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亲和层析
第五节 亲和层析

早在 1910 年就有人用不溶性淀粉选择吸附、 提纯淀粉酶,这是最早的基于生物特异性进行 分离纯化的实例。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生物活性 物质都存在类似于淀粉酶与淀粉间的亲和作用, 如酶与底物(包括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和辅助因 子)、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核酸中的互 补链、多糖与蛋白复合体等。这种利用生物大 分子特异亲和力而设计的层析技术称为亲和层 析(密切关系套色版)。在亲和层析中起可逆 结合的特异性物质称为配基,与配基结合的层 析介质称为载体。
五、亲和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1.吸附条件的选择 (1)吸附反应条件 吸附条件最好是自然状态下 配体与目的分子之间反应的最佳条件,如缓冲液中 盐的种类、浓度及pH等条件。如果对配体和配基 之间的结合情况不太了解,就必须对盐种类、浓度 和缓冲液的pH进行条件摸索。如果对配体和蛋自 的结合情况比较了解,可以人为设定反应条件,促 进吸附。例如,金黄葡萄球菌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 IgG之间的结合主要是疏水作用,可以通过增大盐 浓度、调节pH来增强吸附。 (2)流速的控制 流速也是影响吸附的一个因素 流速不能太快;否则,影响吸附程度。
2、常用载体
(1)纤维素 它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的大分子生物材料,取材 十分方便。但由于纤维素结构紧密,均一性差, 不利于大分子的渗入。活化后因带有电荷,非特 异性吸附力较强,加上空间位阻等原因,其应用 不如凝胶载体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分离与核酸有 关的物质,如用寡聚脱氧胸腺核苷酸纤维作固定 相分离细胞提取液中的 mRNA 。 市售纤维素商品为无定形微纤维、微晶纤维素以 及珠状纤维素。
在亲和层析中常用小分子化合物 (如小分子底物、辅 酶、抑制剂等) 作为配基亲和吸附大分子物质 (如酶 等) 。当配基小分子与载体相连接时,载体所形成的 空间位阻会影响到配基与亲和物的密切吻合,往往 不能形成有效的吸附。活化后的琼脂糖要求与带游 离氨基的配基相连接,如果配基不具有游离的氨基, 就无法与载体相连接。
AC_XP

第七节 应 用
1. 2. 3. 4. 5. 6.
抗原、抗体的纯化 受体蛋白的纯化 糖蛋白的纯化 同工酶的纯化 亲和标记肽的纯化 核酸的纯化
|-O – CH2 – CH – CH2 – NH – Pro. | OH
二.手 臂 的连 接
接臂的方法: 1.手臂先接配体后偶联 2.手臂先偶联后接配体 NH2(CH2)nNH2 n=2 - 12 手臂的类型: 接手臂:
三. 蛋白质偶联的特殊问题
在较低 pH 偶联可减少蛋白质与活化琼脂糖的多 点结合。
5.多孔玻璃 :物理性能好,有非特异性吸附。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n agarose gel
Magnification x 50,000
Ref: Anders S. Medin, PhD Thesis, Uppsala University 1995
Chroatography media
1.
E = 乳糖合成酶A蛋白 B = α- 乳清蛋白 E + A EA + B A = N – 乙酰 – D – 氨基葡萄糖
EAB
负洗脱
两元专一性三元专一性的源自亲和层析洗脱设计正洗脱 A = NAD+ B = AMP C = Py E = LDH
五、化学裂解
连二亚硫酸硫酸钠还原、高氯酸、盐酸胍 三氯醋酸、尿素
核酸:互补碱基序列、组蛋白、核酸聚合酶
、
结合蛋白 激素及维生素:受体、载体蛋白 细胞:细胞表面特异蛋白、外源凝集素
三、配体的浓度
一般使用较高的固定化配体浓度
当配体亲和力高,且本身带电则固定化 配体浓度须降低
亲和层析_精品文档

利于酸性蛋白的偶联。
36
5、CM-生物胶A、亲和胶202和亲和胶102 CM Bio-Gel A,无“手臂” 的羧基衍生物; Affi-Gel 102具有6个原子“手臂”,未端为氨基。 Affi-Gel202具有10个原子的“手臂”,未端具有羧基;
(二)、空间障碍的影响
空间位阻。 对于分子大的配体以及小分
子配基更明显。
“手臂”,增加与载体相连 配基的活动度,减轻载体的 立体障碍。
常用的“手臂”多为烃链。
40
(三)、配基与载体的结合位点的影响
多肽或蛋白质等大分子配基 须控制偶联反应条件,使它以最少的功能基
团与载体连接。 保持蛋白质原有的高级结构,使亲和吸附剂
(2)当ESI稳定性与EI相同时,I的存在并不 影响E对S的结合,非竞争性效应。
(3)反竞争性效应,即ESI比EI稳定,I使E与 S结合更紧密(负洗脱) 。
55
反竞争性效应
56
亲和层析中配基的选择和洗脱条件
57
(三)、亲和吸附剂的再生
用缓冲液充分平衡后即可重复使用。 亲和力下降,非特异吸附增加,大多由
联。
33
34
3、环氧活化型Sepharose 6B
由亲水“手臂”与Sepharose 6B载体 通过醚链形成的衍生物。
用于小分子配基的固定化。 用于偶联脂多糖、蛋白等大分子配基。
35
4、活化型亲和胶10和15
由N-羟琥珀酰亚胺与琼脂糖衍生物形成的活化酯。 Affi-Gel10的“手臂”长为10个碳原子,产生一些负电荷,有
择性。
48
(二)、亲和层析的洗脱
亲和层析原理和方法

亲和层析原理和方法亲和层析是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利用物质之间的亲和性来分离和分析目标物质。
它基于物质之间的特异性亲和作用,通过将目标物质与具有亲和性的固相材料结合,实现目标物质的富集和分离。
亲和层析的原理是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性。
在生物体内,许多分子之间存在着特定的亲和性相互作用。
例如,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就是一种典型的亲和性相互作用。
利用这种亲和性原理,可以将含有特定抗原的样品与具有相应抗体的固相材料结合,然后通过洗脱的方式将目标物质从固相材料上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的方法包括亲和层析柱和亲和层析片。
亲和层析柱是将具有亲和性的固相材料填充在柱子中,样品通过柱子时,目标物质会与固相材料结合,非目标物质则通过柱子。
然后可以通过洗脱的方式将目标物质从固相材料上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片则是将具有亲和性的固相材料固定在薄膜上,样品与薄膜接触时,目标物质会与固相材料结合,非目标物质则被排除。
然后可以通过洗脱的方式将目标物质从薄膜上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亲和层析可以选择性地富集目标物质,从而降低了样品中其他干扰物质的影响。
其次,亲和层析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目标物质。
此外,亲和层析还具有快速、简单和可重复性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分析。
亲和层析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亲和层析可以用于分离和富集特定蛋白质或生物分子,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在药物研发中,亲和层析可以用于筛选和分离具有特定药物靶点亲和性的化合物。
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亲和层析可以用于检测和分离目标污染物或有害物质。
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亲和性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通过选择性地富集和分离目标物质,实现了样品的准确分析。
亲和层析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亲和层析方法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亲和层析的原理及应用

亲和层析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一种分离和纯化生物分子的技术方法。
它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例如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亲和层析通过利用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目标分子从混合物中有效地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可以用于纯化蛋白质、分离细胞、筛选药物等多种应用。
2. 亲和层析的原理亲和层析的原理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亲和层析中,通常使用的是一对具有特定相互作用的分子,例如抗原与抗体、配体与受体等。
这对分子中的一个部分被固定在固相介质上,而另一个部分则与目标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
亲和层析的步骤包括:•预处理:选择适当的固相介质,并将其与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配对。
固相介质可以是固定在柱子或颗粒上的化学物质。
•样品加载: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样品加到预处理后的固相介质上。
目标分子与固相介质上的特异性配对分子发生结合。
•洗涤:用缓冲液将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洗掉,以减少背景噪音。
•洗脱:用特定的洗脱液冲洗固相介质,破坏特异性相互作用,使目标分子从固相介质上解离出来。
•收集纯化物:通过收集洗脱液中的目标分子来获取纯化物。
3. 亲和层析的应用亲和层析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亲和层析的一些常见应用:3.1 蛋白质纯化亲和层析可以用于纯化蛋白质。
通过将特异性配对的分子与待分离蛋白质结合,然后用洗脱液洗脱,可以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高效地纯化出来。
亲和层析在蛋白质研究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2 细胞分离亲和层析可以用于分离特定种类的细胞。
通过将细胞与特异性配对的分子结合,然后用洗脱液洗脱,可以将目标细胞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在细胞学研究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3 药物筛选亲和层析可以用于筛选药物候选物。
通过将潜在药物分子与特异性配对的分子结合,然后用洗脱液洗脱,可以筛选出具有特定相互作用的药物候选物。
这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4 DNA/RNA纯化亲和层析也可以用于DNA/RNA的纯化。
亲和层析AffinityChromatography

29
a
亲和层析法分离豌豆凝集素
30
a
[原理] 亲和层析技术利用豌豆凝集素可与 葡聚糖凝胶发生特异性结合,再用含葡萄 糖的氯化钠溶液将豌豆凝集素洗脱下来。 比较豌豆凝集素和杂蛋白对兔红细胞凝集 作用的差异来进行鉴定。
31
a
[器材] 1.层析柱 2.恒温孵育箱 3.反应板
32
a
[试剂] 1.1mol/L NaCl洗脱液 2.0.2mol/L葡萄糖NaCl洗脱液
结构研究 4.纯化人工合成的多肽和蛋白质 5.解释酶作用机理
23
a
Figure 1. Loading affinity column.
24
a
Figure 2. Proteins sieve through matrix of affinity beads.
25
a
Figure 3. Proteins interact with affinity ligand with some binding loosely and others tightly.
配 基 Ligand: 亲 和 层 析 中 能 被 某 一 生 物大分子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生物专一性物 质。
基质Matrix(载体):亲和层析中与配基 共价结合,使其固相化的物质。
7
a
吸附 (Adsorption)
解吸 (Elution )
8
a
9
a
三、载体的选择
应具备的特性: 1.有丰富的可供活化的化学基团,并在温 和条件下能与配基共价结合。 2.惰性的,非专一性吸附无或足够小。 3.多孔网状结构。 4.良好的机械性能,具有好的液体流动性。 5.有较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3
第五章亲和层析分离技术详解

多糖基质
环氧化物法
当前21页,总共43页。
多糖基质
苯醌法
当前22页,总共43页。
多糖基质 其他方法——甲苯磺酰氯
当前23页,总共43页。
聚丙烯酰胺基质
戊二醛法
当前24页,总共43页。
聚丙烯酰胺基质
肼法
当前25页,总共43页。
多孔玻璃与硅胶
当前26页,总共43页。
亲和配基固定偶联的密度的测定
➢ Con A 亲和层析 糖蛋白:免疫球蛋白,IgM 低密度酯蛋白
➢ 肝素亲和层析
当前40页,总共43页。
5.4.6 共价色谱
原理 (a)吸附过程;(b)洗脱过程;(c)再生过程
当前41页,总共43页。
共价介质的合成
引入硫醇基
引入双硫键
当前42页,总共43页。
共价色谱的吸附和解吸
1、上样预处理 2、吸附
当前6页,总共43页。
亲和层析分离技术
➢ 亲和层析的理论 ➢ 亲和介质的制备 ➢ 常见的亲和层析
当前7页,总共43页。
5.2 亲和层析的理论
当蛋白质在非凝胶相和凝胶相之间达到平衡
E K d E 1 L M K lm E LM
Kd
E1 E
Klm EE1LLM M
当前8页,总共43页。
N N
N Cl
NH OH R
OH3S
SO3H
HO3S
SO3H
其中R为:
SO3H NN
当前36页,总共43页。
染料亲和层析
染料配基和蛋白质作用大小排列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Procion Blue MX-7RX
Cibacron Blue 2-RA
第五章亲和层析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第五章亲和层析
第一节 亲和层析概述
亲和层析:利用生物分子间专一的亲和力而 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第五章亲和层析
历史
• 1910年就有人用不溶性淀粉选择吸附、提纯淀粉 酶,这是最早的基于生物特异性进行分离纯化的 实例。
• 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主要是没有合适的固定配 体的方法,所以在实验中没有广泛的应用。
金属离子如锌和铜,已发现能很好地与组氨酸的咪唑基及 半胱氨酸的巯基结合。含有不同数量的这些基团的蛋白质 可以通过金属离子亲和层析得到分离。
第五章亲和层析
第五章亲和层析
拟生物亲和层析
• 定义:是利用部分分子相互作用,模拟生物分子 结构或某特定部位。以人工合成的配体ion )
第五章亲和层析
一、亲和层析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将具有亲和力的两个分子中一个固定 在不溶性基质上,利用分子间亲和力的特异性和 可逆性,对另一个分第子五章进亲和行层析分离纯化。
混合蛋白样品
平衡液
带有配体的树脂 珠(或胶粒)
含配体溶液
洗下未结合的蛋白 第五章亲和层析
收集目的蛋白
第五章亲和层析
三、亲和层析的类型
• 生物亲和层析 • 免疫亲和层析 •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 • 拟生物亲和层析
第五章亲和层析
生物亲和层析
• 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 物质对的亲和层析。
• 通常具有高的选择性。 • 典型的物质对有酶-底物、酶-抑制剂、激素
-受体等。
第五章亲和层析
免疫亲和层析
第五章亲和层析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
•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吸附剂(IMA)由载体,螯合 基和金属离子三部分组成,利用材料上固定的金 属离子与蛋白表面的组氨酸等残基配位结合,选 择性的吸附蛋白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推算法 一般情况下,从加入配体的数量中减去配体与活化琼脂糖偶联后洗涤 出来的配体量,即可大致推算出配体的结合量。 ② 根据亲和吸附剂对被吸附物质的操作容量可计算配体的结合量 其方法有: 一是把亲和吸附剂装入柱(0.5cm×10cm)内,加入过量的欲分离大分 子物质,使其结合量达到最大,用适当的洗涤剂彻底洗去非专一性的物 质,然后再用特异的洗脱剂洗出欲分离的大分子物质。根据分离出的大 分子物质的量,计算出配体的结合量。 二是把少量纯品大分子物质陆续加到亲和层析柱中,直到饱和平衡为 止,根据上样量即可推算出配体的结合量。
第三节
亲和层析应用
一、纯化大分子物质
1) 抗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物(以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为配体) 2)糖蛋白 以凝集素为配体 3)核酸 PolyU-Sepharose分离mRNA PolyA-Sepharose分离与mRNA特异结 合的蛋白质
二、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
•
•
•
在进行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时,经常使用专一的化学 试剂改变酶的功能团。 这种操作往往会引起酶活力的不完全丧失,但是难以 确定残留的酶活力是代表残留的天然酶活力 ? 还是化 学试剂作用后酶的催化能力变小了? 这就须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和失去活性的蛋白质分开后, 进行活力检测才能确定。 它们之间的分离是比较困难的。 然而,亲和层析法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 原理:失去活性的蛋白质与配体无亲和力,有活性的 则与配体有亲和力。以此分离。
第五章
亲和层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亲和层析基本原理
亲和层析操作 亲和层析应用
第一节 亲和层析基本原理
亲和层析定义
亲和层析是通过生物分子之间特异可逆 结合与解离的原理,进行生物分子特异 分离的层析技术。
亲和层析发展过程
在1968—1972年Anfinsen创建了亲和层 析技术。
交联葡聚糖
聚丙烯酰胺
稳定性较好
同上
孔径较小、稳定性不好
同上
琼脂糖
多孔玻璃
非特异性吸附低、稳定性好、 孔径均匀适当、宜于活化
机械强度好,化学稳定性好 活性基团较少、对蛋白 质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二、配体的选择
可选择的配体有抑制剂、效应物、酶的 辅助因子、类似底物、抗体; 其他物质,如外源凝集素、polyA、 polyU、染料和金属离子。
五、分离大分子物质(洗脱)
除去杂质 样品过柱后,可用大量的平衡液即起始缓冲液洗去无亲和 力的杂蛋白,有时也可用不同的缓冲液洗涤去除之;
最后留在柱上的只有专一吸附的大分子物质。
洗脱有效成分 将柱上专一吸附的大分子物质洗脱下来。 洗脱液要能使复合物完全分离,其具体作法可根据亲和力 决定。
亲和层析常用的载体
纤维素 交联葡聚糖 琼脂糖 交联琼脂糖 聚丙烯酰胺凝胶 多孔玻璃珠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Sepharose4B,是由D-半乳糖 和3,6-脱水-L-半乳糖结合成的链状多糖,基本能 符合理想载体的要求。
优点
纤维素
价格低、活性基团较多
缺点
非特异性吸附强、稳定 性和均一性较差
例如 实验现象: 葡萄球菌核酸酶经亲和标记物标记后,发现: 该标记物与酶活性中心的酪氨酸结合,
可导致酶活力丧失83%,剩余酶活力17%。
问题: 该实验的现象,
究竟是核酸酶的活性中心被结合后仍有17%的酶活力?
还是因为有少量的核酸未标记上而残存酶活力?
研究思路: 将标记和未标记的酶分离出来,进行活性检测。
思考题
1、什么是亲和层析?其原理是什么? 2、亲和层析时,优良的配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3、亲和层析特异性吸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亲和层析操作洗脱时,根据亲和力大小的 不同,如何选择洗脱液?
亲和力较小时,可连续用大体积平衡缓 冲液洗脱,得到迟缓的大分子物质峰。 亲和力一般时,主要改变缓冲液的性质 (如改变pH值或离子强度),使复合物之 间的亲和力降到足以分离的程度。 亲和力较大时,可用与配体竞争的溶液 或者用蛋白质变性剂洗脱。
六、亲和层析柱的再生
当洗脱结束后连续用大量的洗脱液或高 浓度的盐溶液彻底洗涤柱子,接着再用 平衡缓冲液使层析柱重新平衡。 经过这样处理的柱子可以再次上样,进 行第二次亲和层析。
生成亚胺碳酸活性基团,它可以和伯氨(NH2)反应, 主要生成异脲衍生物
缺点: 非特异性吸附,影响亲和层析的分辨率。 与配体结合不够稳定 溴化氰有剧毒、易挥发,操作不便。
环氧乙烷基活化
活化后的基质都含有环氧乙烷基 ,可以结合含有伯氨 基(NH2)、羟基(OH)和硫醇基(SH)等基团的配体
优点 不引入电荷基团,与配体形成的N-C、 O-C 和S-C 键都很稳定,使用寿命长
缺点 与配体偶联时需要碱性条件,温度为20~40 ℃, 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配体可能不适用
溴化氰偶联法为例,包括步骤: 活化 偶联 配体结合量的计算
1.活化基质
在一定量的贮存载体Sepharose 4B(即用布氏漏斗抽干的胶)中,加 入等量的蒸馏水和2 mol/L Na2C03溶液(pH 11~12),混匀。 另将称量的固体 CNBr(50~300mg/g贮存胶)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溶 液中。随后迅速把此液加到搅拌的琼脂糖悬浮液内进行活化,其 pH值始终维持在11~12之间。 接着把冷却的反应液转到布氏漏斗中,用10~20倍凝胶体积的冷水 及0.07mol/L NaHC03溶液(pH8.5)洗涤。
3.配体结合量的测定
配体结合量:一般是用每毫升或每克贮存胶结合配体
的量表示的。如用mg/m1表示。
测得的配体结合量,可作为决定亲和吸附剂实际用量
的参数。
具体测定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
•
(1) ① ② (2)
直接测定法 2,4,6—三硝基苯磺酸钠的颜色试验 根据配体的特性进行测定 间接测定法
配体的分类
特异性配体
只与单一或很少种类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 合的配体 如:抗原和抗体、酶和它的抑制剂
通用性配体
特异性不是很强,能和某一类的蛋白质等生物 大分子结合的配体 如:凝集素可以结合各种糖蛋白
优良的配体须具备的条件
与待分离的物质有适当的亲和力 与待分离的物质之间的亲和力要有较强的特 异性 与基质稳定的共价结合 自身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单克隆抗体 蛋白质A/蛋白 质G 蛋白酶抑制剂 磷酸 三嗪染料 抗生物素蛋白
胆固醇 脂肪酸 核苷酸 苯基硼酸 盐 凝集素 糖
三、亲和吸附剂的制备
1、载体的活化
指通过对载体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使载体表 面上的一些化学基团转变为易于和特定配体结合的 活性基团。 溴化氰活化法
环氧乙烷基活化法
溴化氰活化
四、特异性吸附
当样品开始加到已知具有一定配体浓度的亲和层 柱时,欲分离的大分子物质在柱中的浓度等于零; 当样品开始进入柱中时,配体和欲分离的大分子 物质间相互触,并形成复合物,当样品不断地通 过柱子,欲分离的大分子物质与配体之间形成的 复合物浓度越来越大。
特异性吸附影响因素
配体与欲分离物质的亲和力:亲和力大 时,吸附量大。 pH:随pH降低,吸附量减少。 离子强度:在相同pH条件下,离子强度 降低,吸附量反而增大。
亲和层析原理
生物分子之间特异性结合
抗原--抗体
激素--受体 酶- - 底物、底物类似物、抑制剂、辅基 核酸--互补链
第二节
亲和层析操作
配基
载体
一、载体的选择
理想的载体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较多的活性基团 能够和配体稳定的结合 结构为均匀的多孔网状结构 与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均没有明显的非特异性吸附
蛋白质亲和层析中的合适配体
配体 待纯化的蛋白质 配体 待纯化的蛋白质
抗原
特定单克隆抗体或多 克隆抗体
特定抗原 免疫球蛋白 蛋白酶 磷酸酶 脱氢酶、激酶、聚合 酶、限制酶、干扰素 含生物素的酶
肝素
凝聚因子、脂酶、结 缔组织蛋白酶、DNA 聚合酶
胆固醇受体、胆固醇 结合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白 蛋白 核苷酸结合蛋白、需 核苷酸的酶 糖蛋白 糖蛋白 凝集素、糖苷酶
20世纪70年代有了惊人的发展,并逐步 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有活化载体及其衍生物产品出 售,使得亲和层析变得更简捷。
亲和层析优点
其他方法利用理化性质的差异,许多分子
差异很小,要得到纯度高的单一分子,要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最终得率低;
而亲和层析迅速、简单、高效、特异。
亲和层析缺点
要分离一种物质必须找到适宜的配体, 并将其制成固相载体之后方可进行。
•
•
•
•
通过活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有两种: 其一是具有反应能力的亚氨碳酸盐衍生物;
•
其二是无反应能力的氨基碳酸盐。
2.偶联
配体和~0.25mol/L碳
酸盐缓冲液(含0.5mol/L NaCl和1~10pmol配体/ml 基质溶液)混合,缓慢搅拌(勿用磁力搅拌器)2h(室温) 或过夜(4℃),以便配体和基质充分偶联而形成固相载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