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Microsoft Word 文档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浅析

界而治理 的形象写照 。而 在同一治 内 , 衣饰则成为赏罚的手 段 :古 : “ 之帝王 , 有命 民, 必 能敬和矜孤 , 取舍好让者 , 命于其 君, 然后得 乘饰车 、 马 , 骈 衣文锦 。未有命者 , 不得衣裳 , 不得
维普资讯
湖 北 社 会 科 学 人 文视 野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浅析
李 永 燕
( 武汉工交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0 6 ) 302
摘要 : 饰是 一定社会 文化 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 服 它是 人类社会进 步的产 物 , 同的 民族服 饰反 映 了不同 的民 不 族文化 。我 们既要发扬 民族传 统服饰 文化 , 又要 注重 时代 性与 民族性 的统 一 。 关键 词 : 少数 民族 ;服 饰文化 ;多样性 :个性化
多彩的服饰情况看 , 蓝蚁之 国” “ 的称呼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
国少数 民族服饰无论 从质料 、 色彩来看 , 还是从式样、 搭配来
文化的观点。他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 “ 货品,
技术 , 习惯及价值 而言的 , 思想 这概念包 容着及调节着一切
社会科学 。”
在刚刚与动物相揖别之后 的相当一段 时间内 ,早期 的 人类是没有 任何 服饰的 。现代科 学 已经证 明 , 和人 、 猿人最
切近的进化环节是哺乳动物 中的灵长类 。 一切哺乳动物 ( 也
耒耜、 兵戈诸物 , 其生活之单简 可想 。 至黄帝时 , 诸圣勃兴 , 而
过程 中所创造 的一切物 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 ,都可 以归结为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品类特点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品类特点素来,民族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民族服饰不仅仅是装饰和表现身份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传递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维护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
而民族服饰的品类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让我们来品味一下它的文化内涵和品类特点。
一、文化内涵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表现一种民族的特色和历史,也可以展现出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在服饰的纹饰、图案、颜色和用料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和含义。
1、纹饰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服饰常常以纹饰为主要标志和表现方式,这些纹饰有着不同的画法和意义,例如藏族的阳具图案和带钩的纹饰,表现了藏民丰富的性文化;蒙古族的“骑士铠甲”图案,展示了蒙古族勇猛豪迈的民族精神;维吾尔族的“花鸟图案”,则传递了维吾尔族独特的热情和文化。
2、图案图案也是民族服饰中重要的元素,它们以风格独特、变化多样而著称,如壮族的龙凤呈祥、锦绣山河图案,表现了壮族崇高的宗教信仰和强大的国家气度;彝族的红色长袍,上绣九个红花和九个黑花,寓意着“九九归一,完美无缺”。
3、颜色颜色在民族服饰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色彩不仅可以传达民族的审美观念,也能体现其文化精华。
如傣族服饰以色彩鲜艳、互相搭配协调而著称,象征着傣族快乐、幸福的生活态度;朝鲜族的服装多为鲜艳的红色和绿色,这是由于其崇拜自然和日出而漆成的颜色。
4、用料用料也是民族服饰的重要方面,它们常常根据地域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例如苗族的衣物用料多为棉和麻,以适应湿润的气候和潮湿的环境;而藏族的服装用料则以独特的羊绒、牦牛头发和野生植物纤维为主,以适应寒冷干燥的高原气候。
二、品类特点1、中式服饰中式服饰是民族服饰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它具有华丽、端庄、典雅的特点,常常体现出古代文化的精髓。
例如旗袍、唐装、汉服等,它们的款式、颜色、纹饰都趋于古典主义,体现出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服饰及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服饰及文化内涵服饰的演化变迁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和鲜明写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服饰又逐渐成为以炫耀身份、确定等级以及美化服饰等为主要功能的社会文化产品和商品。
同时,服饰是时代风貌的镜子,服饰的变迁直接反映着流行于那个时代的文艺思潮和当时人们的处世哲学。
下面介绍一下胡服这种具有自由内涵的服饰文化。
胡服的来源中原的胡服最初出现是因为赵武王的“胡服骑射”这场改革。
当时的赵国军队服装都是宽衣袍带、长裙长袍,行动极其不便,影响了军代的战斗力。
赵国被动挨打,并非赵国国弱民衰,而是在于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进行改革,效仿胡人穿胡服,减轻服装的束缚。
鉴于此,赵武王于公元前307年实行“胡服骑射”,推行服制改革,首先要求朝中官员改装,其次赵军该穿胡服。
这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交汇融合。
胡服的文化内涵(1)胡服体现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向往自由的心理。
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中,擅于骑射,长于奔驰,辽阔的草原从始至终给他们的心理灌输了自由的空气。
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舞蹈、服装等等这些都是其最明显的反映。
(2)弱化了服装的身份标示功能,而强化了实用功能。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传入中原之后。
中原文化中,服装不仅是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分不同民族的标志。
统治者都用服装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等级不同,他们的服装会有非常严格的区分,一旦越位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而胡服的传入,强化了融合的观念以及北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弱化了服装的身份标志作用,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实用功能。
(3)中原广穿胡服这种抛却“文明”的习俗,仿效“蛮夷”之所为的行为,是对服饰等级制度的否定,显示了古人勇于向礼制挑战的气魄。
自古以来,中国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很具体的体现,而改穿胡服实际上削弱了这种身份地位的区分。
胡服被称为“服妖”,赵武王的这一服制改革,不仅是对传统服装的革新,同时也是对传统等级观念的挑战,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装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服装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逐步形成的。
从远古时期的
皮毛裘袍到后来的丝绸制品,再到清代的龙袍凤袍,中国传统服
装经历了漫长而繁荣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风格以简洁、朴素为主要特点。
颜色方面,中国传统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吉祥如意。
同时也会选用其
他颜色,如黑色、白色等。
立领、直袖、褶裥等设计元素也是中
国传统服装的特色。
三、中国传统服装的材料
中国传统服装的材料主要有丝绸、棉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面料。
其中,以丝绸面料最为常见,因为丝绸面料具有光滑、柔软、丝
绸质感、色泽鲜艳等特点,是中国传统服装首选的面料之一。
四、中国传统服装的服饰搭配
中国传统服装的服饰搭配注重各个部分的和谐搭配,例如龙袍
的袍、袍带、头冠等元素组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龙袍的威严气质。
同时,中国传统服装在服饰搭配方面也非常注重对称美,例如对
称的插肩、立领、挽袖等设计元素,使得中国传统服装的整体效
果更具完美的和谐美感。
五、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民俗风情等诸多元素。
例如,红色的龙袍寓意吉
祥如意,是中国皇帝着装仪式中必须穿戴的一种服装;彩绸小褂
则寓意幸福,是传统婚礼上的必备服装。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发展历程、
设计风格、材料、服饰搭配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通过
了解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衣着形式,更是一种象征和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和解读。
首先,传统服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阶层差异。
在古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有着不同的着装规范。
例如,帝王、贵族穿着华丽的龙袍、袍服等,象征着威严和权力;士人则穿着青衫、白衣等朴素而端庄的服饰,彰显了他们的文人风采;而普通百姓则穿着素朴的衣物,反映了他们的朴实和劳动生活。
传统服饰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中国古代的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精美,体现了人们对于审美的重视。
比如,明清时期的汉服,以其独特的剪裁和绣花工艺,营造出了华丽而端庄的氛围。
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服饰还融入了许多寓意和象征意义,比如龙袍上的龙纹代表着皇权和吉祥,麒麟图案代表着祥瑞和吉祥。
传统服饰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礼仪和道德的重视。
在古代中国社会,礼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方式。
传统服饰在设计和穿着上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体现了人们对于礼仪的尊重和遵守。
比如,妇女穿戴的汉服要遵循“三从四德”的原则,男子的礼服要符合各种场合的礼仪要求。
通过传统服饰的穿着,人们传递出对于礼仪和道德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统服饰还承载着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崇拜。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自然和宇宙是有秩序和规律的,而这种秩序和规律也反映在传统服饰的设计中。
比如,服饰的颜色和图案往往与四季、五行等自然元素相关联,以表达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同时,传统服饰也融入了许多与自然和宇宙有关的图案和符号,比如云纹、山水图案等,以表达人们对于宇宙和自然的赞美和感悟。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审美追求、礼仪道德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拜。
通过传统服饰的传承与演变,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服饰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服饰的设计和风格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在服饰的图案、纹饰和色彩方面,通常都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元素。
比如龙、凤、麒麟、蝙蝠等动植物图案,以及云、波浪、山水等自然元素,都是中国古代服饰常见的图案和纹饰,这些图案和纹饰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服饰的颜色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比如红色是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色彩,象征着喜庆和祥和;黄色代表着皇家的尊贵地位和神圣权威;蓝色则与中国的宇宙观和自然哲学有着深厚的联系。
这些颜色都渗透着中国人的文化情感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民族文化内涵。
二、社会制度内涵中国古代服饰的设计和使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等级秩序。
比如在封建社会里,服饰的等级和身份含义十分丰富,不同阶层的人穿着的服饰有着明显的等级区分。
比如嫔妃、贵妇人穿戴的华丽服饰,和平民百姓穿着的朴素服饰,就体现了社会等级的不同。
中国古代服饰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男女有别、礼仪之讲的社会习俗。
比如女子穿着的裙襟宽大,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里对女子贞洁的要求;而男子则穿着的上衣在设计上注重较大的肩宽和较窄的腰身,以突显男子的阳刚之气。
这些细节都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反映的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内涵。
三、艺术审美内涵中国古代服饰在设计和制作上注重了艺术审美的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服饰艺术的追求和理解。
中国古代服饰的设计构思上非常独特,注重了对服饰整体形象和细节做工上的处理,达到了一种美的境界。
比如在服饰的图案和纹饰上,常会使用刺绣、绣花等工艺技法,使得服饰更加丰富多彩;在服饰的服带、钮扣、挑线等细节上,也会使用金银、玉石等贵重材料来点缀,增添服饰的奢华和华贵感。
中国古代服饰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精湛,采用了许多高超的技艺和工艺手法,比如锦缎织就、金银丝绣制、宫廷手工细针绣等,使得服饰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浅析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与特点(doc 21页)

浅析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与特点(doc 21页)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社会的横断剖面还是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服饰都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变化,是与其总体文化的演进紧密联系的。
只有在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对该民族的服饰作出深刻的理解。
第一、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文化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物质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任何文化现象。
反之,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
凡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可以归结为文化。
在刚刚与动物相揖别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早期人类是没有任何服饰的。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和人、猿人最切近的进化环节是哺乳动物中的灵长类。
一切哺乳动物(也包括鸟类等非哺乳动物),和外界气温的适应和体内温度的调节,是靠皮毛来实现和进行的。
秋冬绒毛生长,春夏绒毛脱落,是鸟类兽类中随处可以观察到的事实。
如果猿和人的揖别点是以学会制造工具来确定的话,不可能在学会制造工具的同时,第一批早期人类的体毛就会掉光。
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原始人类与外界气温的适应和对自己体温的调节,仍然是靠体毛来实现的。
随着早期人类对世我们知道,人类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可以区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样三种大的类型。
其中,物质文化实在具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处处使人们觉得不可缺少。
和一切物质文化的创造物相一致,服饰也拥有具体形象、直视显眼、实用普及等点。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必须穿戴一定的服饰,而且服饰是无保留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人们只要上下打量一眼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服饰的质料、形制、色彩、组合,从而也就可以大略了解这个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水平之上。
由于服饰可以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剪裁缝制而成,衣裙的用料如何,也就可以反映出穿衣人自己及其生活的。
社会的生产发展程度,反映出穿衣人的经济状识和生活水平。
民族服饰文化

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是各个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传统、历史、宗教、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等方方面面。
在衣着、服饰方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本文将从汉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几个典型的民族着装文化为例,探讨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
汉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已开始使用丝绸、麻布、皮革等材料制作服饰,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文化。
传统的汉族服饰中,男性通常穿着长衫、马褂、袍子、云肩等,女性则穿着长袍、衣裙、百褶裙等。
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穿着也有所不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社会身份。
如京剧演员穿的花脸、老生、青衣、花旦等角色服饰,不仅传承了古代汉族服饰文化,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藏族服饰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之一。
藏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图案、色彩和工艺而闻名于世。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裹腿、鞋子、毛毡帽等,女性则穿着长袍、办垂、披肩、包头巾等。
传统的藏族服饰多采用精美的刺绣、珠饰、流苏等工艺,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中的吉祥图案、佛教符号等也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藏族人民将八吉祥符、狮子、莲花等佛教图案装饰在服饰上,以示对宗教信仰的敬仰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维吾尔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文化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服饰多以大方、明快、明亮的色彩和丰富多样的刺绣为特点。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头巾、围巾、褂子等,女性则穿着长裙、背心、丝巾等。
维吾尔族的服饰以其独特的刺绣工艺和图案设计而著称,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手工艺精湛的特点。
维吾尔族服饰中还常常出现与自然、动植物相关的图案,寓意着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朝鲜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之一,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六中 王万里遮羞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起源于遮羞。
论据之一:《圣经》说,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后,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深感羞愧,开始用树叶缠身蔽体。
论据之二:目前许多原始部落的成员都用树叶、布条遮蔽性器官。
装饰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的发明是为了更好地打扮自己,因此服饰起源于装饰,是人类爱美之心的真实写照。
实用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的产生是为了避体。
远古时期,人们生活在冷热不定的自然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打、石磕树绊。
为避风防寒人们用兽皮加身,树叶避体,为防磕绊碰撞人们发明了护膝护腿,后来从蜘蛛结网中获得启示,用葛藤、粗麻、树皮等纺布制衣,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缝制衣服的骨针和纺织物的残片。
实用的功能:无衣裸袒是原始人类共同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
《三国志》记载“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为了防寒蔽体,服饰开始出现。
大概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骨针和原始纺织技术,将麻、树皮等植物制成纤维,纺线织布。
第二节: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一、民族服饰的功能审美的功能:服饰虽然不一定源于审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需求达到满足的条件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日益强烈,服饰的审美功能不断增强。
标志的功能: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同等级的官员,服饰的图案皆有区别,一般文官以鸟类图案为主,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武官以兽类图案为主,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虎豹。
在少数民族中,服饰是划分等级、区别地位的标志。
例如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妇女外出时都要顶盖头,颜色之别反映年龄级差,少女戴绿盖头,结婚后戴黑盖头,老年人戴白盖头。
而在凉山地区,过去彝族服饰的不同颜色就标志着阶级区别,黑彝代表贵族,白彝代表奴隶。
傣族喜欢纹身,贵族用红色图案,一般人用蓝黑色。
在现代社会,阶级的区别虽然消除,但有些少数民族仍然喜欢在服饰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通过“夸富、露富”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教化的功能:传统服饰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将许多处世哲学、做人原则,浓缩成若干文化符号,编织在服饰上起警示的作用。
例如苗族男子戒度时所戴的斗笠象征胎2.6藏族女子的银腰带儿在母腹“不见天日”,所缠白带象征脐带,以示自己与母亲血肉相连,永不忘本。
我国古代皇帝的加冕服十分复杂,龙袍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冕冠上的长方形覆板前低后高——延,象征着王者之位虽然至高无上,但也要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延前面悬挂的一串串玉珠——疏,隐喻蔽明,意在提醒王者非礼勿视;系在冕冠两旁的玉石——纩,寓意是塞明,表示帝王要非礼勿听,不信谗言。
服饰折射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分化和融合,各民族服饰相互影响。
势力强大的先进民族,其服饰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曾经流行于汉族的服饰以宽袍、大袖、连襟、交领、裹带为特征,这种服饰如今在汉族已经不复存在,但在瑶族、侗族、水族、哈尼、基诺、高山等少数民族中仍然流行。
清朝至民国,满族的旗袍对襟衣,曾经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目前在汉族和满族中已不多见,但在北方蒙古、鄂温克、鄂伦春、回族以及南方的彝、壮、土家、布依、侗、仫佬等民族中颇为流行。
这说明少数民族服饰往往保持着中华民族古代服饰的特征,残留着诸多的原始文化的遗物,展示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二、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苗族有很多支系,服饰非常复杂,但女子裙装普遍有黄、蓝、绿三道杠。
据苗族传说,他们原来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坝子,其祖先是蚩尤,后来与黄帝相争,大战于冀州之野,败北后,他们淌过浑水河(黄河)、越过清水河(长江),最后才来到西南地区。
三道杠就分别代表他们曾经生活的坝子和迁徙过程中渡过的黄河、长江。
服饰表征人的意识和社会关系: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向前发展,人类的婚姻关系经历了由动物式的杂婚到氏族外婚,这样人们就不能随便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性器官,所以原始部落的人虽然裸坦,但总有一些遮蔽物。
的性器官遮蔽物,例如怒族、佤族、独龙族、高山族的羞耻带、遮羞板、兜档布,说明服饰曾经作为性遮蔽物和保护物而存在确有事实。
伴随社会发展,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演变。
例如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既是她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反映,又是妇女地位崇高,女权至上的象征。
而德昂族女子戴藤腰圈和篾箍就体现了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对妇女的一种束缚。
德昂族妇女多穿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德昂族姑娘成年后,图2.12苗族服饰的“三道杠”要在腰部佩戴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或包上银皮、铝皮。
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心灵手巧。
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石洞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
男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蔑编成腰箍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
这个神话证明德昂族先民曾经穴居,曾经由杂婚向对偶婚过渡,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
服饰体现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往往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装饰,这些饰物与御寒、遮羞、美观、财富、权力都没有关系,体现神圣的宗教信仰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例如佛教规定教徒必须穿袈裟;伊斯兰教规定女性必须穿着正派得体,“丝绸之路”的要道,西北少数民族大都受信仰伊斯兰文化影响,男子戴小帽,女子披面纱。
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中也有许多宗教信仰的内容。
例如藏族女子普遍胸前戴有银链和“呷乌”。
“呷乌”是一种十分精致的金属小盒,内装有佛像或者喇嘛、活佛的神物。
彝族男子的发型很特别,头顶的“英雄结”象征崇高的民族精神和男子的英武气概。
一般来说,服饰随社会发展而演变,但是与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有关的装饰,是服饰中最稳定的因素。
彝族支系庞杂,但无论那个支系,男子发型相似,头顶有一锥髻,俗称“天菩萨”,那是“男魂”所在,不可触摸侵犯。
彝族男子一生中,“天菩萨”发型有几次变化。
未婚男子头顶前蓄一束约三寸长的头发,称为“如比”,结婚后的男子请人在头顶梳小辫,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深色布包裹,右前方扎成长椎形的发髻,称为“子尔”,汉语称为“英雄结”。
青年男子的“英雄结”细如竹竿,中老年男子的“英雄结”粗似拳掌、贯于额中。
从今天凉山州美姑县彝族男子的“英雄结”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彝族先民在远古时长途迁移的痕迹,先祖从滇、黔两省向四川凉山地区迁移时,曲列宗系从左边渡金沙江,古候宗系从右边渡金沙江,因此曲列支系的后裔“英雄结”偏左;古候支系后裔则偏右。
服饰反映神秘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人类文明早期的现象,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处于混沌无知的状态,由此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我们的56个民族在各自的文明史上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例如汉族尊崇龙,瑶族尊崇狗,彝族尊崇虎,羌族尊崇羊,黎族尊崇猫,高山族尊崇蛇,鄂伦春族尊崇熊。
各民族将自己的崇拜对象转绘成图案,描在服饰或者建筑上,世代相传。
苗族有上百个支系,服饰非常复杂,但大多数苗族服饰都有牛的图案或装饰。
这起源于一个传说:远古的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人在其间直不起腰,天神驾着修狃即神牛来解救,他驱着修狃东犁西耙,终于把天地分开,并用金银造出日月悬挂在天上。
因此苗家儿女把对牛的崇拜化成身上华美的装饰。
服饰承载古老的神话传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往往渗透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中,心灵手巧的人们把这些神话编织成精美的图案或者特殊的装饰转绘在服饰上,既表达他们的民族传统,又显示他们特殊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
彝族姑娘在婚前有戴鸡冠帽的习俗。
传说很久以前,雄鸡曾救过一对青年男女。
一天夜晚,一对恋人在密林中相会,被森林中的妖魔发现了,贪婪残暴的妖魔杀害了小伙子,企图抢占美丽的姑娘。
姑娘奋力逃走,她跑啊、跑啊,眼看就要被抓住,这时寨中传来雄鸡的啼鸣声,愚蠢的妖魔以为天要亮了,吓得掉头而逃。
姑娘知道妖魔怕公鸡,就抱着雄鸡回到森林中,公鸡“咕咕咕”的叫声吓跑了妖魔,唤醒了她的恋人,他们幸福地结为夫妻。
为了表达对雄鸡的感激之情和希望能永远得到雄鸡的护佑,姑娘做了昂首竖立的鸡冠帽戴在头上,很多彝族姑娘都仿效她,戴鸡冠帽以求吉祥、幸福、平安。
在凉山彝族自治区,已婚妇女普遍戴荷叶帽。
关于荷叶帽也有一个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妇女比男人更聪明,一天,支格阿落(彝族神话中盖世无双的英雄)骑马巧遇犁地的夫妻俩,问男人:你今天犁了多少轮?这位丈夫无言对答。
其妻却反问支格阿落:今天你的马走了多少步?支格阿落哑口无言。
第二天,支格阿落不服输,又找到这对夫妇,说:我今天牵来一只公羊,叫你的男人回家养羊,让公羊生羊羔,妇人机智地说:我男人正在家里生孩子。
支格阿落惊奇问道:男人怎会生孩子?妇人答道:那么公羊又怎能生羊羔呢?聪明绝顶的支格阿落又败在她手下,于是下令缝制荷叶帽给已婚的妇女们戴上,用于“盖住”她们的聪明才智。
孰不知,荷叶帽成了已婚妇女骄傲的头饰,使她们更加美丽动人。
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经济发展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现代服饰日趋简单、实用,厚重、复杂的传统服饰显然已经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节奏格格不入,但是我们不能以“过时”而将传统服饰全盘否定,从传统的民族三、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服饰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的冲撞,可以吸收许多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明符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分尊卑,别贵贱”的标志功能消失,但是作为文化的显性表征,服饰依然是区别不同民族和团体的标志。
例如苗族按服饰分为红苗、黑苗、花苗、白苗等不同支系;瑶族按服饰分为蓝靛瑶、红头瑶、白裤瑶等支系。
在民族杂居的地区,服饰使人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在发达国家,服饰的职业区别功能日益突出。
例如在日本厂有厂服,店有店服,校有校服,甚至每个车间、每个工种都有不同的服装,日本人对于自己的传统服饰非常珍惜,在结婚或者重大节日时都要穿上民族服饰,这说明服饰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精神象征的功能,它可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民族的自豪感。
信息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但另一方面文化的融合促使我们更加重视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民族气质,更渴望展示民族的灿烂文明和独特的审美意识。
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看法,说说该如何弘扬我们民族灿烂的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