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写作 修改润色

合集下载

作文修改润色教案(附反思评课)

作文修改润色教案(附反思评课)

作文修改润色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润色,增强作文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优美程度。

教学内容
•作文修改与润色的概念和重要性
•作文检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作文修改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如何润色作文,增强语言的优美程度
教学过程
热身
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近写的一篇文章,并让其他同学发表建议和意见。

讲解
2.讲解作文修改和润色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修改是提高语文
水平的关键之一。

3.讲解作文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比如拼写检查、语法检查、标点检查等。

4.讲解作文修改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
•首先,整体检查文章,看是否符合主题要求,是否有明显的语言错误。

•然后,逐段进行修改,包括语言通顺性、表达准确性和衔接流畅性等方面。

•最后,针对文章的整体语言的优美程度进行润色。

练习
5.让学生进行练习,每位学生选一篇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润色,并让同学们
互相进行评价和交流。

反思评课
6.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作文修改和润色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7.让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反思,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教学评估
•以学生的作文修改和润色质量为评价标准。

•以学生的反思评价和小组交流为教学评估参考。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作文修改和润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和优化能力,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要求学生在掌握修改润色方法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修改润色的原则、方法以及实践操作。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演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修改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修改润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修改润色环节,导致文章质量不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润色,提高写作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写作、注重文章质量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

2.如何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运用修改润色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

2.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文章的修改润色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修改润色的效果。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优秀文章和修改前的文章,引发学生对修改润色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讲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对给出的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4.展示成果:各小组展示修改润色后的文章,评价优劣,总结经验。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修改润色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1.修改润色的原则2.修改润色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修改润色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实际操作修改润色文章的能力。

3.学生对修改润色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九. 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修改润色的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 修改润色》教案

《写作  修改润色》教案

《写作修改润色》教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正确使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润色作文。

2.通过比较、分析、实践等学习方法,掌握修改润色作文的方法。

对自己所做的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3.培养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润色作文的习惯。

导入: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鲁迅创作《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处才最终定稿。

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

修改是写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我们学习写作中如何“修改润色”。

技法指导:一、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先“意”后“言”。

什么是“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要着重从“意”上作出修改。

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从“意”上进行修改:立意是否正确深刻,观点是否鲜明,材料是否充实而有新意。

只有“意”正确、恰当了,“言”的修改才能有依据,有效果。

二、从“意”上修改,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订正主题。

主题的观点有时不正确或有失偏颇,需要加以改正。

突出观点。

主题的观点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应当加以修改。

增删材料。

材料不翔实,需要补充;材料过多,淹没观点,则需要删减;材料不新颖独特,需要更换。

三、“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要求是改“对”。

改正字词和标点的错误、改正病句等;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

调整段序使之合理,使段与段之间衔接;调整详略安排使之恰当,去掉旁逸斜出的段落。

2、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补充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充实;通过修辞加工润色,使语言更富有文采。

归纳:作文修改究竟改什么?作文修改就是给作文“找毛病”“动手术”。

可以根据写作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一查审题准不准;二查扣题紧不紧;三查立意高不高;四查中心明不明;五查材料新不新;六查材料要典型;七查内容要具体,详略安排依中心;八查条理清不清,层次结构必分明;九查修辞要生动,遣词造句合分寸;十查句子通不通,标点符号用不混。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案

生:这段文字啰唆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 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 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 中路” ,那就简洁多了。 师:修改文章的语言,首先去看有没有错别 词,再去看有没有用词不当的地方,最后读一读 句子有没有啰唆。 四、写作实践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 着润色这篇习作。 【注:材料见教材《寻人启事》 】 【写作提示】 通过实际
教案序号:
课题: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晓修改文章兼顾“言”与“意” 。 2.把握修改“言”的基本要求和修改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例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精益求精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 修改润色短 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重点。 文,体味反
2. 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 使内容 复修改的效 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 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 动笔前都要反复斟 酌,以防“点金成铁” 。 【佳作赏析】 寻人启事 作文课上,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 给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 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发了寻人启事样本, 果。
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 总是直不起来, 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 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我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 的,又好像不太像。 老师说,请接着写妈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 服,这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我 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平时哪个同学新穿了 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 个明星,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大家总一清二 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 送到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却真的没 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 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写完整、写准确。放学回家 后,我请妈妈为我写一则寻人启事,妈妈看了一 眼要求,一会儿的功夫,一则具体详尽的寻人启 事便写好了。 我看着这个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的妈妈,才 明白老师说的“不是寻人启事难写,而是大家对 自己的母亲,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的真正含

初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今天这节课的主要意图就是带领学生由“怕写作文”到“敢写作文”到“爱写作文”最后到“写好作文”的逐渐过渡。

【重要意义】作文训练时,学生如果只练不改就会眼高手低,教师如果只讲不让学生修改,学生就会陷入无限重复的怪圈,作文水平仍旧保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进步。

所以,修改润色作文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目标】1.培养修改润色的意识,养成修改润色的习惯。

2.掌握修改润色的技巧,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

3.提高表达和鉴赏的能力,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重点:掌握修改润色的技巧,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

难点:提高表达和鉴赏的能力,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所谓修改润色作文,就是要将自己的作文修改成优秀的作文。

那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毕业班只能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找答案。

让学生仔细分析一类卷的评分要求,从中找出修改润色的角度和方向(大体有十条),总结:一查审题准不准,立意深刻观点正;二查中心明不明,突出中心文体清;三查材料新不新,选材切记要典型;四查内容可具体,详略得当中心明;五查条理清不清,结构层次必分明;六查感情真不真,独特真切心触动;七查句子通不通,标点符号规范用;八查语句生动否,遣词造句记心中;书写工整是前提,字数不足是大病;中考作文重头戏,修改润色助成功。

牢记这些角度和方向,便于每次进行修改润色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查,让修改润色作文不再盲目进行。

把握了修改润色的角度和方向之后,将修改润色分成了三类:自改、互改、师改。

在自改环节掌握一些操作方法:诵读法,求助法,推敲法,提问法,冷却法等,让学生能够有法可依,不致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诵读法:诵读法主要是针对做文章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病句等方面的问题。

叶圣陶说“声入心通”,一边诵读,一边思索,遇到语意不畅,气势不接的地方,加以改正。

求助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写作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如语病、逻辑混乱、用词不当等,并学会通过修改润色使文章更加完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修改润色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在修改润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注重内容的表达,而忽视文章的修改润色。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观察,发现他们在修改润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不了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2. 修改润色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3. 修改润色后的文章仍然存在语病和逻辑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修改润色文章的能力;3.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使文章更加通顺、合理、有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2.如何在修改润色过程中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3.如何在修改润色后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改润色的技巧;3.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修改润色,给予个别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典型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2.准备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的PPT,用于讲解和展示;3.准备练习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篇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修改润色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如:保持原意、避免重复、保持文章结构等。

同时,展示相关病例,让学生了解在修改润色过程中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篇作文进行修改润色。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6-写作[教学设计]修改润色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6-写作[教学设计]修改润色

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目标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的常用方法,能对文章进行恰当的修改润色。

2.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教学难点在多次训练中强化修改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

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你知道哪些名家大师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吗?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宋代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了10多次;托尔斯泰12次修改《安娜·卡列尼娜》、10次修改《复活》。

由此可见,好的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

那么,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

新知探究一、写作指导【活动内容】1.出示课件内容,教师讲解修改润色的基本原则。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

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整。

只有“意”正确、恰当了,“言”的修改才能有依据,有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修改润色的概念。

【活动内容】2.基础篇——改“对”。

课件出示《记忆深处的自行车》中的文段,学生小组讨论其中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进行修改。

提示: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前后矛盾等问题统称为“言”的修改。

改“对”既包括字词句和标点的错误要改正,还包括对文章段落的进一步调整和加工。

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

3.进阶篇——改“好”。

(1)如何把文章的“言”改得更好呢?(第二阶段——改“好”。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丰富文章的内容,可以加入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还要注意炼字、炼句、旁征博引、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优质教案文章修改润色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历代作家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修改润色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到修改润色的原则和常用方法,提高我们的修改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修改润色时,我们需要兼顾“言”和“意”。

具体来说,“言”指言辞和表达,需要注意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需要注意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问题。

我们可以用“六问”来总结这些问题:“一问扣题紧不紧,二问材料新不新,三问立意高不高,四问结构顺不顺,五问句子通不通,六问用词准不准。

”在修改文章时,我们需要先着眼于全篇,检查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然后再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具体包括订正观点、完善主题、增删材料等。

在修改“言”方面,我们需要改“对”,即改正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进一步推敲用词和句子,使之准确恰当、通畅连贯。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段落安排是否合理、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问题。

最终目的是改“好”,即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常用的修改方法包括增删、替换、移动、合并、拆分等。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修改。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同侪评审、教师指导等方式来提高修改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要认识到修改润色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修改的原则和常用方法技巧,反复训练并提升自己的修改能力,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惯。

工具性: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掌握了润色的基本技巧,能够对文章进行格式化处理,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人文性: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深入了解了五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5岁时,我还是一张白纸,对世界一无所知。

但是,我的妈妈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她教我背诵了很多古诗和儿歌,打开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修改润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修改润色对作文的重要性。

2.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在修改作文时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读原文,找出其中的问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切磋、启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再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

修改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

给一篇文章修改、润色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希望这一课的学习能给你一些启发。

二、文题展示
1.阅读课本给出的原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2.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修改。

可以尝试边朗读边修改。

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

3.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三、写作指导
1.(1)读题审题。

仔细阅读《寻人启事》这篇文章,首先分析这篇文章有哪些优点,哪些存在着不足:①叙述方面太多平铺直叙,缺少情感的流露,缺少人物内心的刻画;②有人物的语言描写,但是缺少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刻画;③文章结尾没有新意,这篇文章立意应该很好,但是最后没能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愧疚。

这些不足之处就是下一步作文润色的地方。

(2)修改润色。

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润色文章,让内容不要过于平铺直叙,学会使文章变得曲折起伏,增加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等,使内容变得充实、具体,增加可读性。

学习组织语言,使语言更加流畅、有表现力,动笔前要反复斟酌,以防“点金成铁”。

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文章内容,都要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明确性。

2.(1)审读原作。

学会用批注法审读原作,找出一篇原来的作文,先从词句角度审读,标注错别字或不通顺的语句。

然后审读原作的立意、语言、主题、结构等方面的不足。

接着制定出修改润色计划,打算怎样开头、结尾,怎样用好的语言表现主题,怎样使作文更加完美,具有可读性等。

(2)修改润色。

尝试两遍阅读修改方法;第一遍顺读作文,标注出认为现在阅读拗口、不通顺的句子和错别字等;第二遍再读作文,要在内容和语言等方面有欠缺的地方进行修改或增删。

修改后可以再顺读一遍,确保修改后的作文要比原来的作文更出彩。

3.(1)思路点拨。

首先要梳理出自己写作的基本情况,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总结过去自己写作中的成绩和不足。

(2)方法指导。

关于作文润色有两个层面的事情要做:一是要做到文从字顺,即符合作文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念文章的办法,即凭借自己的语感,你会发现有许多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往往这些地方是不通顺的,不符合语言规范的。

这些地方就需要改动。

二是要做到文采奕奕,这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用词就不只是“准确”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了,要生动、形象,要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写完此次作文后,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看看除了字、词、句之外,立意、结构等方面还需要作哪些修改。

四、范文评析
【原文】
我是这样成长的
“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

聪明的我,6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

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

3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告别了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

安徒生的童话故
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

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

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确了人生奋斗的方向!
【改后】
童年的影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可是童年那段欢乐的时光还会再来吗?我等啊等,总不见它回家的身影,它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我满心留恋地翻开影集,才知道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知道时光总是要流逝的,只有影集才能保存它的倩影。

看着一张张照片,一行行成长的足迹映入我的眼帘……
5岁——吟颂诗篇
5岁的我是一张白纸,那时的我对世界还很懵懂。

妈妈是我第一任老师,教我背很多古诗,背很多儿歌,认很多字,为我打开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当我看见清清湖水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当我看见满塘荷叶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随景而出。

母亲把我带上了朦胧而充满诗意的文学之路。

8岁——挥毫泼墨
6岁时我已经跟着爷爷学习书法了。

8岁时,在爷爷的鼓励下,我首次亮相电视台,为全国观众展示书法才华,并获得优秀奖,在人生路上留下第一个闪亮的足迹!它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在那以后,我还获得了世界少儿书法大赛第六名。

在爷爷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书法水平又有了很大进步,在省书法大赛中不断赢得一次又一次金奖。

书法不仅让我提高了修养,而且让我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10岁——成长烦恼
随着年龄的渐长,我的学习负担一天天加重,这时我才懂得了学习的艰辛。

看到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认真,我才知道什么叫竞争。

于是,我也狠下功夫,苦读诗书。

那时的我已经知道什么叫目标,知道了什么叫理想。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懂得了成长的背后隐藏着不尽的烦恼,懂得了获得成功需要付出不尽的汗水,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12岁——走向成熟
12岁是我人生经历的转折点,是我离别童年走向少年的转折点,我感觉自己在渐渐长大,渐渐成熟。

我得到过很多荣誉,很多奖状,并多次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英姿”,但我更尝
过不少的苦痛,尝过无数次的失落。

成功了,我不骄傲,失败时,我不气馁,就这样,我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成长,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走向成熟!
合上影集,我似乎看到路还在不断延伸。

看着这或长或短的人生路,我看到了童年的梦想,在流淌,在长大,在飞翔……
总评:这篇习作选择了翻阅影集这条主线,将生活中的剪影一张张地铺在这条主线上,让人眼前一亮。

作者撷取了成长路上的四朵浪花,精彩呈现:一是巧妙选“点”,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截取了5岁、8岁、10岁、12岁的成长片段,并用小标题有条有理地展示了成长的历程,表现了自己成长和奋斗中的喜悦和艰辛。

二是善于描“细”,如5岁的看水吟水、观花颂花的描写,这些都是很生动、很有表现力的细节。

这些细节使得文章内容更充实、更生动形象。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在回忆自己童年生活后,借此抒发了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叹,使得主题得以升华,且富有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