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的诗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空空的。
料:预料。
翻译: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斑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人却老死在沧州。
阅读练习一:(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一:(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阅读练习二:9.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10.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
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

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
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龙榆生《格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
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
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
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叶。
原为单调,后演为双调。
韦庄、黄庭坚、张先、陆游、李清照、吴文英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
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篇1《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宋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年代: 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作品赏析陆游有《诉衷情》词二首,其中一首的首句是“ 当年万里觅封候”,另外一首即此词。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陆游六十六岁,闲居山阴(浙江绍兴),曾作诗《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 嘲咏风月’。
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这首词中有“平章风月,别是功名”之句,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此为参照。
词的上片是忆旧。
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
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 ),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右从事郎为枢密院敕令所删定官,由九品升为八品,这是他入朝为官的开始。
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
绍兴三十二年九月,任枢密院编修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这两任都是史官职事。
这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有周必大、范成大、郑樵、李浩、王十朋、杜起莘、林栗、曾逢、王质等,都是一时俊彦。
所以才说“结友尽豪英”。
下两句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
“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
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 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 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 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 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 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 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 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 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 “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 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 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 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洲。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 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 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 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 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赏析《诉衷情》《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的如同秋霜,只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敌前线,身却老死在家乡的山林水边!中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
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
“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
“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
“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注释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戍(shù):守边。
梁州: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诉衷情⑴当年万里觅封侯⑵,匹马戍梁州⑶。
关河梦断何处⑷?尘暗旧貂裘⑸。
胡未灭⑹,鬓先秋⑺,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⑻,身老沧洲⑼。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sh ):守边。
梁州:《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白话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前言】《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导读: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注释①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的诗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年代: 宋作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述。
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
“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
“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张;“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
“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却不消沉。
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