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计划》探析

合集下载

1950年代英国反漫画运动成因探析

1950年代英国反漫画运动成因探析

202011N e w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新闻传播随着二战结束,1950年代的英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一种从美国舶来的“恐怖漫画”(h o r r o r c o m i c s)在青少年中流行,并被认为可能损害其健全的心智。

所谓的美式“恐怖漫画”是在美国进口模板基础上印刷的漫画书,其特点是过分强调野蛮、犯罪和残忍行为。

英国素有讽刺漫画出版传统,自18世纪30年代起涉及政治、社会和战争主题的漫画中不乏含有残忍、情色等意味的画面内容,一度也曾引发是否要进行管制的争议。

英国漫画中的这些“消极”因素一般都是强化作品中政治和社会讽刺的手段,并不是漫画作品强调的重点,因此并不带有骇人的“恐怖”属性。

而且这些漫画的受众群体是英国思想文化传统中拥有理性的成年人,因此这些消极因素从未被视作威胁,甚至因为这种手段大量出现在18世纪重要政治讽刺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托马斯?罗兰森等人作品中而被认为是英国讽刺漫画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美式“恐怖漫画”与英国本土含有暴力因素的漫画出版物相比,不仅表现形式上有差异,其时代背景也迥然不同。

由于美式“恐怖漫画”在当时最主要的受众对象是青少年,而相关“恐怖”内容对当时法律条款并无违犯,这引发了家长群体和有责任感的英国人普遍的担忧。

英国随之兴起了一波呼吁禁止美式“恐怖漫画”的反漫画运动浪潮,并促进了针对图像出版物的法案出台。

梳理1950年代英国反漫画运动及其宣传活动的背景,将为我们从媒介恐慌视野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各类新涌现的媒介所带来的社会和文化问题开启新的视野。

一、反漫画运动及其宣传活动形式英国针对“恐怖漫画”的抵制行动在二战结束后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只是最初未能形成规模。

在民间专业组织、政治团体和报刊媒介的引导和鼓动之下,系列反漫画宣传活动的展开得以促进宗教和教育机构举办联合活动,并引发政府关注。

(一)反漫画运动组织的成立早在1946年,英国部分学校教师已经对美式“恐怖漫画”组织起了反对宣传。

2013年济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_答案

2013年济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_答案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1.单选题B•1.网络道德的自主性,要求网络道德必须具备()A. 开放性B. 自律性C. 依赖性D. 多元性C•2.网络社会的主体既要遵守现实社会道德又要遵守()A. 社会规则B. 法律C. 网络道德D. 道德规范A•3.建设网络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主体A. 社会核心价值观B. 仁爱C. 慎独D. 传统道德C•4.规范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手段是()A. 黑客B. 行为人C. 法律D. 社会A•5.网络道德规范的主体是()A. 人B. 计算机C. 因特网D. 电信公司B•6.()不仅使得信息交流更加广泛、快捷而且也导致有害信息的泛滥,引发网络社会的道德危机问题A. 网络社会的隐蔽性B.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C.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D. 网络社会的真空性D•7.行为人有意制造和发布有害的、虚假的、过时的和无用的不良信息称为()A. 信息污染B. 网络垃圾C. 网络谣言D. 虚假信息D•8.针对计算机网络或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称为()A. 网络行为B. 网络安全C. 黑客D. 网络犯罪B•9.网络道德的本质是()A. 现实道德B. 社会道德C. 心理道德D. 网络道德D•10.有专门制定单行的网络犯罪法律的,这种做法典型的是()A. 中国B. 英国C. 法国D. 美国C•11.()现已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

A. 信息技术B. 科技化C. 信息网络D. 网络经济B•12.网络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那种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发展成为()的信息交流方式A. 一对一B. 多对多C. 一对二D. 一对多A•13.为了追逐更多更大的财富,传统财产型犯罪也呈现了()A. 科技化、智能化B. 科技化、多元化C. 智能化、多元化D. 低龄化、多元化B•14.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常见得有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赌博、网络盗窃和()A. 网络诈骗、犯罪动机B. 网络犯罪、网络色情C. 网络色情、高智能化D. 犯罪动机、高智能化D•15.网络是现代社会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高度的充分体现。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的探析中英文对照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的探析中英文对照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的探析中英文对照On the analysis of juvenile crime is on the rise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当前,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应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

At present, juvenile crime is on the rise, should caus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Prevention of minor crime is a complex social engineering,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论文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对策Paper keywords cause minor crim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今,由于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生活的不幸、社会环Minor crime has always been the hot topic in whole society, and eliminate social instability factors,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Nowadays, due to the lack of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life, social ring. Unfortunately境的种种诱惑,使得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触目惊心,已成社会管理的一个严峻问题。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探析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探析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探析一、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的现状网络环境复杂: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包括暴力、色情、赌博等,这些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诈骗、侵犯隐私等犯罪行为,给未成年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法律法规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网络空间的跨地域性、实时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使得打击网络犯罪面临很大的困难。

一些现行法律法规对于网络隐私保护的规定较为模糊,导致执法部门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取证和处罚。

家庭教育缺失: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网络行为的监管,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一些家长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进一步加剧了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泄露的风险。

学校教育不足:虽然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难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关注度不够:尽管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整体关注度仍然不够高。

一些媒体和公众人物在报道和讨论网络安全问题时,往往过于关注网络犯罪事件,而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的关注和引导。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立法、教育、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权益。

A. 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的活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的行为越来越丰富多样。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娱乐休闲。

这种便利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社交互动: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与朋友、同学、老师等人进行实时聊天、分享照片和动态等功能,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防沉迷网络安全工作计划

防沉迷网络安全工作计划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容易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保障其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建立健全防沉迷网络安全工作机制,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三、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新闻媒体、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的危害,提高全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

(2)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教师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2. 强化家庭教育(1)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提高家长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引导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3. 完善法律法规(1)推动相关立法工作,明确未成年人防沉迷网络安全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2)加强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网络服务的监管,禁止发布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

4. 优化网络环境(1)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对违法违规网络内容进行清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2)推广使用未成年人保护软件,限制未成年人访问不适宜内容。

(3)推动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研发防沉迷技术,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上网环境。

5. 落实学校责任(1)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管理,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素养。

6. 加强协作配合(1)加强政府部门、学校、家庭、企业等各方的协作,形成防沉迷网络安全工作合力。

(2)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四、工作要求1.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防沉迷网络安全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网络生态治理的模式及国际经验借鉴

网络生态治理的模式及国际经验借鉴

网络生态治理的模式及国际经验借鉴国际上加强网络生态治理的主要做法:一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网络建设;二是强化企业、平台行业自律,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加大网络参与主体教育培训、提升网络素质。

一、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为网络建设提供便利(一)强化政府主导和行业协作。

一是政府主导型。

日本在网络安全与治理方面,设置了互联网监管的政府职能机构,包括总务省、经济产业省、警察厅、法务公正贸易委员会、法务省、内阁官房、官办“网络防卫队”等。

互联网治理的民间机构包括“手机内容审查运营监管机构”日本网络安全协会(JNSA)和日本数据通信协会。

2016年,新加坡设立网络安全局,旨在建立国家网络安全政策,避免网络威胁,在优化网络安全行业的生态系统中推动经济发展。

二是“多利益攸关方”模式。

韩国先后成立了互联网信息通信道德委员会、信息通信部、互联网安全委员会等管理机构,以阻止有害信息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上的流通,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美国主张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企业、学术界和民间机构合作,保护“互联网自由”,推动以“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实现互联网治理,形成网络空间国际伙伴关系。

1(二)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网络安全基础能力。

2021年4月,西班牙政府承诺将在三年间投资4.5亿欧元用于推动该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此外,还将开设在线“黑客学院”招揽人才,督导新的战略计划,监督网络安全开支。

澳大利亚政府曾拨款9000万澳元协助有子女的家庭过滤互联网内容。

如,免费提供一种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屏蔽一些不良网站。

8月,英国政府公布网络跑道(Cyber Runway)计划,在六个月内为160家公司提供支持,资金来源为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并由欧洲首家网络安全创新公司赛隆(CyLon)、德勤和安全信息技术中心(CSIT)提供支持,旨在促进英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三)聚焦网络乱象,明晰违法违规处置细则。

2019年,欧洲议会规定如果脸书、谷歌以及推特等网络、社交公司不能在被监管部门要求后的1小时内移除极端主义内容,可向它们征收多达全球营业收入4%的罚款。

幼儿园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知识普及 法律教育宣传

幼儿园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知识普及 法律教育宣传

幼儿园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知识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在我国,幼儿园是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保护幼儿园内的未成年人是社会各界的责任。

为了增强幼儿园师生及家长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认识,特开展幼儿园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活动。

一、法律法规的普及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

学校及幼儿园应当加强对幼儿园师生及家长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让他们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和保护措施,增强对幼儿园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

2. 《保护未成年人在线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保护未成年人在线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规定了未成年人网上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幼儿园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意识教育,教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防止受到网络暴力、诈骗等侵害。

二、法律知识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幼儿园发生的法律纠纷,让师生及家长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及时掌握法律知识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手段。

有些幼儿园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幼儿受到欺凌,老师和家长不知道如何维护孩子的权益。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大家知道应该如何采取合理的、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类似问题,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三、法律意识的常识讲解通过开展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向幼儿园师生及家长讲解法律的基本常识,如何正确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法律帮助等。

让大家明白只有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四、法律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为了让幼儿园师生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到法律知识,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法律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可以通过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每年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法律宣传教育角,创设法律宣传教育的场所,设立宣传教育专区,定期发布法律知识,提高师生及家长的法律意识。

国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国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F e a t u r e国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管理系 季萍 沈歆舣 江振思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各国就如何维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信息是网络社会构成的根本要素,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信息自然地被分为良性信息及不良信息。

不良信息主要包括违背伦理道德的信息、危害身心健康的信息或者包含网络犯罪的信息。

而未成年人所面对的不良信息主要是指以图片、视频、游戏、文字等形式出现的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

根据法国政府2004年6月的统计数字,1/3 以上的法国青少年曾在网上“无意撞见”暴力、淫秽、色情、种族主义、仇外主义等“令人震惊的”内容。

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很大,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组一般使用互联网来玩电脑游戏,听音乐和认识新朋友。

日益增加的互联网使用和各种各样的信息等不受控制的方式导致了许多负面结果。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游戏,社会和家庭对网络游戏的管控不当导致,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就像是毒药,未成年人缺乏自控力,在过度游戏过程中容易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三)网络隐私泄露在大数据时代,网站搜集用户个人信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容易导致用户隐私信息泄露。

而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防范意识弱、对隐私保护意识不强、辨别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未成年人更容易将个人和家庭隐私信息泄露给某些不良即时短信、个人网站和网络个人投票网站等,有意、重复地实施旨在伤害他人的恶意行为。

美国网络欺凌研究中心(CRC) 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调查研究,2016年以全美有代表性的5700名年龄在12岁至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33.8%的未成年人曾经受到过网络欺凌,11.5%承认曾在网络中欺负过他人。

2006年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梅根事件被称作网络暴力第一案,之后的几年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数量更是与日俱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