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九课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九课复习课件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九课复习课件
问题列举
1.什么是公平? 2.公平的作用(为什么说社会稳定和发展离 不开公平?公平多社会稳定和发展有什么 意义?) 3. 失去公平的危害性。 4.怎样认识公平的相对性? 5.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 怎么办? 6.怎样正确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第九课
一、观点辨析 维护公平是政府和社会的事, 与公民个人无关。
5.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必须维护社会公平。下列对公平的理解,错误的 是( ) A.公平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B.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能做到绝对的公平 C.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D.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6.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①是不可避免的,对 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②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③对经济发展产 生不利影响 ④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合作难以为继(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投入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 与他人所投入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投入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 与自己过去投入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与 不公平的感觉。”这说明( ) A.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 B.在比较中能实现公平 C.社会的稳定需要公平 D.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8.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 ①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得到应 有的发挥 ②个人的利益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③合作的双方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④不存 在任何形式的竞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 事情时,应该怎么办( )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9课 第1框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9课 第1框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课件 新人教版

第十七页,共30页。
某销售公司业绩原本不错,员工工资发放执行“高台阶、 低差距”原则。个别推销能力强的人觉得多干不多拿吃了亏, 于是跳槽另谋高就。经理为此改变分配方法,使员工的收入与 销售业绩挂钩,并且以合同方式规定提成比例(bǐlì)。年终结 算时经理见个别推销员提成收入过高,因而不予兑现。员工不 答应,都想给钱走人,纷纷提出辞职,公司陷入混乱之中。
P101页 1、你认为李伟受表彰公平吗?为什么? (21、)李你伟受是到表怎彰样不公(平z。ě因n为y:à①n李g伟)作理为宣解传委公员对平此的次的?板报
工作负有责任,但他一走了之,没有承担自己应承担的,却得到了 荣誉,所以不公平。②其他同学付出了劳动,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承担了责任却没有得到利益,这对其他同学也不公平。 (2)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的,分担自己该做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 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 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hézuò)的每一个人要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 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如果一个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 的利益,人们就会认为这不公平。
请问:(1)王斌余杀人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tán tán),失去公平有什
么严重的后果?
第二十三页,共页。
失去(shīqù)公平的严重后 果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
不公平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 复行为。 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任任感降低,导致 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 (fāzhǎn)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 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zìjǐ)的实力去取得竞争优势的。这说明(

①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点梳理宪法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1、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1)平等权。

(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

(7)监督权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时2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时2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②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公平对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三个和尚挑水的故事导入,感悟故事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的主题——公平。

(设计意图):耳熟能详的故事,幽默的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活动一】感受公平:某学校给了八年级2班一个外出交流的名额,班王任组织全班投票选拨,给果万兵和李超脱颖而出,但两人所得票数相等。

问题:1、你认为应该谁去?你认为怎样才公平?〖分组讨论〗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思考:①投票再选的理由②由班主任老师决定的原因③抓阄的观点是否可取(设计意图):层层设疑,循循善诱,深入认识“公平”的涵义【活动二】认识公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自主探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问题,理解公平的涵义。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2019年人教版政治初二下学期知识点总结:九~十.doc

 2019年人教版政治初二下学期知识点总结:九~十.doc

第九课1.对公平的理解相同吗?(P100)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你认为什么是公平?(p100--101)①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②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3.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①公平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②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③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p103)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5.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p104--105)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6.公平合作有什么意义?(p106)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7.如何才能与他人进行公平合作?(p106)①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

②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

③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十课8.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p109)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

部编2020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2020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要点1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要点1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要点1 人教新课标版第九课: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一、名词解释:公民——是指具有国国籍的人。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

它表现为两个方面:1、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2、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

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

公民的义务——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肖像——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他人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荣誉——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一般通过表彰授予,属于一种精神鼓励。

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

姓名——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隐私——是指涉及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隐私权就是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指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九课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1、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①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②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人们心目中的公平:
公平是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相应的利益。

3、失去公平的危害性:
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4、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会持续发展。

5、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没有绝对的公平:
公平总是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2)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的做法:
①我们应该增加维权意识,关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我们不妨高速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更改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6、公平合作的意义: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7、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

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

当我们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

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8、公平对个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

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9、公民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面对不公平,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提高自己道德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0、国家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1)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打击破坏公平的违法行为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如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列举事例: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岗再就业阳光工程培训;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医保;农村养老保险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