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三首

合集下载

李商隐十首最经典诗

李商隐十首最经典诗

李商隐十首最经典诗引言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个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被誉为”诗鬼”。

李商隐的诗歌涉及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人生哲理等,但他的十首诗被誉为他最经典的诗作。

一、《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 诗意和主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分别的痛苦和难舍之情。

诗中的东风、百花残等意象都揭示了岁月无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很难长久维持。

2. 表现手法和意象作者通过描绘春季草木枯萎、人事沧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失落和痛苦。

诗中的蓬山和青鸟等意象象征了离别的距离和希望。

3. 表达情感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分别的伤感情绪,并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作者借助自然景象和动物意象,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于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二、《无题·少年听雨歌楼上》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黄叶堆1. 诗意和主题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离别和岁月的无情。

诗人通过描述不同年龄段人们听雨的场景,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转变。

2. 表现手法和意象诗人通过不同场景中的雨景和环境描写,展现了年轻、壮年和晚年时人们对于雨的感受和思考。

3. 表达情感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雨的意象,诗人将离别和岁月变化与人生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三、《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1. 诗意和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昨夜的星辰和风景,以及诗人心中的美好愿望。

2. 表现手法和意象诗人通过描绘星辰和风景的多样性,来表达诗人对于爱情和心灵交流的渴望。

李商隐十首名诗

李商隐十首名诗

李商隐十首名诗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诗作充满着飘逸、浪漫和充满激情的气息。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其中《锦瑟》、《夜雨寄北》、《夜泊牛渚怀古》等十首名诗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

下面我们将围绕这十首名诗展开文文明叙述。

一、《清平调·其一》《清平调·其一》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展现李商隐思乡之情的珍品之作。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痛苦。

通过美丽的诗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离开故乡时所感受到深沉的悲伤和痛苦。

将自己辗转于他乡和望乡之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充满了浓重的离情别苦,读来令人深感慨叹。

二、《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是李商隐的又一代表作。

这首诗是以诗人在牛渚舟中夜游时对历史古迹和人民辛酸的反思为主题的。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借由对古堡、古碑和古人的怀念来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和时代的思考和关注。

他通过描写风景和历史场景,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使这首诗思维清新、深邃、唯美。

读来让人们领略到李商隐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世界。

三、《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李商隐的另一首名篇。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迷茫。

在行云流水般的句子中,李商隐将自己的思考阐述得很深刻,并且笔墨的运用非常巧妙。

这里的“红衣”代表着李商隐本人,他希望在这个世界上体验更多,感受更多,达到的平衡和满足。

四、《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这首诗是展现诗人思念远方的爱情和抒发诗人在思乡时的感情的优美之作。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通过描绘雨夜中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

同样地,他也通过奉上的酒来表达他面对离别时有所不同的坚强态度。

这种用心良苦的诗歌表达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这位诗人深情厚谊之情,感受到他对生命和现实的束缚之痛。

五、《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是李商隐的又一代表作。

这首诗是以诗人在牛渚舟中夜游时对历史古迹和人民辛酸的反思为主题的。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

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

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

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当年李商隐再次应吏部试被录取,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

这个职务虽为九品上阶,却是个清要之职,很容易升为翰林学士或知制诰之类。

可是,由于朋党倾轧,他马上又被调补弘农(今河南灵宝)尉。

按唐制,县尉只是个卑微的俗吏,低于县令、县丞和主簿,主要任务是负责地方治安。

弘农属上县,但尉职亦不过从九品上阶,每日里在官府中趋走,待黄昏又要封存官印,清点囚徒。

仅这些就足以让李商隐不堪忍受,况且还要他亲自处理那些无辜的黎民百姓。

所以李商隐做不好县尉几乎是在他赴任之前就已成定局。

事实上也是如此,《新唐书》本传说他“调弘农尉,以活狱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

终因“活狱”(即减免受冤囚徒的刑罚)而冒犯了上司。

就在这种情形下他愤而辞职,这首诗就是当时他写给州刺史“乞假”的。

此诗一开头就从这卑微低贱的尉职说起,“黄昏封印点刑徒”,“封印”、“点刑徒”,这就是县尉每天黄昏时的例行公事。

诗人不是含糊地一笔带过,而是具体地、不厌其烦地一一点出,更显示了这职责的无聊和不堪忍受。

第二句“愧负荆山入座隅”,与首句成一鲜明对比,以荆山的巍峨高耸反衬自己的沉沦下僚。

李商隐赴弘农尉任时曾途经荆山,并写了一首《荆山》诗,诗云:“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

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

”对荆山极力赞美,因此这里才顺手拈来反衬自己的处境。

诗的后两句是用典:“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李商隐 《碧城三首》 赏析

李商隐 《碧城三首》 赏析

《碧城三首》其一 李商隐“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

”据说这《碧城三首》又是李商隐最难理解的诗,我觉得是不是前人都想多了。

李商隐从小帮人家抄书赚钱,恐怕抄了不少道家仙家的书。

的确,有什么人会付钱让你个小孩子去抄书啊,如此想来还确实是那些求仙拜佛的人可能这么做。

所以李商隐恐怕没少抄此类的书,比如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之类的。

我觉得这首诗,至少这第一首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首描述“西王母”居住地方的诗,相当于古代的“科幻诗”。

那么李商隐为什么会写这样的“科幻诗”呢?事实上,还是因为他逝去的爱妻,他在想象他的爱妻去的那一个世界。

来看原诗:“碧城十二曲阑干,”字词典故“碧城”:【《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引《上清经》有写:“ 元始 ( 元始天尊 )居紫云之闕,碧霞为城。

”】“元始天尊“是道家最高神袛zhi1。

而道家又称“西王母“是“元始天尊“的女儿。

“西王母“住“碧城“也很合理。

“阑干”:栏杆。

“十二曲”:听说那里有十二座玉楼,自然就有十二个曲曲折折的栏杆环绕了。

赏析李商隐说,“碧城”有十二座玉楼,由十二曲栏杆环绕着。

“犀辟尘埃玉辟寒。

”字词典故“犀”:“犀牛角”或者应说是“犀兕si4”(一种类似青牛的神兽的角)。

“辟pi4”:消除的意思,比如辟邪。

赏析李商隐说,这玉楼与栏杆都是玉和“犀兕”做成的,犀牛角可以消除尘埃,而玉可以消除寒冷。

这里是指“犀兕”可以消除尘埃,玉可以消除寒冷。

也就是说,碧城这里一尘不染,而且也不寒冷。

“阆苑有书多附鹤,”字词典故“阆lang2苑”:原称“阆风苑”(传中西王母住处的庭院,《集仙录》说西王母所居宫阙在“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

“书”:书信。

赏析李商隐说,西王母住的这个阆风之苑,不时地有仙鹤飞进飞出,仙鹤上多半附有书信。

“女床无树不栖鸾。

”字词典故“女床山”:在这里泛指仙山吧。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李商隐经典古诗词大全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李商隐经典古诗词大全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李商隐经典古诗词大全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1 最有名的十首李商隐古诗1《乐游原/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忆梅》
唐代: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3《风》
唐代:李商隐
撩钗盘孔雀,恼带拂鸳鸯。

罗荐谁教近,斋时锁洞房。

4《天涯》
唐代: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5《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唐代:李商隐。

诗词三首

诗词三首
《夜雨寄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浪淘沙•北戴河》
走近作者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 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 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 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 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 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有《李义山诗集》。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 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 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 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 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 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 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 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 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 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 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 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 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 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 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 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 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 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 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 发生似的。

李商隐《碧城三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碧城三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碧城三首唐·李商隐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注释1.碧城:道教传为元始天尊之所居,后引申指仙人、道隐、女冠居处。

《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引《上清经》:“元始天尊居紫云之胭,碧霞为城。

”十二:极写多。

阑干:栏杆。

江淹《西洲曲》:“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极写阑干曲折。

2.犀(xī)辟尘埃:指女冠华贵高雅,头上插着犀角簪,一尘不染。

犀,指犀角。

辟,辟除。

《述异记》:“却尘犀,海兽也。

然其角辟尘。

致之于座,尘埃不入。

”玉辟寒:传说玉性温润,可以辟寒。

3.阆(làng)苑:神仙居处。

此借指道观。

《续仙传·殷七七传》:“此花在人间已逾百年,非久即归阆苑去。

”4.附鹤:道教传仙道以鹤传书,称鹤信。

李洞《赠王凤二山人》:“山兄望鹤信。

”禇载《赠通士》:“惟教鹤探丹丘信。

”女床:山名。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

”5.星沉海底:即星没,谓天将晓。

当窗见,与下“隔座看”均形容碧城之高峻。

6.雨:兼取“云雨”之意。

雨过河源,隐喻欢会既毕。

7.晓珠:晨露。

8.水晶盘:水晶制成之圆盘,此喻指圆月。

9.可怜:可爱。

10.玉池:字面意思可指玉阳山下玉溪。

王金珠《欢闻歌》:“艳艳金楼女,心如玉池莲。

”田田:《采莲》:“江南可采莲,荷叶正田田。

鱼戏莲叶间。

”11.萧史:用秦穆公以女弄玉妻萧史典故,此处喻指男主人公,当系道流。

刘向12.《列仙传》:“萧史者,善吹箫。

穆公有女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

李商隐诗全集

李商隐诗全集

李商隐诗全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

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

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李商隐诗全集全唐诗卷539_1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唐诗卷539_2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全唐诗卷539_3 寄罗劭兴李商隐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人闲微病酒,燕重远兼泥。

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

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全唐诗卷539_4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李商隐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

凉波冲碧瓦,晓晕落金茎。

露索秦宫井,风弦汉殿筝。

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全唐诗卷539_5 崔处士李商隐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会而今日很 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末句又把 自己比喻成飘泊不定的蓬草。可见,
诗人把对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身世 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了。
该诗歌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来表情达意 ?试作分析。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相会的追忆(虚) 今宵诗心中所感(实) 宴会之热闹(虚) 如今无限惆怅之情(实)
昨夜——现在——最初相识——如今
情景叙写上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
• “实景”即是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 则是回忆或想象中的景象。
• 李商隐无题诗中,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 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 动的变化来展现。
• 这首诗中,首联(虚)直写昨夜,暗含 今宵与昨夜情景不同的联想与对比;颔联 (实)不再接写昨夜,而是回到今宵,抒写 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虚) 转写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实)又回到 自己。全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 气息。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 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 别》 2、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 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关于无题诗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也是他 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他的无题诗向 来以难解著称,一部分实写男女之情,也有一 部分别有寄托,或介于两者之间。但大都以悲 剧性的相思为主题,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 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感情,这是因为晚唐时代 的悲剧气氛和个人悲剧命运在诗作中烙下了深 深的印记。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所谓“夜半前席”,维妙维肖地描绘出 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 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使 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 触的画面。这是承上而来。
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 译 可惜他不询问民生却 是穷究鬼神。
揭开谜底——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
这类诗写行深沉蕴藉(如《锦 瑟》)。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一)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 典故,通过想象和象征手法,构 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 (二)细致刻画情景,于纤细中 见深厚 ,精巧中见浑成。
• (三)善于活用典故。这些典故 丰富了诗的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但也有用典生僻,晦涩难懂之弊。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 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 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 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 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 成就极高。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 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 谐,深于用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描写宴会情景。
隔座送钩 分曹射覆
宴会游戏 环境气氛
酒暖
暖度感觉
灯红
色调热烈
热闹
暗示当时诗人的甜蜜欣漾的情态。
(亦可理解为今晚的宴会,以热闹情景反衬 诗人内心的寂寞.)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应官” 应付官场事务,包含着无可奈 何的心境
“嗟” 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 感
“转蓬”
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 处飘转。在古代诗歌中,常以 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 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 自己的人生境况。
走嗟分隔心身画昨 马余曹座有无楼夜 兰听射送灵彩西星
无 题
台鼓覆钩犀凤畔辰
类应蜡春一双桂昨 转官灯酒点飞堂夜 蓬去红暖通翼东风
李 商 隐
。,。,。,。,
试描述这首诗的大概内容
昨夜星辰闪烁,微风吹拂,你我于 画楼之西桂堂之东相会。今宵相离,相 见无望。我虽然不能像彩凤那样身生双 翼飞到你的身边,但是心中却有灵犀可 与你相通。想今宵你可曾仍在画楼桂堂 之中与人送钩射覆欢悦歌舞?而我却在 兰台听命应差如风中蓬草到处飘零。
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
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 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辞锋极 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
吐之妙。
探究:
1、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情节 作为这首诗的题材?
——贾生自长沙召回,孝文帝夜问 贾生鬼神之事。
2、说说“可怜”一词的表达效 果。
“可怜”,即可惜,带有含嘘的讽 刺效果,用在孝文帝“夜半虚前席”, 之前,不由得我们对文帝“夜半前席” 的重贤姿态产生了怀疑。使后一句 “不问苍生问鬼神”更耐人寻味。
3、诗人以汉文帝和贾谊史事入诗, 有何目的?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诗,诗人表面是讽 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 皇帝崇佛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 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诗人 怜贾谊也正是自怜怀才不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追忆昨夜相会。
昨夜:星辰、轻风 画楼、桂堂
幸福时光
(往日)
(蕴涵着诗人对韶光流逝的感慨)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写今宵相思之情。
无飞翼 突出身受阻隔的痛苦
悲喜交集 有灵犀 表明心有默契的喜悦 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 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 • 不知天地有清霜。
生动地突出了 小人得志、倚 势猖狂的丑态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 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 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 不同。
• 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 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 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 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 之情。(意思对即可)
• 贾谊被贬长沙,成为历代文人抒写怀 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
• 唐人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 友 或自己不幸遭遇,如刘长卿的《长沙 过贾谊宅》。

这里,诗人不是做陈词滥调,而是选
择贾谊被召回长安时宣室夜对的情节入诗,
别有新意。
思考: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 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 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后面两句才大悟: 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 “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 却是为了“问鬼神” !讽刺辛辣,感慨深沉, 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比较鉴赏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商隐《柳》是写秋日之柳,贺知章《咏柳》则 是写春日之柳。试比较二诗写景抒情的特色。
贺知章《咏柳》诗写春日之柳,纯为写景; 李商隐《柳》诗写秋日之柳,写景寓情;句句写 景,又句句写人。
贺诗写景用比喻、拈连、设问的手法,如 “碧玉”、“裁”、“剪刀”,清新自然,令人 生爱惜之心;李诗写景寓情,用暗示手法,衰飒 凄凉,令人悲叹。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受知于权臣 令狐楚,令狐楚爱(牛党)其才,署为巡官。 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 校书郎。后得王茂元(李党)赏识,娶其女。 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牛党认为李商隐背 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这使得他一生 沉沦下僚,抑郁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 46岁就因病去世。
2、整首诗在正反、扬抑、承转等方面的艺术 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婀娜多姿,飘然起舞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夕阳西下,寒蝉凄切
• 春:繁华得意 • 秋:零落憔悴
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反衬 对比
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 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 己的悲叹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大中五年(851)诗 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 所作。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 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 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 情之惨苦可知 。
此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 柳 ” 字;句句是景,又句句是情;句句咏物, 又句句写人。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 化的秋柳,也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 身世的生动写照。
托古讽今,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 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 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 更难礼贤下士。
小结
1、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 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从讽的方面看,表 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 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 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 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 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 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 颇好。
(一)政治诗。多借古讽今,批判 统治者的荒淫、愚昧、无能(如 《瑶池》、《贾生》。另外,《有 感》、《重有感》抨击宦官专权及 其残暴行为)。 (二)爱情诗。他的《无题》诗有 许多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的痛 苦。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典型 地表现士兵大夫阶级爱情的特点和 弱点。 (三)寄寓身世之感受的抒情诗。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