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的人生智慧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第一部分、上:老子在全世界都被受关注。

科技没有罪,是人把它用错了。

老子给我们的第一个是:抬头三尺有神明。

神明是你的守护神。

道可道非常道的三种解释。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骗自己。

智慧的东西是知易行难,科学是知难行易。

我们通过天地了解“道”,西方通过宗教。

孔子说太极以外的事:两仪、四象、八卦,老子说太极内的事:一生二,二生四。

没有坏人,怎样知道有好人呢。

聪明人+老天爷+老实人=全部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zou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zou狗:天地无私,任万物自生自灭,天地不讲仁爱,人类必须自作自受。

第一部分、下:天地有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

道生万物,天地不生不灭,它是让别人自己生,一个人要做事,要让大家都做事,不是自己做。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推拖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命,就是自己要修炼的,不要和别人比,扫地人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特殊需要修正的。

到门口就让给最合理的人,看看到自己合理了,就说:我来带路。

咒会导致自己气通畅。

,但不要引起别人咒自己。

养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生:养心。

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成熟结果,对万物爱养、保护。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一显耀你就被攻击,你就没有功了。

西方主分,国人主生。

功成而弗居,如来,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来就是去,去就是来。

深藏不露,露就是不露,不露就是露。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你的聪明,是老天给你的,不是你的发明,否则你怎样都达不到,那你就放弃了,他拿到了,我没有拿到又怎样,你就知道:你不是做这个事的,他拿到和我拿到一样,最后都是无。

思政精品课程《道德经》PPT

思政精品课程《道德经》PPT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指揉和。埴,指泥。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 有了器皿的作用。
疏通字句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户牖,指门窗。房屋没有凿出门窗的“空处”,人就无法居往。有了门 窗和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利,指便利。用,指作用。所以,有(车、器、室)给人便利,正是无 让它们产生了作用。
深悟经意
3、有无相生观点的历史意义 在那个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春秋时期,老子
见人所不见,为当时人们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 4、无为思想的理解
无为不是躺平,而是不盲目所为。无为思想建立了中国古 代辨证法贵柔的体系,与儒家《易传》尚刚健体系优势互补, 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经典咏诵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疏通字句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辐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无”,车毂中空处,。用,作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 才有了车的作用。
“有”和“无”的辩证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实中, 我们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物质享受,只认识到“有”,失去了 “无”的加持。没有从我们宏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汲取 力量,没有了艰苦奋斗的底气,失去了自强不息的骨气,更无 为家乡发展,祖国繁荣,民族复兴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志 气,面对先哲“有”和“无”的智慧昭示,对照革命和建设时 期中国精神的磅礴震撼,我们应该反思身逢这样伟大的时代, 如何拥抱“诗和远方”!
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哲智慧 弘扬中国精神
————《道德经》十一章探讨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意、是否有能力,就更令人生厌。所以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加干涉,
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何况真正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
需要真才实学。而抛却浮华,修炼真学问,真功夫,才是正道。
三十三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
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知足者富”是说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
就永远不会满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
“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勤勉而行。一个
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勤勉。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
不能勤勉。
六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兆
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托尔思泰)
三、文本研读
1.尝试着翻译全文。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十一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
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二、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
适合于所有事物的
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理论,一切事物都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
遵循这样的规律
方法(德)来源于事
研讨活动: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 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 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 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 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 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文本研习】
• 3.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 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看来, “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 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 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 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 “死而不亡”。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 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 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始于足下。”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 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提醒我们,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 心态,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狂妄自负,要有自知之明。
为明辨是非。
【文本研习】
• 词语释意
• 伐: 夸耀 • 矜: 自尊,自大,自夸 • 长: 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尊重。 • 物: 人们 • 处: 为,做。 • 泮: 同“判”,分离。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知足之足常足矣”。(《 46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46章》)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下先”。(《 67章》) 所以,《老子》以水为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8章》)
☺这是知足之足的智慧原则。
于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是:究竟何为“反 自然”的行为?在企业管理领域里“反自然” 的行为有哪些?你能列举多少?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管理艺 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
管理学界为此已经有“无为管理学”的诞生。(殿 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3、“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2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5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章》)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22章》) ☺这是相辅相生的智慧原则。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 领导”。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2、辨证地看《老子》
今天的社会,显然已远离 “隐士”的时代。但置 身于剧烈竞争之现时代的我们却依然可以从《老子》 中汲取诸多智慧。
这些以“自然”、“无为”、“不刻意而争”为 核心理念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信仰模式的有效确立显然则
老子相辅相生的的智慧法则和处事之则最典型体现于: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警惕物极必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老子》四章(课件(共52张PPT)

《老子》四章(课件(共52张PPT)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通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老子告诉大家要做 一个什么样的人?本章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要做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的人。 本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知足”“强行”?
【明确】: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 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 合大道。
资源与积累
《道德经》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 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 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 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重点字词: (1)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 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2)泮:同“判”,分离。 (3)毫末: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 (4)累土:一筐土。 (5)几:接近。 (6)欲不欲:想望人所不想望的。 (7)复:弥补。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重点字词: (1)强行者有志:努力不懈地去 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 (2)不失其所者久:言行不离道 之规律中的人能够活得长久。 (3)死而不亡者寿:躯体虽死而 精神仍然存在于世的人才是真正 的长寿。
语言积累与探究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PART01课程介绍与背景《老子》简介及作者生平《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据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以“道”为思想核心,阐述天地万物本源、宇宙生成演化、社会政治治理、修身养性等哲学思想。

老子思想体系概述强调万物自然生长,顺应自然规律,不加以人为干预。

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意,不妄为,让百姓自然发展。

提出阴阳、有无、难易、长短等对立统一观念,揭示事物内在矛盾。

倡导柔弱胜刚强,守静笃,致虚极等修身养性之道。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贵柔守雌教材版本与篇章选择01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选读篇章包括《道经》部分和《德经》部分。

02教材以原文、注释、译文和解读等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体系,掌握选读篇章的基本内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翻译和解读等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道家思想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PART02文本解读与赏析以“道”为核心,阐述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原理。

采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简练,意蕴深远。

运用寓言、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抽象哲理。

篇章结构分析及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阐述“道”的玄妙深奥,不可言说。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强调自然无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和治理原则。

“上善若水”、“知足不辱”:倡导像水一样的柔弱、谦下、不争的处世哲学。

倡导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等领域有重要启示。

强调柔弱胜刚强、知足不辱等理念,对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指导意义。

《道德经》之人生智慧

《道德经》之人生智慧

《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5000字,所以又称五千言。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

《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做人要懂得迂回的智慧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感悟: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把事情办坏了。

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让臣子烛邹看管一只鸟,烛邹不小心,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

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罪行,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三条.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第三,你死了不要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的事情传出去,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不是败坏大王的声誉吗?有此三条,烛邹该杀。

齐景公闻言笑了,说:“赶快放人,我明白了。

”这就是晏子“曲则全”的智慧。

做人要有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

故说:水是生命之源。

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

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

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

持而不盈、富贵不骄。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