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狼》试题大全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专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专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专练(含答案)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名篇名段名句识记资料积累默写与简答蒲松龄的《狼》: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的"黠"的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阅读测试卷及答案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基础知识题】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 ) 大窘( ) 狡黠( ) 苫蔽( ) 眈眈( ) 积薪( ) 弛担( ) 目似瞑( ) 意暇甚( ) 尻尾( ) 假寐( )变诈( )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他的集《》。

“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惧狼→ ( )→ ( )4. .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七年级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语文《狼》练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醒世恒言》,作者是清代文学家XXX,他的字是XXX,别号隐君,世称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红楼梦》。

二、解释加粗的词。

1、一屠晚归屠:一位屠夫晚上回家2、缀行甚远缀:一直跟着往远处走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两只狼一起跑,像没有改变一样4、屠大窘窘:屠夫非常尴尬5、XXX有麦场顾:看到野外有麦场6、苫蔽成丘苫蔽:用稻草等覆盖成丘7、弛担持刀弛:放下担子,拿着刀8、眈眈相向眈眈:凶恶地对视9、一狼径去径去:一只狼径直走去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11、目似瞑,意暇甚瞑:眼睛似乎闭着,心思非常空闲12、XXX起暴:屠夫突然起来13、又数刀毙之毙:再用几刀杀死它14、一狼洞其中洞:一只狼跑进了其中一个洞穴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打算从洞里绕到后面攻击它16、XXX:只露出屁股和尾巴17、狼亦XXX:狼也非常狡猾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禽兽的变化和欺骗能力到底有多大呢?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停止,不再有剩余的骨头②一狼得骨止止:停止,停下来吃骨头2、意①意暇甚意:心思空闲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打算从洞里绕到后面攻击它的意图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敌人②盖以诱敌敌:引诱敌人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前面②狼不敢前前:向前走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它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禽兽的变化和欺骗能力到底有多大呢?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它们④复投之之:再扔它6、以①投以骨以:用骨头扔②以刀劈狼首以:用刀砍狼的脑袋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以:打算从洞里绕到后面攻击它的手段④盖以诱敌以:用来引诱敌人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从日出开始离人越来越近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它的敌人②场主积薪其中其:在其中③XXX奔倚其下其:依靠它的下面逃跑④一狼洞其中其:在其中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其:打算从洞里绕到后面攻击它的地方⑥屠自后断其股其:屠夫从后面砍断它的腿8、故①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一如既往地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故:原因③故人西辞黄鹤楼故:故去④故使人问之故:特地让人问它9、恐①恐前后受敌恐:害怕②不治将恐深恐:害怕病情加重四、划分朗读音节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的试题及答案

《狼》的试题及答案

《狼》的试题及答案
1. 《狼》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鲁迅
B. 老舍
C. 巴金
D. 朱自清
答案:B
2. 在《狼》中,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狼的狡猾?
A. 直接描述
B. 通过狼的行为
C. 通过其他动物的反应
D. 通过人类的观察
答案:B
3. 《狼》中,狼与羊的互动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弱肉强食
B. 团结合作
C. 智慧与勇气
D. 欺骗与背叛
答案:A
4. 作者在《狼》中对狼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A. 凶狠残暴
B. 机智狡猾
C. 忠诚可靠
D. 温顺可爱
答案:B
5. 在《狼》的故事中,狼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A. 被猎人捕杀
B. 被羊群打败
C. 被其他狼驱逐
D. 自然老死
答案:A
6. 《狼》中,狼的行为反映了作者对哪种社会现象的批判?
A. 腐败现象
B. 社会不公
C. 人性的自私
D. 道德的沦丧
答案:C
7. 在《狼》的叙述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反问
答案:C
8. 《狼》中的狼代表了什么象征意义?
A. 自然界的强者
B. 社会的弱者
C. 人性的贪婪
D. 社会的不公
答案:C
9. 《狼》的故事发生在什么环境中?
A. 森林
B. 草原
C. 城市
D. 乡村
答案:A
10. 作者通过《狼》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信息?
A. 要警惕贪婪的人
B. 要保护自然环境
C. 要团结一致
D. 要尊重生命
答案:A。

《狼》测试题及答案

《狼》测试题及答案

《狼》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狼》这篇课文中,狼的形象是如何被塑造的?
A. 温顺善良
B. 狡猾凶狠
C. 忠诚勇敢
D. 懦弱胆小
答案:B
2. 文中描述狼的行动时,使用了哪些动词?
A. 走、跑、跳
B. 走、跳、扑
C. 跑、跳、扑
D. 走、跑、扑
答案:C
3. 《狼》这篇课文中,狼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A. 被猎人杀死
B. 被牧羊人赶走
C. 被羊群击败
D. 自然死亡
答案: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狼》这篇课文通过______的故事,揭示了______的本性。

答案:狼;狼凶狠狡猾
2. 文中狼的第一次攻击是______,第二次攻击是______。

答案:扑向羊群;跳过羊圈
3. 狼在攻击羊群时,表现出了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答案:狡猾;凶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简述《狼》这篇课文中狼的三次攻击行为。

答案:狼的第一次攻击是扑向羊群,企图捕食羊;第二次攻击是跳过羊圈,企图从高处攻击羊;第三次攻击是假装离开,实则埋伏在羊圈附近,等待机会再次攻击。

2. 《狼》这篇课文通过狼的形象,传达了什么样的道德寓意?
答案:《狼》这篇课文通过狼的形象传达了对恶势力的警惕和对善良与正义的维护。

狼的狡猾和凶狠象征着社会上的恶势力,而最终被猎人杀死的结局则象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我们对《狼》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深层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正义感和勇气。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狼》练习 新(精品试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狼》练习 新(精品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练习新人教版一、通假字1、止有剩骨止通只二、古今异义:1、缀.行甚远古:紧跟今:点缀2、顾.野有麦场古: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今:照顾3、积薪.其中古:柴草今:薪水4、一狼径去.古:离开今:与来相对5、屠暴.起古:突然今:粗暴6、意.将隧入古:企图今:意思7、断其股.古:大腿今:屁股8、与日逐走.古:跑今:行走9、饮于河.、渭古:特指黄河今:河流10、地维.绝古:绳子今:维持三、一字多义:1、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企图)2、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3、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4、止:止.有剩骨(通“只”) 一狼得骨止.(停止)5、为:化为.邓林(成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做)6、之:复投之(代骨头)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久之(音节助词)又数刀毙之(代指狼)亦毙之(代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以:以.刀劈狼首(用)投以.骨(把)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去:一狼径去.(离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相去.数十步(距离)其:恐前后受其.敌(代指狼)屠乃奔倚其.下(代指柴草推)以攻其.后也(代指屠户)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四、词类活用:1、一屠.晚归(屠夫名作动)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名作动)3、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4、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名作状)5、意将隧.入(钻洞名作动)6、狼不敢前.(上前名作状)7、北.饮大泽(向北 名作状) 8、天倾西北(向西北 名作状)9、地不满东南(向东南 名作状) 10、道.渴而死(在半路 名作状) 五、重点字词:1、夸父与日逐走(竞跑,赛跑)2、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3、北饮大泽(大湖)4、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5、河、渭不足.(满足)6、未至.(到)7、怒而触.(碰、撞)8、昔者 (从前)9、地维绝..(绳子)(断) 10、水潦..尘埃归.焉(积水)(尘土)(汇集)11、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紧跟) 12、投以.骨(把) 13、一狼仍从.(跟从) 14、一狼得骨止.(停止) 15、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一起)(旧、原来)16、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 17、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18、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9、积薪其中(堆积柴草)2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覆盖、遮蔽)21、弛.担持刀(这里指卸下)相向(瞪眼朝着屠户)(注视的样子)23、少时(一22、眈眈..会儿)24、一狼径去(径直离开)25、目似瞑.(闭眼)2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7、久之(过了一会儿)甚(神情很悠闲)(神情、态度)(空闲)29、屠暴.28、意暇..起(突然)中(在其中打洞)(打洞)30、亦毙.之(杀死)31、一狼洞其..(柴草堆)32、意.将隧.入(企图)(从柴草堆中打洞)33、止露尻.尾(屁股)34、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35、盖.以诱敌(原来是)36、狼亦黠.矣(狡猾)37、顷刻两毙(一会儿)3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作假、欺..骗)(能有多少)3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罢了)六、翻译句子★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的复习题及答案

《狼》的复习题及答案

《狼》的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狼》一文中,狼群最终被击败的原因是什么?A. 狼群内部发生内斗B. 狼群被猎人的陷阱所困C. 狼群因缺乏食物而饿死D. 狼群被牧羊人和猎狗联合击败答案:D2. 在《狼》的故事中,牧羊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羊群?A. 仅依靠猎狗B. 仅依靠牧羊犬C. 仅依靠牧羊人的机智D. 牧羊人、猎狗和牧羊犬的联合行动答案:D3. 《狼》中描述的狼群数量是多少?A. 两只B. 三只C. 四只D. 五只答案:A二、填空题1. 在《狼》的故事中,牧羊人首先利用______来引诱狼群,然后利用______来保护羊群。

答案:猎狗,牧羊犬2. 故事中,狼群最终被击败的地点是在______。

答案:羊圈附近三、简答题1. 请简述《狼》中牧羊人是如何智斗狼群的。

答案:牧羊人首先利用猎狗引诱狼群,使狼群分散注意力。

随后,牧羊人利用牧羊犬和猎狗的联合行动,成功地保护了羊群,并最终击败了狼群。

2. 《狼》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智慧和团结合作是战胜敌人的关键。

通过机智的策略和团队的协作,可以有效地克服看似强大的对手。

四、论述题1. 分析《狼》中狼群失败的原因,并讨论这个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答案:狼群在《狼》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狼群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行动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攻击力量;二是狼群低估了牧羊人和猎狗、牧羊犬的联合防御能力。

这个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在面对挑战时,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对对手能力的准确评估。

只有通过智慧和团队的力量,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狼》的练习题

《狼》的练习题

《狼》的练习题狼是一种令人神秘而敬畏的动物,身上散发着野性的力量,它们聪明、狡猾,具有强大的捕食能力。

同时,狼也是群居动物,凭借着紧密的合作与默契,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并且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人类文化中,狼既象征着勇敢和坚韧,又代表着精神的自由和狂野。

下面是一些关于狼的练习题供大家思考和验证自己对狼的了解程度。

1. 狼的种类:狼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种,全球分布较广,适应能力强。

请列举目前已知的狼的种类及其分布地区。

2. 狼的特征:狼体型适中,外形与狗相似,但却更为魁梧。

请描述狼的外貌特征,并说明狼是如何利用这些特征进行捕食和生存的。

3. 狼的社会结构:狼是群居动物,它们组成了一个清晰的社会结构。

请简要描述狼的社会结构,并解释为什么狼要形成这样的社会结构。

4. 狼的繁殖行为:狼每年都会经历一次繁殖季节,狼群中的配偶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愿意和吸引力。

请详细介绍狼的繁殖行为和狼子诞生后的生活状态。

5. 狼的食性:狼属于肉食动物,它们以猎物为食。

请列举几种狼常见的猎物,并描述狼是如何捕猎并狩猎技巧。

6. 狼与人类的关系:由于狼的神秘和强大,与人类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和纠纷。

请探讨一下狼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包括历史上的相处和现代社会中的冲突。

7. 保护狼的意义: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自然界的调控者。

请详细阐述保护狼种群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当前保护狼的措施和行动。

8. 狼的文化象征:狼在各种文化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请挑选一个文化,描述一下狼在该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解释为何狼成为该文化的象征。

狼作为一种神奇的生物,在人类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狼的练习题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狼的生态特征、行为习性,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能够意识到保护狼种群的重要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

让我们一起走进狼的世界,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0《狼》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0《狼》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0《狼》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30 狼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投以.骨()(3)一狼洞.其中()(4)目似瞑.()(5)其一犬.坐于前()(6)屠大窘.()(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8)狼亦黠.矣()答案:(1)紧跟(2)把(3)打洞(4)闭眼(5)像狗一样(6)困窘,处境危急(7)一起(8)狡猾2.翻译下列句子。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

(2)(屠户)往旁边看,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3)(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3.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屠/自后/断其股B.场主/积薪/其中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解析】选D。

正确停顿应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
1、《狼》的作者蒲松龄,是清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山市》,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的意思是记述奇异的事。

2.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⑶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⑷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⑸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答: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意将陵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最能表现屠户勇敢和一句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6.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或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答:“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和屠户杀狼。

8.中心思想,或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写的是一个屠夫杀死两只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和狡诈的本性,
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读者对于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
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9、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从中可已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认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答: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奔豕突。

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

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邪恶的化身
11、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

你是怎样理解的?
要点: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

我们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12、“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本文中指代
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

()()
3.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答:1.A 2.B C 3.E 4.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