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测试题 教科版

合集下载

第九课一步之遥复习练习

第九课一步之遥复习练习
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别பைடு நூலகம்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危害性
危害很小
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
严重危害社会
违法性
不违法,但违反校纪校规等一些社会规范
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
触犯刑法
应受处罚性
按校规校纪处理或受道德谴责
承担刑法以外的法律责任
应受刑罚处罚
举例
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偷窃……
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法律制裁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违反法律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拘留、劳动教养(违反法律的公民)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制裁(适用范围最广泛):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财物、吸食注射毒品、多次偷窃……
携带管制刀具,致人重伤
相同点
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道理(联系)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关系?
①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刑事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一步之遥。②如果经常犯小错误,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启示
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②要从克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③增强法律意识,改正错误思想,依法律己。④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要正视并勇于改正。⑤重视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初中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科教版)同步测试

初中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科教版)同步测试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科教版)同步测试目录第一课《走进父母》测试题 (2)第二课《理解老师》测试题 (7)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测试题 (10)第四课《交友的智慧》测试题 (15)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测试题 (19)第六课《从众与自主》测试题 (23)第七课《偶像与自我》测试题 (26)第八课《一念之差》测试题 (29)第九课《一步之遥〉测试题 (32)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测试题 (34)第十一课《与挫折同行》测试题 (37)第一课参考答案 (41)第二课参考答案 (41)第三课参考答案 (42)第四课参考答案 (43)第五课参考答案 (43)第六课参考答案 (44)第七课参考答案 (45)第八课参考答案 (45)第九课参考答案 (46)第十课参考答案 (47)第十一课参考答案 (47)第一课《走进父母》测试题第一框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单项选择题1.观察漫画《心病》,孝敬父母,我们子女应该()A.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B.不让父母难看、不给父母丢脸C.多给与父母一些物质方面的赡养D.对父母有礼貌,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朝孟郊的这首诗说明了()A.不孝敬父母是违法的B.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金钱来回报C.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我们不需要报答D.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3.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这样孝敬父母()①听从父母的教诲,不随便顶撞父母②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和照顾父母,协助父母③在学校刻苦学习,努力求知,不辜负父母的期望④在离家外出时,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⑤出外打工挣钱赡养父母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4.有一首诗写道:“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你要多穿衣服/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觉得很烦/却也觉得很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边训你/边钱给你/这种人/叫父母。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九课一步之遥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九课一步之遥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第九课课题:一步之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八年级政治学讲练测稿主备人:宋丽萍审核人宋丽萍王翠霞时间 2011 11一预习并自学 1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2回答下列问题:青少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二讲案1、导入:播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认识到小错小恶的危险性,大错大恶的危害性,懂得大错大恶往往都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

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2.第一层次: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案例分析法。

展示某少年因受到不良诱惑,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真实案例,或选取教材上的案例、漫画。

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思考“从该少年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三者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懂得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从染上坏思想、坏习气开始,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

从而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提高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

3.第二层次:违法行为的分类运用教材89页“探究”与“实践”中的表格和图例与正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明确违法的含义,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对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的处罚三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4.第三层次: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在处罚方面的区别。

搜集与每一种制裁相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应受什么制裁?为什么?”然后课件展示几种法律制裁的比较,明确我国规定的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通过比较、对照,分析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之间的区别,说明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无论何种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第四层次:模拟庭审模拟庭审活动。

案例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使用师生自己搜集的案例。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第2课时同步练习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第2课时同步练习教科版

第九课一步之遥(第2课时)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著名的西班牙医学家拉桑雅哥,小时候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想学习,在中学时门门功课不及格。

因为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盗而到处游荡。

等他回到家中,父亲已被活活气死了,左邻右舍都指责他,再后来,甚至没有一个人愿意理他。

家庭的冷遇、人们的歧视,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

然而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他翻然悔悟。

从此他刻苦学习,高中毕业时成绩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是发愤努力,直至成为母校的首席医药教授。

拉桑雅哥因创立神经细胞学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拉桑雅哥的变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提示:(1)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

拉桑雅哥面对过错翻然悔悟,即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积极改正。

(2)如果成长过程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

拉桑雅哥面对过错,痛下决心,努力改正,最终有所建树。

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脚踏实地地走向了正道。

1.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是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2.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3.“只要不犯大错,犯点小错没什么关系。

”这种观点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有害,极易诱发违法犯罪。

4.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脚踏实地地走向正道。

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真诚坦率的态度、知耻近乎勇的表现是我们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

面对过错,我们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

1.怎样理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1)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人的堕落往往是从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开始的。

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行为开始的。

因此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八年级政治上册 训练提升作业 4.9.1一步之遥第一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精练精析 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训练提升作业 4.9.1一步之遥第一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精练精析 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训练提升作业 4.9.1一步之遥第一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精练精析教科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行为中,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④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这些古语启示我们( )①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②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③一个人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沾染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3.以下行为中属于严重违法行为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是( )A.王某时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他人B.李某制作并传播网络病毒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C.学生赵某闯红灯引起交通事故而向交警谎报了家长的姓名D.某照相馆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其肖像挂于店面橱窗4.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5.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醉酒驾驶,导致4车追尾、3人受伤。

2011年5月17日,北京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 000元。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 )①他的行为触犯了刑法②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法律具有强制性④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到法律制裁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中学生小军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的宠爱使他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他从小偷小摸开始,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包,终于有一天,他与社会上的一伙“哥们儿”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违法一定犯罪②犯罪不一定违法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7.(2011·泉州中考)右边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警示我们( )A.未成年人都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B.要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C.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D.吸毒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二、案例分析题8.(2012·南安中考)漫画赏析启迪感悟下面漫画中的孩子从第一次撒谎到第一次杀人,这一系列转变给我们哪些警示?8.2011年11月17日,浏阳市人民法院第十审判庭,一场特殊的审判正在这里进行。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上第九课《一步之遥》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上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九课 一步之遥【新闻播报】 【自主探究】1.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①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联系密切,没有不可逾越的 。

②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再到犯罪,只有 。

不良行为如果 ,极有可能走向 。

2.什么是违法?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些类别?①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 或者做出法律所 的行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称为 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 的违法行为,即 。

3.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有:① 。

(犯罪最本质特征)②触犯 。

③应受 处罚。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区别:① 不同。

②对社会 不同。

③受到的 不同。

联系:①都是 行为。

②都具有社会 。

③都要受到 。

5.惩处犯罪分子的作用?①保护 的合法权益,保卫 安全,保障 顺利进行。

② 、 犯罪分子。

③ 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

6.怎样预防违法犯罪?① ,知错就改。

②提高 ,增强 。

③善交 ,远离 。

学会区分真正的友谊与哥们儿义气。

④克服 ,学会 ,自觉抵制 。

⑤正确对待 和 的批评教育。

【当堂检测】( )1.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 )2. 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3.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还小,只要不犯大错,犯点小错没关系。

( )4.犯罪的必定违法,违法的必定犯罪5. 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称为( )A.刑事违法行为B.犯罪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D.民事行政违法行为6.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违法行为 ②都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触犯了刑法 ④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8.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古语告诉我们( ) ①一般违法行为必然会发展为犯罪 ②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③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就可能酿成大错,走向违法犯罪 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在南京市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犯罪嫌疑人小力供述了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到学校报道,与宿舍5个同学成为好“哥们”。

2019-2020学年(秋季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9课 一步之遥学案教科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9课 一步之遥学案教科版.doc
二、材料分析题
2010年5月13日,厦门网:上网花销太大,四人结伙盗窃,觉得来钱太慢,他们拦路抢劫。近日,马巷警方破获此案,令人惊讶的是,这四人都才十五六岁。程某等四人相识于网吧,同时也在网吧“结盟”——由于经常泡网吧、玩游戏机、打台球,花销大,加上家里给的生活费少,不够花,四人想出歪招——到废品收购站偷废铁。后来觉得这样来钱太慢,便持刀对路人进行抢劫。
C、不良诱惑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源D、如今青少年越来越腐朽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是()
①向父母要钱买小食品②吸食、注射毒品③与同学一起打扑克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乔丽是初二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以"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上学花钱不挣钱"、"饭馆正缺人手"等理由,非让乔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你认为乔丽爸爸的行为是( )
2019-2020学年(秋季版)八一课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2、明确法律的三个特征;
3、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只严厉制裁职位高的人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2、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由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有32人,由于沉溺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有32人。这说明()
A、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犯罪B、学校、社会保护不到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源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第1课时)同步练习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政治试题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第1课时)同步练习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政治试题

第九课一步之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X某16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在上小学的时候,X某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

上初中后,X某迷上了网络,为了有钱进网吧,他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

渐渐地,他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结合X某的事例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案提示:“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实际上是比喻做一件坏事,一旦你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正,以至于犯下严重的错误。

X某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它警示我们大错大恶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

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某某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某某犯罪的深渊。

1.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某某犯罪的关系大错大恶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

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某某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某某犯罪的深渊。

2.某某及其分类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最本质的特征)、触犯刑法(刑事某某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和刑事某某性的必然结果)的行为。

4.刑法的任务我国的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法律。

5.惩治犯罪分子的目的(1)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是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

(3)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震慑。

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某某行为、犯罪行为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四种行为表现为违反不同的规定,造成不同的社会危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第一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是()
①向父母要钱买小食品②吸食、注射毒品③与同学一起打扑克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乔丽是初二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以“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上学花钱不挣钱”、“饭馆正缺人手”等理由,非让乔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

你认为乔丽爸爸的行为是( )
A.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
B.为了乔丽健康成长的合法行为
C.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严重违法行为
D.侵犯乔丽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
3.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罚当罚性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D.刑事违法性
4.陈某深夜潜入某单位偷窃价值近5000元的物品,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人民法院对陈某判处刑罚的依据是刑法
B.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C.陈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受到的是刑法处罚
D.1年有期徒刑是附加刑,1000元罚金是主刑
5.小黄因偷窃同事的手提电脑被公安机关破获并逮捕,法院认定其已构成盗窃罪,但因其未满16周岁被免予刑事处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管教,于是他到处宣扬说:“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

”对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
①小黄未受到刑法处罚,他的行为不是犯罪②未成年人犯罪虽因年龄免于刑法,同样也是犯罪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改正,会发展向犯罪,应高度重视④小黄的观点是对的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俗话所说的“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 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
D.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7.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触犯了刑法④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8.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关于法律制裁,你认为有道理的说法有()
①我国的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法律②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③刑事制裁是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
④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青年陈某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动辄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陈某仍不吸取教训。

一天,陈某潜入某单位盗窃被抓获,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⑴陈某殴打他人和潜入某单位盗窃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⑵青年陈某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⑶我们青少年应从陈某的变化过程中吸取什么教训?
第九课第二框防微杜渐
单项选择题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语告诉我们
①必须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②许多犯罪行为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③有错不改就会铸成大错
④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2.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
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的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
3.学生周某因讲排场、比阔气,花光了生活费,便走上了连偷带抢的邪恶之路。

他在一年
中作案10起,盗窃、抢劫价值15万余元的物品,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周某在交待完问题后,
竟向公安人员说:“叔叔,我都坦白交待了,现在可以走了吧,我还要参加考试呢。

”周某后
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9年。

据此回答:4—5题。

4.周某的行为属于( )
①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②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③违反刑法的行为
④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上述案例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有()
①公民要学法、知法、守法②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坦白从宽、抗拒从严④我国刑法坚决打击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
A.①②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④
6.某市初中生黄某,年仅15周岁。

一次无意间进入一个黄色网站,从此便深陷其中,后来,他渐渐觉得还不够“刺激”,最终花季少年沦落为强暴女生的罪犯。

这一惨痛教训告诉了我们( )
①青少年要拒绝诱惑
②进入不良网站就会犯罪
③不良诱惑的存在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④青少年要学会分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上当受骗。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7.(开放题)一天下午放学后,一向好奇的小明看见路边围着一群人,过去一看,原来有人在卖“口袋书”,小明拿起一本一看,里面全是不健康的内容……
请运用已学知识及这故事设想两个不同结局。

8.(开放题)某校初二(7)班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对本校初中生受不良诱惑情况进行调查。

请你制定调查计划。

(1)调查对象:
(2)调查目的:
(3)调查方式:
(4)通过调查,得出调查结果。

调查小组成员想给学校领导、政府部门、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你准备提哪些建议?
第九课第一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A
2.D
3.A
4.D
5.C
6.A
7.B
8.A
9.⑴陈某殴打他人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潜入某单位盗窃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分。

每点给2分)
⑵陈某的变化过程表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

⑶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就要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第九课第二框防微杜渐
1.B
2.B
3.B
4.C
5.A
6.A
7.答案结局一:小明出于好奇自己买了一本,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

结局二:小明向当地派出所报案,配合公安机关将兜售不健康书籍的不法商贩抓获。

8.答案:(1)本校初中生。

(2)通过调查了解本校初中生受不良诱惑的情况。

从而认识到不良诱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使自己远离不良诱惑,并对学校、政府、学生提出合适的建议,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3)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

(4)建议从学校领导、政府部门、学生各个方面提出,每方面的建议要符合主体要求,不能张冠李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