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场海水养殖一体化
依托海上风电场建设广东海洋立体观测网——访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红兵

的 “议 限定 , “海 xUU场选 川 ,
KliJ I f'Ji离 岸距 离 小少 j= 1(】公 q 、 涂宽
超过 I()公 时沁域 水深 小 少 10米的
海域 “ ;行要求 “一 个海 L,rxUU场 外缘
边 线 包络 海 域
【jlIJ l l07Y I-f、[
是 发 展 海 洋 观 光 旅 游业 。在辽 阔的大海 j:,风 机成排 布阵 ,如果政 府或企 业加 以 【jl导 。在风 机的颜色 以及 布阵等方 面进行 优化设 计 ,使之 成为海 上的一道风 景线 ,从而发展海 上观 光旅 游业 。 同时可 以在 风电场 中 建 立科普平 台 ,用 以宣传 生 态 、绿 色能源 ,将 环保思想 宣传 与能 源开发 并行 ,提高 企 业使命感 。
尔竹 lJ Ⅱ仵 业 I 1 Jxl,ix场 , fJl数 尺
5f】~6f)仃 之 M
所 以 .海 l I【l场 -般 址 离 中¨
× j l匕较 远 fi9f , 这 x.『j: 1 :人 Inj. .
能 蜕足沧海 · ,fI』埘陔 I)‘ 的 水助 / 1
境 他 波浪 、海 流 、潮 影 址比较小 的
四 是 促 进 海 洋 科 学 的研 究 , 主要表现 在海洋 观测 、监测 方面 。 风 电场 离 海 岸线 都有 相 当距 离 . 有 海 域 使用 权 证 .有 固 定 的构 筑 物 ,有 定 期 的管 理 ,非 常适 合 建 立 海 洋 观 测 点 。 目前 中 围 在海 洋 观 测 方 面 ,和 国 际 的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还 是 比较 落 后 的 ,尤 其 是 海域 20~30米 等深线 的海 洋观测 数 据 ,相 当 缺 乏 。 广 东 目 前在 发 展 海 L风 电 ,政 府 完 全 可 以借 助 这 些 海 上 电 项 目 ,和 企 业 合 作 , 借 助 科 研 单 位 的 技 术 支 撑 ,建 ●: 小 同海 20~30米等深线 的海洋 观 测 网 ,完 善 海 洋 观 测 基 础 数 据 , 为 全 省 的 防灾 、减 灾 预 警 、预 报 提 供 实 时 资 料 , 从 而更 好 地 指 导 海 洋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和 海 洋 产 业 发 展 ,、
中国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机遇和挑战

海水养殖类型的区域划分由于各国海水养殖区域的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因此世界上对海上养殖的区域划分尚未形成全球共识。
美国将离岸3–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水产养殖定义为远海养殖。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0年技术报告则依据离岸距离、水深、开放程度等,将海上养殖划分为近岸养殖、离岸养殖和远海养殖三类。
中国黄渤海和东海北部陆架坡度平缓,海上养殖规模宏大,目前中国山东省和江苏省的浮筏式养殖已经延伸到距海岸15km外的开放海域。
中国官方渔业统计资料已将深水网箱定义为具有抗风浪性能、安置在水深20米以深海域的网箱。
有些知名学者也将远海养殖或深远海养殖定义为在水深大于20m的开放海域实施的海水养殖。
基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一定传承性且有助于管理和发展的原则,本文将中国海上养殖分为近岸养殖、离岸养殖、远海养殖和深远海养殖或称装备型远海养殖四类(表1)。
近岸和离岸养殖还可合并称为近海养殖。
近岸养殖包括有遮蔽的港湾内或近岸视距可见(2km左右)的海水养殖;离岸养殖是在视距之外、常有一定遮蔽的水深20m以浅的海水养殖;远海养殖是在水深超过20m的开放海域实施的海水养殖;深远海养殖或装备型远海养殖是利用钢骨结构且具有自动投饲系统的装备、可抵御或躲避强台风的海水养殖方式。
有些养殖活动介于两种类型之间,可根据其主要特点进行归类。
“深远海养殖”这一称谓虽已出现在中国官方文件和渔业学术界,但海洋科学和地学界并不认可其作业海域属于深海,公众认知也有歧义。
另外,中国现行“深远海养殖装备”绝大多数都在水深不足50m的海域作业。
因此,用英文Deeper offshore aquaculture比Deep sea aquaculture表达深远海养殖更合适。
同理,采用“装备型远海养殖”比“深远海养殖”更为合理。
近海和远海水产养殖目前中国近海和远海养殖模式有投饲和不投饲养殖两类。
整体而言,不投饲养殖系统比投饲养殖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远海养殖系统比近海养殖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
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现状、探索与展望

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现状、探索与展望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期,融合海洋牧场和休闲旅游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在结合目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发展现状,给出了融合方案建设的总体思路,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旨在建设海上风电的同时,破除路径依赖,创新发展模式,融合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现代渔旅休闲综合体,有助于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加快养殖业蓝色转变、推动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引言: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较高、技术创新性强的特点。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海上风电是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有助于调整和优化地区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海上风电进入发展的机遇期,通过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在项目建设的同时,能有效带动其他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养殖业蓝色转变,助力打造海洋旅游精品,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现状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是集约用海的重要新型产业模式,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针对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国内外已开展多项示范项目的建设和研究。
目前欧洲仍是海上风电发展较为领先的区域,对于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早在2000年就已开展了相关试点项目的研究,德国、挪威及荷兰等国家经过多个试点项目的实践证明,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在达到集约用海的目的时,也为评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养殖融合的可行性提供了典型成功案例。
韩国于2016年将海水养殖融入海上风电项目中,研究海上风电建设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双壳贝类和海藻等重要经济生物资源量在海上风电场址区域种类就数量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海上风电场的透水构筑物有助于藻类附着于表面,可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国内,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四大海域共建设86个海洋牧场示范区。
针对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山东省已率先开展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的示范项目,在昌邑海上风电项目投放集鱼礁、海珍品礁,以达到保护和增值当地渔业资源、提高场址区域附近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渔光互补实施方案

渔光互补实施方案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
然而,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都存在着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渔光互补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渔光互补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首先,渔光互补实施方案是指在海上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相互补充的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方式。
海上光伏电站可以利用海面的广阔空间,充分利用阳光资源,而风力发电场则可以利用海上的强风资源,两者相互补充,可以有效解决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其次,渔光互补实施方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海上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的互补利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海上的自然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渔光互补实施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海上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陆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减少对陆地资源的占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后,渔光互补实施方案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
最后,为了有效实施渔光互补方案,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海上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和运营,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其中。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海上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的技术水平,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渔光互补实施方案的宣传和推广,提升社会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渔光互补实施方案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
希望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渔光互补实施方案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平价时代下海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

35 12.3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规模化开发海上 风电,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 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十四五”期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约1700万千瓦
2022~2024年全容量幵网的海上项 目,分别按照每千瓦1500元、
1000元、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9479 13044 9245 12303 16228 17437 15027 15725 13028 13638 11369 12662 9600 10669 9069 11366
海上固定式风场建设投资
设备成本-基础, 31.29%
设备成本-其 他, 2.88%
设备成本-控制, 0.11%
设备成本-升压站, 1.57%
• 塔架基础 • 集电线路 • 道路、运输、
吊装
降低运 维成本
• 时间 • 物资 • 人员
迎合发 展趋势
• 供应链完整 • 经济性更优 • 提升潜力大
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趋势—由近海走向深远海
由 陆 向 海 , 由 浅 到 深 , 由 固 定 式 向 漂 浮 式
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趋势—由近海走向深远海
我国海洋能源立体融合开发不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技术 · 海上风电+海水制氢
高效的微纳米结构化电极电解海水制氢技术
明阳智能美国研发中心研发的微纳米结构化电极电解海水制氢技术,通过在阳极涂上富含负电荷的涂层的方式直接电解 海水制氢,相对于传统的电解制氢技术,节省了海水淡化环节,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首台氢能设备将于9月28日在 广东阳江下线。
2021年,中国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3514kW,同比增长31.7%,其中,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 量为3114kW,同比增长20.7%,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5563kW,同比增长13.9%。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海上风电项⽬对海洋⽣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2019-08-25摘要:海上风电是我国“⼗三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新能源领域项⽬,该项⽬将会⼤⼤推进我国风电技术的⾰新和进步,也是符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时期的发展要求的。
⽂章主要是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海上风电项⽬建设过程中对海洋⽣态环境如海域⽔质、海洋⽣物、渔业⽣产等可能产⽣的影响进⾏深⼊剖析,进⽽提出改善海洋⽣态环境的可⾏性⽅案,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后期风电项⽬的建设、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上风电;⽣态环境;防治对策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我国的海上风电起步⽐较晚,技术设备稍显落后,但是随着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措施⼤⼒推进海上风电项⽬的建设,海上风电将会成为推动我国风电产业飞速发展的⼀股强劲新动⼒。
由于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规模较⼤,那么项⽬的建设、施⼯必然会给海洋⽣态环境造成⼀定的影响,如海上风机的打桩就会对⽔质、⽔流、海洋⾃我调节能⼒产⽣影响;海上风电场还会对鸟类、海洋⽣物的物种繁衍产⽣⼀定影响等等。
1 海上风电项⽬对海洋⽣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1 海底电缆及风机的施⼯污染了⽔质,对海洋⽣物造成⼀定伤害海上风电场在建设施⼯过程中,风机基础通过打桩锤直接打进海底,海底输电电缆的铺设也需要深挖海沟,这都会导致海底泥沙悬浮,⼀些沉积物也会被带起来,⽔体浑浊,加上⼀些含油废⽔的不慎泄漏,该海域的⽔质就会被污染,浮游⽣物的繁殖遭到破坏,海洋底栖⽣物就会死亡,对海洋的⽣态平衡造成⼀定伤害。
1.2 海上风电项⽬的施⼯期和运⾏期对鸟类的影响海上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1)风电场施⼯期间,机器噪声、灯光、磁场都会对鸟类的觅⾷,繁殖和迁徙产⽣⼀定的影响。
(2)若风电场位于鸟类迁徙飞⾏路线上,鸟类与风机发⽣撞击导致死亡。
(3)近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会直接占⽤鸟类的栖息地,影响了海鸟的筑巢和繁衍。
1.3 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然景观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的⾃然景观,有些风电场选址在海洋深处,风机排列的⽐较规则、有序,随风转动起来也是⼀道风景线;可是有些风电场选址离海洋湿地⽣态区⽐较近,不仅会对动植物的⽣态圈产⽣不良影响,从视觉上也破坏了这种天然的美感。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空间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潜力。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是指人类对海洋空间进行科学探索和综合利用的活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旨在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方式2.1 海洋风能开发利用海洋风能是指通过利用海洋上的风力发电,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海洋风能开发利用方式包括建设海上风电场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海上风电场利用海面上的风力,将其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则是通过将海洋上的风力转化为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海洋风能开发利用具有潜力巨大、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
2.2 海洋潮汐能开发利用海洋潮汐能是指利用海洋中的潮汐能量进行发电。
海洋潮汐能开发利用方式包括建设潮汐发电站和潮汐能发电设备。
潮汐发电站利用潮汐能产生的水流动力,通过水轮机等设备将其转化为电能。
潮汐能发电设备则是利用潮汐能产生的水流动力直接发电。
海洋潮汐能开发利用具有稳定可靠、可预测性强等特点。
第三章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3.1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勘探、海洋油气开采和海洋油气加工。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3.2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矿物资源是指海底蕴藏的矿产资源,如锰结核、硫化物、磷酸盐等。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海底矿产资源勘查、海底矿产资源开采和海底矿产资源加工。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和广阔的开发空间。
第四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4.1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是指海洋中的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水生动物资源。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捕捞、养殖和加工。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4.2 海洋药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药物资源是指海洋中的各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海上风电场建设规划方案

海上风电场建设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上风电场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逐渐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海上风电场建设规划方案,从技术、环境和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海上风电场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建成了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场,如英国、德国、丹麦等。
这些风电场不仅能够满足当地能源需求,还能将多余的电力输送至陆地,为国家能源供应做出贡献。
二、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挑战1. 基础设施建设:海上风电场的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建设风机塔架、电缆敷设等。
同时,海上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需要解决海上施工的技术难题。
2. 风机设计与维护:海上风电场需要面对更高的风速和海浪等恶劣环境,因此风机的设计和维护要比陆上风电场更加复杂。
同时,海上风电场的维护也面临着困难,需要解决远程监控和维修的问题。
三、海上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1. 水生生物影响: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噪声、电磁辐射等。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水生生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2. 鸟类迁徙问题:海上风电场常常位于鸟类迁徙的路径上,因此建设风电场可能对鸟类迁徙产生一定的干扰。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评估鸟类迁徙的路径和数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海上风电场建设的经济效益1. 能源供应:海上风电场可以为国家提供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2. 就业机会: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3. 经济效益: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成本,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五、1. 选址规划: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条件和电力需求等因素,科学选定适合建设海上风电场的区域。
2. 技术创新:加大对海上风电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风机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rceived Concerns and AdvocatedOrganisational Structures of OwnershipSupporting ‘Offshore Wind Farm—Mariculture Integration’表示关注和主张组织结构的企业支持“离岸风场—海水养殖一体化”Gesche Krause, Robert Maurice Griffin and Bela Hieronymus Buck 1Leibniz Center for Tropical Marine Ecology (ZMT), Bremen1莱布尼兹热带海洋生态中心(ZMT),不莱梅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院,罗德岛大学3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Science (AWI), Bremerhaven3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和海洋科学研究所(AWI),不来梅港4Institute for Marine Resources (IMARE), Bremerhaven4海洋资源研究所(IMARE),不来梅港5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Bremerhaven, Bremerhaven5不莱梅应用科学技术大学,不来梅港1,3,4,5Germany1,2,4,5 德国2USA2 美国1. Introduction1.引言In Germany a major political incentive exists currently to install large offshore wind farms (Tiedemann, 2003; BMU/Stiftung Offshore Windenergie, 2007). The promotion of wind power especially in offshore regions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policy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conventional fossil energy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need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ly harmful CO2 loads.在德国建设海上的风场寻在强大的政策刺激(Tiedemann, 2003; BMU/Stiftung Offshore Windenergie, 2007).促进近海风电巨大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减少常规化石能源的依赖和减轻环境二氧化碳的符合。
Offshore wind farms are defined here as a group of wind turbines in the same confined area used for prod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 the open ocean. Moving off the coast to the offshore, wind turbines are less obtrusive than turbines on land, as their apparent size and noise is mitigated by distance.近海风场被定义为在公海一有限区域内一组用于电力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
由于是离岸布置,风电机组相比陆上压迫感更低,距离的原因使得外观尺寸和噪音都有缓和。
Since water has less surface roughness than land (especially in deeper waters), the average wind speed is usually considerably higher over the open water. At present 47 project applications for wind farms in the Economic Exclusive Zone (EEZ) of the German North Sea and in the Baltic Sea are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BSH, 2008) with a total number of wind turbines per farm ranging between 80 and 500 (Buck et al., 2008).由于水(尤其是深海)相比陆地表面粗糙度更低,平均风速通常高于公共水面。
目前47%的项目在北海经济特区(EEZ)而在计划中的位于波罗的海(BSH,2008),每个厂的风机规模在80到500台之间(Buck et al., 2008)。
The strong expansion of offshore wind farm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 Sea increases the stress on sea areas that have formerly been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such as for fishery or shipping activities, or that are still seemingly free of human activity (Krause et al., 2003; Wirtz et al., 2003).离岸机组在北海环境中的巨大扩张增加了海域负担,这些海域原来用于诸如渔场,航运或者似乎仍未被人类活动沾染(Krause et al., 2003; Wirtz et al., 2003)。
Hence, the emerging offshore wind industry is quickly becoming a large stakeholder in the offshore arena (Gierloff-Emden, 2002; Dahlke, 2002; Tiedemann, 2003). This has lead to conflicts of interest among the different user groups and has encouraged research on the prospects of integrating maritime activities under a combined management scheme as newcomers such as wind farms make for additional claims exclude other uses, such as wild-harvest fisheries.因此,新兴的离岸风电产业迅速成为离岸区域一巨大的利益相关者(Gierloff-Emden, 2002; Dahlke, 2002; Tiedemann, 2003)。
这将导致不同组织之间利益的冲突,也将会促使在联合管理方案下集成海洋活动前景的研究,比如风电场对野生渔业额外补偿。
In this context, integrating marine aquaculture with designated wind farm areas might provide chances to combine two industries in the frame of a multiple-use concept(Buck et al., 2009). The term marine aquaculture, or mariculture, refers to aquatic organisms cultivated in brackish or marine environments. Offshore aquaculture indicates a culture operation in a frequently hostile open ocean environment exposed to all kinds of sea states as well as being placed far off the coast.由此而论,特定的风场集成海水养殖将提供联合两产业的多用途概念框架(Buck et al., 2009)。
海水养殖这个术语,或称为海洋生物养殖指含盐的水生生物或者海洋生态。
离岸水产指针对在各种海况和离岸位置的公海进行作业的文明。
Nowadays the increasing limitation of favourable coastal si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quaculture which is evid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Belgium, as well as others, has spurned this move offshore (Buck & Krause, 2011). This spatial limita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high degree of protected nearshore areas and by the fact that regulatory frameworks that assign specific areas for aquaculture operations are diverse and still emerging (Krause et al., 2003).目前特别明显的在诸如德国,荷兰,比利时等等优良的沿海场所越来越限制现代水产业的发展(Buck & Krause, 2011)。
这种空间限制主要源于近岸高度保护以及实际规划的水产作业常规区域变化多样和形成。
Thus, little room for the expansion of modern coastal aquaculture systems in nearshore waters remain. In contrast, the number of competing users within offshore regions is relatively low, hence favouring the offshore environment for further commercial development, such as offshore wind farming and open ocean aquaculture. Spatial regulations offshore are scarce so far and clean water can be expected (Krause et al., 2003; Buck et al., 2009).因此,在近海水域小型现代水产扩张将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