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 中国古代史 课件13

合集下载

优秀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优秀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铁器、铜器、畜力……

文化交流

体育活动、音乐、舞蹈……
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和汉武帝之后,西汉对匈奴 的政策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所处的时期 汉高祖时期
汉对匈奴政策
国力情况
和亲的性质
战争、和亲
武力反击匈奴 和亲
汉初国力较弱
汉初几十年的休养 生息,国力强盛
被迫和亲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之后
国力强盛
平等互利
职能: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 来商旅。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
结果: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张骞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 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西域的物品
中原的物品
张骞通西域有什 么重要意义?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 维
各抒己见:
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辱使命、不屈不 挠、执着进取、不怕困 难、百折不挠,爱国、 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 危等。
丝路第一人——张骞
“他是一个冒险 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 外交家,同时又是一 员战将,真可谓中国 历史上出类拔萃 的人 物也。” ——翦伯赞
张骞出使西域一方面打通了西域和汉朝 交往的通道,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 交流频繁,丰富了中原汉族人民的生活 ;另一方面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府创 造了条件;同时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 非洲大陆的通道,这条通道就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 ——唐· 王之涣
阳 关 遗 址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件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件
件有哪些?
1.政治: 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2.经济:商鞅变法,秦国富强
3.军事:战略正确
历史小评述: 秦旳统一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久割据 争战旳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动到一种崭新 阶段。
长城
陇西
画一画:
东海 秦朝疆 域四至 旳简图 示意图。
南海
东到东海 西到陇西
秦朝疆域四至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
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演一演,说一说 讨论:广起义经过及成果
公 元
大泽乡
张楚政权 进军关中
前 223
起义

旳建立
失败
起义旳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农民旳起义,它沉重打击了秦
朝旳残暴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
础。
你懂得中国象 棋中“楚河” 与“汉界”旳 来历吗?“鸿 沟”旳来历是 什么?
2.秦旳都城在 ( C ) A. 洛阳 B. 洛邑 C. 咸阳
3.右图中最突出旳两人是( B) A.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 陈胜刘邦 D. 项羽吴广
D. 长安
4.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原则试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13课 秦帝国旳兴亡
“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公元前223年, 定都咸阳,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旳中央集权旳多民族国家。
性质:
请与你同伴交流讨论问题: 说一说,秦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旳条

〔北师大版〕中国古代史复习 教学PPT课件

〔北师大版〕中国古代史复习 教学PPT课件

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 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一、炎帝与黄帝
1、杰出的部落首领 2、炎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3、华夏族的形成 4、“人文始祖”黄帝
二、尧舜“禅”让 三、大禹治水(方法、启示)
涿鹿 X

渤海
原来生活在陕西 水歧山东面,后向东 发展,到达今河南 山东一带。
2、炎、黄两族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经过
长期发展,形成了_华__夏__族。 3、后人尊奉_炎__帝_和黄__帝_为华夏族的祖先,
称他们是“人__文__始__祖”。
4、传说中尧舜禹时代,采用民主推选部落
联盟首领的制度,叫“禅__让__制___”。
1. 在下列哪个战役之后,炎黄两部落结成部落联
盟,形成华夏族主体( C )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的产生,结束于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 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饲养猪 狗、水 牛等
原始手 工业
烧制 黑陶
半坡
聚落
距今约 6000多 年
陕西西 安半坡 村
半地 穴式
世界上 最早种 植粟
饲养猪、 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烧制 彩陶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 居民分别是我国_黄__河_流域和 __长__江_流域的早期居民。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
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___粟__和_水__稻 的国家。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历史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PPT课件(1)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历史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PPT课件(1)

3、下列关于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B ) A、秦始皇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 B、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C、广大农民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D、刑罚严酷,一人犯罪,亲属、邻里也要被“族诛”“连坐”。
搜集本课有关成语或典故
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背水 一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楚河汉界、明修栈 道暗渡陈仓、鸿门宴等等
挥秦
剑王
决扫
浮六
云合
,,
诸虎
侯视
——
尽何
李 白
西 来 。
雄 哉 !
两百 千余 载年 人相 民如 论哀 是其 非过 。,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秦王扫六合——秦朝统一六国
1.秦统一六国的背景(原因)
材料: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 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吠犬,南 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 原地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 基础。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 之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 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2.秦统一的过程
燕蓟











2.秦统一的过程
燕蓟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人口约2000万。而修阿 房宫和骊山陵达70万,打匈奴、筑长城30万,移民戍 守越族地区50万,计有150万。再加上修建驰道的, 建筑离宫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于途的运输粮食的, 所以秦朝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三百万。当时全国总人口 大约2000万,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除去老 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总数也只有三四百万人。因此, “丁男”全部服役也不够了,连“丁女”也要抽调去 运输粮饷,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的现象。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课件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课件 北师大版


民更常遭匈奴骚挠,为大 举反击匈奴,现招募一勇

士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
共灭匈奴。重赏!
西域的含义--
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 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称为西域。
二、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图(敦煌壁画)
• 据 使《命后汉,书与·时堂张间邑骞父传等》百载余,目人张的出骞陇接西受,出途使结经西果匈域奴的 ,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 第妻 朝 脱一子的逃次,节,生操辗儿)转公13育到”元8年女达。前, 大后月“来联 夹氏然,络 击。骞张大 匈从持骞月 奴大汉乘氏月节匈氏不奴了国治回失不解的、来(备了经文,保,西济化张持率域、等骞汉众各政方 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面匈的奴情捉况住。, 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 第夺 父 公二统一元次治起前权逃126发回公1年1生汉元9了年内朝前。乱 ,, 历发 域 好他 尽展 各 关才 了汉 国 系带千与 的着辛西 友匈万奴苦沟西系济妻。通域,文子这了各双化与时西国方交堂已汉的的流邑是与联经开
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府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 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丝 绸 之 路
中国的丝织品及其它技术,从长安 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 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绸 之

汉政府在沿途 修道路,设驿
畅 通 的
站,筑长城


成为东西 方文化交 流的桥梁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 联系进一步密切。对外交往也活跃起来。你 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大漠 戈壁中怎么会有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
第13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课件 北师大版.pptx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课件 北师大版.pptx
青铜器
丝绸
瓷器
1
第13课
2
匈奴
战国匈奴王冠
3
2021/1/11
‹#›
一、汉匈和战
时期 汉匈关系
和/战
汉高祖 从汉初的国力来思考
汉武帝
汉元帝
5
2021/1/11
‹#›
汉武雄图载史册,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昭君出塞
7
一、汉匈和战
时期 汉匈关系
和/战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2、文化上: 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方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3
丝绸之路的作用
西方文明 埃及文明
中国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文明
中亚文明
24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 文化交流的桥梁
25
几百年来,贸易的繁荣把东西方紧密地联系 起来。不幸的是,它也传播了疾病,明显地减少 了中国和罗马帝国的人口。
政治
汉设西域都护
丝绸之路
经济 文化
19
丝绸之路示意图
返2回0
欧洲 西亚 中亚 今新疆地区
长安
21
葡萄
核桃 造纸
你知道这些物 品哪些是我从 西域驮回来的? 哪些是从中原 驮过去的吗?
丝绸
良种马 铁器
石榴
22
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瓷器、茶叶…… 1、经济上:中国
西方
香料、琉璃、胡椒……
遇到哪些
玉门关
困难?
阳关
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 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10
11
2021/1/11

中国古代史 讲义 北大

中国古代史 讲义 北大

中国古代史讲义北大北大中国古代史讲义第一章:古代中国的起源与发展1.1 中国古代史的时期划分1.2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3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变革1.5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第二章:中国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辉煌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文化交融2.2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开放2.3 宋辽金元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文化成就2.4 明清时期的封建统治与社会变革第三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3.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3.2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士人文化3.3 宗法制度与家族礼仪3.4 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与变革第四章:古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成就4.1 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4.2 古代中国的哲学与思想4.3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发明4.4 古代中国的教育与科举制度第五章: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交往5.1 古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外交手段5.2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5.3 古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贸易5.4 古代中国的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第六章:中国古代史的评价与启示6.1 中国古代史的特点与价值6.2 古代中国的伟大成就与局限性6.3 古代中国对现代中国的启示与借鉴结语: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

古代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与伟大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古代中国也面临着种种困境与挑战,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第13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件 北师大版

第13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件 北师大版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的桥梁
海上丝绸之路
思考:新疆的楼兰古城曾
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维持了 数百年的繁荣。今天,我们 已经无法目睹楼兰古城的辉 煌,只能凭借残垣断壁去遐 想。你认为楼兰古城消失的 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 些启示?
爱护自然
保护环境
小结:
张 骞 通 西 域
结 要 重 果
设西域都护, 把西域纳入政 府管辖范围内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东 到 秦 秦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东 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海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咸阳
南到南海
第13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战国匈奴王冠
匈奴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匈 秦已并天下,乃 使蒙恬将(统领)三 十万众北逐戎狄,收 河南(指河套地区); 筑长城,因地形,用 (控)制险塞,起临洮, 至辽东,延袤万余 里。……是时蒙恬威 振匈奴。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 保守的象征,有人 认为长城在秦汉帝 国向西开拓推进的 过程中,起到了关 键作用。你同意哪 种观点?
(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建是 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了闭关 锁国的作用。 (2)同意第二种看法。长城对匈奴的进攻 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 通 , 所以具有关键意义。


丝绸之路
促 进 中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活动探究:
历史&七年级
1.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 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 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 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 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2.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 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此诗 赞扬的是 A. 汉武帝的统一 B. 张骞通西域 C. 昭君出塞 D.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水城遗址(黑城、哈剌浩特) 内蒙古额济纳旗 巴丹吉林沙漠
敦煌西夏壁画
陈 炳 应 著
西夏琉璃瓦当
二 南宋与金朝、蒙古的对峙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后的宋、 金(蒙)关系 南宋的内政
宋、金对峙 时期的形势
靖康元年(1126)
八月 金军第二 次南下 闰十一月 东京 失陷 赵构于相 州任河北兵马 大元帅
《辽史· 景宗纪》
七月…癸未,帝督诸军及契 丹大战于高梁河,败绩。 甲申,班师。 《宋史· 太宗纪》
雍熙三年北征战略计划
七月败
五月败
雁门关
杨业 & 折氏
延浦 延训 延玉
代县杨业祠
延昭
延瓌
延贵
延彬
传永
பைடு நூலகம்德政
文广
澶 渊 之 盟
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 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 书于大契丹皇帝陛下。共遵成信, 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 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 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 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 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 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至于 陇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所有两 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壕完葺, 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掘 河道。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 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 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祗,告于宗 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 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 共殛之!远具披陈,专俟报复。
辽、金有史,夏鲜专 书。……国亡之后, 文义莫辨,遂至掌故 失传,宋、辽、金三 史有附传而弗详。
吴广成《西夏书事凡例》
吴天墀 著
①唐夏州节度使拓跋〔李〕思恭(881~895)
③李彝昌
拓跋〔李〕某
⑥李彝殷 ⑨李继捧(赵保忠)
拓跋〔李〕思忠
李彝景
⑩太祖李继迁〔赵保吉〕(982~1004) 太宗李〔赵〕德明(1004~31)
拓 族 跋党,党 氏项不项 ,部属源 居落阿于 羌中尔古 中有泰羌 既拓语人 久跋系, 而氏。属 为, 汉 同可 藏 化能 语 。原 系 系 藏 鲜 缅 卑 语
景宗李〔赵〕元昊〔嵬名曩霄〕(1031~48)
石 雕 人 头 像
位于银川西部、贺兰 山东麓。存帝陵九座, 陪葬墓二百零八座。
彩 绘 党 项 男 侍 木 版 画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发现时未经盗掘 陈国公主(图中上方):辽景宗孙女、圣宗侄女 驸马萧绍矩(图中下方):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 契丹贵族只有耶律、萧两大姓氏,形成两大通婚集团,为 中国古代各民族政权所仅见。
金 面 具
陈 国 公 主 墓 葬 具
银 丝 护 身 网 络
六月己巳 七月癸未
契丹家住雲沙中 耆車如水馬若龍 春來草色一萬里 芍藥牡丹相 間紅 大胡牽車小胡舞 彈胡琵琶調胡女 一春浪蕩不歸家 自有 穹廬障風雨 平沙軟草天鵞肥 胡兒千騎曉打圍 皂旗低昂圍漸急 驚作羊角凌空飛 海東健鶻健如許 韝上風生看一舉 萬里追奔未 可知 劃見紛紛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無 年年海上驅羣胡 一鵞 先得金百兩 天使走送賢王廬 天鵞之飛鐵爲翼 射生小兒空看得 腹中驚怪有新薑 元是江南經宿食 姜夔《契丹歌》 元 忽 思 慧 《 饮 膳 正 要 》
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
辽太祖建国后,先后命人创制 了两种契丹文字。较早创制的 是契丹大字。据载其字数多达 数千,较为复杂,是借助汉字 字体并增减笔划而形成的,其 中有一些完全借用汉字。
契 丹 小 字 《 宣 懿 皇 后 哀 册 》
契丹小字是借用 汉字字形制成的 一种拼音文字, 可以用为数较少 的“原字”拼出 无数的新字、词。 特点为“字少而 该贯”,故又称 “小简字”。
靖康二年(建炎 元年 1127)
四月 金军俘徽 宗、钦宗北撤 五月 赵构(高 宗)于应天府 即位 十月 高宗逃至 扬州
北宋四京: 东京 开封府 西京 河南府 北京 大名府 南京 应天府
国 惟彷 恢 今 而 冀徨 , 越 自 无 阁, 将 在 古 有 下跼 安 荆 有 二 之天 之 蛮 国 上 见蹐 耶 之 家 矣 哀地 ? 域 而 , 而, 是 矣 迫 亦 赦而 以 , 于 何 己无 守 所 危 必 也所 则 行 亡 劳 。容 无 日 者 师 厝人穷, 远 是。 , , 不 宋 高涉 天此 以 所 过 宗然 地所 奔 投 守 致后 之以 则 日 与 金为 间朝 无 狭 奔 国快 皆夕 地 , 而 元 帅哉 大諰 , 天 已 书? 金諰 一 网 。 之然 并 恢 …
辽中京感圣寺舍利塔(大明塔)
揉 面 图 北 京 永 定 门 外 辽 墓 壁 画 宋神宗: “本朝无前代离宫别馆,游豫奢侈非特不为,亦不暇 为也。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不一日 念之。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 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大臣: “陛下圣虑及此,二虏不足扑灭矣!” 宋神宗: “安有扑灭之理?但用此以为外惧则可。” ——《道山清话》
辽的崛起: 943年的形势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辽史· 营卫志) 东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绝大漠。 (辽史· 太祖纪)
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 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 南京析津府=北京 东京辽阳府=辽宁辽阳 西京大同府=大同
辽疆域辽阔,但统治重心主要在东南部的辽河(潢水)流 域。对距离较远的鞑靼、女真诸部,控制并不十分牢固。
北宋的敌方以辽、夏为首要。由 于契丹土广民众,雄张北域,早 具大国的形象;而西夏出自藩镇, 地瘠民贫,在经济上要仰给于中 原,在政治上亦处于臣属的地位, 因此在一般宋人心目中不免要发 《宋史· 夏国传》 生“重燕而轻夏”的错觉。但历 夏人狡狯多诈而善谋, 史事实表明的是:辽、宋在澶渊 强则叛乱,弱则请和, 订盟后经过一百二十多年,两国 叛则利于虏掠,侵犯边 大体上谨守和平,相安无事;而 境,和则岁赐金缯,若 夏、宋间的战争却差不多是无休 固有之。以故数十年来, 止地进行着,它给北宋社会影响 西鄙用师,叛服不常, 的深刻性和多面性,在实际上是 莫能得其要领。 大大超过辽国的。
辰间 澶 ,, 渊 皆两 之 例国 盟 遣互 确 聘遣 立 使聘 了 ,使 宋 亦一 、 有千 辽 因六 两 临百 国 时余 的 事人 和 件。 平 遣逢 关 专春 系 使节 。 者及 一 。皇 百 帝余 生年
宋 真 宗 封 禅 碑
寇 准
河 北 定 县 “ 了 敌 塔 ”
宋 真 宗
本朝民間開版印行文字,臣等竊料北界無所不有。臣等初至燕 京,副留守邢希古相接送,令引接殿侍元辛傳語臣轍云:“令 兄内翰(謂臣兄軾)《眉山集》已到此多時,内翰何不印行文 集,亦使流傳至此?”及至中京,度支使鄭顓押宴,為臣轍言 先臣洵所為文字中事迹,頗能盡其委曲。及至帳前,館伴王師 儒謂臣轍:“聞常服伏苓,欲乞其方。”葢臣轍嘗作《服伏苓 賦》,必此賦亦已到北界故也。臣等因此料本朝印本文字,多 已流傳在彼。其間臣僚章疏及士子策論,言朝廷得失、軍國利 害,葢不為少。兼小民愚陋,惟利是視,印行戯褻之語,無所 不至。若使得盡流傳北界,上則洩漏機宻,下則取笑夷狄,皆 極不便。訪聞此等文字販入虜中,其利十倍。人情嗜利,雖重 為賞罰,亦不能禁。 蘇轍《欒城集》卷四二《論北朝所見於朝廷
党项人原袭羌俗,披发蓬首。元昊建国时,颁布“秃 发令”,此后党项人以“秃发穿耳戴环”见称于时。 上图男侍形象可能是建国前的发式。
黑水城
1082年 永乐城
1042年 定川寨
1041年 好水川
1040年 三川口
概其历世二百五十八年, 虽尝受封册于宋,宋亦 称有岁币之赐,誓诏之 答,要皆出于一时之言, 其心未尝有臣顺之实也。
建 炎 三 年 秋 金 军 的 南 侵

宋 人 绘 中 兴 瑞 应 图
西夏
绍兴十年(1140) 金朝毁约南侵
六月 刘锜败金军于顺昌 韩世忠败金军于淮阳 闰六月 岳飞收复颍昌 张俊收复亳州 七月 岳飞败金军于郾城 岳飞收复西京 岳飞奉诏班师
六 月 丁 卯 七月甲申
六月,…宋主来侵。 丁卯,北院大王奚底、统军 使萧讨古、乙室王撒合击之。 战于沙河,失利。〔979.7.16〕 己巳,宋主围南京。 〔7.18〕 七月癸未,(耶律)沙等及宋 兵战于高梁河,少却, (耶 律)休哥、 (耶律)斜轸横击, 大败之。宋主仅以身免,至 涿州,潜乘驴车遁去。〔8.1〕 甲申,击宋余军,所杀甚众, 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 货币不可胜计。〔8.2〕
李纲《御戎论》
吴天墀《西夏史稿》
以韵分类的西夏文字典《文海》
夏、汉文对译词典 《番汉合时掌中珠》
元昊既制蕃书,遵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 汉字二院,…汉字掌中国往来表奏,中书汉字,旁以蕃书并列。蕃 字掌西蕃、回鹘、张掖、交河一切文字,并用新制国字,仍以各国 蕃字副之。以国字在诸字之右,故蕃字院特重。《西夏书事》卷十二
鎏 金 马 鞍
辽 陈 国 公 主 墓 出 土
玉柄银刺鹅及鎏金银鞘
虜帳冬住沙陀中 索羊織葦稱行宫 從官星散依冡阜 氊 蘆窟室欺霜風 春粱煑雪安得飽 擊兎射鹿夸强雄 朝廷 經畧窮海宇 歲遺繒絮消頑凶 我來致命適寒苦 積雪向 日堅不融 聨翩歲旦有來使 屈指已復過奚封 禮成即日 卷廬帳 釣魚射鵝滄海東 秋山既罷復來此 徃返歲歲如 旋蓬 彎弓射獵本天性 拱手朝會愁心胷 甘心五餌墮吾 術 勢類畜鳥游樊籠 祥符聖人會天意 至今燕趙常耕農 爾曹飲食自謂得 豈識圖覇光和戎 苏辙《虏帐》
春捺钵曰鴨子河濼。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 約六十日方至。天鵝未至,卓帳冰上,鑿 冰取魚。冰泮,乃縱鷹鶻捕鵝雁。…弋獵 網鉤,春盡乃還。 夏捺钵無常所,…四月中旬起牙帳,卜卲 地為納涼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 五旬,與北、南臣僚議國事,暇日遊獵。 七月中旬乃去。 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納涼處起牙 帳,入山射鹿。 冬捺钵曰廣平淀。…其地饒沙,冬月稍暖, 牙帳多於此坐冬,與北、南大臣會議國事, 傅乐焕 先生 著 時出校獵講武,兼受南宋及諸國禮貢。 所谓捺钵者,初视之仅为辽帝弋猎网钩,避暑消寒,暂时游幸之 所,宜无足重视。然而夷考其实,此乃契丹民族生活之本色,有辽 一代之大法,其君臣之日常活动在此,其国政之中心机构在此。 有辽一代诸帝终年盘桓四捺钵之间,虽别有五京,而临幸盖尠。… 辽代政治中心,不在汉人式的五京,而在游牧式的捺钵。(傅乐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