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透析指南(第2版)
2024血液透析滤过质量控制临床实践指南(第二部分)

2024血液透析滤过质量控制临床实践指南(第二部分)第六部分抗凝治疗HDF的抗凝治疗方法与血液透析基本相同,应遵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42]。
一、凝血状态的评估与监测推荐意见27:HDF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以及出血或血栓栓塞疾病的风险,指导抗凝剂的选择;首次HDF治疗时通过评估治疗过程中体外循环和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以及治疗结束时患者体内凝血状态,调整抗凝剂剂晕;并通过定期凝血状态评估,调整抗凝剂使用。
(D5)(-) H DF治疗前凝血状态的评估[60]l.评估内容:(1)依据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特征和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栓塞的风险;(2)通过实验室检测评估患者的内源性、外源性和凝血共同途径状态,以及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状态,明确患者的出血或血栓栓塞风险。
2.评估指标:建议常规检测A P TT或活化凝血时间(A C T)、凝血酶原时间(P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全血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有条件的单位建议常规检测抗凝血酶活性。
(二)首次HDF治疗时凝血状态的监测l.监测内容:治疗过程中从HDF管路的静脉端采血,评估体外循环的凝血状态,明确抗凝治疗有效性;治疗过程中从HDF管路动脉端或患者静脉采血,以及治疗结束时从患者静脉采血,评估患者体内凝血状态,明确抗凝治疗安全性。
2.监测指标:依据选择使用抗凝剂:(1)普通肝素:A C T;(2)低分子肝素:抗凝血因子Xa活性;(3)阿加曲班或甲磺酸蔡莫司他:A P TT;(4)袧橡酸局部抗凝:A P TT或PT、游离钙以及患者血液总钙/游离钙比值、钠离子、碳酸氢盐和二氧化碳水平。
(三)凝血状态的定期评估每次HDF治疗结束后视觉凝血指标评估:根据每次HDF治疗结束后透析管路、透析器/血滤器的目测凝血情况以及穿刺点的止血时间等,经验性调整抗凝剂剂量,具有实时、简单、易行的特点。
89个透析中心涉及6093例透析患者的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调整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剂量调整方法为体外循环回路凝血(882%的中心)、回血后穿刺部位出血(75.3%的中心)以及患者体重(57.6%的中心)[61]。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解读上课讲义共44页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 版)解读上课讲义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最新CRRT指南

2010年CRRT指南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技术指各种连续或间断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溶质方法的总称,该技术是在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血液净化方法有肾脏替代治疗、血液灌流、免疫吸附、内毒素吸附和血浆置换等。
每一种血液净化方式都各有特点,且各适用于不同疾病或不同疾病状态。
本指南仅对ICU中应用最多的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血液净化概念和常见种类上世纪70年代末,RRT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近30年,RRT已用于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如严重创伤、重症急性胰腺炎等)、脓毒血症、中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的救治。
另外,对重症患者并发的特殊情况,如严重电解质紊乱、过高热等,RRT也能显示良好疗效。
RRT在重症患者救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ICU医师应予掌握的基本技术。
基于此,国内ICU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本指南。
制定本指南的意义循证医学证据按照Delphi 分级标准(见表1)。
循证医学证据时间跨度为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数据主要来自Medline、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s (EBMR)、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LWW)和万方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
主题词采用以下几个:①hemofiltration;②dialysis;③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④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⑤critical illness;⑥acute renal failureDelphi 循证医学分级标准指导建议分级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Ⅰ级结果支持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研究文献分级Ⅰ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高Ⅲ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Ⅳ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Ⅴ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第一部分血液净化的相关概念一.相关概念血液净化包括RRT、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及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等,其中RRT是本指南重点。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解读上课讲义PPT共44页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
谢谢!
4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要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要点前言《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自2014年发布以来,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年过去了,国内外在血管通路领域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甚至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国作为一个透析人数快速增长的国家,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
所以,这次专家共识的更新,工作组的专家仍然认为要结合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和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外。
本版专家共识仍仅能代表现阶段国内多数专家的共同看法,供全国同行在工作中参考,随着我国血管通路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相信我们会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推广技术、总结经验、探索真理,为全国同行提供更好的工作建议。
第1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专家组认为长期性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当AVF无法建立时,次选应为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应作为最后的选择。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AVF>80%;TCC<10%。
从我国目前血管通路现状来看,无法建立AVF 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TCC过多,对于上述患者,建议尽量使用AVG,以进一步降低TCC使用率。
2 在以下部位初始建立AVG的失败率前臂直型AVG<15%;前臂袢型AVG<10%;上臂AVG<5%。
3 通路并发症和通畅率3.1 AVF并发症和通畅性:血栓形成:<0.25次/患者年;感染:<1%;使用寿命:≥3年。
3.2 AVG并发症及通畅性:血栓:<0.5次/患者年;感染:发生率≤10%;使用寿命:≥2年;PTA 术后使用寿命:≥4个月。
4 首次透析的血管通路类型选择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的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CVC)。
我们认为肾内科医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强化血管通路领域的管理,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并遵循“内瘘第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CVC使用。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解读

•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 2019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工作组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第2版)
一、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一、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二、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
三、动静脉内瘘
• 采用Seldinger技术。 • 置管部位优选次序如下:
①右颈内静脉 ②左颈内静脉 ③股静脉 ④锁骨下静脉
• 建议胸部X光片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排除并 发症。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注意事项Biblioteka 导管长度的选择导管长度
临时、NCC (导管体内长
度)
半永久、TCC (导管全长)
右颈内静脉 (CM)
12~15
36~40
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时机
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准备
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血管吻合方式
内瘘手术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
AVF的成熟和使用时机
AVF的成熟和使用时机
AVF穿刺顺序与方法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与监测
AVF并发症及处理
四、中心静脉导管
透析导管
临时导管(NCC)
半永久导管(TCC)
置管要点
导管功能不良的预防
导管功能不良的溶栓治疗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抗生素封管液的应用
导管的封管技术
五、中心静脉疾病
• 中心静脉(central vein)定义 • 上肢血液的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
静脉,回流下肢血液的髂静脉、下腔静脉。 • 由于这些静脉位于胸、腹腔,相较于四肢
的深静脉解剖位置深在,因此称之为中心 静脉。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前言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
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
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
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
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内血管通路的水平。
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
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
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
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4章,第1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2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解读电子教案

中心静脉疾病
• 中心静脉疾病可引起严重的静脉高压征、 影响血管通路的使用,同侧肢体、颜面部 及胸壁肿胀。
• 病因并未完全阐明,但中心静脉导管是导 致中心静脉疾病最重要的诱因已成共识。
中心静脉疾病的治疗
• 腔内治疗 • 血管转流手术 • 血液透析通路关闭术或吻合口缩窄术 • 预防为主,尽量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的比例、
• 有效血流量小于200 ml/min; • 当血流200ml/min时动脉压小于-250mmHg
和/或静脉压大于250mmHg; • 导管再循环大于10%; • 低体质量的患者或儿童患者流量低于体质
量4倍、无法达到充分性透析。 • 原因:纤维蛋白鞘和/或血栓形成
导管功能不良的预防
导管功能不良的溶栓治疗
AVF的成熟和使用时机
AVF穿刺顺序与方法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与监测
AVF并发症及处理
四、中心静脉导管
透析导管
临时导管(NCC)
半永久导管(TCC)
置管要点
• 采用Seldinger技术。 • 置管部位优选次序如下:
①右颈内静脉 ②左颈内静脉 ③股静脉 ④锁骨下静脉
• 建议胸部X光片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排除并 发症。
或镇静方法;术前注意准备与儿童身高相 匹配的导管型号。
患儿体重(kg) <10 10-30 30-50 50-70 >70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长度 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8cm 12cm 12~15cm 15cm 16cm
股静脉 12cm 12~15cm 15cm 20cm 20cm
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导管功能不良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抗生素封管液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AVF>80%;TCC<10%。从我国目前血管通路现状来看,无法建立 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TCC过多,对于上述患者,建议尽量 使用AVG,以进一步降低TCC使用率。
在以下部位初始建立AVG的失败率
前臂直型 AVG<15%;前臂袢型 AVG<10%;上臂AVG<5%。
中国血液透析指南
汇报: 20XX-XX-XX
2019版
目录 CONCENTS
01 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03 中心静脉导管
02 动静脉内瘘 04 中心静脉疾病
缩略语
can never known reproach it is that to which our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fistula,AVF);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graft,AVG);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in catheter,CVC);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_x0002_minal angioplasty,P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atic resonance angi_x0002_ography,MRA); 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 ultrasound,CDU);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eGFR); 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
输液(尤其是CKD4-5期患者),避免
(流出静脉的连续性和可扩张
在上肢静脉留置套管针、锁骨下静
性、静脉
象)检查;
穿刺,可考虑手背静脉;③对血管
3.3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和必
条件较差的患者可提前进行束臂握
要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球锻炼;④对上肢皮肤有病变的患
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CVC。造成这种状态的因素很多,应该
强化血管通路领域的管理,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并遵循“内瘘第一
(fistula first)”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CVC使用。
01-02
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
建议有条件的血液透析中心成立通路监测小组,其成员应包括:肾科医生、 透析护士、血管通路医生、影像学医生、透析通路协调员。
3.患者评估
2.上肢血管保护
3.1病史:糖尿病病史、手术史、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从确诊 CKD3
心脏病史、药物史、皮肤病史;
期包即括1开:动始①进住静行院脉上患肢者内血佩瘘管戴保医建护 学立教警育示前,手准备3上.2肢物血理压检、查动包脉括弹动性脉、系动统脉(搏双
环;②避免不必要的上肢静脉穿刺
动、Allen试验)和静脉系统
自患者选择血液透析开始,通路小组成员即应全程参与患者血管通路的建 立、评估与监测、并发症处理等。透析室操作护士上岗前需经过通路专业培训, 并制定持续培训计划。
PATT TWO
动静脉内瘘
02-01 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准备
1.肾脏替代治疗及通路宣教、向血管通路 医师转诊及告知血管通路建立的时机
1.1.eGFR<30ml(min·1.73m2)的患者(包括首次就诊时 即诊断需要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应接受终末期肾 病管理以及治疗方式选择的教育,治疗方式包括肾移 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保守治疗。 1.2 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且预计半年内须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建议将 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 AVF。若患者需建立 AVG,可在开始透析前 3~6w 建 立。对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则可推迟至需要接受透析 治疗前数小时至数天。专家组不建议单独使用实验室 检查结果作为起始透析的指征,而必须根据患者的相 关症状、体格检查及检验检查结果等做出判断。 1.3 尿毒症症状明显,保守治疗难以控制者应尽早实 施AVF或者AVG手术,残余肾功能可不作为必须的界 定指标。
通路并发症和通畅率
AVF并发症和通畅性:①血栓形成:<0.25次/患者年;②感染:<
1%;③使用寿命:≥3年。 AVG 并发症及通畅性:①血栓:<0.5 次
/患者年;②感染:发生率≤10%;③使用寿命:≥2年;④PTA术后
使用寿命:≥4个月。
首次透析的血管通路类型选择
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研究分析表明,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的首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catheter,TCC):可简称为隧道式导管或长期透析导管;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non-cuffedcatheter,NCC):可简称为非隧道式导管或临时透析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即穿型人工血管(self- sealing graft):指AVG成形术后48~72h内即可穿刺使用的人工血管;
者应尽早给予相应的治疗。
4.心脏系统
通过症状、体征及超声心动 图等相关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30%的患 者暂不建议进行内瘘成形术。 对于经过治疗仍不能达标者, 如确须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可考虑TCC或动脉表浅化。
02-02 动静脉内瘘建立
02.
动静脉内瘘类型和位 置的选择
首选AVF,其次AVG。 动静 脉内瘘的位置原则先上肢后 下肢;先远心端后近心端; 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
PART one
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01-01
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专家组 认为长期性血管通路应该首选AVF。当 AVF无法建立时,次选应为AVG。TCC 应作为最后的选择。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AVF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 血管通路类型,但第2位的血管通路类型是TCC,AVG所占比例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