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密切观察病情,定时记录:
1、观察生命体征、眼征,如瞳孔大小,眼裂大小,眼球运动有无震颤和位置
异常及肢体瘫痪程度和锥体束征,以判断病情好转程度;
2、血肿:绝大多数为幕上颞叶沟回疝,如有骨折线跨越脑膜中动脉、骨管沟
时,应提高警惕。

二、体位:
为降低颅内压,伤后一般采取头高位,注意颈部勿卷曲,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不清者可侧卧或半侧卧,去枕,以利于咽喉分泌物排出或防止呕吐物逆流入气道,有脑脊液外漏者,应卧向耳漏或鼻漏侧的高半卧位。

三、营养:
伤初24小时禁食,使机体处于生理性脱水状态,三日内适当限制水盐摄入,防止脑水肿,大量或长期应用脱水剂者,应注意低钾血症的发生,静脉输液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快速滴注不仅加重颅内高压,还可引起肺水肿及心衰。

四、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者
保持外耳道和鼻孔清洁,禁止堵塞、冲洗或滴入药液,禁忌腰穿,鼻漏者严禁经鼻置胃管或吸痰,不可用力擤鼻涕和打喷嚏,以防逆行感染,耳漏者在外耳道轻放一脱脂棉球,以浸湿棉球数来估算每日漏出量。

五、躁动不安者需防止意外:
周围性面瘫致眼睑闭合不全者,应严防暴露性角膜炎,呃逆频发者,可压迫眼框上神经或服用中药柿蒂汤;做气管切开、人工冬眠及昏迷者,按常规处理,恢复期在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恢复缓慢者,护患双方均应有信心,即或严重头伤,在精心护理和医护密切配合下也能获得满意的康复。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有无头痛、呕吐。

2.观察受伤局部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外漏发生,眼眶有无皮下淤血,眼球是否突出。

3.观察呼吸道有无血液、异物阻塞或舌根后坠引起的梗阻。

4.观察有无其他合并伤:黑便、血尿、关节肿痛、活动障碍。

5.并发症的观察:外伤性癫痫、消化性溃疡、角膜溃疡、关节挛缩、肌萎缩等。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有关。

2.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及疾病导致躁动不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意识障碍不能进食有关。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意识障碍、肢体局部长时间受压有关。

5. 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与脑缺氧、脑水肿、脑出血、脑血液回流障碍有关。

6. 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疝、消化道出血、癫痫发作。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措施】1.确保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者,可抬高床头15°—30°。

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污,开放气道,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对脑疝病人立即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有休克者取平卧位,补充血容量。

需要手术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等。

3.病情观察和记录。

按医嘱定时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及时判断病人是否出现休克、脑疝,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

4.确保病人安全。

密切观察、分析躁动的原因,加床栏,必要时专人守护,适当约束,约束带不可过紧及缠绕肢体,以免造成末梢血液回流障碍,以约束后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遵医嘱适当使用镇定药,并观察用药效果。

妥善固定,保护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脱出、折叠。

剪指甲,必要时给患者戴手套,防止抓伤。

5.加强营养。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尽量选择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少量多餐。

头部内伤病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内伤病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疗(一)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原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疗疗效原则》(ZY/T001.1-94)。

(1)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2)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躁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3)结合病史和体征、CT、磁共振检查可拟定损伤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疗原则:参考《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是指创伤暴力当时造成的颅脑损伤,如:头皮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等;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指致伤后一段时间逐步形成的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等。

(二)证候诊疗1.瘀阻脑络证:伤后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神识不清,伴头部青紫、瘀肿,心烦不寐。

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2.痰浊上蒙证: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呆钝健忘,胸脘痞闷,或神识不清,或时作癫痫。

舌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3.肝阳上扰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泛泛欲吐,口干苦,小便黄赤。

苔黄,脉弦数。

4.心脾两虚证:伤后眩晕,神疲倦怠,怔仲惊悸,心神不安,或昏愦,面色萎黄,唇甲无华。

舌淡,脉细弱。

5.肾精局限性证:眩晕健忘,耳聋耳鸣,视物含糊,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昏迷不醒,或发脱齿摇,或失语,或肢体萎软不用。

舌淡或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根据临床实际状况可选用下列一种或多个治疗办法。

(一)康复治疗1.针刺疗法(1)头皮针选穴: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操作办法:暴露头皮后,针尖刺入至头皮下或帽状腱膜下层。

可依病情需要进行快速捻转手法或提插手法。

注:头部有外伤者暂不选用该疗法或避开局部伤口进行。

(2)体针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百会、厉兑。

配穴:水沟、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涌泉、解溪。

随症加减:意识障碍实证者加十二井穴(点刺出血),意识障碍虚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呛咳、吞咽障碍者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者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手指握固者加合谷;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睡眠倒错者加上星、四神聪、三阴交、神门。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病情:需要每隔两个小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以及是否有昏迷、瞳孔散大、四肢刺激不动等情况。

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预防并发症:颅脑外伤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需要定期翻身、拍背震荡排痰,定期活动双下肢。

同时,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每2小时翻身一次。

3. 饮食护理:颅脑外伤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以减少营养不良的风险,促进患者的恢复。

4. 心理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可能会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5. 康复训练: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应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

总之,颅脑外伤的护理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
概述
----
脑损伤是指发生在头部的外力影响下导致脑组织受损的情况。

脑损伤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和并发症,因此在护理患者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护理措施
---------
以下是脑损伤患者护理的一些重要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特别关注血压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瞳孔反应。

2.保持头部稳定:在护理患者时,要确保头部保持稳定,避免剧烈晃动和颠簸。

使用适当的枕头和支撑物来维持头部姿势。

3.避免继发损伤:注意防止患者摔倒或再次受伤。

提供安全环境,包括使用扶手、安全绳索和防护设备。

4.保持通气清晰: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口腔和鼻腔,及时清除分泌物。

在需要时,采用合适的通气辅助设备。

5.控制感染:采取预防感染措施,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
正确使用抗生素和防护措施。

6.饮食与营养: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7.康复和心理支持:提供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咨询。

帮助患者重建日常生活技能和情感支持。

总结
----
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而个性化的方法来满足其特定的需求。

以上列出的护理措施仅供参考,实际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头部有无破损、出血。

2、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者的既往健康状况。

3、了解患者有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症状,有无颅内压增高的征象。

4、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患者的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

二、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观察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重视患者的主诉,观察头痛性质和程度,如头痛剧烈、呕吐加重、躁动不安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

3、卧位:抬高床头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持续吸氧。

5、注重营养支持及体液平衡。

6、遵医嘱合理应用脱水剂和抗生素,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

7、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妥善放置引流管。

8、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避免情绪激动,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肢体瘫痪者给予功能锻炼,癫痫患者指导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躁动患者给予适当约束,防止意外发生。

3、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禁食或进流食、半流质。

四、注意事项1、指导卧床休息,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畏惧心理。

2、对意识不清或肢体功能障碍者,应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及肢体挛缩和畸形。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颅脑损伤患者的辨证施护

颅脑损伤患者的辨证施护
1 评 估
合 语 言 抚 慰 。 ⑥保 持 皮 肤 清 洁 、 燥 , 时 翻 身 , 防 褥 疮 的 干 定 预
发 生 。用 盐 水 或 银 花 、 草 煎 水 清 洗 口腔 , 天 1次 。 甘 每 2 2 恢 复期 ( 病 2周 ~6个 月 ) . 发
221 气虚血瘀型 ..
伤 后 仍 昏迷 或 清 醒后 眩晕 、 力 神疲 倦 乏
颅 脑 损 伤 是指 由 于 外 力 直 接 或 间 接 作 用 于 头 部 , 成 颅 造
脑 组 织 结 构严 重损 害 的 一 类 损 伤 , 于 中 医 学 之 损 伤 内证 中 属
的损 伤 昏厥 范 畴 。 我 院从 2 0 年 以来 , 颅脑 损 伤 患 者 实 施 05 对 辨证施护 , 临床 效 果 满 意 。现 将 辨 证施 护 的体 会 总 结 如 下 。
颅 脑 损伤 患者 医科 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广西 南 宁 5 0 2 ) 3 0 1
[ 键 词 ] 颅 脑损 伤 ; 证 施 护 关 辨 [ 图分 类 号 ] R 4 . 中 282 [ 献标 识码 ] B 文 [ 章编号] 10 文 0 8—84 (0 8 3 58 —0 8 9 2 0 )4 3 4 2 次 ; 患者 最 亲密 的人 对 其 头 面 部 、 朵 、 部 进 行 抚 摸 , 结 由 耳 手 并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u n l f nertdT a io a C i s a d e enMe in 0 8D c 1 ( 4 d r ra o It a rd i l hn e n s r d ie 0 e , 7 3 ) o g e tn e W t c 2
畅胸 怀 、 解 郁 闷 之 功 效 。④ 中药 熏 洗 后 可 在 肩 、 、 、 、 舒 肘 髋 膝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概念】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

【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自理能力等。

【护理问题】
1、意识模糊: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脑损伤后高代谢、呕吐、高热等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脑损伤后意识和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及癫痫发作。

【护理措施】
1、及时有效的急救: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者立即静脉快速输入脱水剂,有休克者及时补充血容量。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舌后坠时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并认真做好记录。

4、做好术前准备:皮试、备皮、导尿等。

5、心理护理:关心与鼓励,消除患者焦虑和恐惧,配合治疗。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健康指导】
1、外伤性癫痫病人应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不能单独外出、登高、游泳等,以防意外。

2、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功能训练,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注意保护好颅骨缺损部位,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临床表现
1、轻型
• • (1)伤后昏迷时间O~30分钟; • • (2)有轻微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 • • (3)神经系统和CSF检查无明显改变。主要包括 单纯性脑震荡,可伴有或无颅骨骨折。
2、中型
• • (1)伤后昏迷时间12小时以内; • • (2)有轻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 • (3)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轻微改变。主 要包括轻度脑挫裂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 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者。
(2)伤后肢体感觉功能减弱或消 失者,高热时用冰敷方法降温, 应以布棉垫包裹冰袋,避免冻伤; 天气寒冷时不宜用热水袋取暖, 以防止烫伤。
(3)颅脑损伤可导致脑疝、瘫痪, 最后可导致死亡。护理上应严密观 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按照相应的护 理常规进行护理。
七、健康指导
1.按医嘱继续服用健脑、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
• • 2.加强营养,多食健脑,促进神绎功能慨复的食品, 如:动物脑、栗子、核桃等。 • • 3.外伤性癫痫者,不能单独外出、不宜登高、骑车、 驾车、游泳等。坚持长期、定时口服抗癫痫药物, 一般3~5年。 • • 4.颅骨缺损者应注意保护缺损区,外出时可戴安全 帽,手术后半年可考虑行颅骨修补术。
3、重型 (包括特重型) (1)保持病室安静,如条件允许,最好住单 人病房或监护室,避免强光刺激,室温22— 25℃,相对湿度60%,空气清新。 (2)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呼吸、血压 变化,如有双侧瞳孔变大,各种反射消失, 大汗淋漓者临终征象,应立即进行抢救。 (3)脑干损伤的病人,要注意呼吸的频率、 节,是否出现颈项强直症状,保持呼吸道通 畅,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 开术,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按相应的护理常 规护理。
三、辩证施护
1、轻型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如出现瞳孔 不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 抢救和手术的准备。 (2)病人清醒时,向其解释头痛的原因及损伤性头痛的规 律性,要求保持安静,避免因烦躁、恼怒导致头痛、头晕加 重。 (3)观察呕吐的性质、次数,呕吐物的色、量、质,若呈 喷射状呕吐,或呕吐频繁,呕吐物呈血性,立即通知医生。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误入气道,用双手拇指 按压内关与膻中、天突穴,交替按压10~~15min。 (4)若心烦失眠,睡前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或 用热水泡脚15~~~~30min,指导病人自我按摩头部或耳郭、 颈部、涌泉穴。遵医嘱针刺内关、三阴交等穴。
(4)颅脑损伤后,若出现脑积液及耳漏,禁 止用纱条或棉球填塞,宜将耳鼻血迹擦净, 忌用水冲洗耳道,观察漏出液的形状,量。 如一侧耳漏取患侧卧位,如双耳道漏,头应 取中立位。严禁经鼻插胃管或经鼻吸痰,以 免引起颅内感染。 (5)对胃肠道的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和预 防胃肠道出血和腹泻,若呃逆、腹胀、随之 出现咖啡色胃液及柏油样便,说明出现应激 性出血,应遵医嘱用止血药和输血等,并纪 录,出血量,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2、中型 (1)保持病人情绪稳定,避免七情过极。 (2)绝对卧床,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 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若神 志朦胧,或出现浅昏迷,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 的准备。 (4)注意头痛性质及程度,如头痛好转后又加剧, 呕吐频繁,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提示可能有颅内血 肿,忌食报告 医生对症处理。 (5)观察病人颈部及四肢活动情况,有无颈项强直, 或单侧肢体瘫痪或四肢抽搐等。 (6)保护眼睛:昏迷病人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应遵医嘱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或用眼膏后用凡纱覆 盖。
(6)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人工冬眠, 保证有效供氧。采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则 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7)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并经常进行 被动活动和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 缩。 (8)昏迷病人注意保持眼睛,加强口腔、 皮肤护理,翻身叩背,预防肺炎及压疮的 发生。
四、饮食护理
1、轻型 饮食宜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生血 之品,如猪心、瘦肉、鱼类、桂 圆、木耳、山楂等,多食新鲜蔬 菜、水果,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如辣椒、烧鹅等。
3、重型 (包括特重型) • • (1)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 迷; • • (2)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
• (3)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明显改变。主要包括广泛颅 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
• (4)脑原发损伤重,伤后昏迷深,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 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 • • (5)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 或呼吸已近停止。
脑海损伤
中医护理常规
.
一、疾病名称
颅脑外损伤 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 损伤,如钝击、穿透伤、爆炸或下坠的简介 损害所造成的。包括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脱 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 伤、颅内血肿等。其特点是病情急、危、重。 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由于伤及中 枢神经系统,起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属中医 的“头部内伤”范畴。
五、用药护理
1、轻型 中药汤剂宜分次温服 • • 2、中型 中药汤剂宜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 • 3、重型 (包括特重型) 中药汤剂宜分次喂服,汤药每日一剂,每剂分两到 三次服,必要时可每隔4h左右服一次,补益汤宜饭 前空腹服用,如呕吐者服药宜小量顿服。
六、并发症护理
(1)病人出现脑脊液耳漏和鼻漏时 应注意:①避免用力咳嗽、不可局 部冲洗、堵塞。②应抬高头部,随 时以无菌棉球吸干外耳道、鼻腔脑 脊液,保持口、鼻、耳清洁。③需 要鼻饲流质时,推迟到伤后4~5天, 以防逆行感染。
2、中型
• • 饮食宜低盐、健脾,养心安神及 补血益脑的食物,如莲子、百合、 大枣、猪脑枸杞子汤,白芷川芎 鱼头汤等。
3、重型 (包括特重型)
• • 早期应禁食,由竞静脉输入营养液,以后 根据病情给予低盐、高蛋白、高热量流质 或半流质,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鼻饲饮食。 恢复期3w后,可进食健脾、养心安神、补 血益脑之品,如猪脑炖枸杞汤,白芷川芎 鱼头汤,莲子、百合、大枣鸡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