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
三阶梯五原则

三阶梯五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癌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无原则:【三阶段】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
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
常用药物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等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
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
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
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
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
此阶梯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可直肠给药)等等。
但是,度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五原则】一、口服给药。
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
二、按时给药。
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三、按三阶梯原则给药。
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
下面我们分别列举各阶梯中的常用药物。
四、用药个体化。
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1)口服给药。
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
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
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3)按时用药。
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
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
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
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性疼痛的三阶梯止痛原则

癌痛的原因
由癌症本身引起
78.2%
肿瘤直接压迫、刺激N;骨转移;肿瘤对痛 觉敏感组织(血管、淋巴管等)刺激;肿瘤 分泌因子致痛、伴随炎症因素致痛
躯体因素
癌 痛 的 原 因
与癌症治疗有关
8.2%
与癌症相关
6%
与癌症无关
7.2%
手术治疗后:手术切口疤痕,神经损伤 患肢痛
评估疼痛程度的分级法(3)
数字分级法(NRS)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 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 的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
最
痛
痛
0为无痛,1-3为轻度痛,4-6为中度痛,7-10为重度痛
7岁以下儿童或认知障碍成年人的 疼痛评估
让癌痛患者生命与生活质量并存!
癌痛三级止痛阶梯治疗
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 的评估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和原因 适当的选择相应的镇痛药物
– 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主要选用解热镇 痛类的止痛药
– 若为中度疼痛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 – 若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WHO三阶梯镇痛治疗
吗啡 (缓释) 水合吗啡 (缓释) 羟考酮 (缓释) 芬太尼 (经皮)
误区二: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病人, 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 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发展为难 治性疼痛
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 需要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
误区三:止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 即可
止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病人 的生活质量
病因:主要是吗啡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和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所致 预防:
癌痛发生的原因及三阶梯镇痛的用药原则

癌痛发生的原因及三阶梯镇痛的用药原则标签:癌痛;三阶梯镇痛癌痛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对癌痛发生的原因和镇痛的用药原则进行总结如下:1 癌痛发生的原因1.1 癌本身引起癌灶发展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缺血,坏死,或内脏包膜膨胀;癌细胞侵入、渗透(或浸润)到胃、肠黏膜下层、肌层淋巴管;癌细胞广泛转移,侵入血管、骨和其他脏器,产生癌栓、梗塞和病理性骨折。
临床发现肝细胞癌(肝实质)生长、胀大引起包膜牵引紧张,故认为肝癌生长率与疼痛发生有关。
突然长大的肝癌疼痛明显,而缓慢长大的肝癌,病人逐步适应了肝包膜的牵张,则无明显疼痛。
如有静脉癌栓则疼痛加剧。
1.2 伤害性诊断检查引起如心、脑血管造影,食管镜、胃镜,肝、肠动脉造影,腹腔镜、肠镜、膀胱镜等检查均可刺激、伤害周围有关感受器产生疼痛。
1.3 抗癌治疗过程引起主要有:①手术后各种痛证,如肺、乳腺切除后臂丛神经痛,胃肠术后并发症;②化疗后的周围神经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停药后的假性风湿性关节炎,全身乏力、疲劳,广泛性肌肉关节酸痛,这些症状在恢复应用激素后即可消除;③放射治疗后综合征,如放射性肠炎,继发于腹部、盆腔恶性肿瘤,直肠癌放疗后,会阴部痛。
还有常见的臂丛、腰丛放射后纤维增生、变性等导致的疼痛,放射后骨髓病变以及放射导致的继发性初级神经纤维瘤等。
1.4 与癌本身或与癌的检查和治疗无关的痛证如同时伴有强直性颈、腰椎等骨关节炎、偏头痛、痛风、腹腔动脉瘤、糖尿病等。
1.5 心理因素癌症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经受了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刺激,感到精力疲惫,失去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依靠他人帮助。
然而情绪的波动和心理状态(焦虑、悲观失望、欲寻短见等)与医护人员的态度、医疗技术条件、家庭、朋友及单位的关心与否密切相关。
近年来根据癌痛发生多因素提出的概念,患者对痛的认识,对“死”的恐惧,情绪、心理的变化都会影响痛觉程度。
有人研究发现癌症已转移的患者其心理因素对痛的影响比癌转移的部位更为重要。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三[1]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三[1]](https://img.taocdn.com/s3/m/81d91fcaa1c7aa00b52acba9.png)
92004年第11卷第9期ZH ONGGU O SHIYONG XIANGCUN YISHENG ZAZHI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三)孙建纯王莉(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宁养院,沈阳110004)关键词:癌痛药物治疗三阶梯原则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接上期)3强阿片类止痛药这是一组以吗啡为“主打”药品的强力镇痛药,主要应用于重度癌痛的第三阶梯治疗阶段。
3.1药理作用在介绍弱阿片类止痛药时,曾简单地提及了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鉴于还有许多人对该类药品的认识存有许多误区,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类药品的正确应用和疗效的发挥。
所以,在讲解强阿片类药物的治痛技术前,将阿片类药物的相关知识作一些延伸性的介绍。
①天然的阿片类药物来源于草本植物罂粟的果汁,民间最早把它用于止泻、止咳、安眠和减轻疼痛。
但由于其众所周知的“成瘾性”,使得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广大群众一直对阿片类药物具有恐惧心理,导致至今仍不能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
并且又不恰当地将这种观念“移植”在癌痛患者的治疗,也是癌痛治疗中合理使用该类药物的主要思想障碍。
②阿片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它与体内各处的特异性阿片受体相结合而产生出多种的药理效应。
医学研究证实,阿片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服用阿片类药物并为机体所吸收后,即与阿片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引起细胞内第二和第三信使系统功能的改变,从而出现药物在细胞水平上的药理效应。
人类的阿片受体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受体介导不同种类的效应群。
也就是说,各型受体都只与自己特定的阿片类物质相结合。
现今已经发现的人类内源性阿片样活性肽物质有3种,即脑啡肽、β2内啡肽和强啡肽。
各种阿片肽对不同亚型的阿片受体有着不同的选择性,如β2内啡肽活化μ2受体和δ2受体、脑啡肽活化δ2受体、强啡肽活化κ2受体,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止痛、镇静、镇咳、欣快以及缩瞳、恶心、呕吐、便秘甚至呼吸抑制等作用。
3.2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顾名思义,强阿片类药物是所有治痛药物中镇痛效果最强、治痛疗效也最确切可靠的一大类药物,而且其镇痛用量无极限,可把剂量调整到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为止。
“三阶梯”止痛方案与NCCN癌痛治疗指南要点

“三阶梯”止痛方案与NCCN癌痛治疗指南要点
1.第一阶梯:使用非麻醉类止痛药物,如非处方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
这些药物通常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癌痛,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第二阶梯:使用弱效麻醉类药物,如可待因和曲马多。
这些药物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的癌痛,可以提供更强效的止痛作用。
3.第三阶梯:使用强效麻醉类药物,如吗啡和芬太尼。
这些药物适用于剧烈的癌痛和难以控制的疼痛。
强效麻醉类药物通常以口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NCCN癌痛治疗指南是一个临床实践指南,用于指导医生对癌痛进行评估和处理。
以下是NCCN癌痛治疗指南的一些要点:
1.评估疼痛:医生应结合患者的自述和疼痛程度评分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评估应包括疼痛的程度、类型、持续时间和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程度。
2.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的程度和类型,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弱效麻醉类药物如可待因和曲马多,以及强效麻醉类药物如吗啡和芬太尼。
3.辅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医生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如放射疗法、神经阻滞和介入治疗等,以减轻疼痛症状。
4.注意事项:医生在进行癌痛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根据患者的疼痛反应和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评估和管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遵守药物管理规范,监测患者的疼痛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总的来说,“三阶梯”止痛方案和NCCN癌痛治疗指南共同致力于提供全面有效的癌痛治疗方案。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结合这些方案和指南进行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止痛效果。
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之老阳三干创作
1、首选口服给药,优点:经济、平安、易于调整剂量,便于长期用药,可以减少依赖性和成瘾性。
2、有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出现疼痛时再给药。
3、按阶梯给药,根据WHO推荐的癌性疼痛“三阶梯疗法”。
4、用药应该个体化。
5、注意具体细节,注意监护,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及身体反应,使用抗焦虑、抗抑郁和激素等辅助药物,可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癌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疗法”:
1、第一阶梯——非阿片类镇痛药:用于轻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路盖克,塞来昔布等。
2、第二阶梯——弱阿片类镇痛药:当用于非阿片类镇痛药不克不及满意止疼时或中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可待因、曲马多、双氢可待因,丁丙诺菲,美沙酮等。
3、第三阶梯——强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癌性疼痛,当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药物疗效差时使用,主要药物为哌替啶、吗啡、芬太尼,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羟可酮控释片
(奥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等。
完整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完整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WHO Analgesic Ladder)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指导原则。
该原则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个系统化、逐步递增的止痛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疼痛缓解。
以下是完整版的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第一阶梯:非处方药物第一阶梯主要使用非处方药物进行疼痛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和较低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如丙氧吉酮)。
这些药物在轻度到中度疼痛的情况下通常可以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如果第一阶梯的药物无法提供足够的疼痛缓解,或者疼痛程度进一步加重,就需要进入第二阶梯的治疗方案。
第二阶梯的主要药物是弱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因和氢化可待因。
这些药物与第一阶梯的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止痛效果,可以有效缓解中度到重度的癌症疼痛。
此外,第二阶梯的药物可以联合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增强止痛效果。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如果第二阶梯的药物无法提供足够的疼痛缓解,或者疼痛程度进一步加重,就需要进入第三阶梯的治疗方案。
第三阶梯的主要药物是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和芬太尼。
这些药物具有最强的止痛效果,可以有效缓解重度癌症疼痛。
同时,第三阶梯的药物仍然可以联合使用非处方药物或者第二阶梯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个性化治疗除了以上三个阶梯的药物治疗外,个性化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止痛治疗方案。
这包括根据疼痛强度和类型、患者的年龄、疾病的进展程度和其他因素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其他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其他辅助治疗也可以用于缓解癌症疼痛。
这包括针灸、放射疗法、物理疗法、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等。
这些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是一套有效的癌症疼痛管理指导方案。
它通过逐步递增的方式,根据疼痛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一)孙建纯王莉疼痛是一种极为常见而又经常困扰人类的病症。
医学科学在研究和解决它的过程中, 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之路, 有时甚至陷入种种误区而不能自拔。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疼痛这一疾病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还是在临床医学的各个专业学科里,它都是太常见、太普通的症状了,难以引起人们对它的足够重视。
并且, 人类至今仍未掌握能够明确诊断疼痛性质、程度以及判定治痛效果的客观指标,因此,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实践中, 许多人对疼痛的治疗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一味滥用止痛药,病人的治痛效果不好,医生也处于无奈之中。
尤其是对一些长期患病的慢性、顽固性疼痛, 医护人员面对林林总总的止痛药物,却常常莫衷一是或束手无策。
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疾病,莫过于是对由恶性肿瘤所致的癌痛的认识和治疗了。
1 什么是癌痛顾名思义, 由于身患癌症所引起的疼痛被统称为癌痛, 其根源一般都与肿瘤细胞侵袭机体组织所造成真实的或可能存在的组织损伤有关。
癌痛与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一样,可按其性质或发生部位分为锐痛、钝痛、隐痛、牵扯痛、绞痛、电击样痛或腹痛、腰痛、腿痛、头痛、前胸后背痛等急慢性疼痛。
它与一般的疼痛的不同之处在于: 癌痛基本都属于长期的慢性疼痛, 而且患者对癌痛的忍受程度和反应阈限又常会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 对于识别和治疗癌痛十分重要。
癌痛又分为原发部位癌痛和转移部位癌痛两大类,都是由于癌细胞对组织形成了浸润之后所引起的伤害性疼痛,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2病理性疼痛3 种。
所有癌痛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而且疼痛加重与体位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
癌痛性质常呈锐性、震动的压迫感;或有扩散性,伴随恶心、流汗;或呈烧灼样刺痛、麻痛等等。
癌痛的诊治与其它疼痛一样, 也是至今尚无明确的物理、化学、生物免疫或放射影像学等方面客观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一般只能靠病人的主诉来判定其疼痛程度、性质和治痛效果。
然而, 病人对癌痛的叙述又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或伴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
由于癌瘤组织的作怪,癌痛多为持续性存在, 并伴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发展, 疼痛的程度也会呈进行性或间歇性加剧,经常会出现癌性暴发痛,夜间尤为严重,常令患者寝食难安。
总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癌痛性质和部位常常是比较复杂的, 甚至呈全方位性疼痛, 临床上又把它们称作“癌痛综合征”。
2 癌痛治疗的误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肿瘤病人不少于 2 千万, 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我国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人数在150 万左右, 因患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则在130 万上下, 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更为严重的是, 绝大多数身患恶性肿瘤的病人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就给数以百万计的癌症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痛苦。
据文献报道,在诸多新发肿瘤病人中, 即有20 % 的患者是以疼痛为起病或就诊的原因; 在患病过程中, 则有30 %~50 % 的肿瘤患者一直有疼痛相伴随; 尤其是在晚期癌症病人当中, 合并疼痛者更不少于70 % ~85 % 。
当然, 也确有10 %~15 % 的恶性肿瘤患者, 在全部病程中始终无痛。
尽管疼痛严重地威胁和伤害着绝大多数癌症病人,但由于传统理念和思想认识上的落后,加之人们对治痛技术发展的信息缺乏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致使癌痛的治疗常常陷于重重误区之中。
诸如许多医务工作者只把延长病人生命作为癌症治疗的唯一目的,而不注重去给病人解除疼痛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也有的医务人员甚至包括患者本人及家属都认为, 疼痛是癌症的必然,能忍就忍,只有到了难以忍受时才予以治疗;即便是给予镇痛治疗, 也只满足于疼痛有所缓解就行, 而不追求无痛或基本无痛的高质量疗效; 更为普遍的认识误区是, 不敢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惟恐发生成瘾性;尤其严重的是,至今仍有许多人把早已过时了的注射杜冷丁治疗癌痛继续当作治痛常规而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癌痛上,甚至有人还把注射杜冷丁当作是最为理想的治疗癌痛首选药物..凡此种种,都是当前临床医疗工作中阻碍和影响科学规范地治疗癌痛所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3 癌痛的治疗对策及指导原则在上个世纪80 年代以前, 人们对癌痛的治疗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综合性措施, 包括姑息性手术切除、化学性药物或放射性治疗、祖国医学疗法(中医药、藏蒙药、针灸) 、经皮刺激、硬膜外鞘内注射麻醉剂以及神经根阻滞等等。
这些办法至今对某些癌痛病例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当时人们认为最能“立竿见影”起到治痛效果的“王牌”就是杜冷丁注射。
这种观念至今还牢牢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甚至包括为数不少的医务工作者。
自从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医务界推荐以口服给药、按阶梯投药、按时服药和个体化用药为特点的三阶梯治痛指导原则以来, 三阶梯疗法正在被世界各国的治痛专家所认同。
三阶梯原则之所以能够打破杜冷丁注射治疗癌痛这一王牌,就是因为它具有能够有效地控制癌痛, 没有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 口服、无创、使用方便, 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 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存和生命质量等无可比拟的临床优势, 也因此被众多的患者和家属所接受,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欢迎。
从而逐步结束了通用杜冷丁注射治疗癌痛的“灰色”时代。
4 为什么不应该用杜冷丁注射治疗癌痛杜冷丁虽然也是阿片类药物制剂,但杜冷丁注射所存在的致命弊病注定了它迟早会退出慢性癌痛治疗的舞台。
4.1 成瘾性杜冷丁注射的极易成瘾性早已被人们所公认和熟知。
因此, 注射杜冷丁镇痛, 只适合于手术后疼痛或由于物理、化学等因素所导致的创伤性疼痛(外伤、骨折等) 及部分急腹症或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急性疼痛。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疼痛的癌痛病人, 一旦使用上杜冷丁注射治痛, 短者三五次、长者也不过数天就会形成严重的精神-心理依赖, 出现明显的成瘾性。
患者一旦成瘾,其对杜冷丁的强烈要求则不再是出于治痛目的,而是为了追求毒品能够给他带来的欣快和飘忽感。
这种由于治疗药物选择不当所带来的弊病,将使我们面对的是“瘾君子”层出不穷的严峻局面。
这是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的大问题!4.2 治痛效果并非理想杜冷丁注射的治痛效果远不是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强、那么快、那么理想; 而它的一些致命弱点, 又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
在强阿片类药物中,同等剂量下口服吗啡或使用芬太尼贴剂, 其治痛强度可以是杜冷丁的10~100 倍。
杜冷丁注射后虽然可以在15 分钟左右起效,但药效仅能维持2~3 小时; 而口服足量的吗啡即释片治痛, 则可在30 分钟内起效(如果改为口含等黏膜吸收方式, 起效时间可以提前到20 分钟以内), 药效持续时间可延长到4~6 小时; 如果服用控释或缓释剂型的吗啡(美施康定、奥施康定、美菲康等),药效持续时间可增加至8~12 小时; 有条件的患者如果贴敷芬太尼, 治痛时限更可延长至72 小时。
这些都是杜冷丁注射所望尘莫及的。
4.3 毒副作用注射杜冷丁后, 其在代谢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肾毒和神经毒性产物长期积累,不可避免地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这对业已病入膏肓的癌症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
4.4 有创杜冷丁注射属于有创治痛, 与三阶梯治痛原则所要求的口服、无创治疗的方便性相比, 其弊病是不言而喻的。
况且,杜冷丁注射过量或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杜冷丁直接入血而造成病人中毒死亡的报告,在国内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鉴于以上几点,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医务界极力推荐三阶梯治痛原则,其道理之所在是显而易见的。
5 三阶梯治痛所包含的内容药物治疗是控制慢性癌症性疼痛的主要方法,正确的治痛措施可以使95 % 以上的患者疼痛得以缓解。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治疗癌痛的三阶梯用药方案是: ①对于初起的轻度癌痛病人,可以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盐等),并视病情同时使用或不用辅助类药物。
这就是第一阶梯的治痛阶段。
②对于从轻度疼痛发展到中度疼痛的癌症病人, 药物治疗可以逐渐过渡到弱阿片类止痛药(如氨酚待因、可待因等),同时视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同时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和辅助类药物。
这就是第二阶梯的治痛阶段。
③对于具有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病人,最后可选用强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即释片、控释片或芬太尼贴剂等) , 同时也要视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合并使用非甾体类和辅助类药物。
这就是第三阶梯的治痛阶段。
6 “三阶梯治痛”的基本原则掌握了上述三阶梯治痛方案的基本内容之后,在临床实践中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遵循三阶梯用药的基本原则去进行治痛。
6.1 按阶梯给药一般情况下, 应视癌痛患者求治时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需要,按阶梯逐步提升投药档次。
但对于癌痛进展较快的病人, 早期甚至在药物治疗的最初阶段, 也不妨使用阿片类止痛药迅速治痛。
6.2 无创给药绝大多数病人均可通过口服用药的途径, 使癌痛得到90 % 以上的有效缓解。
对于口服困难的病人,也可采取肛塞、阴道用药或经皮贴敷阿片类制剂等无创措施, 都能收到很好的治痛效果。
6.3 按时给药人们通常服用止痛药的习惯是, 什么时候有疼痛的感觉, 就什么时候用药, 医学上把这种服药方式称作为“必要时服用”(SOS) 。
而三阶梯治痛原则则要求患者必须按时服药。
其理论基础是依据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出现的最佳药物作用峰谷比, 明确药物的起效、血药浓度水平高峰和有效的治痛药物水平持续时间的长短, 并据此来确保癌痛病人在用药期间始终保持在无痛或基本无痛的高水准疗效上。
这种科学的、规范的用药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按需服药所带来的每次服药后至药物起效之前病人要忍受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痛苦之疟。
6.4 个体化给药由于病情程度、疼痛部位及性质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诸多原因, 能够提供最大止痛效果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具有很大程度的个体差异性。
当癌痛不能被很好控制时, 不要忘记允许继续增加药量的可能性。
对于不同癌痛病人个体而言, 最大的治痛剂量可以完全是不同的, 则用其它类药物那种等齐化一的常规处方剂量去向病人投放药物。
否,治痛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6.5 注意具体治疗细节三阶梯治痛方案虽然具备比较简单、经济、便捷和有效等特点, 但执行起来它又是一个科学、合理、规范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因此,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 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密切注意各个具体的治疗细节, 认真观察疗效和反应,监护服药的全过程,尤其是对有些治痛效果不理想或出现不良反应时, 要注意查找和分析各个服药环节上的相关问题, 包括病人本身的精神、心理或情绪因素等方面的原因, 然后再去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
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 对于有的过分焦虑的病人和对药物反应比预期效果差的病人, 更要予以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