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水浒传》
童年读《水浒传》

《秦叔宝卖马》
• •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 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 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 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 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 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伯当告知 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 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 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 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 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 “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 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 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 • • • • • • • •
87 八臂哪吒 项充(芒砀山副将) 88 飞天大圣 李兖(芒砀山副将) 89 金毛犬 段景住(盗马贼) 90 玉麒麟 卢俊义(北京大员外,河北三绝) 91 浪子 燕青(小乙,卢俊义家童,擅长相扑) 92 铁臂膊 蔡福(大名府两院押牢节级兼刽子手) 93 一枝花 蔡庆(小押狱,蔡福之弟) 94 丑郡马 宣赞(关胜讨梁山军后合) 95 大刀 关胜(蒲东巡检)
15、童年读《水浒传》

木材;教材;可造之材
拳 头:quán tóu
打拳;拳击;拳拳之心(即指很有诚心的意思 )
鼻 涕:bí tì
感激涕零;痛哭流涕;破涕为笑
质疑探究
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水浒传》
《水浒传》: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一
百零八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
《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 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目 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 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元朝初年 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晁盖、吴 加亮(吴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 传》的故事梗概。元朝元杂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水 浒故事剧本。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作者:(明)吴承恩
《红楼梦》作者:(清)曹雪芹
字词学习
特 殊:tè shū 特别;独特;特迁;搬弄是非;搬走
秦 朝:qín cháo
秦国;秦腔;秦王(李世民)
材 料:cái liào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5《童年读水浒传》导学案(无答案) 鄂教版

童年读《水浒传》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学习重点:1、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我”爱看《水浒传》,从读书中感受到的快乐。
2、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实际感受阅读的快乐、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了解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课文,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3)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里的故事:“程咬金三板斧”、“秦叔宝卖马”、“武松打虎”等等故事。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学生字。
特搬秦材拳涕竞赤纲浒4、读一读下列词语,抄写它们。
水浒传特别搬家秦叔宝身材魁梧赤手空拳破涕为笑毕竟生辰纲5、多音字转()好()没()()()()曲()分()空()()()()6、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豪情壮举赤手空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7、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写了“我”时读《》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之情。
课时作业修改病句1、就在这以后不久。
2、不到一个星期,就把全套《水浒传》看完了。
3、我大概用了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会使用电脑。
童年读《水浒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童年阶段对《水浒传》的热爱。
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质疑探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自主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作者读《水浒传》的几个过程?(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的收获)A、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思考:“我”如何爱上读《水浒传》的?请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一读1—3自然段。
童年读水浒传这篇文章中第四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怎样

童年读水浒传这篇文章中第四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怎样
一、引言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自成书以来,一直备受读者喜爱。
在众多读者中,不少人在童年时期便与这部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文将围绕童年阅读《水浒传》的经历,探讨文章第四部分的小标题可以如何设定。
二、童年阅读《水浒传》的背景和意义
在童年时期,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心灵如同白纸,亟待各种知识的填充。
而正是在这个阶段,许多孩子开始了对《水浒传》的阅读。
这部作品不仅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故事情节,还让他们认识到了忠诚、勇敢、正义等品质。
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阅读体验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文章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概述
本文的第四部分主要讲述了童年时期阅读《水浒传》时,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深刻印象,以及这些印象对自己成长过程中价值观的塑造。
这部分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水浒传》在作者童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四、第四部分小标题的建议
考虑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为第四部分设置以下小标题:
1.“水浒传”中的英雄梦:童年时代的向往
2.正义与勇气:童年的价值观启蒙
3.故事里的智慧:成长过程中的启示
4.经典的魅力:童年阅读的影响深远
五、总结
童年阅读《水浒传》的体验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这部作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传授了智慧,陶冶了情操。
25 童年读《水浒传》

家里有许多大人看的书,我好奇地拿几本来翻翻,看不 懂就放下了。有四本摞在一起的书,每本的彩色封面上,都 画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一手按着老虎的头,一手抡起拳, 向老虎猛砸下去。母亲告诉我,这四本书是一套《水浒传》, 封面上画的就是武松打虎。我拿起《水浒传》想看,可那时 我刚读一年级,哪里能看懂!我失望地合上了书本,把它收 进抽屉里。我盼望自己快些长大,多认些字,能读《水浒传》 这样有趣的书。
此时的 “我”在想些 什么?
就在这以后不久,我家不幸失火,房屋全被烧毁, 心爱的《水浒传》被大火吞没了。我哭着要《水浒传》, 直到妈妈答应再买一套的时候,我才破涕为笑。
“直到……才” 说明了什么?
九岁时,我读四年级了,妈妈给我买来一套崭新的《水 浒传》,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我被书中英雄人物的豪情壮 举,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 有些内容还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味地看下去。早上在晨曦 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 看个没完。不到一星期,我就把全套《水浒传》看完了。
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想,你 为什么有的地 从哪些地方感受 方读不懂“我” 到 了“我”对 还能看得津津 《水浒传》的喜 爱?有味呢?
武松打虎的故事,虽然邻居大爷早就讲过,但毕竟讲得 比较简单。书上的描写就细致多了。武松不管什么“三碗不 过冈”,连喝十八碗酒;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哨棒打 断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武松下冈时碰到身蒙虎皮的猎户 等情节,都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一段,我反复读了 好几遍。其他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三 打祝家庄等等故事,都在我童年的心海中,激起了喜悦的浪 花。 我天分不高,当时成绩只是中等。在读了《水浒传》及 其他课外书后,语文成绩提高很快,我的作文也经常被老师 贴在墙上,供同学们观摩了。
童年读水浒传PPT

武松不管什么“三碗不 过冈”,连喝十八碗酒;老 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哨 棒打断了,武松赤手空拳打 虎;武松下冈时碰到身蒙虎 皮的猎户等情节,都写得如 闻其声,如见其人。
马达 寓言文学家,编著了《十二
生肖寓言故事》《寓言•幽默•笑话》等 30余种寓言类图书。其中《中国古代动 物寓言故事》获安徽省优秀儿童读物三 等奖,《中国古代寓言诗选》获“第一 届金骆驼奖”二等奖。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 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 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 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那只大虫一扑恰好把两只前 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 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他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 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 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 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 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 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只剩下口里喘气。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 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 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武松不管什么“三碗不 过冈”,连喝十八碗酒;老 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哨 棒打断了,武松赤手空拳打 虎;武松下冈时碰到身蒙虎 皮的猎户等情节,都写得如 闻其声,如见其人。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 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 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 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 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 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 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 边。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童年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15 童年读《水浒传》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7个字。
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
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水浒传》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水浒传》1展示《水浒传》全套书。
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
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⒉同桌交流讨论。
⒊全班交流讨论。
4 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体会:百听不厌好奇破涕为笑四、学习生字⒈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⒉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⒊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⒋重点指导书写:套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⒈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⒉简介水浒及作者。
小学生《水浒传》读后感29篇

小学生《水浒传》读后感29篇小学生《水浒传》读后感1这几天我在看《水浒传》这本书。
我要讲的是第十五回景阳冈打虎。
这一回讲的是武松告别宋江后来到阳谷县,到景阳冈山下时正巧路过一家酒店,店主说,来过他家店的喝三碗都会醉,武松偏不信,一口气喝了18碗。
店主说,山上有只大老虎,武松始终不相信,向景阳冈上走去,走啊走啊,走到了下午,他说也没看到有什么老虎,就想歇一会儿,就在一块大石头上躺了下来。
刚躺下来,就见一只大老虎从灌木丛中扑了过来,武松突然跳到老虎的'后面,老虎回头想抓住武松,武松又一闪,老虎见抓不住武松,大吼一声,像空中打雷。
这时候,武松拿起木棍,朝老虎头上打去,结果打到树上,把木棍打成两半。
这时他就把老虎的头放在地上,而且狠狠的踢了他一脚。
然后又抡起拳头,狠狠的打了几拳,打的老虎是奄奄一息。
之后又拿起那半截木棍,打了老虎两百下,直到老虎没有气的时候才肯罢手。
武松打虎的壮举惊动了阳谷县,成为了督头,威震一方。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我还要继续看下去!小学生《水浒传》读后感2《水浒传》写的是英雄好汉们由于受地主的掠夺、迫害及不满官府的剥削,被迫逼上梁山及各位英雄为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勇猛地向封建统治阶级反抗的历史故事。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吴用为晁盖献计献策,智取了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智,夺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在宋江和宋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眼看就要刑斩时,吴用用计谋劫持了法场,就出了宋江和戴宗。
宋江第三次攻打朱家庄时,吴用又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朱家庄……。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也很使我佩服,鲁智深表面上表现出粗鲁、野蛮、性格直率、暴烈如火,但是他为了救穷苦人,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他勇猛地挥动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他那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我佩服他是真正的汉子英雄。
《水浒传》这本书使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它赞扬了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社会腐败的丑恶嘴脸,这的确是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收获,教师重点指导辨析“浒”与 “许”,“秦”与“泰”,“拳”与“卷”,“竟”与“竞”,“纲”与“刚”。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小时候特别爱听《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可从读书方面、表达方法上来谈)
板
书
设
计
25.童年读《水浒传》
百听不厌
破涕为笑
喜爱迫不及待
津津有味
提高很快
盼望快长大,能读《水浒传》;
大火吞没《水浒传》,“我”痛哭;妈妈答应再买,“我”
破涕为笑;
九岁了,“我”痴迷地读《水浒传》;
“我”仔细读,发现文中有趣的故事很多;
读了《水浒传》及其他课外书以后,“我”的语文成绩提高很快。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画出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2.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录音、灯片。
教 学 程 序
个人随笔
一、交流读书感受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体会到作者喜欢读《水浒传》?
(1)学生交流。
(2)出示重点语段。(出示投影)
“九岁时,我读四年级了,……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具准备
教 学 程 序
个人随笔
一、揭题导入
1、你们读过《水浒传》吗?你知道其中哪些人物的名字?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老师从你们趣味盎然的交谈中,体会到了你们对《水浒传》的同一种感情-----喜欢。
3、有个人在童年时也读过《水浒传》,而且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板书课题)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盼望已久,很激动、喜悦。
虽然“我”没有足够的阅读水平,但阅读的兴趣侬。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围绕一个中心选材,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叙事结构完整,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三、指名口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教师小结
中国古典文学有无穷的魅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只要你走进去,就会发现那里有一片奇异的天地,而且,你也会像童年时的“我”一样,受益无穷。
课 题
25.童年读《水浒传》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1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3.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4.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熟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25.童年读《水浒传》
“浒”与 “许” “秦”与“泰”,
“拳”与“卷” “竟”与“竞”
“纲”与“刚”
教学反思源自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课 题
25.童年读《水浒传》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2
总课时
65
电教课时
41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看下去。”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尽管…仍然…”这两个分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早上在晨曦中……看个没完。”
从中得到的体会。
(3)自由读这些重点语段。
二、质疑探究
1.质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