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中考题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
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停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飘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做了铺垫。
D.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答案:9A。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 中考试题及答案

试题1:《次北固山下》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
“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
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
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
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1.B【详解】“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表述有误,要让归雁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试题2:《次北固山下》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 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3.引典“鸿雁传书”的句子是:答案:1.D(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错)2.C(红日西沉,错。
海日正从东方生起)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中考次北固山下 王湾

次北固山下王湾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练习: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3、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4、请描述颔联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
(2分)答案: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赤壁译文: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磨洗认出它出自前朝。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郎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练习:1. 简要说说三四两句的含义。
答: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
2.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B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次北固山下》

4、红桥一模. 下列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 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写诗人乘船时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 色。“客路”“行舟”点出诗人漂泊羁旅之情,“青 山”“绿水”则点出季节为春末夏初。
B.颔联描绘了开阔的江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 平的景象。“正”和“悬”相互对应,写出了江风的 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意境十分开阔。
答案:D
答案:D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 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 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 “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很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 光太阳升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 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中考古诗词复习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一、考点梳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所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 望去,面似乎与江岸齐平,使得长江两 岸的距离显阔大。
注意:“归雁洛阳边”意思是希 望 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而 不是让大雁从洛阳捎回一封家书。
1、下列对《 次北固山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作者人在江南、 神驰乡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颔联描写了在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江面上扬帆乘 船顺风疾行的景象,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 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的象征意义 C.颈联描绘出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 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的景象,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哲 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与首联呼应,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 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专题05诗词鉴赏(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天津专用)专题05 诗词鉴赏1.(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用“生”“入”三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2.(2023·天津河西·统考二模)下面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2023·天津西青·统考二模)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2)

11.默写填空。
(8 分,每空 1 分)(1),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孟子>两章》)(2)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3)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4),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5)碧云天,黄叶地,秋景连波,。
(范仲淹《苏幕遮》)(6),波浪如怒,河山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心古》)(7)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烘托闲淡安静之景的句子是,。
12.诗词鉴赏。
( 5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1)以下对这首诗的讲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写遍及他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曲折伸向山外;沿水道奔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方去了。
B.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升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感觉江面特别广阔,江风劲吹,船行迅速。
C.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顾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光景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E.全诗经过对江南艳丽风景和自己的处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政界生活的厌烦和对家乡的想念。
( 2)写出“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一联所包含的真理。
(2 分)答:答案:11.( 8 分)( 1)入则没法家拂士(2)带月荷锄归( 3)对影成三人( 4)锦江春光来天地(5)波上寒烟翠(6)峰峦如聚( 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每空 1 分,错、漏、添字或语序杂乱,该空不得分)12.( 6 分)( 1) BE( B. 江风和暖,船行安稳而迅速。
E. 诗中没有表现“对政界生活的厌烦”)( 4 分,选对一项得2分)(2)新惹祸物都一定从陈腐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中考语文专项辅导训练:诗词阅读(B卷)【含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⑵“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明月别枝..惊鹊:②路转溪头忽见.:(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
(5分)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安九日诗【隋】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3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⑴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分)⑵“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2分)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次北固山下》王湾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王湾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班级:姓名:题型:【理解性默写】【赏析选择题】【课内简答题】【原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者】王湾(693~751)唐代诗人。
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作为唐朝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主题思想】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4、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5、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待,叫诗人产生思乡之情。
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
7、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结构:对仗工整。
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字“入”字赋予“海日”和“江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交替。
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整齐美观,有音乐美。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作用:观天空大雁北归,于是想到凭借鸿雁传书,以解乡愁。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主旨。
8、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