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

《太阳钟》教案《太阳钟》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一、引入: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2、揭题:太阳钟。
(板书课题)二、用太阳来计时: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3、组织观察活动。
(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板书设计:太阳钟日晷、天、时辰《太阳钟》教案2教学目标:1.随文借助拼音识字。
2.了解制作太阳钟的方法,知道丁丁就是因为爱动脑爱动手才做成了太阳钟。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太阳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定义和作用。
太阳钟的历史和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太阳钟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太阳钟的历史和发展。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二章:太阳钟的原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原理介绍。
太阳钟的工作方式。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验演示法,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太阳钟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太阳钟的设计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设计原则介绍。
太阳钟的制作方法介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动手操作法,讲解太阳钟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太阳钟。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和动手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太阳钟的应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应用领域介绍。
太阳钟的实际意义介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太阳钟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太阳钟的实际应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太阳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激发学生对太阳钟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5.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学习总结。
太阳钟的未来发展展望。
5.3 教学方法采用总结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太阳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太阳钟》优秀教案

谈话: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们动手制作太阳钟。
评价各小组的作品。
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玩手掌日晷,并与钟表作对比。
板书设计:
2、太阳钟
太阳钟原理: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一)导入
(二)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
1谈话:如果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你如何知道时间?
2谈话:对。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就是这样来掌握时间的。
3讲述:由于太阳的变化引起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记时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提问: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记时工具?
2播放课件。(一边播放一边讲解)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
4小结:内容略
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三)制作太阳钟
(四)玩手掌日晷
(五)全课
1谈话:同学们有兴趣做一个吗?
2讲述;制作方法略。
3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完成。
4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品。
1谈话: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做日晷。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是赤道日晷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是地平日晷
课题
2、太阳钟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及日晷的使用方法。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和原理;2.掌握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3.学习太阳钟的应用领域;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太阳钟的定义和原理;2.太阳钟的制作方法;3.太阳钟的使用技巧;4.太阳钟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你知道什么是太阳钟吗?”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介绍太阳钟的定义和原理。
第二步: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太阳钟是通过太阳的位置和角度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当太阳光线垂直射入太阳钟的时候,光影会与太阳钟上的刻度对齐,从而指示时间。
2.讲解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太阳钟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竹子、纸板和罗盘等。
制作太阳钟首先要确定光影指针的位置和角度,然后根据这个角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来刻度。
3.讲解太阳钟的使用技巧:使用太阳钟时,要确保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刻度上,而且刻度盘要始终保持水平。
4.介绍太阳钟的应用领域:太阳钟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时间和导航等方面。
第三步:操作示范(30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太阳钟制作过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关键点。
2.让学生跟着演示一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纠正错误。
3.让学生自己制作太阳钟,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制作太阳钟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制作的太阳钟,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五步:总结评价(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制作方法、使用技巧和应用领域。
2.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测他们对太阳钟的理解程度。
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制作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太阳钟,并观察它们的差异。
2.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使用太阳钟,比较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太阳钟制作材料(竹子、纸板、罗盘等)。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3. 学会使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太阳钟的原理和准确性;2. 运用数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计算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2.1.1 太阳钟的起源2.1.2 太阳钟的发展历程2.1.3 太阳钟在中国的发展2.2 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2.2.1 太阳钟的原理2.2.2 太阳钟的构造2.2.3 太阳钟的准确性2.3 太阳钟的使用2.3.1 太阳钟的使用方法2.3.2 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2.3.3 太阳钟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3.2 演示法3.3 实验法3.4 小组讨论法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太阳钟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4.2 讲解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4.3 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4.4 演示太阳钟的使用方法4.5 学生实验操作太阳钟,观察和记录时间测量结果4.6 分析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4.7 总结太阳钟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学生对太阳钟的起源、原理和使用的掌握程度;5.2 实验报告:学生对太阳钟实验操作和时间测量结果的分析;5.3 小组讨论:学生对太阳钟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材6.2 课件:太阳钟的起源、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课件6.3 实验器材:太阳钟模型、测量工具、实验指导书6.4 网络资源:关于太阳钟的历史、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资料第七章:教学环境7.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7.2 实验环境:设有实验区的教室,配备太阳钟模型和实验器材7.3 网络环境:教室配备稳定的网络连接,方便查找和分享网络资源第八章:教学时间8.1 课堂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15课时8.2 实验操作时间:每课时30分钟,共5课时8.3 课堂讨论时间:每课时15分钟,共5课时第九章:教学注意事项9.1 确保学生了解太阳钟的操作方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故;9.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时间测量结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9.3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古代科学技术,激发对太阳钟的兴趣和好奇心。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王老师照样以分别放映幻灯片的办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三,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王老师只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王老师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准备: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制作日晷材料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太阳钟的工作原理。
2.难点: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每组卡纸一张,指南针一个,硬纸板若干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太阳和物体影子的关系,知道了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运动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中午,太阳在什么方向?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傍晚,太阳又在什么方向?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物体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板书课题:太阳钟)二、认识古代的几种计时工具—太阳钟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页的几幅图片。
(1)第一幅:这是三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日晷,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
(2)第二幅: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赤道日晷,你知道它怎么用吗?学生汇报完,教师小结:赤道日晷双面都有指针和刻度,至于怎么看时间,一会看音像资料时,认真看,注意听讲解。
(3)第三幅:地平日晷,它的刻度盘平行于地面。
(4)第四幅:欧洲人沿用至今的日晷,它属于垂直日晷。
2.日晷有很多种形状,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形状的日晷或太阳钟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根据什么知识制造了这些不同形状的日晷。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光盘资料,注意看,认真听,了解日晷的用法,尤其是赤道日晷怎么用。
放光盘资料。
5.谁来回答用赤道日晷怎么看时间?为什么要分季节两面看?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每年的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的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要看上面的刻度;从秋分到次年的春分,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的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要看下面的刻度。
《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

《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汇报课后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1、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2、小结;二、自主学习: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1)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2)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3)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
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4)看书,认识各种日晷;(5)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6)介绍:日晷;2、制作简易太阳钟:(1)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2)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3)动手制作;(4)展示、评比。
3、玩手掌日晷:(1)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2)看书,了解具体情况;(3)教师讲解、演示;(4)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篇2活动目的:1、使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会朗诵儿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钟》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苗茂小学
责任教师:李廷祥
观看课件小组讨论并说一说
说一说
小组讨论并说一说
小组讨论并说一说
学生通过对太阳光影变化的观察,初步认识了光影计时法,尔后放手让学生体验感受,让学生对影子早、中、晚各个方向的变化观察及日晷使用方法的认识。
(1.将日晷置室外阳光下;2.确定正北方向,调整日晷的方位;3.根据晷针在晷面上影子的位置确定时刻。
)对时间单位有进一步感性认识,并使认识得到了升华。
应用前面学习的知识观察、分析制作
太阳钟,该怎
小时,分别为:子(Z 9、丑(ch d u)、寅(y in)、卯(m GO)、样设计,怎样制作辰(ch 缶)、巳(s i)、午(wv)、未(w 百)、申(sh m)、酉(y o 这样的设计包含着
u)、戌(x⑪、亥(h①。
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其动手操
那些科学道理,体
中子时为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而现在相当于古代的巳作说一
现了知识源于生活
时。
说感受
用于生活的科学理(3)那么该怎样使用日晷来判断时间呢
思考得
念。
课件出示方法:1.将日晷置室外阳光下;2.确定正北
出结论
方向,调整日晷的方位;3.根据晷针在晷面上影子的位置确定时刻。
(4)出示只有部分刻度日晷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晷针的影子来判
断时间。
并提问:为什么这个日晷只有部分刻通过对本节课度呢说一说所学知识的总结,
(三)制作太阳钟产生了对课的起始
1.学习了那么多关于太阳钟的知识,那么大家想自己观看课
环节产生呼应的作
来制作一个太阳钟吗件增长
用,又为下面的练
老师为大豕准备了这些材料(介绍材料) 知识
习做好了铺垫。
2.课件演示制作方法:利用锤子,将钉子垂直钉于圆心处。
3.确定刻度
制作完成后,提问:现在这个日晷能测定时刻了吗回忆思考填空
课件出示绘制刻度的方法,并介绍:利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向,将太阳钟钟面上的字母“ N'正对北方,平方于指名交
通过填空练
地面。
这时,在钟面上就会出现小竹棒的影子,将影子与流
习,进一步巩固了
圆心连上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处记录下此刻的准确时间。
本节课所学的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确定刻度。
识,利用所学知识
4.课外活动
思考填
判别生活中的光影禾用相同的方法,确定一天中每个整点时小竹棒影子变化现象,培养学
的位置,继续完成日晷的制作。
空
生解决问题的能
三、归纳构建(13—15分钟) 力,同时让学生回
1.在白天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太阳钟”在指名交
顾自己学到的知
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流
识,引导学生留心
2.讨论交流看课件
观察,做个生活中
阴天又怎么知道时间晚上有怎么知道时间勾画、的有心人。
四、实践应用(6—8分钟)
(一)、填空: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
夜晚()小时,白昼()小时。
我国古代则
把一天分为()时辰。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和()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而这
样的变化是规律的。
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
()单位()。
4、阳光下物体()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与()是根据()制成的(
)。
5、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
()。
6、时间可以通过对()和()来测量,一些()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7、在古代白天人们利用()来计时。
&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那就是:
()不能计时。
(二)、判断题
1、太阳自西向东的位置移动造成了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3、只有在阳光下物体才有影子。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
5、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响影子的变化。
(????????)
五、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
读记
思考
指名说
对课的起始环节
产生了呼应,并把探
究学习活动从课堂内
延伸到课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