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线路图规划
合肥地铁收费标准

合肥地铁收费标准合肥地铁是合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连接合肥市区和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
随着合肥市的发展,地铁线路的建设也在不断扩张,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和游客,地铁收费标准也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合肥地铁的收费标准。
首先,合肥地铁的收费标准是按照里程来计算的。
目前合肥地铁运营的线路有1号线、2号线、3号线和S1号线,每条线路的里程不同,因此收费标准也存在差异。
在合肥地铁的收费规定中,根据不同的里程划分了不同的票价档次,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需求选择不同的票价进行购买。
其次,合肥地铁的票价种类丰富多样。
除了单程票之外,合肥地铁还提供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乘车卡,如月票、季票、年票等。
这些乘车卡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和经济的出行方式,尤其是对于经常需要乘坐地铁的市民来说,购买乘车卡可以节省不少费用。
另外,合肥地铁还为特殊人群提供了优惠政策。
老年人、学生、军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购买地铁票时可以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也是合肥地铁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和社会各界而采取的措施。
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不仅方便了特殊人群的出行,也体现了地铁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合肥地铁的收费标准还涉及到换乘政策。
在合肥地铁的线路规划中,存在一些换乘站点,乘客在这些站点进行换乘时,需要根据实际的里程情况进行相应的票价结算。
地铁公司在制定换乘政策时也充分考虑了乘客的出行需求,力求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综上所述,合肥地铁的收费标准是按照里程来计算的,票价种类丰富多样,为特殊人群提供了优惠政策,同时也考虑了换乘政策。
这些收费标准的制定,旨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经济、舒适的出行方式,也是地铁公司不断优化服务的体现。
希望市民和游客在乘坐合肥地铁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票价种类,享受到更好的出行体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17•【文号】发改基础〔2020〕431号•【施行日期】2020.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431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转来《关于审批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8〕677号)和《关于调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9〕541号)文件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总里程109.96公里,总投资798.08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快线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合肥西站、肥东火车站、北城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2020~2025 年)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 年)一、线网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 2030 年线网总长度约 436.4 公里,由 9 条线路及 1 条机场专用线组成;远景线网由 15 条轨道交通线及 1 条机场专用线组成,全长578.9 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 2 号线东延线、3 号线南延线、4 号线南延线、6 号线一期、7 号线一期、8 号线一期工程共 6 个项目,全长约 109.96 公里。
估算总投资 798.08 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 11 条线路,总里程 279.91 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2 号线东延线。
起自 2 号线大众路站,终于泉香路站。
线路全长 14.50 公里,投资 101.07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4 年。
3 号线南延线。
起自 3 号线方兴大道站,向南终于馆译路站。
线路全长 11.25 公里,投资 89.68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 年。
4 号线南延线。
起自 4 号线丰乐河路站,终于华南城金刚台路站。
线路全长12.91 公里,投资 70.67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4 年。
6 号线一期。
西起鸡鸣山路站,向东终于东风大道站。
线路全长 35.1 公里(其中 7.8 公里线路拆分于 4 号线,新建线路 27.3 公里),投资 205.85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7 号线一期。
西起繁华大道松林路站,向东终于紫云路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 21 公里,投资 168.81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8 号线一期。
北起北城高铁站,向南终于阜阳路站。
线路全长 23 公里,投资162.01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2 号线东延线、3 号线南延线、4 号线南延线、7 号线一期工程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 80 公里;6 号线一期、 8 号线一期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 100 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合肥

城市分区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绊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史。 东区: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绊济开发区和磨庖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史。 北区: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史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 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史。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 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史。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建设用地面积约 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史。 绊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 控制在36万左史。 高新区: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 示范基地、蜀山绊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史。 滨湖新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 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史。
合肥大剧院
合肥美景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1、人口不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不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 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亓轴”。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 射的亓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包括: (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 (2)二级城镇:庖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 (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 (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 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双岛四线站设计

I 工 程 设 计宛超群: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双岛四线站设计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双岛四线站设计宛超群(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摘 要:结合合肥4号线丰乐河路站设计过程介绍了平行双岛式车站设置的前提条件以及同台换乘车站的优缺点,从而引发自 己对后续换乘车站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平行双岛;4/6拆分;交路;停车折返配线;同台换乘中图分类号:U23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19)04-0561-031工程概述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是一条自西向东北的“L 型”的市区骨干线。
线路西端初期起于鸡鸣山路站,出站后线路向东沿望江西路敷设,经永和路转至习友路在丰乐河路交口设丰乐河路站,再向东行进。
规划轨道交通6号线为区域快线,近期以丰乐河路站为换乘节点,沿习友路西接原4号线以西部分,再向东由习友路转向望江西路敷设,4/6号线在丰乐河路站平行换乘。
规划轨道交通4号线延伸线近期以丰乐河路站为起点向南沿永和路往华南城方向敷设,根据合肥市线网规划,近远期待6号线及4号线延伸线建成后,4号线由其延伸线及原4号线丰乐河路站以东部分组成;6号线顺接原4号线以西部分。
(图1)“平行同台换乘”适用于两条线路平行交织,而且车站形式必须是岛式车站,乘客换乘时,由岛式站台的一侧下车,通过站 台到另一侧上车,就完成了专线换乘,换乘极为方便。
同台换乘的布局形式为二层双岛四线(图2)和三层单岛四线(图3)两种,丰乐河路站采用的是双岛四线的形式。
图3三层单岛四线断面图2丰乐河路站设计2.1周边环境概述周边现状:车站位于习友路与丰乐河路交口,4/6号线车站均沿习友路东西向跨路口布置。
习友路规划路面宽60m,道路已按规划实施;站位北侧为梅雨池路规划路面宽24m,正在施工,南侧为丰乐河路规划路面宽24m,道路已实现规划。
目前,西北象限:在建旭辉湖山源著小区;东北、西南、东南象限:现状空地。
合肥轨道交通7、8号线走向及拟建站点曝光!

合肥轨道交通7、8号线走向及拟建站点曝光!高楼迷标题: 合肥轨道交通7、8号线走向及拟建站点曝光![打印本页]作者: sangguo 时间: 昨天 19:55标题: 合肥轨道交通7、8号线走向及拟建站点曝光!12月11日,合肥市十六届人大**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合肥市人民**关于2018年**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9年,合肥市大建设计划初步编排项目约1468项,年度估算总投资约1258.4亿元。
同时听取了合肥市人民**关于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列上日程表。
轨道交通方面:2019年将建成轨道交通3号线,加快推进4、5号线建设,争取批复《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
目前轨道交通7、8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总包设计和勘察监理及施工图强审项目已启动标前需求公示。
作者: sangguo 时间: 昨天 19:55根据《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3)》,7号线工程北起白莲岩路站,线路出站后经长宁大道、明珠大道、杭埠路、繁华大道、始信路、锦绣大道、玉龙路、紫云路,行至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38.37km,全为地下线,设车站29座,其中换乘站9座,平均站间距1356m。
7号线与2号线共址设置于南岗车辆基地,另在长沙路与重庆路路口西南地块内设紫云路停车场。
轨道交通7号线投资估算约290亿元,其中工程费用约为163亿元。
作者: sangguo 时间: 昨天 19:55根据《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3)》,8号线工程北起北城高铁站,线路出站后经凤麟路、汤都路、阜阳北路、兴隆路、蒙城北路、清河路、阜阳路,行至珠江路站。
线路全长44.78km,全为地下线,设站25座,其中换乘站10座,平均站间距1855m。
8号线于清风岭路和嵇康路路口角地块设北城车辆段,另在涡阳路与阜阳路东北角地块内设涡阳路停车场,深圳路和香格里拉北路西南角地块内设环湖路停车场。
合肥地铁线路图(详细规划图及说明)

合肥轨道交通总规划合肥地铁建设计划于2010年7月1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轨道交通线网将结合合肥市“141”组团空间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最终形成由12条线路组成的远景轨道网络,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延伸线5条,其中4条延伸线,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
以下为实行项目基本明确的轨道:◆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
线路全长约28."7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
全线共设车站26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全部为地下车站,项目总投资133."98亿元,分三期建设。
于2011年6月全线开工,预计到2014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联系老城区、高新区、科学城,将引导和促进高新区和老城区的发展。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西起长江西路与方兴大道交叉口西侧,沿长江西路、长江中路、长江东路敷设,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
线路全长29."4km,其中地下线25."14km,高架段3."68km,过渡段长0."58km。
共设车站24座,地下车站21座,高架车站3座。
在线路西端设蜀山车辆综合维修基地(2、"7、8号线共用)一座,在线路东端设龙岗停车场一座。
力争2011年四季度时开工,预计到2014年底开通运营。
◆3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4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5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7号线:有望在2011年与2号线一同开工。
功能主要是加强合肥滨湖新区与经开区、高新区、科学城及新桥机场的联系。
走向为:方兴大道,繁华大道,始信路,紫云路。
合肥地铁线方案通用部分

概况1.1.工程概况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北起合肥站,南至徽州大道站,合肥站预留三期向北延伸条件,三期工程远期适时修建。
本工程线路全长,全地下线,设车站23座,最大站间距2462m,最小站间距,平均站间距1106m,其中换乘站6座,分别为合肥站与3号线换乘、大东门站与2号线换乘、高铁站与4、5号线换乘、紫云路站与7号线换乘、太湖路站与6号线换乘、徽州大道站与5号线换乘。
设滨湖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1座和大连路停车场1座,在大东门站附近设置控制中心,为1、2号线共用控制中心,全线设胜利路和庐州大道2座主变电站。
1号线远期全线平均旅行速度35km/h,采用B型车6辆编组,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同步设计、同步运营,2016年底建成通车。
1.2.主要技术标准线路1.线路在直线地段无限速要求,曲线地段最高行车限制速度与轨道结构相关,将在轨道专业完成设计后提供。
线路最小曲线半径:正线:一般情况350m,困难情况300m辅助线:一般情况200m,困难情况150m2.线路坡度:区间正线线路的最大坡度:地下线为30‰,困难条件下为35‰;联络线及车辆段出入段线为35‰,困难条件下为40‰;以上均不考虑平面曲线对坡度折减值。
区间隧道和路堑地段的正线最小坡度不宜小于3‰,困难地段在确保排水的条件下可采用小于3‰的坡度,但坡段不宜过长。
地下车站站台计算长度段线路应设在一个纵坡上,坡度宜为2‰,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3‰的坡度上。
道岔设在不大于5‰的坡道上,困难地段可设在不大于10‰的坡道上。
3.线路最小竖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情况为5000m,困难情况为3000m;车站端部一般情况为3000m,困难情况为2000m;4.折返线安全保护距离最大为50m(不含车挡长度)。
车辆1.采用标准B型车。
车辆外型尺寸为(带司机室/不带司机室):20020mm/19520mm(车钩中心线间距长)×2800mm(宽)×3800mm(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地铁线路图规划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8月7日正式开工
试验段仅完成土建工程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从合肥站至徽州大道站,线路长约24.6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
正式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选址于滨湖新区锦
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试验段工程为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
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区间覆土满足主要市政管线通过要求,车站及区间均采用明挖法施工,试验段全长4.404公里,工程概算投资约为6.9亿元,共划分为三个标段。
该试验段工程计划工期为10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明年5月份之后,该试验段轨道线路将基本完成建设,成为合肥轨道交通规划的首段建成亮相线路。
不过,试验段建设只完成土建施工,暂时不会正式开通运营。
总体规划
“十”字骨架8年内建成
根据《建设规划》,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分为远景、远期和近期。
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
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公里。
总体规划分为四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09~2016年,建设1号线、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阶段:2016~2020年,建设3、4号线,与1、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阶段:2020~2025年,在骨架网络基础上,建设5、6号线和远景7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第四阶段:2025年后,建设远景8号线及扩展延伸线,实现线网规划的远景目标。
近期规划
◆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
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
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
力争2009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14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
全线长27.20公里。
力争2011年开工,预计2016年底开通运营。
◆试验段:
1号线中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全长4.404公里。
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
争议轻轨,还是地铁?
最早,大家对于合肥市的轨道交通,都以为是轻轨,不过,就目前公布的情况看来,合肥的轨道交通应该以地铁设计。
“应该直接上地铁,可以缓解路面的交通压力,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合肥的地下空间。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潘国泰认为。
根据客流预测确定的运量等级,近期建设规划1、2号线初、近、远期均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行车能力30对/小时,远期系统设计运输能力为4.38万人次/小时,初期配车63列/378辆。
1、2号线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牵引网采用DC1500架空接触网供电,建设4座主变电所,信号采用完整ATC系统,设一座控制中心,一座车辆段,一座车辆维修基地,二座停车场。
1、2号线在大东门形成换乘。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路线图
规划中合肥轨道交通3条线路走势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线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