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第1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第1

14.下列不属于欧洲“新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的是( ) A.爱伦·凯 B.桑代克 C.沛西·能 D.利茨 【答案】B
15.新教育运动推行( )的教育目标
5 / 47
圣才电子书

A.儿童中心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活动中心
C.家庭中心
D.社会中心
【答案】A
C.帕克
D.蒙台梭利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注意区别这几个人物的不同的影响。帕克率先在马萨诸塞州昆
西市进行改革,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在揭露美国学
9. 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
3 / 4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1899 年德莫林创办罗歇斯学校 B.1921 年“新教育联谊会”的成立 C.1893 年巴德利建立贝达尔斯学校 D.1889 年雷迪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 【答案】D
2.( )创办了德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寄宿学校,形成了“乡村之家运动”。 A.德莫林 B.雷迪 C.利茨 D.德可乐利 【答案】C
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怀特海 B.沛西·能 C.雷迪
1 / 47
圣才电子书

D.拉伊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D
4.提倡“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的教育家是( )。 A.蒙台梭利 B.梅伊曼 C.凯兴斯泰纳 D.沛西·能 【答案】C
5.昆西教学法是由( )提出来的。 A.沃特 B.帕克赫斯特 C.帕克 D.华虚朋 【答案】C
6.在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中,主张个别教学制度的理论是( )。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葛雷制 D.昆西教学法

外国教育史 第十六章欧洲新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第十六章欧洲新教育思想

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个性心理学与实验心理
学》和《新教学法》等。
1.教育教学观
德可乐利重视儿童的本能与兴趣,将它们视
为教育的基础。同时,他也重视环境的作用,强
调两者的融合。
在教育环境的安排方面,德可乐利认为教育 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生活
服务。
2.课程论和教学方法
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是以“兴趣中心”为其主 要特征的。在他看来,儿童的生命冲动在由他们 的基本需要所唤起的兴趣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 此,学校教育应当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根据单元学习方法把教 学分为三段:观察、联想和表达。
2.教育目的和自由教育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罗素还明确提出
了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在《教育与社会秩序》一书中,罗素也提出
了反对强制教育,主张自由教育的观点。
3.德育和智育
罗素还研究了6岁前儿童的品行教育问题。
罗素认为,儿童6岁以后,学校教育最好应
当把精力主要放在儿童的智力进步上,并借此促
成所需品性的进一步发展。
三、罗素的教育思想
简介:罗素(B.A.W.Russell,1872~1970) 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主 要教育著作有《教育与美好生活》和《教育与社 会秩序》。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开始注意教 育问题。
1.论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制度的民主化。 (2)教育内容的实用化。 (3)教育方法心理化。罗素高度赞扬心理 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4)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罗素认为这 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对欧洲新教育思想的总体评价
总之,欧洲新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

教育思想流派ppt课件

教育思想流派ppt课件
二十世纪以来教育流派
——教育学的发展
最新版整理ppt
1
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 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 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 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 伊的《实验教育学》。
最新版整理ppt
2
实验教育学
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 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
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最新版整理ppt
14
二十世纪以来教育流派

实文 验化 教教 育育 学学
用 主 义 教 育 学
批 判 教 育 学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 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最新版整理ppt
3
实验教育学
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近 百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反 对传统教育学思辩式的和经验式的研究方法,但由于受实证主 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倡导的实验方法有很大的局 限性,特别是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方 法,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收到了来自文化教育学的 批判。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 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ppt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ppt

影响与评价
• 永恒主义教育一般是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 的对立面而引起人们注意的。但从整体上来看,它并没 有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却表现出明显的传统教 育倾向。尽管永恒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都主张传统 教育,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却攻击了要素主义教育。相比 之下,虽然永恒主义教育与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有着一些 分歧,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作为一种 教育哲学思想,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 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主要限于大学 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特别是由于永恒主义教育用 复古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限于古典著作上,因此遭到了 许多人的批判。
七、结构主义教育
•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结构主义教育是一 种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它是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的认知 心理学为基础的。 •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主要理论
• (1)注重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 • (2)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 (3)提倡广泛使用与结构课程相适应的“发 现 法”。 • (4)教师是结构教学的主要辅助者。
主要观点
•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目 的。 • (3)把行为科学作为学习过程的基础 。 •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 (5)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劝说教育。
影响与评价
• 就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具体主张来说,它 是实用主义教育在新的社会时期中的继续。其他 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也抓住这一点对它进行批判。 改造主义教育批判了与它同一时期出现的要素主 义教育和永恒主义教育,但又包括了它们所阐述 的教育观点并结合到自己的模式里去。连布拉梅 尔德本人也承认“改造主义无疑地具有折衷主义 性质”。在50年代时.改造主义教育虽然在教育理 论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教育实际中的影响并不 大。60年代后,改造上义教育开始受到冷落。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课堂PPT)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课堂PPT)
➢ 在文化遗产中存在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要素是 “知识的基本核心”,教育的任务在于使这种 文化要素“在每一个新生代中再现出来”。因 此,以间接经验为主的、预先规定的教材在教 育过程中占有中心位置。
11
➢ 向学生传授教材必须通过一门门的学科系统来 传授各种知识。必须建立一套连贯与系统的课 程体系。特别重视数学、自然科学与外语等 “新三艺”学科。
1.内容: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几乎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 极强化的结果,因此任何行为都是能够设计、塑造 和改变的。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实施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积极反应、 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8
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 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2.评价: 新行为主义教育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并为
1938年在美国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 员会”,代表人物:巴格莱《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 教育的纲领》、科南特
哲学依据:唯心主义的实在主义哲学观和唯心主义 的理论主义哲学观。
10
(二)内容
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训练 (心智训练)
教育过程的核心应是吸收预先规定的教材,必 须重新考虑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建立。
(一)概况 改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
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 50年代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改造的要义 把改造社会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改造不适合当代要求的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
4
(二)内容
1.前提:
当今正处在一个新的文化危机时代,要求用 教育来解救时代的危机,建立社会新秩序。
13
▪ 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受到美国政府

第十六章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十六章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兴起(1883—1918) 标志 实践:帕克 昆西学校、库克师范学校的出现 理论:杜威《明日之学校》《我的教育信条》 《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 2)成型(1918—1929) 1919年3月美国进步教育协会(APEA)成立 1920年“进步主义教育七项原则”制定 1924年会刊《进步主义教育》创刊
(三)儿童学 1. 产生于19世纪末、普遍发展于20世 纪初的一门研究儿童的学科。
他是在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以及 其他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 代表人物:霍尔、克利斯曼 3. 1911年,在德可乐利的推动下,在 布鲁塞尔召开了儿童学第一届国际会议, 以后,儿童学在欧美各国广为流传。
儿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儿童个体的发展及遗传对儿童个体 的制约作用 2)儿童身体的发育过程 3)儿童常见疾病 4)儿童的心理,如本能、感知觉、想 象、思维、语言、情感和意志等 5)异常儿童。
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 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也称“进步 主义教育运动”。
运动包括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 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 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 理论和实验,它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 (社会改良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
2.进步主义教育的过程
*随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教育质 量的提高,重视研究儿童的特性。
*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教 育革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的基础。
*卢梭及其追随者们的教育主张成为教育革新运动 的主要思想渊源。
一 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 改革运动。新教育始于19世纪80年代 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

第十六章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十六章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十六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 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一节:新教育 第二节:进步教育 第三节:实验教育学 第四节:凯兴斯泰纳的“公民 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欧美教育思潮的背景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新的科 学技术广泛使用,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人们试图通过教育的改进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重建。
梅伊曼 实验教育学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 《实验教育学讲义》。 梅伊曼主张实验教育学的研究人员 应该主要是受过训练的实验心理学家, 研究的主要场所是心理学实验室。
杜伊主张将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区分 开来,并在正常的学校环境(教室) 中进行;重视学校、教师在教育实验 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主张教师参 与心理学家、医生和人类学家的共 同研究。
1905年,凯兴斯泰纳在《小学校的改造》 的讲演中,首次使用“劳作学校”这一名称, 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 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 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 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 们是“三位一体”的。
凯兴斯泰纳认为,劳作学校是一种最 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 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 其基本精神是:让学生在自动的创造 性的劳动活动中,得到性格的陶冶。
宿学校——乡村教育之家。
*1899年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
学校——罗斯学校。
*1921 年法国的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
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 理论。 * 1922 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
的 7 项原则,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这7 项原则也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言。
2.进步主义教育的过程
1)兴起(1883—1918) 标志 实践:帕克 昆西学校、库克师范学校的出现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

第16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6.1 复习笔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一、新教育1.新教育的由来及发展(1)新教育运动始末“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开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此后,许多教育家进行实验并提出了重要的教育思想。

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的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

二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2)新教育中的著名实验①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成新型的英国各种领导阶层人士为目的。

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像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

②德国的利茨于1898年在德国哈尔茨山区的伊尔森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以后德国先后出现了以他的学校为模式的许多新学校,形成“乡村之家运动”。

③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

该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因此又有“运动学校”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 教育环境的安排 • 课程论思想的主要特征:兴趣中心 • 教学方法分为三段:观察、联想、表达
12
(四)罗素 • 现代教育四大发展趋势 • 提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
13
• 如何评价新教育思潮?
14
第二节 进步教育
• 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是指 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 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 主义教育运动”。
17
二、几种教育制度和方法
•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 沃特的葛雷制 •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 •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18
第三节 实验教育学
• 实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 •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9
主要代表人物
• 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 美国的霍尔、桑代克 • 法国的比纳
15
进步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 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 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 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 教育和社会事务。
16
(一)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兴起階段
成型階段
转折階段
衰落階段
结束
19世纪末至1918 1918-1929 1929-1943 1944-1957
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 和教育实验
验教育学 •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
理论
2
第一节 新教育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 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 改革运动。
3
(一)新教育运动的由来和发展 开端:1889 年,英国的雷迪创办阿博茨
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
4
发展: • 1893年英国的巴德利建立贝达尔斯学校 • 1898年德国利茨开办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 • 1899年法国德莫林开办罗歇斯学校
5
• 1921 年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代 的教育》杂志。
• 1922 年提出 7 项原则,推行儿童中心的教 育目标。
•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 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8
(三)德可乐利 新教育的代表人物。1901年创办特殊儿童学 校,研究低能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1907 年创办“生活学校”(或称 “隐修学校”)。
9
• 重视儿童的本能与兴趣 • 重视环境的作用
10
• 主张学校应循着两条路线进行改革:加强 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 宜的有刺激的环境。将班级分解为能力小 组,施行主动的、个别化的、适合儿童需 要和兴趣的学校课程。他的教学计划在教 育史上以“德可乐利教学法”著称。
20
• 儿童学 •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
校理论
21
课外作业
• 评述西欧新教育运动。 • 概述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22
谢谢!
23
6
(二)爱伦·凯 • 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被
誉为“瑞典的智慧女神”。她的著作《儿 童的世纪》被视为新教育的经典作品。
7
主张
• 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校 • 废除班级制度、教科书、考试等,让儿
童发展自我 • 将儿童按照不同兴趣和性格分成小组,
自选图书进行自学 • 设立手工工场,进行审美教育 • 建立新的师范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