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ppt

合集下载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第1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第1

14.下列不属于欧洲“新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的是( ) A.爱伦·凯 B.桑代克 C.沛西·能 D.利茨 【答案】B
15.新教育运动推行( )的教育目标
5 / 47
圣才电子书

A.儿童中心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活动中心
C.家庭中心
D.社会中心
【答案】A
C.帕克
D.蒙台梭利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注意区别这几个人物的不同的影响。帕克率先在马萨诸塞州昆
西市进行改革,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在揭露美国学
9. 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
3 / 4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1899 年德莫林创办罗歇斯学校 B.1921 年“新教育联谊会”的成立 C.1893 年巴德利建立贝达尔斯学校 D.1889 年雷迪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 【答案】D
2.( )创办了德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寄宿学校,形成了“乡村之家运动”。 A.德莫林 B.雷迪 C.利茨 D.德可乐利 【答案】C
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怀特海 B.沛西·能 C.雷迪
1 / 47
圣才电子书

D.拉伊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D
4.提倡“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的教育家是( )。 A.蒙台梭利 B.梅伊曼 C.凯兴斯泰纳 D.沛西·能 【答案】C
5.昆西教学法是由( )提出来的。 A.沃特 B.帕克赫斯特 C.帕克 D.华虚朋 【答案】C
6.在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中,主张个别教学制度的理论是( )。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葛雷制 D.昆西教学法

外国教育史 第十六章欧洲新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第十六章欧洲新教育思想

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个性心理学与实验心理
学》和《新教学法》等。
1.教育教学观
德可乐利重视儿童的本能与兴趣,将它们视
为教育的基础。同时,他也重视环境的作用,强
调两者的融合。
在教育环境的安排方面,德可乐利认为教育 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生活
服务。
2.课程论和教学方法
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是以“兴趣中心”为其主 要特征的。在他看来,儿童的生命冲动在由他们 的基本需要所唤起的兴趣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 此,学校教育应当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根据单元学习方法把教 学分为三段:观察、联想和表达。
2.教育目的和自由教育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罗素还明确提出
了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在《教育与社会秩序》一书中,罗素也提出
了反对强制教育,主张自由教育的观点。
3.德育和智育
罗素还研究了6岁前儿童的品行教育问题。
罗素认为,儿童6岁以后,学校教育最好应
当把精力主要放在儿童的智力进步上,并借此促
成所需品性的进一步发展。
三、罗素的教育思想
简介:罗素(B.A.W.Russell,1872~1970) 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主 要教育著作有《教育与美好生活》和《教育与社 会秩序》。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开始注意教 育问题。
1.论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制度的民主化。 (2)教育内容的实用化。 (3)教育方法心理化。罗素高度赞扬心理 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4)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罗素认为这 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对欧洲新教育思想的总体评价
总之,欧洲新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

第十六章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十六章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兴起(1883—1918) 标志 实践:帕克 昆西学校、库克师范学校的出现 理论:杜威《明日之学校》《我的教育信条》 《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 2)成型(1918—1929) 1919年3月美国进步教育协会(APEA)成立 1920年“进步主义教育七项原则”制定 1924年会刊《进步主义教育》创刊
(三)儿童学 1. 产生于19世纪末、普遍发展于20世 纪初的一门研究儿童的学科。
他是在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以及 其他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 代表人物:霍尔、克利斯曼 3. 1911年,在德可乐利的推动下,在 布鲁塞尔召开了儿童学第一届国际会议, 以后,儿童学在欧美各国广为流传。
儿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儿童个体的发展及遗传对儿童个体 的制约作用 2)儿童身体的发育过程 3)儿童常见疾病 4)儿童的心理,如本能、感知觉、想 象、思维、语言、情感和意志等 5)异常儿童。
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 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也称“进步 主义教育运动”。
运动包括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 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 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 理论和实验,它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 (社会改良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
2.进步主义教育的过程
*随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教育质 量的提高,重视研究儿童的特性。
*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教 育革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的基础。
*卢梭及其追随者们的教育主张成为教育革新运动 的主要思想渊源。
一 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 改革运动。新教育始于19世纪80年代 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

第16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6.1 复习笔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一、新教育1.新教育的由来及发展(1)新教育运动始末“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开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此后,许多教育家进行实验并提出了重要的教育思想。

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的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

二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2)新教育中的著名实验①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成新型的英国各种领导阶层人士为目的。

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像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

②德国的利茨于1898年在德国哈尔茨山区的伊尔森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以后德国先后出现了以他的学校为模式的许多新学校,形成“乡村之家运动”。

③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

该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因此又有“运动学校”之称。

第十六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PPT演示课件

第十六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PPT演示课件
17
二、几种教育制度和方法
•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 沃特的葛雷制 •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 •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18
第三节 实验教育学
• 实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 •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9
主要代表人物
• 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 美国的霍尔、桑代克 • 法国的比纳
8
(三)德可乐利 新教育的代表人物。1901年创办特殊儿童学 校,研究低能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1907 年创办“生活学校”(或称 “隐修学校”)。
9
• 重视儿童的本行改革:加强 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 宜的有刺激的环境。将班级分解为能力小 组,施行主动的、个别化的、适合儿童需 要和兴趣的学校课程。他的教学计划在教 育史上以“德可乐利教学法”著称。
20
• 儿童学 •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
校理论
21
课外作业
• 评述西欧新教育运动。 • 概述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22
谢谢!
23
6
(二)爱伦·凯 • 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被
誉为“瑞典的智慧女神”。她的著作《儿 童的世纪》被视为新教育的经典作品。
7
主张
• 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校 • 废除班级制度、教科书、考试等,让儿
童发展自我 • 将儿童按照不同兴趣和性格分成小组,
自选图书进行自学 • 设立手工工场,进行审美教育 • 建立新的师范学校
11
• 教育环境的安排 • 课程论思想的主要特征:兴趣中心 • 教学方法分为三段:观察、联想、表达
12
(四)罗素 • 现代教育四大发展趋势 • 提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 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不能照顾个别差异 等)而创立
▪ 重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其社 会经验的积累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集中体现了自由、合作和独立的时代精神 ▪ 帕氏主张9岁以上学生均可采用此制
道尔顿制的主要做法
▪ 1. 废除班级授课制及年级制 ▪ 2. 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按学科性质在作业室陈
▪ 1.废除班级授课,打破学科界限,要求儿 童从生活中选取主题,在自已设计、实行 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 2.设计活动的种类:创作、欣赏、问题研 究、技能练习等
▪ 3.一般程序为:决定目的、订立计划、实
2.道尔顿制
▪ 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 1887~1973)1920年在马萨诸 塞州道尔顿市道尔顿中学试行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 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新教 育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 洲其他国家。
(一)新教育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 1. 兴起阶段 ▪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阿博茨霍
进步教育七原则
▪ 1.自由发展学生本性 ▪ 2.兴趣作为一切作业活动的出发点 ▪ 3.教师只是教学中的指导者而不是工头 ▪ 4.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 5.研究各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 6.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 ▪ 7.确认进步教育在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1、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
▪ 课程注重以儿童“兴趣中心”为中心。认为人有四 种原始的需要:即供养自己;保护自己免受自然力 的伤害;防卫自己对抗危险和各种敌人;以及活动 的需要。与之相联系,提出人有四种主要的兴趣中 心:即食物;躲避自然灾害;防御敌人;以及劳动 和相互依赖。据此把课程分为关于个人的知识和关 于环境的知识两大类。

欧美19世纪至20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32页PPT

欧美19世纪至20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32页PPT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欧美19世纪至20世纪初批判 现实主义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ppt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ppt

六、新行为主义教育
• 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比较有影响的现代欧美 教育思潮。它是新行为主义这一现代心理学思想 在教育理论上的具体应用。新行为主义是由行为 主义发展而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托尔曼、 赫尔和斯金钠纳和加涅等。新行为主义强调组成 行为的目的,试图解决包括一切心理现象的复杂的 行为问题;主张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用行为来解释, 而一切行为都是由外界引起和受外界控制的。
• 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尼勒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 理论,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主要理论观点
• (1)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完 成”。
• (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 (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 • (4)反对团体教学的方法 。 • (5)教师的责任是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
用的公民。 • (3)学校课程以基督教精神为基础。 • (4)教育应该处在教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影响与评价
• 由于在“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口号下,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也注意吸收其他教育思 想的营养,因此,它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学校里, 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学校里曾产生了较大的 影响。但作为一种提倡宗教教育的教育思 潮,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着连它自己也难 以自圆其说的矛盾,而必然陷入了窘境。
中心地位。 • (3)教育不是生活的复本,而是生活的准备。 • (4)熟读古典著作,模仿古代伟大人物。
影响与评价
• 永恒主义教育一般是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 的对立面而引起人们注意的。但从整体上来看,它并没 有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却表现出明显的传统教 育倾向。尽管永恒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都主张传统 教育,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却攻击了要素主义教育。相比 之下,虽然永恒主义教育与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有着一些 分歧,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作为一种 教育哲学思想,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 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主要限于大学 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特别是由于永恒主义教育用 复古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限于古典著作上,因此遭到了 许多人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爱伦·凯
• 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被 誉为“瑞典的智慧女神”。她的著作《儿 童的世纪》被视为新教育的经典作品。
主张
• 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校 • 废除班级制度、教科书、考试等,让儿
童发展自我 • 将儿童按照不同兴趣和性格分成小组,
自选图书进行自学 • 设立手工工场,进行审美教育 • 建立新的师范学校
(三)德可乐利
新教育的代表人物。1901年创办特殊儿童学 校,研究低能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1907 年创办“生活学校”(或称 “隐修学校”)。
• 重视儿童的本能与兴趣 • 重视环境的作用
• 主张学校应循着两条路线进行改革:加强 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 宜的有刺激的环境。将班级分解为能力小 组,施行主动的、个别化的、适合儿童需 要和兴趣的学校课程。他的教学计划在教 育史上以“德可乐利教学法”著称。
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 和教育实验
主要内容
• 新教育 • 进步教育 • 实验教育学 •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
理论
第一节 新教育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 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 改革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由来和发展
开端:1889 年,英国的雷迪创办阿博茨 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
• 儿童学
•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 校理论
课外作业
• 评述西欧新教育运动。 • 概述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谢谢!
• 教育环境的安排 • 课程论思想的主要特征:兴趣中心 • 教学方法分为三段:观察、联想、表达
(四)罗素 • 现代教育四大发展趋势 • 提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
• 如何评价新教育思潮?
第二节 进步教育
• 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是指 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 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 主义教育运动”。
发展: • 1893年英国的巴德利建立贝达尔斯学校
• 1898年德国利茨开办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
• 1899年法国德莫林开办罗歇斯学校
• 1921 年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则,推行儿童中心的教 育目标。
•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 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几种教育制度和方法
•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 沃特的葛雷制 •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 •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第三节 实验教育学
• 实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 •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主要代表人物
• 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 美国的霍尔、桑代克 • 法国的比纳
进步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 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 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 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 教育和社会事务。
(一)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兴起階段
成型階段
转折階段
衰落階段
结束
19世纪末至1918 1918-1929 1929-1943 1944-19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