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的分期和分期的世界历史ok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世界史部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世界史部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世界史部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什么是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吴于廑先生在《世界历史·总序》中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成为全世界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二.世界历史的分期:分期的标准(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分期法、以人类文明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分期法、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进程的阶段为依据的分期法)三.分期标准的依据:以那些对世界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并导致世界历史出现质变的事件为界限,把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划分为若干彼此衔接,但又不同的段落,借此说明历史发展的同一性和多样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深化人们对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四.具体世界史划分:①从人类的产生到15-17世纪为世界古代史,其中以公元五世纪(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上古与中古史的分界线,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结束和封建制的开始。

②从15-17世纪的文艺复兴或地理大发现或英国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战结束作为世界近代史的时间断限。

③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为世界现代史或再一分为二,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界,分为现代史和当代史(一)世界古代史:自远古有人类以来至公元1500年(二)世界近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到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三)世界现代史:1900年至20世纪末,这一时期在时间上涵盖20世纪。

五.此期(世界上古中古史)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为人类打破隔离状态准备了必要条件。

(①上古史:自有人类以来至公元5、6世纪左右的民族大迁徙及其所引起的政治格局的巨变;②中古史:公元5、6世纪至1500年,人类通过民族迁徙和大范围战争,世界逐渐向联成一体前进;③近代史: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渐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④现代史: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史

14.江苏·雅典民主 邦
20.北京·雅典城
1.上海·国家的形成 10.天津·雅典民
主 10.山东·雅典城邦
14.江
苏·雅典民主
10.山东·雅典城邦 12.湖南·罗马法
19.广东·罗马帝国、希腊经济和文化等; 11.湖南·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
1、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的含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蒙昧时 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阶段。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准:一是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 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2)文明形成的前提(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时间:约1万年前-6000年前(来自元前4000年)表现: (1)西亚:小亚细亚产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和山羊 (2)中美洲:产玉米、甘薯;南美印第安人驯化骆马 (3)中国:产水稻和粟;饲养猪、狗
思 想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西亚创造了楔形文字,埃及创造了象形文字,中国创造了 文 甲骨文。诞生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成为世界上字母文字的源头 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史) 一、世界古代史: (一)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上古史)(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显 A、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政 治
农业为主,逐步建立起了国家。铁器时代,希腊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古希腊工 商业发达,雅典形成了奴隶制民主制度。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罗马帝 国的废墟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下一模块中古史)
经 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是采集和渔猎,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为古代文明的诞生创造了 济 条件,铁器的使用拓展了人类生存空间

历史分期知识简记8K(综合版)

历史分期知识简记8K(综合版)

历史分期知识简记(简约版)编辑者:陈亦泰一、世界历史的分期:1、西欧上古历史终结标志: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西欧中古历史:476年(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4-16世纪(文艺复兴)3、世界古代史:1640年以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5、世界现代史:1917年—1945年(二战结束)6、世界当代史:1945年至今二、中国历史:一)、中国历史的分期:1、中国古代史:1840年以前(鸦片战争)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3、中国现当代史:1949年至今二)、中国近代史的分期: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1、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2、近代化的起步: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时期:1、北伐战争时期(对象:两湖吴佩孚、江浙孙传芳、东北张作霖):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5月黄埔军校成立)—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开赴湖南前线,揭开序幕)—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2、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它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10月毛泽东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文家市决策”: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毛井冈山会师,随后,建立了红军第一支队伍——红四军,其中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1931年冬(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始发地瑞金,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随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于9月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标志→“十四年抗战”开始标志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于2017年1月3日提出)—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八年抗战”开始标志即全民族抗战开始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4、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1949年五)、解放战争时期的四个阶段:1、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2、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9月(辽沈战役)3、决战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追击阶段: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东西起止点:东→江苏江阴,西→江西湖口)六)、现当代史的四个阶段: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亦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56年9月中共“八大”是良好开端的标志)—1966年(5月16日“文革”开始其中出现的成功探索有:“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最严重的失误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发表是文革开始的标志)—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事件是文革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标志)—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四人帮”是文革结束的标志)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于12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两大决策是:①、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方式进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广东省:深圳(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珠海、汕头;福建省:厦门;海南省:1988年海南(最大)共计5个经济特区;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来至今5、与邓小平理论有关的会议: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大决策:改革开放;工作重心的转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最大收获: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主要贡献: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的基本路线被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理论: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世界发展史 表格

世界发展史 表格
希波战争,希腊获胜
公元前475年
中国进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公元前449年
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
伯里克利改革,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衰亡,亚述帝国崛起
公元前1567年-公元前1085年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大规模扩张和对外贸易
公元前1365年-公元前935年
中亚述时期,军事扩张和文化繁荣
公元前776年
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古希腊举行
公元前506年
克里斯提尼改革,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确立
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79年
世界发展史表格
以下是世界发展史的表格,以时间为序,列举了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
重要事件
公元前4500年左右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开始兴起
公元前33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开始兴起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兴起
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06年
古巴比伦王国兴起(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公元前1894年-公元前1595年

世界历史分期简介

世界历史分期简介

世界历史分期简介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上莫衷一是。

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以人类历史一体化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作为分期标准,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这种分期法提倡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摆脱地区、国别和种族的偏见,代表了史学界的新趋势。

其具体分期如下:
(一)世界古代史:自远古有人类以来至公元1500年。

此期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二)世界近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至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

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三)世界现代史:1900年以来。

这一时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时期。

在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两次惨遭世界大战的浩劫。

在下半叶,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一体化的时期。

二、以社会形态的更迭为主要依据,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其中,古代史又分为上古史和中古史。

上古史以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为主要内容;中古史(在欧洲又称之为中世纪)
以封建社会为主要内容;近代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现代史则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平行发展为主要内容。

三、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

历史教案:世界历史的阶段划分与评价

历史教案:世界历史的阶段划分与评价

历史教案:世界历史的阶段划分与评价一、世界历史的阶段划分1. 古代历史古代历史是人类历史的起始阶段,从人类出现至公元476年,涵盖了长达几千年的时间。

在这一阶段中,人类社会逐渐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转变。

古代文明的兴衰,大国的崛起和灭亡,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石。

2. 中世纪历史中世纪历史是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历史的过渡阶段,从公元476年到1453年,标志着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度的兴起。

在这一时期中,欧洲社会经历了封建制的发展,君主制的形成,宗教改革的发生,以及十字军东征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3. 近现代历史近现代历史从1453年至现代,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殖民地的扩张、各种社会变革与政治变革相继发生,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也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的格局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世界历史阶段的评价1. 古代历史的评价古代历史是人类历史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人类逐渐从低级的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古代文明的兴盛和人类思想的进步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城邦文化、古罗马的法律体系等都是古代文明的杰作。

然而,古代历史也存在着奴隶制度的残酷、女性受到歧视以及帝国的崩溃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后世历史发展的课题。

2. 中世纪历史的评价中世纪历史是一个充满黑暗与光明并存的时期。

封建制度的兴起奠定了欧洲社会的基础,在这个时期中,欧洲社会逐渐从原始习俗向现代社会过渡。

但同时,中世纪也存在着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宗教改革的冲突以及十字军东征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导致了中世纪社会的动荡与不稳定。

3. 近现代历史的评价近现代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世界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世界历史的分期与特点 → 世界历史的时期与特点

世界历史的分期与特点 → 世界历史的时期与特点

世界历史的分期与特点→ 世界历史的时
期与特点
世界历史的时期与特点
古代历史
- 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古代文明时期。

- 这个时期包括许多著名的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等。

- 古代文明时期的特点是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宗教的出现以及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形成。

中世纪
- 中世纪指的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间的时期。

-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盛行、宗教的统治以及文化和经济的停滞。

- 欧洲的黑死病流行和是中世纪的重要事件。

近代史
- 近代史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到20世纪末。

-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工业革命的发生、殖民主义的盛行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

- 重要的事件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现代史
- 现代史涵盖了20世纪以及21世纪初的历史事件。

-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世界大战的爆发。

- 重要的事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信息革命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

以上是世界历史的时期与特点的简要概述。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概览,每个时期都有更多详细的内容可供深入研究和探讨。

全球史时间轴

全球史时间轴

全球史时间轴1. 早期文明 (前5000年)- 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建立了庞大而强大的帝国。

-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9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出现,创造了农业、城市和书写系统。

- 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32年:古代埃及统一,法老统治成为主导。

2. 古代文明 (公元前5000年 - 公元476年)- 公元前303年至公元476年:古罗马的兴起和衰落,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帝国。

- 公元前321年至公元1856年: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兴盛,发展了哲学、宗教和科技。

- 公元前250年至公元900年:石碑纪年开始在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中使用。

3. 中世纪 (公元476年 - 公元1453年)- 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纪:欧洲中世纪,经历了封建主义和宗教改革的阶段。

- 公元622年:创立,成为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 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蒙古帝国的崛起和建立,统一了大部分的亚洲和欧洲。

4. 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1453年 - 公元1789年)-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陷落,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

- 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了欧洲探险时代。

- 公元1517年: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分裂。

5. 现代历史 (公元1789年至今)- 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现代政治和社会改革的时期。

- 公元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公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开启了战后国际秩序。

以上是全球史时间轴的主要事件,涵盖了古代至现代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事件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的分期和分期的世界历史
一、世界历史的分期:
中世纪(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帝国灭亡新航路的开辟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
(476)(1500)(1640)(1917)
二、份期的世界历史:
1、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前6C初—前5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前5C—前4C);《十二铜表法》制定(前5C中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完成(6C)
2、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光荣革命(1688);《权利法案》颁布(1689)
②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独立宣言》发表(1776);美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787)
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又称大革命):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1789)、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1875)
④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⑤日本明治维新(1868);⑥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1871)
3、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14-16C);宗教改革(16C);启蒙运动(17—18C)
4、科技革命:欧洲科学革命(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理、牛顿发创立经典力学(16—17C);达尔文提出进化论(1859);
工业革命(18C60年代—19C4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年代—1900年前后);第三次科技革命(2C40年代—今)
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1900);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905);卢米埃尔兄弟分明电影(1895);贝尔德发明电视(1926);
电子计算机诞生(1946);互联网问世(20C60年代);克隆羊“多莉”诞生(1997)
5、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萌芽(14—15C);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C);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罗斯福新政之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于罗斯福新政)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始形成(1492年地理大发现之后);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之后);完全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7、经济全球化:起程(新航路开辟后)→联系紧密(工业革命后)→速度加快(二战以来,特别是20C90年代以来)
8、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
①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A.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B.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②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1947)→世界贸易组织即“WTO”(1995)
9、经济区域集团化(又称“一体化”):
①欧洲经济一体化: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共同体(1967)→欧洲联盟(1993)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②亚太经合组织(1989);③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
10、世界格局的变化:
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掀开“冷战”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
1948年马歇尔计划→←1949年经互会(经济对峙);1949年北约→←1955年华约(军事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欧共体形成(1967);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20C7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到恢复(1971);
美、苏实力相对衰落(20C70年代)
11、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