实现保护3对线路L4的远后备保护作用。
这种当故障时主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由后备保护动作切除故障,也是具有选择性的,即选择性的第二个含义。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分为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继电保护四原则

整定计算的基本要求继电保护有四个基本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要全面考虑。
在某些情况下,“四性”的要求有矛盾不能兼顾时,应有所侧重;片面强调某一项要求,都会导致保护复杂化、影响经济指标及不利于运行维护等弊病。
整定计算尤其需要处理好四性的协调关系。
(一) 可靠性要求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准备动作。
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是造成正常情况下停电、事故情况下扩大事故的直接根源,因此必须避免,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该动的就动,不该动的不动”,即不误动、不拒动。
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高质量的保护装置、合理的设计、可靠的安装调试、精心的运行维护来保证。
整定计算中,主要通过制定简单、合理的保护方案来保证。
另外在运行方式变化时应注意对定值进行调整以确保保护系统可靠动作。
(二) 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该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部分,让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
首先由故障线路或元件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上述保护或开关拒动时,才允许相邻保护动作。
继电保护选择性的满足,主要由整定计算来考虑,通过正确整定保护装置的动作值和动作时间来实现,即通常说的灵敏度和动作时间配合,其原则是从故障点向电源方面的各级保护,其灵敏度逐级降低,其动作时限逐级增长。
时限配合:上一级保护时限比下一级保护时限要大,所大的时限差,即为时限级差。
此时限级差视不同的配合情况选取不同的数值。
一般情况下,高精度时间元件的保护之间相互配合的级差采用0.3S;与差动及瓦斯保护、纵联保护、横差保护等之间配合的级差采用0.4S,定时限与反时限保护配合的级差采用 0.5S。
保护范围配合:也叫灵敏度有配合。
保护装置对被保护对象的故障反应有一定的范围,上一级保护的保护范围应比下一级相应段保护范围为短,即在下一级保护范围末端故障时,下一级保护动作,上一级保护不动作这叫做范围有配合。
选择性是继电保护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不允许无选择性产生。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一、概述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难度。
其中,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保证运行安全、保护设备和保护人身安全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二、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高可靠性电力系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所需保护的电网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高压开关等都是过于昂贵,且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的。
因此,继电保护需要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故障,确保故障处得到及时的隔离。
2.快速动作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需要快速动作,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瞬间中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判断,并对其进行及时隔离,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精确可靠的测量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是不断变化和波动的,继电保护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准确、可靠地测量电压、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等多项参数,以保证精确判断部分设备的运行状态。
4.完善的故障诊断继电保护除需要准确地检测故障后,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故障诊断,确认故障原因,并明确数据是否有效、设备是否完好等多项信息。
5.强大的兼容性电力系统中,不同的设备可能具有不同的工作特性,不同的厂商或不同的型号也如此。
继电保护需要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对于多种设备、多种厂商和多种型号能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优良的运行表现。
6.友好的操作和管理继电保护在使用中,需要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良好的协同工作,易于管理和维护,并有良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以方便电力系统的运维管理。
三、总结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
为了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对继电保护具有高可靠性、快速动作、精确可靠的测量、完善的故障诊断、强大的兼容性和友好的操作与管理等基本要求。
同时,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和电力系统的优化升级,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仍将进一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的四个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为了完成它的任务,必须在技术上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
对于作用于继电器跳闸的继电保护,应同时满足四个基本要求,而对于作用于信号以及只反映不正常的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这四个基本要求中有些要求可以降低。
1)选择性
选择性就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时,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的设备或线路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当故障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应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将故障切除。
2)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电流、低电压运行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一般必须快速切除的故障有:
(1) 使发电厂或重要用户的母线电压低于有效值(一般为0.7倍额定电压)。
(2) 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内部故障。
(3) 中、低压线路导线截面过小,为避免过热不允许延时切除的故障。
(4) 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对通信系统造成强烈干扰的故障。
故障切除时间包括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一般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4s~0.08s,最快的可达0.01s~0.04s,一般断路器的跳闸时
间为0.06s~0.15s,最快的可达0.02s~0.06s。
对于反应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不要求快速动作,而应按照选择性的条件,带延时地发出信号。
3)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在被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情况时,保护装置的反应能力。
能满足灵敏性要求的继电保护,在规定的范围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和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都能正确反应动作,即要求不但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能可靠动作,而且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经过较大的过渡电阻两相或单相短路故障时也能可靠动作。
系统最大运行方式: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系统等效阻抗最小,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运行方式;
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在同样短路故障情况下,系统等效阻抗为最大,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是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4)可靠性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最根本的要求。
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
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拒动。
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对于相同的电力元件,随着电网的发展,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对系统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保护的基础。
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