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试题(李文华)

合集下载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同步测试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同步测试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同步测试一、理解性默写1.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二、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8.“小桥流水人家”,是幅令人神往的美景,它被穿插在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阅读理解(一)3.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

品读
找出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来 细细品味,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小 组交流)
品读要点:修辞、字词、色彩、情感、 意境等方面来赏析诗句。 温馨提示: 我喜欢的诗句是……(有感情朗读), 我喜欢它的理由是……(个人的感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诗人胸襟 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也让人感受到一股 乘风扬帆、无所畏惧、一路前行的豪情。
那萦绕在心中的乡愁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
学习目标
• • • • 吟读: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 品读:品味语言,理解诗意 悟读:比较阅读,体会思乡情感 诵读:熟读成诵
吟读
朗读是一件幸福的事,它能带我们走近 了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产生情感的共 鸣。让我们大声而富有感情地朗读吧!
朗读技巧
教师寄语
家是父母的一句叮咛,家是一顿可 口的饭菜。当我们累了,想回家,当 我们受委屈了,想回家。当我们成功 了,也是想回家。将来有一天,你们 的羽翼丰满了,就要离开家,展翅飞 翔,到时你们也会产生浓浓的乡愁。 那么现在当我们还和家人团聚的时候, 请学会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刻。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面景物那浓浓 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迎来新的 一年。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 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艺术鼓舞力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这18个字共有九个名词,其间无一 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 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勾勒一幅 生动形象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一 种萧条、悲凉的氛围。
• 1、读准音:字正腔圆 • 2、掌握节奏:停顿、重音、语调 • 3、把握情感:符合诗意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 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 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

“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

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

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

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1.B【详解】“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表述有误,要让归雁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试题2:《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XXX/XXX二、XXX左迁XXX有此寄/XXX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XXX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XXX/XXX一、《观沧海》赏析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XXX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答案】1、D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XXX九、秋词(其一)/XXX十、夜雨寄北/XXX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XXX十二、潼关/XXX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XXX据说好友XXX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背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平,实在是写出了XXX 荒远和XXX对朋友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1、D剖析: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三、《次北固山下》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XXX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答案】1、D剖析: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 观沧海<<秋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情吧。

《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春潮正涨,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从海上升起。

红日冲破残夜,恰好把帆儿高悬。

顺风行船,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一场春雨刚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在一个明丽的春日,快要跟岸齐平了。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像贴在水面似的。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过。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快要让人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把草铺在春神把花挂在树上,刚够遮住马蹄。

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这里绿杨成荫,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供人们尽情赏玩,地上,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秋思》《天净沙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夕阳早已往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几户人家,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5七年级语文上一、《观沧海》第一部分: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曹操是1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

”三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子曹丕、、2。

》《选自的第一章,》《原是的题目是后人加的,《观沧海》),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207建安十二年(瑟调曲》)。

七上诗歌鉴赏复习题《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含答案)

七上诗歌鉴赏复习题《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含答案)

七上诗歌鉴赏复习题《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含答案)期中复习专题一:诗歌鉴赏《观沧海》(曹操)1.【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波涛汹涌,山岛高耸挺立。

树木苍翠茂密,各种草丰盛茂密。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溯涌澎湃。

,。

庆幸到了极点啊,就用诗歌来表达白己的心愿和志向吧。

【主题思想】通过登高揽胜所见山水的壮丽景色,热情歌颂了包罗万象的辽阔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树木,抒发。

【理解背诵】1《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

3.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6、《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的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7、《观沧海》中,诗人创造出宏伟的意境,借以表达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8、《观沧海》中,诗人描绘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 ,。

9、《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简答题】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首句中写出了、的意象。

(2)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这首诗中“子规”一词,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中,“愁”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

精 《古代诗歌四首》试题(含答案)

精 《古代诗歌四首》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1)曹操是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__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3)李白,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4)马致远,____________(朝代,地名)人,____________家;“天净沙”是__________名。

2.默写。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2)写出《次北固山下》中对偶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在这四首诗歌中,写“乡愁”的是哪些?哪一首写的“乡愁”更凄凉、浓重?简要说出理由。

二、阅读理解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一、《次北固山下》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
一、默写《次北固山下》。

,。

,。

,。

?。

二、根据要求背写。

1、《次北固山》下道出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2、诗歌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

3、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的句子是:,。

4、诗歌中直接表达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乡思愁绪的句子是:?。

三、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作了铺垫。

D.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四、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1.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2.诗的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3.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字和“悬”字的妙处。

5.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6.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还是不顺利?从诗中哪句可以看出?
7.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天净沙·秋思》
一、默写《天净沙·秋思》。

,,。

,。

二、根据要求背写。

1.《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2.曲中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的句子分别是:,。

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特征性秋景营造羁旅氛围的名句是
,,。

4.《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

5.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三、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作者孤独、寂寥的
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四、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1.小令中“枯藤”“昏鸦”“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有:,。

3.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4.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5.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