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现代沉积物的元素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青海北祁连中南沟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青海北祁连中南沟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青海北祁连中南沟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青海省的北祁连中南沟地处西北箭牌山脉的腹地,是常见的亚高山河谷类型。

该河谷内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沉积物的采样分析,通过元素分析,分析了该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首先,通过理化分析研究发现,该水系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为1.87%,无机质含量为98.13%。

该水系沉积物是以砂、砾为主的粗砂砾岩,细粒有细砂和淤泥,比重范围在2.29~2.82之间,它的结构介质致密,表面没有明显裂缝,排列结构规整,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小,总体表现为层状砂砾岩,保存良好。

其次,又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试研究发现,该水系沉积物由碳酸盐矿物、长石、石英、岩石膨胀质、微晶矿物组成,主要成份含量(%)为泥质73.75,砂质25.50,粉质0.13,残留物0.50,其中碳酸盐矿物占有绝大多数,并且存在岩石膨胀质,长石、石英的成份表现出典型的提升型组成,且存在微晶矿物.最后,经过元素含量分析发现,该水系沉积物存在代表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部分,Mn、Ti、Cr、Ni、Pb、Zn等元素含量较高,而Al2O3、SiO2、CaO、K2O、Na2O等代表重金属元素的元素含量较低,且含量特征在接受的有效自然地球化学左右的范围内。

该水系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1.92%),显示了沉积物的基性特征,包括稀土元素的稀土系数和稀土元素的轻重稀土比,显示出沉积物来源于地下水系统,经过泥和洗涤作用形成。

综上,本文通过对青海北祁连中南沟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该水系沉积物主要以砂、砾为主,碳酸盐矿物占有绝大多数,其中存在岩石膨胀质、微晶矿物,代表重金属元素的元素含量较低,Mn、Ti、Cr、Ni、Pb、Zn等元素含量较高,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表明该水系沉积物的特征经过泥和洗涤作用形成,综合考虑其地球化学特征,可认为其来源于地下水系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青海北祁连中南沟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该水系沉积物具有碳酸盐矿物占有绝大多数、岩石膨胀质和微晶矿物存在、代表重金属元素较低、微量元素较高和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陆相盆地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形成与保存条件——以青海湖现代沉积为例

陆相盆地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形成与保存条件——以青海湖现代沉积为例

第37卷第5期2019年10月Vol.37No.5Oct.2019 DOI: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8文章编号:1000⁃0550(2019)05⁃1016⁃15沉积学报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陆相盆地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形成与保存条件——以青海湖现代沉积为例王菁1,李相博1,刘化清1,张志杰2,完颜容1,王宏波1,黄军平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滩坝砂体由于经历了湖浪作用的反复淘洗物性良好,成为近年来石油勘探界关注的热点。

通过对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现代沉积特征的实地考察,从沉积环境、水动力及沉积特征等诸多方面建立了滨岸滩坝沉积的综合鉴别特征,指出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反粒序(滩)、正粒序(坝)以及不含泥质等特征是识别滩坝砂体的典型标志。

分析结果表明:物源—水动力—湖盆底形—湖岸线—湖平面(基准面)是决定青海湖滩坝是否发育(形成+保存)的主控因素,其中物源为滩坝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水动力为沉积物改造及滩坝形成提供了源动力,湖盆底形与湖岸线决定了滩坝形成的平面位置与规模范围,湖平面(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沉积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

陆源滩坝砂体的形成较为容易,但保存较难,只要具备物源、湖盆底形及水动力等基本条件,低位域、高位域及湖侵域都可能形成滩坝砂体,但只有位于长期基准面旋回早期或三级层序湖侵期的滩坝沉积才能得到较好的保存。

这对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滩坝砂体;现代沉积;形成机理;保存条件;青海湖第一作者简介王菁,女,1986年出生,硕士,石油地质,E⁃mail:wangjing2883@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志码A0引言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在滨浅湖区广泛发育[1]。

由于经历了湖浪作用的搬运淘洗,滩坝砂体物性良好,因而成为近年来中国石油勘探界与沉积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2⁃3]。

湖泊沉积考察

湖泊沉积考察

青海湖现代沉积地质考察报告青海湖概况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泊,面积4635km2,平均水深18.4m,最大水深28.7m,蓄水量854×108m3。

湖区被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所环绕,图1 青海湖区卫照图青海湖湖面海拔3200m以上,人烟稀少,人为改造和污染极少,是研究现代湖泊沉积的理想场所。

青海湖发育着丰富多彩的陆源碎屑沉积类型,湖盆的构造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水系分布、河流规模、搬运方式和沈积展布。

沿盆地长轴方向,西端发育有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水下河和深湖相沉积体系,东端发育有风成堆积相和泻湖相沉积体系。

湖盆南北短轴方向,北岸较缓,形成山间河道、辫状河、洪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体系,南岸较陡,形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冲积扇裙。

与国内外其它湖泊相比,风成堆积、水下河流相和滨岸砂坝较为发育是青海湖的沉积特点。

2006年6月,应西地所会议邀请,我们研究院18位地质工作者组成青海湖地质考察大港班前往青海进行地质考察。

青海湖现代沉积特征青海湖及其湖畔是沉积学家难得的天然研究室,这里发育着丰富多彩的陆源碎屑沉积类型,湖盆的构造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水系分布、河流规模、搬运方式和沈积展布。

1.河流沉积①青海湖现代河流沉积河流沉积发育有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类型。

图2 沙柳河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分布在布哈河的上流和沙柳河中上流,河道宽浅,水流湍急。

主河道粗砂为主,有时河道干涸。

河床中砾石定向排列呈叠瓦状,最大扁平面指向河流图3 沙柳河河床砾石叠瓦状排列方式上流方向,倾角较大,长轴平行水流分布,这一点为判断古水流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边滩沉积规模较小,发育程度比曲流河差。

心滩发育,呈不对称梭形,滩头为砂和砾较粗沉积物,滩尾为砂和泥较细沉积物,垂向上以加积为特征;心滩下部为砂、砾层,砾石大小不均,可见粗糙斜层理和交错层理,上部为粉砂与泥质互层,粉砂呈透镜状,分布不稳定,发育平行层理、微细交错层理,其上小灌木生长繁茂。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陆相湖盆六大沉积体系及相带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

冲积扇 体系

河流 体系

三角洲 体系

水下扇 体系

湖泊 体系

沼泽 体系
沉积相
亚相
干旱扇 湿地扇
扇根 扇中 扇端
曲流河 辫状河 网状河
河道 河道间
曲流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
平原 前缘(内带、外
带) 前三角洲
近岸水下扇 远岸水下扇 滑塌浊积体(扇)
滑塌透镜体
碎屑岩滩坝 碳酸盐岩滩坝
生物礁
主要沉积作用 泥石流 牵引流
牵引流
牵引流为主 次之重力流
重力流为主 次之牵引流
湖流、波浪 化学、生物
生物
一、冲积扇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冲积扇是陆源碎屑最近 源的沉积。山区(碎屑 物供给源区)河流出山 口进入山麓平原, 由 于坡降突然变小,水流 分散,流速和搬运能力 骤减,将大量碎屑物在 山口堆积下来,形成向 平原发散的扇形沉积体,
即为冲积扇。
疏勒河冲积扇,扇体面积2000平方千米 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与北祁连逆冲断裂带的交汇处
一般分布在构造盆地边缘,构造因素起决定作用,其次 是气候、地形和物源;沉积作用牵引流和泥石流交叉发育为 特征。粒度范围很宽,巨砾-泥,岩石组成以砂砾岩为主。
泥石流沉

积副砾岩


片流沉积 砾岩
水道沉积 交错层理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一、考察的意义与目的
考察意义:青海湖是“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发源
地之一. 作为石油工作者,有必要对青海湖的地质 与地理状况进行考察。
考察目的: “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青海湖地区植被分布受海拔、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分布为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荒漠草原、沙地灌丛和沼泽湿地等。

其中,高山草甸是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布于海拔3000-5000米之间,由高山植物如针茅、藏花草、红豆杉等组成。

亚高山草甸则分布于海拔2500-3500米之间,由牧草等草本植物组成。

荒漠草原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3000米之间,由矮草、灌木等组成。

沙地灌丛则分布于盐碱地和沙漠地带,由沙生植物如矮锦鸡儿、梭梭等组成。

沼泽湿地则主要分布于海拔28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由水生植物如香蒲、莲子草等组成。

总体来说,青海湖地区的植被分布具有海拔垂直带状分布的特点。

同时,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分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 1 -。

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地区现代湖泊沉积物中长链烯酮的分布特征

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地区现代湖泊沉积物中长链烯酮的分布特征
(: 3 Ja t gU iesy X ’ 1 0 9 P . hn ) ioo nv ri , i n7 0 4 , R C i n t a a
(: iga Isi t fS lL ksc &Xnn 10 9PRC i ) 4 Qn h intueo at a e, A ii 80 0 , t g hn a
(:中 国科学 院盐 湖研 究 所 , 宁 8 00 ) 4 西 109

要:研究 了我 国青 海 湖 和柴 达木 盆 地地 区 不 同类 型湖 泊 表层 沉 积物 中的长 链烯 酮 . 果 表 明该 地 区湖 泊 中可 能广 泛存 在 结
长 链烯 酮 , 数 淡水 湖 、 多 咸水 湖现 代 沉积 物 中C 7 3 ,而盐 湖 中C 7 3 1 根 据 文献 中报 道 的湖 泊环 境下 长 链烯 酮不 饱 和度 3 Cs / >l 3 Cs . / < L 与温 度 的方 程 , 计 的 温度 在青 海 湖 地 区处 于 实 际温 度 范 围 内, 在 柴 达木 盆 地低 于 实 际温 度 , 果亦 显 示 在青 海 湖和 估 而 结
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地 区现 代湖泊沉积物 中长链烯 酮的分布特征
付 明义 ,刘 卫 国 ,李祥 忠 , 黎 明 ,王 r 一 ,徐 一
(:中 国科学 院研 究 生 院,北京 ]0 4 ) 2 0 0 9 (: 安 交通 大学 ,西安 70 7 ) 3西 10 5
政 安 芷生 ,
(:中 国科学 院地 球环 境 研 究所 , 土 与第 四纪地 质 国家 重点 实 验室 , 安 70 7) 1 黄 西 10 5
teL k n h ib t r w r h n a mp rtrso sr e r a e h ad m B s . ea u d c so eln - an h a eQi a, u el e a i t ea e b e d f k si te Q ia a i T b n a e f h gc i g a o t re u v o l n nh n t o h

青海黑海湖泊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青海黑海湖泊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f ac t o rs c o n t r
ol l i ng c h e m

c a l c om
pos

ti
o n o

s ed m e n t s


o n p la y s t h e ma j o r ro l e



n Q n h a g


p rov n c e



T he b u


k s e di m en t s a m p l e s c a n d
ca l

re c





ef le c t
p a

e o c li m a t e a e o e nv i ro nm e n t c h a n e s i nt h e / p l g
1 ,
C O NG D

an



2 ,
W A N G S h u



zh i

ns t


ut e o f E a rt h S c e n c e s


Ch

n a
Un


ve r si

y o

Ge o s c

e n ce (
Be



n g)

Be



该湖 泊
8 cm

青海湖南岸全新世黄土地球化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_周笃珺

青海湖南岸全新世黄土地球化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_周笃珺

1
/ ‰
/ ‰
-5 . 20 -5. 10 -5 . 32 -7. 88 -5 . 14 -7. 92 -5 . 83 -8. 53 -6 . 33 -7. 87 -7 . 15 -7. 47 -7 . 58 -7. 32 -7 . 34 -6. 16 -7 . 25 -5. 42 -7 . 06 -4. 36 -7 . 52 -4. 86 -7 . 53 -4. 10 -7 . 17 -4. 08 -6 . 18 -4. 28 -7 . 12 -4. 80 -7 . 36 -3. 91 -7 . 41 -3. 39 -8 . 08 -3. 27 -7 . 92 -2. 61
周笃
1
, 马海州
1,2
, 高东林 , 马万栋 , 谭红兵 , 徐黎明
1
1
1
1
( 1. 中国科学院 青海盐湖研究所 , 青海 西宁 810008; 2. 青海师范大学 , 青海 西宁 810008)
摘 要 :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 湖泊 , 通 过湖相沉积 进行湖区全 新世环境 演变研究已 取 得诸 多成果 。 作者选择青海湖南岸黑马河有绝对年 代控制 的全新 世黄土 剖面 , 利用 CaCO3 、CaO 、MgO 和 Sr 元素 组 分以 及氧 、碳同位素等较为可靠的地球化学指标 , 尝试进行了湖区全新世黄土的分 层 , 探讨 了黄土堆 积过程中的 气 候环 境演变 。 结果表明 , 青海湖南岸的黄土按成土作用强 度的不 同可分 为两层 : 上部 为成土 化较弱 的黄土 层 ; 下部 为成土化较高 的古土壤层 , 其仍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 层 。 全 新世湖 区气候 环境的 波动在 地球化学 分布特 征中有 较 强表现 。 关键词 : 黄土 ;地球化学特征 ; 环境意义 ;全新世 ; 青海湖 中图分类号 : P532 文献标识码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镁元素的变化明显不同于青海湖, 平均含量大 大超过青海湖, 自上而下含量不断增加, 与白云石数
量增加一致。说明尕海水体的碱度和盐度都较强, 使 在初期成岩阶段, 镁能较多的交代钙形成白云石, 这 种交代作用是在沉积物未压实前进行的, 由于交代 过程中镁的减少, 故在埋深以后沉积物中镁元素逐 渐减少。CH 29021 孔岩芯中、镁在 250 cm 纵向上分 布明显显示出上下两段差异, 下段钙含量较高, 镁含 量较低, 其数量均与青海湖接近, 可能当时尕海还与 青海湖相通, 是青海湖东北缘的一个湖湾。只是发展 到全新世的晚期, 由于风沙的淤塞, 偃塞了湖湾通 口, 尕海才分割为独立的小湖体, 此后, 尕海水体咸 水过程加速, 镁元素开始聚集。从 Sr Ca 值变化看, 岩芯表层的值为 5144~ 6103, 只到埋深一米, 其值 都变化不大, 超过一米后, 才大幅度增加 (图 4)。 与 青海湖对比, Sr Ca 值的变化深度不一致的, 青海湖 在80 cm 深时比值开始增大。说明青海湖埋深80 cm 与尕海埋深 1 m 水体的性质相似, 证明当时两湖是 相通的。
生物元素: 青海湖沉积物中生物元素的分布特 点与陆源碎屑元素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呈现高— 低—高的规律变化。 说明生物元素不仅与有机质有 关, 而且与陆源碎屑细粒物质紧密相关, 故在元素聚 类分析上, 其相关性也较强。
硼、氯元素: 沉积物中硼氯的含量高低, 可作为 沉积水体盐度的指标。 青海湖沉积物硼含量范围为 4~ 30×10- 6向上逐渐增加。柴达木盆地盐湖沉积物 的硼平均含量为 80177×10- 6, 与青海湖相邻的茶 卡盐的平均含量为 44128×10- 6。 青海湖全新统沉 积物的水体应属微咸水—半咸水, 水体是逐渐咸化
果 为 71147% , 分 析 结 果 为 70130% ; O 的 分 别 为 积物是以碎屑的碳酸盐沉积为主, 碎屑元素是以岩
28153% 和 28177%。
屑矿物形成沉积于湖底。 从青海湖碎屑元素的含量
1 22 沉 积 学 报 15 卷
第二、由于湖体中的生物作用, 湖底 CO 2 较多, 沉积物埋藏后, 在准同生作用阶段, 能造成半还原状 态, 促使碳酸盐从饱和状态的水体中, 迅速沉淀, 形 成钙、锶的富集。
第三、从元素垂向变化的趋势可以预示湖泊未 来的发展, 由于陆源碎屑元素向最上有缓慢增加, 可 溶性盐元素呈减少的趋向, 说明青海湖区域气候有 向湿冷方向发展的征兆, 因此推测青海湖水体, 不会
尕海以一砂梁与青海湖相隔, 是一个没有地表 水补给的封闭湖体, 水体的盐度和碱度都大于青海 湖, 样品取自靠近湖边的 CH 29021 孔和靠近湖心的 CH 29022 孔, 其元素的垂向变化如图 3 所示。
可溶性盐元素: 尕海湖底沉积物中钠的平均含 量为 1187% , 比青海湖的要高倍多, 而钾的平均含 量为 01999%。 从垂向变化上看, 钠、钾都有向上增 加的趋势, 从干涸的沉积物中见有盐析出, 说明钠含 量增加是由于水质含盐度的增加所致。 这与尕海水 体含盐度增加, 更加咸化是相一致的。赋存于粘土矿 物中的钠、钾含量不会高于青海湖, 因为尕海沉积物 中粘土矿物类型与青海湖相似, 而含量却低于青海 湖, 所以尕海沉积物钠、钾元素的 还有湖底生物作用、粘 高的变化, 含量由 1114%~ 0. 53%~ 1. 02% (图 2)。
土吸附和氧化还原环境等。
青海湖虽没有达到 N aC l 自生沉淀阶段, 但水体中
磷和自生硅都与生物有关, 在较安静的南部深 含有N aC l 的成分, 干涸时易于晶出。钠在钻孔岩芯
青海湖水体近来发生着巨变, 水体不断缩小, 其 发展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现从青海湖现代湖底 沉积物中的元素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探讨其前景 发展。 青海湖湖底沉积物样品是从现在水域底面至 以下 5 m 的浅钻岩芯所得淤泥。元素测试是用 X 射 线荧光光谱全分析测试结果。
湖中心低、边缘高, 钾相反。 说明钠与陆源碎屑有一 定的联系, 而钾与粘土有关。但可溶性钠却是在湖中 心含量高, 边缘低。可溶性钠仅占总钠量的一半。可 溶性钾占总钾量的极少量, 只在相对安静的湖湾区 形成局部高值区。
in m odern sedim en ts, Q inha i lake
收稿日期: 1996- 07- 29
3 期 马宝林等: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的元素分布特征 1 21
硅和钛均是环湖分布, 它们与陆源粗碎屑的分 211 青海湖沉积物元素的垂向变化 (以 Q H 29021
布变化相似。 主要是以石英和硅酸盐矿物的状态存
孔为例)
在。钛呈东高西低的带状分布, 可能与河流携带沉积
Q H —90—1 孔 位 于 青 海 湖 东 南 湾, 孔 深
物有关。
139 cm , 地层时代为全新世最晚期, 距今 3 400 年左
铁和锰都是以胶体状态迁移, 随布哈河的补给, 右。 其元素垂向变化如下。
分布是受湖水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淀产物, 含量大大超过泥岩的平均含量, 钙的含量达
水体中生物的繁茂、死亡、堆积和分解, 对一些元素 到 11165%~ 24105% , 锶的平均含量达 1 32115×
的聚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6, 最高可达 2 448×10- 6。 其垂向变化与钠钾相
15 卷 3 1997 年 9
期月 A
C
TA
沉积学报 SED IM EN TOLO G ICA
S IN
V. 15 N. 3
ICA
Sep. 1997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的元素分布特征
马宝林 王 琪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兰州 730000)
提 要 青海湖目前已进入湖泊半咸化的发育阶段, 水位下降, 湖体缩小, 湖水趋于咸化,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 注。我们根据湖底现代沉积物中的元素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利用沉积物中介质性质指标、可溶盐指标以及表征 气候干湿的元素及其组合关系指标等特点, 阐述了青海湖距今 3 500 年以来的演化规律, 说明青海湖的发展总 趋势是水质由淡向咸变化。 但最近 120 年来, 表征干旱气候元素降低, 潮湿气候元素有所增加, 有反向发展的征 兆, 可能预示青海湖区域气候从干冷向温湿转变, 故湖水不会在近期内干涸。 关键词 元素 气候 环境演化 分类号 P 343. 3, P 618 第一作者简介 马宝林 男 64 岁 研究员 沉积学
差。说明在青海湖的沉积条件下, 形成 CaCO 3 和 到酸性化学风化作用的环境。 青海湖从全新世以来
SrCO 3是较纯净的化学沉淀, 利用能谱计算的 CaO 处于弱碱或碱性介质条件。 湖区流域内以冷干气候
含量与化学分析基本相符。 数据如下: Ca 的计算结 为主, 所以机械风化作用是主要的风化作用, 湖中沉
2 沉积物中元素的纵向变化
反, 呈低—高—低趋势, 其高值区段与钠、钾低值相 对应。 这证实高峰值时沉积水体趋向扩大, 水质淡
沉积物中元素的纵向变化, 反映湖泊沉积环境 化, 生物增多, CO 2 丰度高, 促进 CaCO 3 和 SrCO 3 矿 的演化历史, 可溶性盐的元素变化反映湖泊水体含 物的形成和沉淀。
自西向东含量减少, 在河口地带出现高值。
钾和钠的变化趋势一致, 钾的平均含量 115% ,
钒、钴和镍的富集与生物关系较密切。在青海湖 接近我国泥页岩的平均含量, 主要是伊利石矿物的
从湖心含量增高, 呈环带状分布, 在布哈河的主湖流 组 成元素, 不是沉淀的卤化物。 钠的平均含量为
线的两侧深水区呈斑状富集。 影响钒、钴、镍的集散 0181% , 低于泥页岩的含量, 在垂向上呈现高—低—
物中元素变化也不同。
除可作为可溶盐沉积元素外, 还可是粘土矿物和方
从图 1 可见, 元素可划分为类型不同的成因组 解石中的置换元素。 青海湖中蒙脱石含量仅 1%~
合: 类主要为碎屑元素, 包括有铝、铁、钛、钾和硅; 3% , 镁与蒙脱石的垂向变化并不一致, 镁在蒙脱石
类为生物元素, 包括钒、钴、镍、磷和铬等和与粘土 中仅占 2132% , 方解石中镁也仅占 1%~ 2% , 数量
泊泥页岩中的元素分布特点基本相似, 主要为碎屑、
主要陆源碎屑元素: 有铝、铁、锰、钛和硅等, 青
生物和可溶盐沉积的三类, 稀有分散元素数量甚微, 海湖淤泥中, 这些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泥岩的平均含
对沉积成岩演化影响不大。 在微咸水的青海湖沉积 量, 说明青海湖汇水区域内没有具备铁、锰、铝、钛、
类本身元素相关性很好, 而与其他类元素相关性较 硅等元素分异、迁移和富集的条件, 也就是说没有达
吸附有关的微量元素; 类是分散稀有放射性元素, 甚微。 镁的富集与盐度有直接关系, 在水体盐度增
如铀、钼、钨、钍等; 类为可溶性盐的沉积元素, 如 大, 镁的含量会增加, 从青海湖沉积物表层看, 镁的
锶、钙等。
含量相对有降低趋势, 这可能预示青海湖水体有淡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中的元素组成和变化与古湖 化的征象。
水区湖中浮游硅藻大量繁殖, 故磷呈斑块状分布。 中部的低值与 C l- 的低谷值是一致的, 说明青海湖
总之, 元素的平面分布特征, 是与元素的离子半 近期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相对淡化的历程。
径、离子电位和晶格能的大小, 及它们在表层形成化
钙和锶也是一对变化一致的元素 (图 2) , 具有
合物的性质、迁移和沉聚的状态有关的。元素呈环带 很强的相关性, 它们都是微咸水介质中的碳酸盐沉
盐矿化程度, 可用来了解成岩自生矿物的形成。生物
镁自上而 下 含 量 总 趋 向 是 下 降 的 ( 2132%~
元素的变化指示时期的有机质的发育程度。 青海湖 1153% ) , 中期降 0189%。镁与钙的变化趋势是相背
和尕海在发展过程中, 沉积环境存在着差异, 其沉积 的, 与锶的变化趋势一致, 但镁的变化幅度较小, 镁
的。氯的含量变化与硼一致, 其变化范围为 013%~ 017% , 其中有两个低值说明曾有过淡化, 时间约在 距今 2 000 年和 3 500 年, 可能该时湖在近 3 500 年 以来, 湖水是逐渐在咸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