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社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老师先容游览的时间、所在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致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踏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门,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白语言笔墨的过程中,睁开想像,感悟故国江山奇丽,引发热爱着故国的头脑情感。
基于对以上课本的明白,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订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相识课文是按游览次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引发学生热爱着故国奇丽江山的头脑情感。
2、学习抓住特点写风景的要领,造就学生视察事物和有层次叙述事变的本领。
3、按空间次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综合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好的自然段。
凭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领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怪。
难点:孔隙的形貌。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要领运用导读和建立景象联正当,并注意游记类文章的学法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急中生智险些全部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央关键。
究竟上,教学运动中重点关键的处置处罚优劣通常是评价一堂课乐成与否的关键。
适当运用电教本领,每每能吹糠见米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工具茅塞顿开。
在先容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立刻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视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要领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贯注无疑要高超得多。
语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

语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2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2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1清明时分,我们游金华的双龙洞。
来到洞口,一片阴影罩住了我们,只见左边的大石壁上刻着三个气势磅礴的繁体大字“双龙洞”。
但往里看时却发现黑压压的一片,除了厚厚的石壁,什么也没有。
难道双龙洞就是这么一个平淡无奇的洞?正奇怪着,几条小船从一个窄窄的孔隙中漂了出来。
原来入口在这里!在远处看这个孔隙,觉得它很窄,连一个弹珠都放不进去。
可是,当“身临其境”时才发觉,这么高的小船放着,还绰绰有余。
真可谓是近大远小。
我们也迫不及待地上了船,刚躺下来,里面有人就喊“拉船咯”。
小船缓缓地行进,凉凉的石壁贴面而过,不时还滴下几颗“珍珠”。
到了里面,灯火通明,豁然开朗。
眼前是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像一位顶天立地的仙人爷爷,他的手里还抱着一个石球,这处景观称为“仙人抱长寿桃”。
绕过台阶,一个巨大的石碗沉稳地立在地上,里面有一些水和一个石球。
旁边一块摇摇欲坠的钟乳石像一只猴子,一只“手”还伸进了水里,美其名曰“猴子捞月”。
寻着水声,我们慢慢走到山洞深处,居然来到了一个大瀑布前。
在银白色的霓虹灯照射下,只见一条巨大的瀑布飞泻而下,猛烈地撞击下面的岩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这种壮观的场面令人十分震惊。
我好奇地凑近一探,溅起来的水狠狠地泼了我一身,来了个透心凉。
在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下转了一大圈,我才依依不舍地出了美丽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2我读过叶圣陶写的《记金华双龙洞》,总想去双龙洞玩玩,今年暑假,我如愿以偿地跟爸爸妈妈到双龙洞游玩。
一路上开了三小时,才来到双龙洞口。
只见洞口的旁边“双龙洞”三个字赫然耸立在石壁上。
再走进去一点就是外洞了,可真凉快啊!我们排着队伍,乘着小船进入内洞。
在乘船的时候,经过孔隙,可真像书上写的,仿佛只要稍微抬起头,就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进入内洞了,眼前竖立着的是奇形怪状的石钟乳,刚走进去不多时,引人眼目的便是一条“青龙”,一条“黄龙”其次就是奇形怪状的石钟乳,有晴雨石、仙人帐、青蛙偷仙草……最让我好奇的是青蛙偷仙草,它有个来历:传说有个仙人种了几株仙草,吃一点就可以成仙。
游金华双龙洞(作文6篇)

游金华双龙洞(作文6篇)游金华双龙洞劳嘉鑫星期五,我们随着也老先生写的:记金华双龙洞》游览名胜古迹——双龙洞。
我们乘着学校的车,随着山路盘曲而上,山路旁边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到了吃中饭的地方,我们在那停了一会儿,吃好午饭,我们步行上山开始了奇妙之旅。
来到洞口,高高的石墙上写着“双龙洞”三个字,两侧有两条龙一条叫青龙,一条叫黄龙,它们是这里的守护神,镇守着双龙洞。
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规矩,那就是要卧船进双龙洞,一条船坐六人,我的心里非常紧张,因为担心会磕到头,还好一眨眼就来到了洞内。
里面光线幽暗,在双龙洞里生长着形态各异的石头,那就是钟乳石,然后我们跟着导游阿姨走啊走啊……忽然出现了彩色灯光,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周围变得五彩缤纷,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好像置身仙境。
导游像我们介绍晴雨石可以知道天气的变化,因为晴天的时候,石头会很干,雨天的时候会很湿,还有老寿星身穿大白褂,满脸皱纹,还有白胡子,真是栩栩如生。
随着温度变低,水流声变响,我看到了“母子瀑”的水从洞里飞流直下。
母子瀑溅起的水花像一朵朵白莲花一样美。
金华双龙洞真得好美啊,真让我们大开眼界!指导老师:潘老师点评:小作者写了去双龙洞的一次经历,按照游览顺序介绍了所参观的一些景物,描写时生动形象。
游金华双龙洞周佳玲7月24日,我们再老师的带领下去游双龙洞,我们7点出发,大约2个小时会到目的地。
我们乘着车,在车上我们很兴奋,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双龙洞。
双龙洞的石壁上写着“双龙洞”三个字,两侧有两条青龙像两个守护神,镇守着双龙洞。
我们进入了双龙洞,然后排队买票,进洞要坐船,有三条船,每条坐六个人,进去的洞口很低,所以我们就躺在船里,船慢慢地移动了,我心里十分紧张,害怕碰到头,还吓得大叫起来“啊!”我一动都不敢动。
一眨眼的功夫,我到了洞内,里面像仙境一般美,有形态各异的石头,彩色的灯光照耀着石头,石头变得五彩缤纷了,然后我看得眼花缭乱,导游姐姐给我们介绍了“天狗望月”“寿星与仙桃”……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冰壶洞,一个瀑布从石洞里流出来,像银色的丝绸,非常漂亮。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精选游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文【通用8篇】

游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文【通用8篇】记得我快要上学的那年夏天,爸爸第一次带我到黄龙洞去游玩,我高兴极了。
一进黄龙洞的大门,我连水池中盛开的小睡莲都顾不上看,就一口气跑到水潭边寻找黄龙。
可龙头怎么也找不到,急得我缠着爸爸直问:“黄龙怎么不见了?是不是飞走了?它飞到哪里去了?”爸爸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喃喃地说:“前些年,黄龙被一些坏人‘撵’走了。
”爸爸指着汗流浃背的园林工人,高兴地说:“别急,你看,工人叔叔不是正在整修园林迎接黄龙回来吗?”第二年春天,我们全家登上初阳台,绕过紫云山,又一次来到黄龙洞。
走过几十级新台阶,啊!眼前红嫣嫣的一片,是杜鹃花来迎接我们了。
穿过层层叠叠的假山,我一眼就看见了黄色的龙头,高兴得又蹦又跳,惊喜地喊着:“黄龙回来了!黄龙回来了!”清水潭边,游玩的人可多啦!有年老的、有年少的,有杭州本地游客,也有许多外地游客。
叔叔阿姨们拿着照相机,忙着在龙头下留影,一张张脸笑得像开了花。
我把龙头仔细地看了又看,黄龙头上长着一对美丽的龙角,嘴边翘着两根龙须,瞪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龙眼,咧开龙嘴,一股清泉源源流出。
我跑到桥上,捧起清泉一尝,甜滋滋的,真清凉啊。
今年中秋,我们全家第三次游览黄龙洞。
我们漫步走进了油漆一新的大门,石径两旁是茂密的竹林。
忽然,妹妹叫起来:“姐姐,快看龙!”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原来墙窗上残缺不全的梅花鹿不见了,已变成了一条条龙。
我和妹妹跑进花窗,一条一条地数过去,嗨!一共有九条龙!有的像在空中腾飞,张牙舞爪,有的像小淘气一样,在玩耍火球;还有的就像《哪吒闹海》中的海龙王在喷水……雕塑工人用勤劳灵巧的双手,把一条条龙装扮得栩栩如生,给黄龙洞增添了神话般的特色……出了方竹园,一眼就看到不停喷水的大龙头。
龙头的右边新修了一个亭子,叫“鹤止亭”。
亭顶上,伫立着一只美丽的仙鹤。
它好像刚从远处飞来,静听着黄龙唱歌、吟诗。
凉爽的秋风送来了一阵阵扑鼻的桂花香,夕阳透过树林,给龙头、绿水潭、假山、亭台和一群群游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彩。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0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0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幼教中班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
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游完之后,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高水平运动员班
路芸
学号2009011302121
• 金华→ 罗甸→ 入山→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 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 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读一读,说一说。
•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 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1.金华双龙洞简介 • 2.走近叶圣陶
3.生字词
金华双龙洞简介
•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 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 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 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 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 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 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 “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走近叶圣陶
•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 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 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 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 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生字词
仰卧
臀
水程
通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