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亲和色谱
亲和色谱洗脱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亲和色谱洗脱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亲和色谱是一种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的常用技术,它通过利用生物大分子与其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配体可以是一种蛋白质、抗体、寡核苷酸或其他具有亲和性的分子。
亲和色谱的洗脱步骤是整个分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洗脱步骤通常是在样品与亲和色谱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以一种控制的方式解离目标分子与亲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目标分子的高效纯化。
在洗脱步骤中,通常会使用适当的洗脱缓冲液来改变样品与亲和介质之间的物理、化学条件,从而打破它们之间的亲和作用。
这样一来,目标分子会从亲和介质上解离出来,进而被洗脱出来。
洗脱缓冲液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目标分子与亲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进行优化。
常用的洗脱策略包括改变pH值、离子强度或离子种类、添加竞争性配体等。
通过这些手段调控洗脱缓冲液的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效洗脱。
同时,洗脱步骤的优化也需要考虑目标分子的稳定性和纯化效率等因素。
总之,亲和色谱的洗脱步骤是亲和色谱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通过改变样品与亲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条件,实现了目标分子的高效纯化。
洗脱策略的选择和优化对于获取高纯度的目标分子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介绍了亲和色谱洗脱步骤的背景和意义,包括亲和色谱的定义和作用。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即详细讨论亲和色谱的洗脱步骤。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是亲和色谱的原理,详细介绍了亲和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包括亲和剂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等内容。
第二个小节是亲和色谱的洗脱步骤,将详细讨论亲和色谱洗脱的各个步骤,包括样品的加载、洗脱剂的选择和优化、梯度洗脱的条件等。
结论部分对亲和色谱洗脱步骤进行总结,归纳了各个步骤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亲和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一种用于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技术,它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作用来进行分离、纯化。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柱子的表面放置一种可以与目标生物分子发生亲和作用的固定化剂,然后将待测样品通过柱子进行流动。
当目标生物分子与固定化剂发生亲和作用时,就会被吸附在柱子的表面;而其他的杂质分子则不会被吸附,经过柱子流出。
最后,再通过适当的方法将目标生物分子从柱子上解离出来,即可得到高纯度的目标生物分子。
亲和色谱法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生物分子;缺点是分离的速度较慢,而且对于某些生物分子可能难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亲和色谱法主要应用在生物学、药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生物学领域,亲和色谱法常用于抗体分离、酶的纯化、抗原的分离等;在药学领域,亲和色谱法常用于药物的纯化、抗体药物的生产等;在食品工业中,亲和色谱法常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分离、蛋白质的纯化等;在环境监测领域,亲和色谱法常用于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等。
亲和色谱法的原理是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作用,因此选择固定化剂时需要考虑到固定化剂与目标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作用。
常用的固定化剂有抗体、酶、抗原、细胞表面蛋白等。
选择固定化剂时,需要考虑到固定化剂的稳定性、选择性、可交换性、可再生性等因素。
亲和色谱法的实验过程大致分为固定化、流动、洗脱、解离四个步骤。
在固定化步骤中,需要将固定化剂放在柱子中,然后将柱子浸泡在预处理溶液中,使固定化剂与柱子结合起来。
在流动步骤中,需要将待测样品通过柱子进行流动。
在洗脱步骤中,需要通过适当的洗脱溶液将非目标生物分子从柱子上洗脱出来。
在解离步骤中,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将目标生物分子从柱子上解离出来。
亲和色谱法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生物分子。
缺点是分离的速度较慢,而且对于某些生物分子可能难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因此,在使用亲和色谱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固定化剂和洗脱溶液,并适当调整流速,以提高分离效率。
亲和色谱PPT

免疫亲和色谱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其他亲和色谱
免疫亲和色谱
免疫亲和色谱(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AC)是 利用生物体内存在的抗原、抗体之间高度特异性的亲和 力进行分离的方法。
IAC的特点
1. 2. 3.
专一 高效 灵敏 ……
IAC的应用
1. 2.
抗体的分离纯化——Protein A亲和色谱 快速诊断测试 ……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MAC) 主要根据蛋白质中组氨酸、色氨酸或半胱氨酸等氨基酸 残基与色谱柱上的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形成络合物,从而 实现分离 产物变性 • 渗漏
谢谢
亲和色谱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黄岳
生研1502
亲和色谱概述
概念:利用生物分子间专一的亲和力而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技术
原理和基本过程
原理:将具有亲和力的两个分子中一个固定在不溶性基质 上,利用分子间亲和力的特异性和可逆性,对另一个分子 进行分离纯化。
亲和色谱的类型
1. 2. 3.
配基稳定性高 ,不易脱落 金属离子配基价格低廉 ,再生成本低 省去了脱盐的预处理步骤 容易洗脱目标蛋白
IMAC的应用——Ni-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技术
其他亲和色谱技术
生物亲和色谱 拟生物亲和色谱 分子对亲和色谱 共价亲和色谱 凝集素亲和色谱 ……
亲和色谱需要考虑的问题
亲和色谱

Chitin
Trypsin
A
B
C&D
以凝胶电泳检验亲和色谱 操作过程各步骤样品→
Ate 吸附剂:
羟基磷灰石
(Ca5(PO4)3OH)2
可选择 NaCl 或 磷酸 等不同洗脱条件
Bio-Rad CHT
●疏水性层析法:
●●●●● ●●●
-NH2
●● ● ●
硫醇基 -SH
X
■ 可与各种配体基团反应的载体:
配体基团 親 和 性 载体
CNBr-activated Sepharose 4B
Pharmacia
反应方式
直接反应 加 EDC*
反应基团
-C≡N -COOH N-OH-succinimide Oxirane环氧己烷
■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色析法:
Ammonium sulfate (% sat.) 25
0 10
Protein concentration
20
15
20
10
5
30
40
50
100
200
300
400
Elution volume (mL)
Pharmacia HIC
Ethylene glycol (%)
亲和色谱(AC)
(Affinity chromatograph)
原理: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定相表面存在的 某种特异性亲和力,进行选择性分离。 先在载体表面键合上一种具有一般反应 性能的所谓间隔臂(环氧、联胺等),再连接 上配基(酶、抗原等),这种固载化的配基将 只能和具有亲和力特性吸附的生物大分子作 用而被保留。改变淋洗液后洗脱。 亲和洗提 酶与其它化合物一起吸附到一种离子交换剂 上,然后用适当的底物特异地洗提。
亲和色谱分离

中等盐浓度的缓冲液能稳定溶液中蛋白质并
防止由于离子交换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相互作 用。
5 操作方法
3. 柱操作
柱的大小取决于吸附剂的容量和所需纯
化的蛋白质的量。一般地说,高的容量
② 流速控制
不能太快
延长时间可促进吸附
③ 吸附时间的控制
④ 进样量的大小
减少进样量,可提高吸附效果。
4 亲和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2. 清洗条件的选择
洗涤缓冲液的强度应介于目的分子吸附
条件与目的分子洗脱条件之间
4 亲和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3. 洗脱条件的选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在洗脱强度和 耐受程度之间做好平衡。
1. 载体的选择
常用的亲和色谱载体主要有多孔玻璃载
体、聚丙稀酰胺载体、纤维素载体、葡
聚糖凝胶载体、琼脂糖凝胶和交联琼脂
糖凝胶载体等。
2. 配基的选择
根据配基应用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两
类:特殊配基和通用配基。亲和层析
中常用的特殊配基有某一抗原的抗体、
某一酶的专用抑制剂、某一激素的受
体等。通用配基可适用于一类物质的
分离提纯,如用NADH作脱氢酶类亲和
层析的通用配基。
2. 配基的选择
首先,应当仅仅识别被纯化的目的物(配 体)。其次,配体与配基应该有足够大的亲 和力。再次,配基与相应目的物之间的结
合应具有可逆性。第四,配体具有足够的
稳定性,能够耐受反应条件以及清洗合再 生等条件。最后,配基的分子大小必须合 适。
3. 载体的活化与偶联
载体由于其相对的惰性,往往不能直接与配基
亲和色谱

亲和作用
亲和作用:生物分 特异性
亲和体系
子能够区分结构和 性质非常接近的其
高特异性
抗原-单克隆抗体 荷尔蒙-受体蛋白 核酸-互补碱基链段、核酸结合蛋白
他分子,选择性地
酶-底物、产物、抑制剂
与其中某一种分子
相结合,生物分子
群特异性
免疫球蛋白-A蛋白、G蛋白 酶-辅酶
间的这种特异性相
凝集素-糖、糖蛋白、细胞、细胞表面
分类
名称
作用原理
应用
免疫亲和色谱
抗原与抗体专一性识别
抗原或抗体
固定化金属亲和色谱 锌、镍离子与蛋白表面组氨酸特异性识别 含有组氨酸的蛋白
染料亲和色谱
染料与蛋白之间的特异性识别
激酶、脱氢酶
核苷酸亲和色谱
核苷酸与蛋白之间的特异性识别
激酶、脱氢酶
凝集素亲和色谱
凝集素与糖之间转移性可逆结合
糖蛋白
蛋白亲和色谱
对 类似的抗体的转移性
免疫蛋白等
操作流程
❖ 找与底物专一可逆结合 的配基;
❖ 将配基通过共价键偶联 到基质;
❖ 配基与底物吸附; ❖ 洗脱目标物。
例子
免疫亲和色谱
❖ 抗原和抗体的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并且它 们的结合亲和力极强。因此用适当的方法将 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吸附剂上, 便可有效地分离 和纯化免疫物质。
条件; 3、在洗脱中,交联在层析介质上的配基可能脱落并进入产品
中,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如抗体、染料等配基。
影响因素
❖ 上样体积---若目标产物与配基的结合作用较强,上 样体积对亲和色谱效果影响较小。若二者间结合力 较弱,样品浓度要高一些,上样量不要超过色谱柱 载量的5%~10%。
亲和色谱精讲PPT课件

一、要求
㈠. L与基质结合,对L-S结合无干扰; ㈡. L为小分子有的需“手臂”,使LS结
合更有效; ㈢. 非专一吸附不大,以免吸附杂质; L与基质结合稳定(吸附、洗脱、再生)。
.
24
二、
偶联用Gel的选择 需考虑: ㈠. L上可供偶联的基团 ㈡. “手臂” ㈢. L的稳定pH
三、 由CNBr活化型Sep.4B制备
3. 需了解L-S的作用机制
如……
.
12
例:酶 有单底物反应、双底物反应
单A E
EA
P E
EP
底物A、产物P或它们的类似物都可以
.
13
双底物依次
AB E
EA EAB
PQ E
EPQ EQ
须选择A、若选B则吸附时须加A
.
14
双底物随机
A(B) B(A) P(Q) Q(P)
E
E
EA EA(B) EPQ
.
37
其他方法
羰基二咪唑(CDI)法 高碘酸盐法 磺化氟甲基吡啶鎓法 N-羟基琥珀酰亚胺法
.
38
其他亲和吸附剂
聚丙烯酰胺载体的亲和吸附剂可用戊二醛 法和肼解法活化,然后再将含氨基的配体固 定到其活化基团上;
硅胶和多孔玻璃载体的亲和吸附剂最常用 的修饰方法就是进行硅烷化处理,从而给载 体引入氨基或环氧基团.
连接臂的连接
连接臂先接配体后偶联至载体 连接臂先偶联至载体后接配体
.
30
四、由氨基-Sep或羧基- Sep制备
Sep-(CH2)6-NH2 Sep
L-COOH AH-
Sep-(CH2)6-COOH L-NH2
CH-Sep
碳二亚胺法(配基偶联的一种方法):
亲和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亲和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一、亲和色谱法的原理亲和色谱法是一种利用生物大分子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靶分子与固相上的配体之间产生亲和结合来实现分离。
亲和色谱法利用了配体与靶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如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等,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捕获。
其分离和纯化效果优于传统的分离方法,成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二、亲和色谱法的应用亲和色谱法在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抗体纯化:亲和色谱法广泛应用于抗体的纯化工艺中。
通过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与配体结合,可以实现对抗体的高效选择性纯化。
2.蛋白质纯化:亲和色谱法在蛋白质纯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某一特定结合配体固定在色谱柱上,可以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选择性捕获。
3.酶底物亲和纯化:亲和色谱法可利用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结合进行酶的纯化。
通过将底物或类似物固定到色谱柱上,可实现对酶的选择性捕获。
4.核酸纯化:亲和色谱法可应用于核酸的纯化过程。
通过将亲和配体固定在色谱柱上,可以实现对目标核酸的高效分离。
5.生物药物开发:亲和色谱法在生物药物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分离和纯化目标蛋白质,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生物药物。
三、亲和色谱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使用亲和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具有以下优势:•高选择性:亲和色谱法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度选择性捕获,减少了其他杂质的干扰。
•高纯度:亲和色谱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分子,满足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原位纯化:亲和色谱法能够在原位进行纯化操作,避免了传统离心、沉淀等分离步骤。
然而,亲和色谱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配体选择性:亲和色谱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配体与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特异、强烈,因此选择合适的配体是亲和色谱法的关键。
•杂质的干扰:亲和色谱法在分离和纯化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受到杂质的干扰,导致目标分子的选择性捕获不够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样吸附
目标分子与配体形成复合物而吸附在层析柱上 起始缓冲液的选择:配体-目标分子作用类型 疏水键,提高离子强度,不要采用低温操作; 离子键,降低离子强度 流速:低压亲和层析,流速50cm/h;高效液相 亲和层析,流速50~125cm/h。若结合力弱, 应降低流速 加样量:不超过亲和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使用洗涤剂 极端疏水性蛋白质,如:膜蛋白 最好使用在280nm附近无吸收的非离子型 洗涤剂,如NP-40, Lubrol
使用促溶盐(chaotropic salt) 促溶盐能破坏水的结构,降低配体-蛋白质间疏 水作用的强度
← 蛋白质沉淀(盐析)效应增加 阴离子:PO43-, SO42-, CH3COO-, Cl-, Br-, NO3-, ClO4-, I-, SCN- 阳离子:NH4+, Rb+, K+, Na+, Cs+, Li+, Mg2+, Ca2+, Ba2+ 蛋白质促溶(盐溶)效应增加 →
NADP
NADP依赖性脱氢酶
苯基硼酸盐 糖蛋白 Cibacron Blue F3G-A NAD(P)依赖性脱氢酶、激 酶、磷酸酶、白蛋白、干 扰素
Procion Red NAD(P)依赖性脱氢酶、干 HE-3B 扰素、抑制蛋白、纤溶酶 原
赖氨酸 纤溶酶、纤溶酶原、纤溶 酶原激活剂
单克隆抗体
特定抗原
过渡金属离 子
连接臂先偶联至载体后接配体
四、由氨基-Sep或羧基- Sep制备 Sep-(CH2)6-NH2 L-COOH AH-Sep Sep-(CH2)6-COOH L-NH2 CH-Sep 碳二亚胺法(配基偶联的一种方法):
琼脂糖等多糖类载体
溴化氰法
最常使用,简单温和,活化效率高,速度快;反 应可逆,剧毒,可能带上电荷
接有连接臂的亲和层析用载体
载体
连接臂 3-氨基丙基和琥珀酰氨基丙基 3,3’-二氨基丙基和琥珀酰二氨基丙基
供应商 Bio-Rad Bio-Rad ICN Pharmacia Serva Miles IBF Merck
琼脂糖
1,2-二氨基乙烷, 1-二氨基己烷, 3,3’-二氨基二丙胺 1,6-己二胺, 6-氨基己酸 3,3’-二氨基丙基胺, 对苯甲酰基-3,3’-二氨基丙基 胺 氨基烷基(2,4,6,8,10)
配体 目标分子 配体 目标分子
5’-AMP
ATP NAD
NAD依赖性脱氢酶、ATP 依赖性激酶
ATP依赖性激酶 NAD依赖性脱氢酶
Poly(U)
凝集素 蛋白质A /蛋白质G 钙调蛋白 肝素
真核mRNA、Poly(U)结 合蛋白
糖蛋白 IgG或IgG对应抗原 钙依赖性酶 某些凝固蛋白、血浆蛋 白、脂蛋白、核酸相关 酶、受体等
含组氨酸的多肽或蛋白 质
㈢ 配体的浓度
一般使用较高的固定化配体浓度 配体亲和力高,且本身带电则浓度须降低 配体浓度过高引起色谱畸变。 (与很多物质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㈣ 配体的选择
1. 考虑亲和势 L+S LS Kl= [L][S]/[LS] 要求Kl在10-4~10-8mol/L之间 2. 与L的偶联不破坏L与S的结合 3. 需了解L-S的作用机制 如……
㈠. ㈡. ㈢.
二、 加样吸附 样品平衡(透析或SephadexG-25) 样品体积Vs(一般<5%) 若结合紧密,Vs可较大;不紧,Vs要小 洗去非吸附物(10Vt始缓洗)
三、洗脱(以S不变性为前提) 类专一:选择性洗脱、有分级分离要求、 梯度或阶式洗脱。
样品准备
加样前样品应当澄清,不含颗粒状物质,有适当的pH值、 离子强度以利于目标分子的结合
亲和吸附剂的制备过程
封闭未反应的活化基团
载体上活化基团浓度
5~25mol/ml 偶联上的配体浓度 1~10mol/ml 封闭试剂 pH8.0,1mol/L乙醇胺 甘氨酸 巯基乙醇 室温反应1h
配体浓度评估 差示分析法
直接测定法 放射分析法 水解法
连接臂的连接 连接臂先接配体后偶联至载体
亲和层析过程演示
亲和吸附剂的构成 载体(基质)、配体、连接臂
说明: 1.偶联用Gel(须是活化偶联介质) 2.亲和吸附剂 高度专一亲和吸附剂 类专一亲和吸附剂
3.按相互作用力划分: 次级键——亲和色谱 配位键——螯合色谱 共价键——共价色谱 疏水键——疏水色谱
亲和层析的必要条件: 合适的配体(配基、ligand) 合适的载体(Matrix) 合适的吸附和洗脱条件
第二节 亲和色谱配基 (ligand L) ㈠ 作为配体的条件
亲和力大;具有解离平衡;与载体偶联不失活
㈡常用系统
酶: 底物或类似物、辅助因子、可逆抑制剂、效应物 核酸: 互补顺序、组蛋白、结合蛋白、核酸多聚物 激素: 受体、运载蛋白 抗体: 抗原、病毒、细胞 外源凝集素: 多糖、糖蛋白、细胞
亲和层析常用配体
三、 由CNBr活化型Sep.4B制备 商品名:CNBr-Sepharose
一般步骤:
冻干粉
溶胀洗涤 溶解L ①
混合反应 ②
掩蔽 ③
洗去L(未结合)
成品
㈠.
溶胀和洗涤 用1mol/L HCl 溶胀洗涤除细碎粒子 ㈡. 偶联条件 注意: 前处理、偶联密度、缓冲液种类及pH ㈢. 掩蔽 偶联后有部分氰酸酯未偶联上 L,常利用 含-NH2的缓冲液或含-NH2的分子处理,将其 掩蔽。 ㈣. 洗去未结合L 用高-低交叉pH来洗(4~5次)
4.3
亲和色谱(层析)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C 第一节 概述
原理 利用生物体中许多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和 某些相对应的分子可逆结合的特性建立的 色谱法。 一、特点 高效、高收率、有浓缩效应,使用局限性
二、应用 高效从复杂混合物中得某一种物质; 基于生物功能可把有活性与无活性分开 三、基本过程 须找配基(它与底物专一可逆结合如下图)
羰基二咪唑(CDI)法 高碘酸盐法 磺化氟甲基吡啶鎓法 N-羟基琥珀酰亚胺法
其他亲和吸附剂
聚丙烯酰胺载体的亲和吸附剂可用戊二醛 法和肼解法活化,然后再将含氨基的配体固 定到其活化基团上;
硅胶和多孔玻璃载体的亲和吸附剂最常用 的修饰方法就是进行硅烷化处理,从而给载 体引入氨基或环氧基团.
三、手臂(Spacer arm) 在载体和配基间引入适当长度的“手 臂”,减少载体的空间阻碍,增加配基的 活动度。 示意图如下:
连接臂往往为由烃链组成的疏水性手臂(其长短 对吸附的影响大)或具氨基、羧基的亲水性手臂 (其长短对吸附的影响不大); 疏水性手臂具体选择应考虑: ⑴ 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 ⑵ 亲和势大小 ⑶ 过长手臂易弯曲、折叠等; 最常用的连接臂有6-氨基己酸、1,6-己二胺和 3,3’-二氨基二丙胺。
亲和层析洗脱时常用的促溶剂有1~3mol/L硫氰 化钾、1~3mol/L碘化钾、4mol/L MgCl2 使用蛋白质变性剂 8mol/L尿素,6mol/L盐酸胍
Step elution
Gradient elution
专一洗脱(亲和洗脱)
使用配体,如:用不同的核苷酸将脱氨酶 从染料柱上洗脱 使用能与配体结合的分子,如:用游离糖 将糖蛋白从凝集素柱上洗脱 优点:洗脱条件温和,目标分子不会变性 缺点:价格昂贵,配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后 需要进一步分离
第五节 一般实验方法
是否有类专一吸附剂 有 溶胀Gel 无 选L
选偶联Gel 偶联L
装柱
安装仪器
平衡(2~3Vt) 加样吸附 洗去非吸附物
亲和柱
再生
洗脱液
脱盐
一、亲和吸附柱的预备
㈠. 亲和吸附剂选择或制备 效能小试: 据资料等先选择始缓冲液种类、I、pH、t ①. 用10Vt始缓洗,若目的物未流出,说明吸 附性能好,α>0.9 ②. 不断加样到目的物流出,确定吸附容量 ㈡. 柱 H/D 高度专一 短 类专一 长 平衡 一般2~3Vt始缓
第三节 亲和层析载体
一、作为载体的条件 1.亲水 2.惰性 3.具有活化基团 4.大网孔 5.机械性能好
二、载体的选择
1.琼脂糖凝胶: 亲水性强,理化性质稳定 (商品名:Sepharose) 2.聚丙烯酰胺凝胶: 理化性质稳定,耐有机溶剂及去污 剂, 抗微生物能力强, 特别适应用配基与提取物亲和力 比较弱的物质。 3.葡聚糖凝胶: 有良好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孔径小。 4.纤维素: 非特异吸附严重,廉价,易得。 5.多孔玻璃 :物理性能好,有非特异性吸附。
例:酶 有单底物反应、双底物反应
单 E
A EA
P
E
EP
底物A、产物P或它们的类似物都可以
双底物依次
E
A
B
P Q
E EPQ EQ
EA EAB
须选择A、若选B则吸附时须加A
双底物随机
A(B) B(A) P(Q) Q(P) E E EA EA(B) EPQ
A、B都可选择 对A、B的选择仅取决于它们亲和势的 大小和固定化的难易程度。
洗脱方式总结:
pH变化(破坏静电引力) I变化 (减弱静电引力、范德华力) 亲和洗脱 L的类似物L′,S的类似物S′ *采用酶促反应的多元专一性洗脱 ㈣. 表面活性剂 减少疏水作用、范德华力 种类常有:曲通X100 1%(V/V)、乙二醇等 ㈠. ㈡. ㈢.
㈤. 解离试剂 主要破坏氢键,如尿素、盐酸胍等 ㈥. 降低温度t 较高t吸附、较低t洗脱、减少疏水力 ㈦. 电泳解吸 + 在柱两端连上电极进行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