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陆相盆地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形成与保存条件——以青海湖现代沉积为例

第37卷第5期2019年10月Vol.37No.5Oct.2019 DOI: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8文章编号:1000⁃0550(2019)05⁃1016⁃15沉积学报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陆相盆地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形成与保存条件——以青海湖现代沉积为例王菁1,李相博1,刘化清1,张志杰2,完颜容1,王宏波1,黄军平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滩坝砂体由于经历了湖浪作用的反复淘洗物性良好,成为近年来石油勘探界关注的热点。
通过对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现代沉积特征的实地考察,从沉积环境、水动力及沉积特征等诸多方面建立了滨岸滩坝沉积的综合鉴别特征,指出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反粒序(滩)、正粒序(坝)以及不含泥质等特征是识别滩坝砂体的典型标志。
分析结果表明:物源—水动力—湖盆底形—湖岸线—湖平面(基准面)是决定青海湖滩坝是否发育(形成+保存)的主控因素,其中物源为滩坝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水动力为沉积物改造及滩坝形成提供了源动力,湖盆底形与湖岸线决定了滩坝形成的平面位置与规模范围,湖平面(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沉积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
陆源滩坝砂体的形成较为容易,但保存较难,只要具备物源、湖盆底形及水动力等基本条件,低位域、高位域及湖侵域都可能形成滩坝砂体,但只有位于长期基准面旋回早期或三级层序湖侵期的滩坝沉积才能得到较好的保存。
这对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滩坝砂体;现代沉积;形成机理;保存条件;青海湖第一作者简介王菁,女,1986年出生,硕士,石油地质,E⁃mail:wangjing2883@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志码A0引言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在滨浅湖区广泛发育[1]。
由于经历了湖浪作用的搬运淘洗,滩坝砂体物性良好,因而成为近年来中国石油勘探界与沉积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2⁃3]。
基于青海湖现代沉积对港中油田沙一段滩坝沉积微相的研究

摘要 : 为 了对 沉积微 相进 行 精 细研 究 , 从 国 内外 文献调 研 入 手 , 基 于现 代 湖 泊青 海 湖 滩坝 砂 的研 究
陷、 沾化凹陷、 惠民凹陷、 泌 阳凹陷 、 勃中凹陷及准噶
尔盆 地西 缘 等 均 发 育 滨 浅 湖 滩 坝 沉 积 . 各 滩 坝 发育 地 区在沉 积物 来 源 、 成 岩 演 化 和 储 层 性 质 方 面 有较 大差 异 , 但滩坝砂沉 积 、 充 填、 改造 、 分 选 明 显 受 到古 波浪 、 古沉 积基 准 面等 古 地 理 环 境 因 素 的 共 同影 响. 然而 , 受 其沉 积变 快 、 不 同地 区差异 性 、 研 究 规模 和 资料 精度 不 同 的 限制 , 国 内外 对 于 滩 坝砂
的垂向和侧 向加积作用为主, 自滨 I 6至滨 I 1 坝 中心逐渐向西北偏移, 坝间由薄层 滩砂条带或 面
积 较 小 的湖 湾所分 割.
关 键词 : 青海 湖现代 沉积 ; 滩坝砂 ; 沉 积微相 ; 港 中油 田 ; 沙一段
中图分 类号 : T E l 1 2 . 2 3 文献标 识 码 : A
“ 滩 坝” 泛指湖泊滨 湖、 浅湖地 区的滩砂 和坝 砂 】 J , 是滩 砂 和 坝砂 的 总 称 . 滩 坝 砂 作 为 陆 相 湖 盆
碎 屑岩储 集层 的一种 重要类 型 , 具 有储 层质 量 高 、 单 砂体 储量 大 、 产能 高 的特点 , 是 储层 沉积 及油 气 田开 发地 质研 究 的一个 热 点 问题 , 也 是 众 多学 者 目前 关 注 的重要 研究 对象 . 我 国古 近 系普 遍 发 育 湖 泊 滩 坝 砂沉 积 , 如饶 阳凹陷、 东营 凹陷 , 滦 县 凹陷 、 车 镇 凹
下刚果盆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模式与储层预测

下刚果盆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模式与储层预测徐微;吕明【摘要】Lower Cretaceous Lower Sendji carbonate sedimen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Lower Congo Basin. The Lower Sendji submarine topography that is affected on the underlying salt dome is characteristic of multi-leveled slope breaks, which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in the study area. Apply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ory and the mixed sedimentary model, the type and genesis of the Lower Sendji reservoirs developing in adjacent M Oil Field are analyzed, and it is deduced that just the salt movement and carbonate selective growth brought about the two-level paleo-geomorphy. Based on the unique sea level response to the paleo-geomorphy, two different sedimentary models of both low-stand and high-stand system tracts are built up. By the sequence frame analysis technology in the OpendTect software, the Lower Sendji sedimentary cycle rhythms are automatically tracked in this study area.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should develop well in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and the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in study area and resultantly the drilled data of Well X confirmed as same as the prediction.%下刚果盆地下白垩统碳酸盐岩沉积区位于海底地形受盐层影响较大的地区,呈现出多级坡折的特征,对该区下森贾组(Lower Sendji Fm.)沉积储层的预测难度增大。
11 孔隙水--2

流冲积物与洪积物相比经常性水流作用的结果河流是线状或带状分布的,横向与纵向差异大;在冲积平原区往往发育有多条河流,呈交织状、发生改道且长期作用冲积平原砂层的几何形态特征冲积物的特征,从垂直河流横向切剖面来分析(郑州黄河中下游为例):古河道河间洼地在冲积平原上,古河道与现代河道,地势最高,沉积颗粒较粗的砂,向外,随着地势变低依次堆积亚砂土、亚粘土,在河间洼地的中心部位则堆积粘土。
由地势较高(堆积粗粒沉积)的现代与近代古河道,到地势低洼(堆积粘性土)的河间洼地,显示着良好的微地貌—岩性—地下水分带。
河流中游阶地中的潜水二、古河道——河间洼地:地形与岩性古河道现代河道河间洼地古、现代河道→河间洼地地形高→低岩性(粒度)粗→细二、古河道——河间洼地:地下水赋存、补给与排泄古河道现代河道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深→浅补给条件好→差排泄径流→蒸发排泄二、古河道——河间洼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古河道现代河道河间洼地水化学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水型HCO3→ Cl矿化度(TDS)低→高湖泊是大的集水盆地,它是由河流、融冰、降水等水源汇集而成。
湖心的沉积物是静水沉积,颗粒较细,如粉砂,粘土和淤泥,分选良好,层理细密。
滨岸周围由于河流注入和风化作用,再加上波浪力的动水作用,沉积颗粒相对较粗,以砂、砾为主。
湖积物分布较为广泛,其中大多赋存有水头较高的承压水,但由于它与外界联系较差,补给困难,因此地下水一般并不丰富。
而有时在湿润时期河流注入强大水流时,沉积的砂层中具有一定的富水意义,并且多为承压含水层。
湖积物中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滨岸三角洲沉积带及湖盆地边缘的冲积、洪积层中(图11-7)。
图11-7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分布图(据章至洁等)1 砾石;2 钙质砂砾;3 砂;4 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淤泥;5 淤泥典型湖泊沉积物的分带特征二、湖积物含水层的补给1)现在湖泊周围与湖水有水力联系从含水层中取水使其水位降落低于湖水位时,湖水即成为含水层固定的补给和傍河取水的情况相似。
青海湖考察报告

青海湖考察报告一、考察背景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已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区。
为深入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文化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在10月份对青海湖进行了考察。
二、考察地点及时间我们在10月15日到19日期间考察了青海湖地区,主要考察了青海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区、格尔木市以及周边的湖南、湖西等地。
当地是北半球高原性气候区,时常有风沙、干旱等气候灾害。
三、考察目的与主要内容本次考察的目的是全面了解青海湖及周边的生态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考察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针对青海湖生态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如湖泊水位下降,水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从政策、技术、管理等角度探讨解决之道,为青海湖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2.考察青海湖及周边的文化历史。
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文化产业等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3.考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了解当地的交通、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四、考察成果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青海湖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明确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同时也看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们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和文化旅游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
我们将把考察成果传达给有关部门和机构,推动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青海湖近900年来气候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青海湖近900年来气候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张恩楼;沈吉;王苏民;夏威岚;金章东【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02(014)001【摘要】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碳酸盐含量、磁化率、TOC等多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青海湖地区近900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近900年来气候变化属于暖干-冷湿的气候演替类型,经历了5次冷湿期和5次暖干期,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以及20世纪以来的升温在该沉积岩芯有清晰的记录.沉积物的磁化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忠实地记录了本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总页数】7页(P32-38)【作者】张恩楼;沈吉;王苏民;夏威岚;金章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3【相关文献】1.近70年来云南杞麓湖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 [J], 李楠;常凤琴;张虎才;刘亚生;吴汉;段立曾;刘培;路志明;毕荣鑫2.青藏高原纳木错湖近150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J], 李清;康世昌;张强弓;黄杰;郭军明;王康;王建力3.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J], 沈吉;张恩楼;夏威岚4.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 [J], 张振克;潘红玺;吴瑞金;沈吉;吴艳宏;朱育新5.湖泊沉积记录的近500年来浑善达克沙地气候环境变化 [J], 武健伟;鲁瑞洁;赵廷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的元素分布特征

钠和钾在湖区分布的变化正好相反, 钠的含量
图 1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元素聚类分枝图 F ig. 1 C lu ster b ranch m ap of elem en ts
看, 接近古代半干燥—干燥气候下沉积岩的含量。这 些元素在垂向上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由上向下呈 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其低值位置基本一致, 这 是青海湖区域气候变化在沉积物中的反映。 表层沉 积物中显现潮湿气候元素的缓慢增加, 可能预示青 海湖区域气候由半干燥向半潮湿气候演变的开始, 如果继续下去, 青海湖水体将会停止缩小, 并且有可 能扩大。
泊泥页岩中的元素分布特点基本相似, 主要为碎屑、
主要陆源碎屑元素: 有铝、铁、锰、钛和硅等, 青
生物和可溶盐沉积的三类, 稀有分散元素数量甚微, 海湖淤泥中, 这些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泥岩的平均含
对沉积成岩演化影响不大。 在微咸水的青海湖沉积 量, 说明青海湖汇水区域内没有具备铁、锰、铝、钛、
类本身元素相关性很好, 而与其他类元素相关性较 硅等元素分异、迁移和富集的条件, 也就是说没有达
的。氯的含量变化与硼一致, 其变化范围为 013%~ 017% , 其中有两个低值说明曾有过淡化, 时间约在 距今 2 000 年和 3 500 年, 可能该时湖在近 3 500 年 以来, 湖水是逐渐在咸化。
根据青海湖现代湖底沉积物中元素的垂向分布 特点的分析可归纳以下认识:
第一、青海湖近 3 500 年以来, 水体由微咸水向 半咸水发展, 但这种发展过程较为缓慢, 并时有淡化 过程, 更延缓了水体咸化的进程。区域气候属半干燥 寒冷气候, 元素受陆源影响大, 其分异、富集作用不 强, 因而陆源碎屑元素含量总体偏低。
新高考地理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原卷版)

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1.(2022·山东淄博·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四周高山环抱,常年盛行北风。
湖北岸发育许多冲积扇,尤以沙柳河(落差1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形成的冲积扇最典型,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
下图示意青海湖北岸冲积扇分布。
(1)在下图中绘制出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说明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的原因。
(3)对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2022·山东淄博·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尔改错(下图)是长江北源梦玛尔河流域内最大的咸水湖,湖水季节性流出到楚玛尔河。
湖水深度呈现东北部深、西南部浅的特点。
近年来该湖泊面积萎缩明显,周围部分区域形成新的新月形沙丘。
(1)指出多尔改错湖水流出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分析多尔改错是咸水湖的原因。
(3)从上图中找出新形成的新月形沙丘集中分布的位置,从中选用合适的符号在相应虚线框内画出沙丘,并分析此处新月形沙丘形成的过程。
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
如图中“”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
(1)在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2)指出Q处的构造地貌,并分析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4.(2020·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 五地垂直于海平面向下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如下表所示)。
请在下图中绘制出某沉积岩的大致走向,并说明岩层倾斜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相湖盆六大沉积体系及相带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
Ⅰ
冲积扇 体系
Ⅱ
河流 体系
Ⅲ
三角洲 体系
Ⅳ
水下扇 体系
Ⅴ
湖泊 体系
Ⅵ
沼泽 体系
沉积相
亚相
干旱扇 湿地扇
扇根 扇中 扇端
曲流河 辫状河 网状河
河道 河道间
曲流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
平原 前缘(内带、外
带) 前三角洲
近岸水下扇 远岸水下扇 滑塌浊积体(扇)
滑塌透镜体
碎屑岩滩坝 碳酸盐岩滩坝
生物礁
主要沉积作用 泥石流 牵引流
牵引流
牵引流为主 次之重力流
重力流为主 次之牵引流
湖流、波浪 化学、生物
生物
一、冲积扇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冲积扇是陆源碎屑最近 源的沉积。山区(碎屑 物供给源区)河流出山 口进入山麓平原, 由 于坡降突然变小,水流 分散,流速和搬运能力 骤减,将大量碎屑物在 山口堆积下来,形成向 平原发散的扇形沉积体,
即为冲积扇。
疏勒河冲积扇,扇体面积2000平方千米 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与北祁连逆冲断裂带的交汇处
一般分布在构造盆地边缘,构造因素起决定作用,其次 是气候、地形和物源;沉积作用牵引流和泥石流交叉发育为 特征。粒度范围很宽,巨砾-泥,岩石组成以砂砾岩为主。
泥石流沉
筛
积副砾岩
积
物
片流沉积 砾岩
水道沉积 交错层理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一、考察的意义与目的
考察意义:青海湖是“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发源
地之一. 作为石油工作者,有必要对青海湖的地质 与地理状况进行考察。
考察目的: “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
法之一,通过对青海湖构造环境、地貌特征、沉积 类型实地考察,了解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 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滨湖、湖湾等沉积类型形成 条件、分布规律、沉积特征。
第三纪,湖盆中心位于共和盆地,青海湖地区为过 水区。第四纪初,块断运动,形成外泄湖;中更新 世,日月山崛起,倒淌河形成,青海湖由早先“泄 水区”变为“汇水区”;全新世以来,周围持续造 山,气候干旱,湖退明显。
青海湖形成演化剖面图
共参1井生储盖组合图
青海湖
共和盆地
提纲
• 一、青海湖地理与地质概况 •二、陆相沉积类型及相标志特征 •三、考察线路及观察要点
湖盆长轴方向:西端 发育辫状河、曲流河、 三角洲,东端有风成 沙丘堆积、泻湖沉积; 南北短轴方向:北岸 较缓,发育山间河道、 冲积扇、辫状河三角 洲;南岸较陡,物源 近,形成冲积扇群; 滨岸地带:沿岸砂坝、 沙嘴、砾石滩、沙滩、 泥坪、沼泽、湖湾相 发育。
青海湖沉积体系展布图 青海湖沉积体系展布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形成演化历史
供给水道 内扇 中扇 外扇
淡水湖 半咸水湖
盐湖
滨湖 浅湖 (半)深湖 湖湾
湖泊沼泽 河流冲积平原沼泽 三角洲平原沼泽
微相及骨架砂体
主槽、侧缘槽、槽滩 漫洪带、辫状河沟槽
漫流带(水道间)
河床滞留沉积、边滩 心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
平原、牛轭湖
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 水下分流河道(间)
河口坝、席状砂
主水道、天然堤 辫状水道、水道间 无水道区席状砂
不同类型的河流沉积识别标志对比(于兴河,2002)
特征
辫状河
曲流河
网状河
亚相
心滩(坝)
点砂坝
网状河道
岩性
以砂、砾岩为主, 常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含砾粗砂岩
以砂、泥岩方主, 一般砾岩层较薄
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砂、 砾岩次之
剖面组合
“砂包泥”
“砂泥间互”
“泥包砂”
垂向层序
正韵律结构,细粒沉积薄或缺失
典型的正韵律结构
砂砾岩
水道沉积 块状砾岩
冲积扇体系次级相带的划分及模式
冲积扇相带划分示意图(据张纪易)
复合冲积扇 (冲积扇体系) 主槽 流沟 侧缘槽 沟间滩
扇根 槽滩
漫洪带
辫流线
冲
扇 中 辫流砂岛
积
漫流带
扇
扇端
扇间地带
扇间滩地 扇间凹地
河流相
一、水介质特征
环流——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螺旋形向前运动的 水流。分:
提纲
• 一、青海湖地理与地质概况 •二、陆相沉积类型及相标志特征 •三、考察线路及观察要点
一、青海湖地理与地质概况
1、地理位置
2、地理概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 的内陆咸水湖、平均水 深近20m,含盐量6‰,海 拔3500左右;整体为北 西西方向的菱形,长轴 106公里,短轴63公里, 周长360公里,面积约 4500平方公里。湖 区被 大通山、日月山及青海 南山所环绕。
3、地貌特征
青海湖区地貌略图
山间河谷、冲积扇、山间湖泊和滨湖局限平原是本区主要的地貌特征。
4、水系特征
青海湖湖泊与水系图
青海湖属于高原半干旱高寒气候,发育大小河流50多条。
5、湖盆构造类型
青海湖新构造略图
青海湖为一北西高、南东低的新生代不对称地堑式断陷湖泊
6、沉积体系
构造格局控制水系的分布、河流规模、搬运方式及沉积展布
单向环流——出现在曲流河道中,表流冲向凹岸, 下潜成底流,在下一河曲的凸岸又上升为表流。
双向环流——出现在有河心滩坝的河道中,表流冲 向深水区,下潜成底流,到浅水区又上升为表流。
通常,表流对河道起侵蚀作用,底流主要起沉积作 用。
目前普遍接受四分方案
砂 砾 沉 积 为 主
侵 蚀 沉 积 平 衡
泥
曲流河:高弯度、单河道、点砂坝、牛轭湖
不明星的正韵律结构
发育各种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常 多种多样,以下切型板状 以槽状交错层理和水平
沉积构造
见块状层理,一般缺乏小型砂纹层理 交错层理为常见标志
层理为主
粒度分布 (概率图)
以三段式为主
以二段式为主
以二段式为主
砂体形志
平面上:单个砂体为低弯度条带状,河 道带砂体为板状或宽条带状; 剖面上:单砂体和河道带砂体为透镜状
曲流河:单河道,水深流缓,发育边滩,沉积物细,以细砂岩、 泥岩为主,具典型的“二元结构”,沉积剖面上砂岩少,泥岩多。
辫状河:多河道,水浅流急,发育心滩,沉积物粗,以砾岩、中 粗砂岩为主,沉积剖面上砂砾岩多,泥岩少。
网状河:多河道,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状。河道间存在永 久性的、由细粒沉积物组成的、冲积岛和泛滥平原。面积占60-90%。 中下游地区多
砂
辫状河:不稳定、浅河道、心滩、宽阔辫状带
沉
积
网状河:稳定多河道、固定岛-堤、宽阔湿地
为
顺直河:极低弯度单河道、稳定河岸,特殊背景
主
二、河流相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河流主要分为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平直河,其中辫 状河与曲流河最常见。
平直河:平直河流弯度小,弯度指数小于1.5,在自然界较少见, 往往存在于大型河流的某一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