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牡丹花 教案
工笔牡丹花头教案

工笔牡丹花头教案教案标题:工笔牡丹花头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工笔画的特点和技法;2.学习牡丹花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工笔画牡丹花的范例、纸张、铅笔、绘画颜料、毛笔、水盘、调色板等;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绘画颜料、毛笔、水盘、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展示一幅工笔画牡丹花作品,向学生介绍工笔画的特点和技法;2.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提问: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它的特点是什么?步骤二:学习牡丹花的形态特征(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牡丹花的形态特征,如花瓣的形状、花蕊的结构等;2.展示牡丹花的照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态特征;3.引导学生用铅笔简单地勾勒出牡丹花的形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牡丹花的结构。
步骤三:学习工笔画的绘画技巧(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工笔画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颜色的叠加等;2.让学生用铅笔在纸上画出牡丹花的轮廓,并用细线条勾勒出花瓣的纹理;3.指导学生使用毛笔和绘画颜料,按照轮廓填充花瓣的颜色,注意细节的表现。
步骤四:实践绘画(3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技巧,选择一朵牡丹花进行绘画;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学生完成绘画后,展示自己的作品;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分享绘画的心得和体会;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教师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绘制工笔画牡丹花,不断提高绘画技巧;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展,进一步了解工笔画的发展和应用;3.邀请专业画家来校进行工笔画的讲座或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教学主题: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教学目标:1. 了解牡丹的特点和意义;2. 学会使用国画颜料,掌握基础笔画;3. 运用所学技巧,画出自己的牡丹作品。
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让幼儿了解牡丹的特点和含义。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展示牡丹,引起幼儿兴趣和好奇。
2. 介绍国画颜料及基础笔画(5分钟)讲解国画颜料的种类和用途,并示范如何使用毛笔掌握基础笔画。
提示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
3. 练习基础笔画(20分钟)通过分组练习基础笔画,让幼儿熟悉毛笔使用方法,并掌握基础笔画。
引导幼儿对每一个学习点进行反复练习。
4. 教学案例示范(15分钟)通过教学案例,让幼儿了解画一幅牡丹画的步骤和技巧。
“一心两瓣三黄金”、“九重牡丹”等画法示范,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技巧和突出画中的重点。
5. 画图实践(60分钟)给出素描,并让幼儿进行实际画图操作。
老师引导幼儿按照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技巧,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牡丹画。
引导幼儿多互动、多适应、多体验。
6. 课堂后讲解与交流(15分钟)当所有同学完成画图作业后,老师要求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画的作品,进行交流与点评。
让幼儿体验到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7. 总结(5分钟)通过课程内容回顾,提醒幼儿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同时,鼓励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并持久的坚持努力。
教学工具:国画笔、墨汁、颜料、水、画笔洗涤盆、纸、作图板、牡丹实物、图片等。
课堂小结:通过此次国画教学,幼儿们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巧,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牡丹画作品。
同时,我们也通过互动交流,建立了幼儿间的互助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增强了幼儿的文化素养。
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牡丹花教案

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牡丹花教案课题: 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牡丹花课时: 1课时课型: 绘画课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花鸟画就是我国民族绘画得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得历史与独特得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得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得要求就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就是“活泼可爱”。
花鸟画要形神兼备。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得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得用笔用墨得方法得讲解与练习,了解中国画得笔墨技法与造型得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得审美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笔墨得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得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得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得创作方法及“画中有诗”得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中国画得用笔用墨方法得讲解与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得笔墨技法与造型得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得审美作用。
通过本课得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得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得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得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画得了解与学习,提高学生得民族自豪感与培养学生得审美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得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与审美评价力。
教学重点:中国画得用笔、用墨得技法。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得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得体现。
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1、教法:在讲授、欣赏、演示得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
2、学法:观赏与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毛笔(白云与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分钟)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等情况。
二:引入新课:(3分钟)我们先欣赏一些工笔花鸟画得优秀作品。
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牡丹花教案

课题: 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牡丹花课时: 1课时课型: 绘画课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
花鸟画要形神兼备。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评价力。
教学重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技法。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1.教法:在讲授、欣赏、演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
2.学法:观赏和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分钟)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等情况。
二:引入新课:(3分钟)我们先欣赏一些工笔花鸟画的优秀作品。
三:讲授新课:(10分钟)(一)情感目标1:中国花鸟画简介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艺术创作活动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艺术创作活动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艺术教育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国画教育中,《牡丹》这一经典的题材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活动中,成为了幼儿园大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牡丹》艺术创作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并共享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深度评估《牡丹》作为国画的经典题材之一,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国画教育中,通过教授《牡丹》这一题材的艺术创作活动,可以让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牡丹》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引导幼儿从情感和认知上与之产生共鸣。
通过学习《牡丹》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艺术修养,培养其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3. 广度评估在进行《牡丹》艺术创作活动时,可以结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观赏名家作品、学习基本绘画技法、自由绘制《牡丹》等方式,让幼儿在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拓展《牡丹》艺术创作活动的广度,使幼儿在艺术体验中获得更丰富和全面的感受。
4. 文章内容在文章中,多次提及《牡丹》这一主题文字,并围绕此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通过对《牡丹》艺术创作活动的分析和评估,总结出在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中,如何通过《牡丹》这一题材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结合个人的观点和理解,对《牡丹》艺术创作活动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思考,展现出对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牡丹》艺术创作活动在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牡丹》这一题材也让幼儿有机会接触我国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工笔牡丹教案

工笔牡丹教案教案标题:工笔牡丹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工笔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学习牡丹花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工笔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掌握牡丹花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c. 学习运用绘画材料和工具进行工笔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b.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模仿牡丹花的形态特征;c.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供指导和反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b. 引导学生欣赏牡丹花的美丽和文化内涵;c.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工笔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牡丹花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3. 绘画材料和工具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工笔画的细致和精确要求;2. 牡丹花的色彩表现和层次感。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电脑和幻灯片;2. 牡丹花的实物或图片;3. 绘画纸、颜料、毛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牡丹花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牡丹花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谈论牡丹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Step 2: 工笔画概述(10分钟)使用投影仪展示工笔画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工笔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解释工笔画对细节和精确性的要求,并与其他绘画风格进行对比。
Step 3: 牡丹花的形态特征(15分钟)展示牡丹花的不同品种和形态特征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牡丹花的形态特点。
重点讲解牡丹花的花瓣、花蕊和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Step 4: 工笔画技巧示范(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工笔画牡丹花的示范作品,并解释绘画过程中的技巧和步骤。
包括线条的运用、颜色的叠加和渐变、细节的描绘等。
Step 5: 学生练习(30分钟)学生使用绘画纸、颜料和毛笔进行工笔画牡丹花的练习。
国画牡丹花教案工笔画怎么画

国画牡丹花教案工笔画怎么画教案标题:国画牡丹花教案——工笔画的绘制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国画工笔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2. 学习绘制国画牡丹花的步骤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国画牡丹花的范本、毛笔、宣纸、墨汁、水盘等;2. 学生准备:纸张、毛笔、墨汁、水盘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通过展示一些国画牡丹花作品,引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和好奇心;2. 介绍国画工笔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表现等。
步骤二:示范与讲解1. 教师现场示范绘制国画牡丹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注重解释每一步的关键点;2. 讲解工笔画的特点,如细腻、精细、注重细节等。
步骤三:学生实践1.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使用毛笔和墨汁进行练习,先练习牡丹花的线条;2. 学生继续练习,逐渐添加花瓣和叶子的细节,注意掌握工笔画的表现技巧;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一些变化和发挥,但要保持国画的基本特点。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1.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将作品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交流;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2. 总结国画牡丹花的绘制方法和工笔画的特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练习。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画家或国画老师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国画的认识和兴趣;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名家的国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国画工笔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国画牡丹花。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绘画水平可能有限,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因此,建议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并参加相关的绘画培训或课外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国画绘画技巧。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 幼儿园国画教案

《牡丹》国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牡丹花的形态特征和美丽花朵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绘画能力,通过学习国画《牡丹》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其对于色彩和形态的感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让幼儿学会用国画笔法描绘牡丹花的形态。
(2) 引导幼儿运用适当的色彩搭配绘制出美丽的牡丹花。
2. 教学难点(1) 需要引导幼儿掌握中国国画的独特笔墨技法。
(2) 要求幼儿能够在绘制牡丹花时保持专注和耐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 牡丹花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看和触摸。
(2) 准备相应的国画工具,如毛笔、墨汁和宣纸等。
(3) 精心设计的牡丹国画教案,包括教学步骤和示范图片等。
2. 幼儿准备(1) 让幼儿穿着舒适的衣服,以便于绘画。
(2) 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幼儿需要参与绘画,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初识牡丹花(1) 让幼儿观看牡丹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描述牡丹花的外观特征和美丽之处。
(2)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例如“你觉得牡丹花有什么特点?”、“你喜欢牡丹花吗?”等。
2. 国画《牡丹》教学(1) 教师向幼儿介绍国画《牡丹》,分享国画名家的相关作品,让幼儿感受传统国画的魅力。
(2) 教师示范用毛笔描绘牡丹的基本形态,注重笔法和动作的讲解。
(3) 引导幼儿在宣纸上描绘牡丹花的轮廓,注重形态和结构的把握。
3. 着色和填充(1) 让幼儿用适当的色彩填充牡丹花瓣和叶子,注重色彩的搭配和渐变效果。
(2) 引导幼儿注重绘画的细节,例如花蕊的描绘和叶子的质感表现等。
4. 教学小结(1) 教师展示幼儿绘制的牡丹国画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2) 教师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艺术创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国画《牡丹》的教学,不仅让幼儿认识了牡丹花的美丽与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情感。
教学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幼儿们的绘画表现,从中发现并引导他们的潜在艺术天赋,促进其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牡丹花
课时: 1课时
课型: 绘画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
花鸟画要形神兼备。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评价力。
教学重点: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技法。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1.教法:在讲授、欣赏、演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
2.学法:观赏和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等情况。
二:引入新课:(3分钟)
我们先欣赏一些工笔花鸟画的优秀作品。
三:讲授新课:(10分钟)
(一)情感目标
1:中国花鸟画简介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
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
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笔墨技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
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
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
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①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
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②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
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
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作品欣赏:
花鸟画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只是一种装饰美术并非独立的花鸟画。
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以写生为基础,中国花鸟画重视写生,以写生做为创作的基础。
这种写生,并不是单纯的简单模仿现实的花卉禽鸟,而是在真实描绘客观对象的基础上,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和其各不相同的特征。
就象表现人物画一样,不以外部的形似为目的,而是更重视传神。
宋朝是花鸟画的高峰,宋代强调写生,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时,对动植物的特点要求更加严格,甚至苛刻,如孔雀开平时是先抬左脚或右脚都是有讲究的(见作品)。
《五牛图》
《出水芙蓉图》牡丹花图
(三)基本技法演示
1:作画步骤:
①起稿:根据原画稿临摹出白描稿;
②用墨:墨分焦、重、浓、淡、清五种,因画而定。
③设色:国画颜料分水色和石色。
水色一般是植物性颜料透明透气又轻盈感,
石色一般是矿物性颜料不透明又厚重感多用于重彩画中。
四:作业布置:(2分钟)
完成以牡丹花为主要内容的临摹作品,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五:课堂练习:(20分钟)
课中巡视辅导,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摹写法完成工笔花卉牡丹花临摹作品一幅。
六:课堂总结:(3分钟)
简要回顾教学中对工笔花卉的处理技巧能力培养的要点及学生对应表现,使学生更加明确绘画努力的方向。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