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童年读《水浒传》 (1)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童年读《水浒传》》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童年读《水浒传》》教案篇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
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鼓舞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过程与方法:鼓舞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浏览的高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浏览的情感,并养成课外浏览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验浏览乐趣。
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水浒传》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识《水浒传》1.播放《好汉歌》,出示水浒108将人物图,调动人物情绪。
2.展示《水浒传》全套书。
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爱的水浒人物。
3.板书课习题。
二、初读心得1.自由朗诵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
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诵,老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诵指导。
重点领会:百听不厌好奇破涕为笑四、学习生字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构造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教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1.自由朗诵课文。
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领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2.学生带着问习题自读4-5自然段后报告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领会“爱读”。
水浒传第1回合读后感50字(精选10篇)

水浒传第1回合读后感50字(精选10篇)水浒传第1回合读后感50字精选篇1今天我看完了水浒传,被水浒传里面的英雄气概深深的震撼了,从宋江的仗义疏财,到卢俊义的武功盖世,到吴用的足智多谋,书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再到后来的为朝廷所用,也突显出了梁山好汉们放下私仇为国效力的豪迈。
我决定我以后也要做一个敢爱敢恨,顾全大局,豪爽洒脱的人。
水浒传第1回合读后感50字精选篇2《水浒传》里一百零八条英雄好汉,个个令人敬佩。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行者武松。
“武松打虎”是妇孺皆知的精彩故事,也是有关武松的所有故事里最令我难忘的。
武松在去看望哥哥武大郎的路上,喝了十八碗酒,提了根哨棒,就踉踉跄跄走上了景阳冈。
景阳冈是什么地方呢?正如书中说的,这是个“大虫”经常出没的小山岗,这只大虫,已经先后吃掉了数十条好汉。
白天,人们大多结伴才敢经过此处,到了晚上即使你胆量再大,武艺再高,也无人敢独自过岗。
所以景阳冈下的小店里就流传着“三碗可是岗”的说法,就是说你喝了酒就更不能过景阳冈了。
然而,武松却敢在十八碗酒之后独自过去,可见武松胆量过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所以我敬佩武松。
武松不光胆识过人,并且武艺高强。
在景阳岗上,他身无锐器,却徒手将这只人人恐惧害怕的白额虎制伏了。
怎样制伏的呢?只见大虫扑来,武松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把那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之后该武松发威了,武松先把哨棒打断,又用铁锤般的拳头,尽了平身力气,打了五七十拳,那只大虫就“动弹不得”了。
那么多猎户都拿这只老虎没办法,却被武松几拳打死了。
武松武艺如此高强,我怎样能不敬佩他呢?从武松身上,我还明白:坏人并不可怕,困难也不可怕,只要我们有战胜他们的勇气,只要我们有真正的本领,再可恶的坏人也只是纸老虎,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我们打败的!所以,我们应当从此刻起,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将来即使遇见比景阳冈上的“大虫”更凶恶的敌人,也不怕他!水浒传第1回合读后感50字精选篇3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
教学设计1:童年读《水浒传》

第15课《童年读〈水浒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与自身相结合方法、阅读、讨论、谈话等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我”爱读《水浒传》。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一、交流读书收获(能拟出小标题更好)1. 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 武松打虎,百听不厌;(2) 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3) 答应买书,破涕为笑;(4) 买来新书,爱不释手;(5) 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6) 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2. 小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作者就是这样写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楚。
3. 质疑释疑。
二、引导精读,自读自悟1. 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呢?请找到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2. 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回答,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3) 课件出示语句,品读感悟:①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有些内容还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从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个没完。
师生配合读这句话,学生谈体会。
(作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抓紧一切时间看,说明沉迷其中,对《水浒传》的达到痴迷的程度。
)③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从“反复”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读的次数多,读得细致。
)(4) 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三、引导质疑,感悟表达方法1.结合课题,引导质疑。
课题是:童年读《水浒传》那么课文只写第4、5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不就行了吗?课文的第1、2、3、6自然段与中心有关吗?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5、童年读《水浒传》

木材;教材;可造之材
拳 头:quán tóu
打拳;拳击;拳拳之心(即指很有诚心的意思 )
鼻 涕:bí tì
感激涕零;痛哭流涕;破涕为笑
质疑探究
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水浒传》
《水浒传》: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一
百零八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
《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 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目 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 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元朝初年 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晁盖、吴 加亮(吴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 传》的故事梗概。元朝元杂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水 浒故事剧本。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作者:(明)吴承恩
《红楼梦》作者:(清)曹雪芹
字词学习
特 殊:tè shū 特别;独特;特迁;搬弄是非;搬走
秦 朝:qín cháo
秦国;秦腔;秦王(李世民)
材 料:cái liào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5《童年读水浒传》导学案(无答案) 鄂教版

童年读《水浒传》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学习重点:1、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我”爱看《水浒传》,从读书中感受到的快乐。
2、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实际感受阅读的快乐、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了解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课文,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3)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里的故事:“程咬金三板斧”、“秦叔宝卖马”、“武松打虎”等等故事。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学生字。
特搬秦材拳涕竞赤纲浒4、读一读下列词语,抄写它们。
水浒传特别搬家秦叔宝身材魁梧赤手空拳破涕为笑毕竟生辰纲5、多音字转()好()没()()()()曲()分()空()()()()6、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豪情壮举赤手空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7、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写了“我”时读《》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之情。
课时作业修改病句1、就在这以后不久。
2、不到一个星期,就把全套《水浒传》看完了。
3、我大概用了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会使用电脑。
童年读《水浒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童年阶段对《水浒传》的热爱。
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质疑探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自主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作者读《水浒传》的几个过程?(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的收获)A、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思考:“我”如何爱上读《水浒传》的?请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一读1—3自然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童年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15 童年读《水浒传》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7个字。
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
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水浒传》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水浒传》1展示《水浒传》全套书。
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
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⒉同桌交流讨论。
⒊全班交流讨论。
4 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体会:百听不厌好奇破涕为笑四、学习生字⒈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⒉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⒊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⒋重点指导书写:套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⒈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⒉简介水浒及作者。
15、童年读《水浒传》

迫不及待。
津津有味。
句子
画出文中描写“我”看书的情形的句子。
梗概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怎样()以及读了《水浒传》后的(),表现出了()以及()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资料
我还了解到这些知识:1、我知道了《水浒传》的相关知识。
2、我知道四大名著及作者的名称。
积累
1、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我搜集积累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句。
3、我向大家推荐:《水浒传》(作者:吴承恩)。
家长签名:
15、童年读《水浒传》
学生:2016年11月9日
课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第一眼看到了课文题目,我想到了。
2、观察课文上的插图,说一段话。(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
字词
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乘( )肚( )叔( )猛( )
套( )赤( )猎( )煤( )
豪( )盼( )纲( )供( )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重点理解划线的词语。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15 童年读《水浒传》|鄂教版 (1)

《童年读<水浒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王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
教学准备:《好汉歌》歌曲,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水浒传》1、播放《好汉歌》,调动学生的情绪。
2、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什么了解。
(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作者读《水浒传》的几个过程?学生默读课文。
2、现在我们就开始具体的看看“我”读《水浒传》有哪几个过程?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有的收获3、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我”是如何经历这几个过程。
(三)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1、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思考:“我”如何爱上读《水浒传》的?指导学生体会:(a)小时侯听邻居老大爷讲故事,初次接触水浒故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对于武松打虎更是百听不厌。
(b)写在家里找到一套《水浒传》,虽然看不懂,却盼望能读像《水浒传》这样有趣的书。
(c)写当心爱的书被大火吞没了后,哭着要《水浒传》,直到妈妈答应了才破涕为笑,更表明了“我”想看《水浒传》的心情。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相关的部分。
师:通过这几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我”爱上了读《水浒传》。
2、齐读1-3自然段。
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部分(4、5自然段)爱看《水浒传》1、从这4、5自然段中的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我”爱看《水浒传》?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指名朗读。
让学生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a)师: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能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我”是怎么“迫不及待”地读的?(b) 师:“我”还怎么读呢?(还读了“武松打虎”)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童年读《水浒传》
武水小学谭爱莲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10个生字,会读写“特别、搬、秦叔宝、摞、身材魁梧、赤手空拳、水浒传、破涕为笑、毕竟、生辰纲”等词语。
读准文中的多音字“传”、“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工具书认识理解生字词。
2、多种形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读书,读书好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悟作者对《水浒传》的喜受之情。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教具:1、生字卡片 2、《水浒传》一本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是一部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内容围绕着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人物的豪情壮举展开。
本文的作者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水浒传》。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故事吧!
(板书课题:童年读《水浒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
2、课文写什么内容?
3、标出不懂的内容,准备质疑。
4、学生独生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
3、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4、指导朗读,要注意读出“我”的情感变化。
5、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师重点辩析“浒”与“许”,“秦”与“拳”,“竟”与“竞”,“纲”与“刚”。
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抄写。
水浒传特别身材魁梧赤手空拳破涕为笑毕竟生辰纲
6、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练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品读来感受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学生学法]归纳概括、品读重点语句。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想看《水浒传》。
思考:
a“我”如何爱上读《水浒》的?
b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我”对《水浒传》的深深喜爱之情呢?
2)教师相机点拨:
a句:小时候听邻居老大爷讲故事,初次接触水浒传的故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对于武松打虎更是百听不厌。
b句:写在家里找到一套《水浒传》,虽然看不懂,却盼望能读《水浒传》这样有趣的书。
c句:写当心爱的书被大火吞没了后,哭着要《水浒传》,直到妈妈答应才破涕为笑,更表明了“我”想看《水浒传》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师:通过几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我”爱上了读《水浒传》。
师带读1-3段,集体体会。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4、5自然段)爱看《水浒传》。
2)讨论“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4)全班交流、记忆、教师指点。
a、抓住“迫不急待”这个词,感知“我”读《水浒传》的心情,(早上……晚上……放学路上)
b、指名读第5自然段。
着重了解《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细节描写。
c、师点拨文章难点:作者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反映“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5)带着喜爱之情齐读5自然段,读出“我”的痴迷和感受,感受“我”阅读《水浒传》的喜悦。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质疑:读了《水浒传》后“我”有哪些收获?
2)生默读后指名回答:
a、成绩提高了。
b、作文经常受表扬。
3)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大家再来齐读“我”的收获。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文中的“我”一样有这样的收获呢?
生:想
师:希望今后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像文中的“我”一样大有进步!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多读书)
课文讲的是“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经历了三个过程,想读《水浒传》——爱读《水浒传》——读《水浒传》的收获。
2)指名让生复述课文
3)师: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书。
板书:
想读《水浒传》
爱读《水浒传》喜爱之情
读《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