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

[摘要]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的教育巨著《爱弥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实现儿童观的历史性转变,本文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依据探讨卢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价值。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性质及研究意义

(一)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的儿童观,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发展主要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西方古代,儿童被人们看成是缩小了的大人,儿童与成人没有本质的差别,人们完全以成人社会的标准来要求儿童,儿童处于被忽视、轻视或任意丢弃的境地。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武器。基督教崇尚上帝,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人不能违背上帝的意旨,认为人生而有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赎罪,在基督神学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儿童生而有罪的,《圣经-旧约》箴言篇中说道:“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从地狱的深渊救出他的灵魂。”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认为只有鞭打和惩罚才能赎清他们身上的罪孽,儿童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到了18世纪,卢梭提出了:“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口号,建构了全新的儿童观,促进了儿童研究的心理学化运动,儿童发展问题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之父霍尔率先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此后,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开始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儿童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解放儿童,尊重儿童”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从远古时代的小大人形象,到中世纪的原罪说,再到20世纪的儿童权益优先原则,儿童观的变迁与发展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

(二)儿童观有何问题

儿童观问题一直是教育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许多专家从不同的维度研究儿童观,究其根本,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即儿童是什么和儿童应当什么。前者是从实然性上对儿童的评价,它指向儿童的发展现在。后者是从应然性对儿童的评价,它指向儿童发展的将来。

首先,儿童是什么?儿童的上位概念是人,那么,人是什么?人类学认为,人具有生物性和文化性。人与动物一样,他们的生命之源都来自于自然,都具有生物性,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文化性,在文化中生活的人,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人,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人类社会与人类文化相互促进而发展。因而,理解儿童是什么就必须将

儿童当作一个人,一个有生命,思想的与认识主体相同的主体对象,是一个发展的个体。假如你想彻底地了解儿童就应该俯下身,进入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方式去理解儿童;

其次,儿童应当是什么?儿童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个体,现在的儿童再过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就成为大人了,“儿童的一切都是成长中的,生成中的,是面向未来的对儿童的认识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逼近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建构的过程,”①

(三)儿童观问题的研究意义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意识或潜意识的形式而存在,影响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教育者实施教学的基础条件,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要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儿童作为基础教育主要对象,必然要求儿童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那么,儿童观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儿童最接近的莫过于父母和教师,他们的儿童观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据了解“大多数大脑研究人员确信,在一个人一生中头4年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能力的50%,而不是知识的50%。但就是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连接——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但是,即使在许多宵禁的国家,只有不到50%的未来母亲和百分比相当低的父亲,参加任何形式的产前课程,而这些课程也通常不过是有关生育的,家长教育几乎完全是空白,没有诸如大脑发育必需的饮食和幼年学习者所需的最佳刺激方式等方面的训练。”②从以上可以看出,父母儿童成长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在中国,尽管传统思想中“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等观念已经有所淡化,但是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成为了家庭教育中又一大弊病,家长们忙于工作,将子女交给老一辈人照顾或雇佣保姆,疏于与孩子的沟通,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轻生的孩子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产生这些流弊的原因在于家长没有正确地认识儿童,没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儿童观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行为和实践,因此,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极为重要,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人一等的,他们往往忽视儿童充满天真和哲性的想法,错误地认为这是胡思乱想,儿童甚至遭来一顿丑骂,让学生下跪,让学生脱裤示众等这些严重伤害孩子自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深思。“曾有一项幼儿教师儿童观调查表明,有863%的教师注意到要从多方面来看待和评价孩子,但有76%的老师认为‘面对几十个孩子,内心的偏爱是难免的’,有31%的教师表示,‘对孩子有些我就是爱不起来,有点讨厌。’”③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个不能少”等教育箴言的实现是一个多么艰难,作为

①姚伟,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学前教育研究,2003。

②珍妮他-汉斯著,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p67.

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首要任务之一,儿童是发展的,具有强大的潜能。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卢梭其人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oau,1712~1778)处于新旧社会的变革时期,资本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这时封建统治者更加疯狂,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卢梭处于这样动荡的社会,一生漂泊不定,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超强的自学才能,写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如《爱弥儿》、《民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他在教育、政治、法律、宗教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观点。《爱弥儿》的问世,更是将卢梭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爱弥儿》的问世,为科学地研究儿童打开了大门,《爱弥儿》曾受到康德的高度重视,培斯泰洛齐把《爱弥儿》奉为教育的《圣经》,他几乎完全接受了卢梭的儿童观,认为只有牢固地建立在儿童自然发展基础上的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爱弥儿》改变了人们对儿童的传统看法,儿童原罪说再也无法立足,解放儿童,尊重儿童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观点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巨著《爱弥儿》之中,他通过叙述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教育的全过程来阐述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强调教育要遵守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那么,何谓“自然人”呢?首先,“自然人”肯定是不同于富豪贵族、王孙子弟和奴隶,卢梭认为这些人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同时,他又将“自然人”与公民作了比较,他说:“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①既然“自然人”不同于一般的公民,那么怎样才算是“自然人”呢?在卢梭看来,那是一个身心协调发展的人,他的身体健康强壮,感觉灵敏,理性思维发达,精力旺盛;他不受社会不良习俗的侵染,勇敢而又有责任心;他掌握基本的职业本领,能自食其力。总的来说,他具有哲学家的理性思维和运动家的身手。

卢梭笔下的“自然人”与中世纪所需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卢梭认为这种新型的人才的培养只有依靠自然教育才能实现。他提出的自然教育主要有三种来源: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

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①“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能不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②在卢梭看来,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使儿童的身心协调发展。卢梭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将儿童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春期。婴儿期主要是以身体养护为主。童年期以身体锻炼和感觉教育为主,少年期以知识教育为主,青春期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卢梭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期是前无古人,却为后人科学地研究儿童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儿童研究的心理学化运动。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人相比,他的思想更具有时代性。他提出的许多教育问题,时至今日仍是我们应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人提出:“如今所有的教育原理都被这本书在二百年前提出了”;从儿童身心发展角度考虑,尊重儿童的天性,一切教育方法、教育原则都要按照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进行,这些是卢梭对儿童的全新认识,这些思想引起了人们对儿童观念的根本改变,从此儿童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儿童的研究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卢梭儿童观的影响及其研究意义

从儿童观的发展史来看,卢梭的儿童观是儿童观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卢梭被誉为是发现儿童的人,他的儿童观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从根本上揭露了儿童原罪说的荒唐,改变了世人对儿童的看法,“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成为时代的精神,对教育、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杜威都受其儿童观的影响。时至今日,他的儿童观是我国教育者必须学习的内容,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卢梭儿童观的主要内容

(一)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

14—16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盛时期,文艺复兴运送是新兴资产阶级举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提倡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将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在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新的人类观,它认为人是自然的生物,享有自然的权利,因而,一般认为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使儿童观的发展有了转机,儿童的命运有了希望。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不仅要求经济上获得平等的权利,而且要求在政治,宗教等领域享有更加广泛的权利。充满火药味和革命气息的启蒙运动发生了,他们高喊:“天赋人权”的口号,要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洛克的“白板说”是对儿童“原罪说”的否定,“‘白板说’的儿童观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儿童在自由、民

①(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3

主、平等、博爱的社会思潮中所处的地位,反映了人性解放的现实”①在思潮运动的洪流中,卢梭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儿童,开宗明义地指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卢梭在《爱弥儿》开篇就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就是说,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一切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都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他说,“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②由此可以看出卢梭承认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反对教会人性原罪论反对戕害人性的禁欲主义,反对封建教条对人性的压制和麻醉。

他的这种性善论源于他的自然哲学思想,卢梭认为人的善心是由良心,理性和自由构成。自由是人的天性,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人的自由意志的支配,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任意妄为的盲目的。它需要理性的指导,人之所以能认识世间万物,是因为人的天性中具有理性,人在长期成长过程中获得经验,形成判断、推理等心理能力,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以指导自身的行为,理性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但是有了理性不等于有了道德,必须通过良心控制人私欲的膨胀,良心是天赋的道德本能,他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或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③只有这样人的选择和活动是善的,构成善良的天性。纵所周知,卢梭生活的中世纪是一个反对进步思想和科学文化,抑制人的理性发展,扼杀人性的时代,性善论就犹如一阵春雷惊醒梦中人,使人们看到了儿童的存在,“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口号呼声四起,令那些对神学和原罪论顶礼膜拜的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他们利用各种的思想手段诬陷抨击卢梭,这足以证明他的思想的伟大,他的性善论将中世纪的原罪论打入深谷,同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他的性善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打击旧教育的有力武器,他屏弃传统教育中的教条,死板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既然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儿童呢?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保持儿童的天性,促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即培养“自然人”,卢梭笔下的爱弥儿就是“自然人”的化身,他说:“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④他所说的“人”就是“自然人”。

(二)儿童期有价值(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之所以如此重视儿童的教育,是源于其对“人”的重视,他反对教会所宣传的绝对服从,禁欲主义,深恶痛斥教会鼓吹以现世的痛苦来换取将来不可知的幸福;他主张现世的世俗生活,他说:“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

①(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1。

②(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1。

③(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397。

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①卢梭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幸福和痛苦是相对的,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减少痛苦。

卢梭认为人有两次诞生:出生的诞生和进入生活的诞生。“出生的诞生”是生命的开始,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罪孽,是纯洁的,神圣的。要保持这种天性不断发展,就必须珍惜现在,而不是早早地为他规划将来,让儿童失去属于他的自由和美好的事物。他说:“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②这就是说世人在追求目标,追求幸福的时候总认为目标和幸福就在不久的将来,于是赶紧脚步,当走到人生尽头时才发现这一路上错过了所有美好的事物,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珍惜现在,卢梭在培养爱弥儿时并没有预先确定他的人生道路,而是顺其天性,自然发展。他注重爱弥儿对每一有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为在卢梭的眼里,爱弥儿不是一个有罪而没有用的小大人,而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一个生命价值的人,他的价值就在于他的心智发达,身体健康,在任何困难和险境都能生存的自然人,他的价值在于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强的责任心。

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生存的价值,生存的价值体现于你所处的生活状态——释放激情,追求幸福。他说:“我之所以不喜欢那些没有趣味的职业,是因为其中的工人没有兢兢业业的上进心,而且差不多都是象机器似的人,一双手只会干他们那种活儿;织布的、织袜子的、磨石头的,叫一个聪慧的人去从事这些职业,有什么好处呢?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等于是使用另外一架机器的机器。”③他认为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应该是单调机械的。而是充满激情与活力。转而言之,儿童的学习也不应该是令人厌倦,枯燥乏味的。学习应该带给学生快乐,因而儿童的学习内容是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这样不仅使他们感到快乐,更能促进身心的发展。他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④这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掌握了探寻知识的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也用不着将学生束缚在一些单调枯燥的知识上。而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使他们觉得所学的东西是有趣的,有用的。这样他们对生活也就充满好奇,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在一次次的成功与喜悦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三)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儿童应有其地位和社会权利)

卢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儿童当作儿童,儿童首先是人,它具有人的基本属性,所以要以理解人的方式去理解儿童;儿童是独立发展的生命个体,具有儿童特殊属性,所以要以儿童

②(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72

③(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258

的眼光来理解儿童,他说:“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①在卢梭看来,理解儿童不仅仅是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条件,更要深入地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了解儿童的一切行为。儿童是客观存在的主体,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爱弥儿是卢梭理想世界中的一个自然人,卢梭首先肯定的是“他首先是一个人”,假如这一句成立,那么,爱弥儿应该具有人的基本属性,即自然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卢梭为了爱弥儿的天性不受污染,保持其天性能得到自然发展,卢梭将爱弥儿的教育安排在乡村,因为只有乡村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环境,是最有利于爱弥儿成长的。为了能使爱弥儿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和进行道德教育,为了培养爱弥儿健全的理智,卢梭和爱弥儿来到了繁华复杂的城市,看来卢梭在突出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人的社会性,她认为,社会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此时,爱弥儿已经是一个社会人了。儿童作为文化人而存在,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是是极力反对书本上的教条主义,反对传统文化的,他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书籍更欺骗人的了,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它们更不忠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了。”②虽然卢梭反对文化对人的影响,其实但凡与人有关的一切都可称之为文化,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往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儿童世界本身就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为文化,人的自然性和文化性本身就是一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尽管卢梭并没有明确承认爱弥儿的文化性,但是他说:“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

③人类几千年的文化自然而然德一代代传下去,而人是文化传播者和创造者。

把儿童看作儿童还体现在对儿童权利与地位的看法,儿童期是人发展的起始阶段,它不仅为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是个体发展中宝贵的财富。然而,在古代人们对于儿童与成人的概念是不分的,他们把儿童当成是一个缩小了的成人,而且儿童一直被大人所歧视欺压。小孩一生下来就被认为是有罪的,大人们通过鞭打和谩骂来消除儿童的罪孽,小孩子即使犯了一个小小的过错都会遭到严厉的处罚,更悲惨的是“在一定的宗教观念或迷信里,儿童往往被认为是献给神使赐福,献给鬼怪使其停息作乱,献给死人使其在阴间仍过役使别人的生活等等的上好祭品”④,可以看出,在古代儿童没有权利,没有地位,任人宰割,因而过去儿童的存活率极低,不可否认这与当时饮食,医疗等客观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其中的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即不重视儿童的生命,不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地位。

显然人们的这些想法是蒙昧的,直到18世纪卢梭《爱弥儿》的问世,为人们建构了儿童的概念,提出了要“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口号,他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⑤。

①(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210

②(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9

③(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419

④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36.

卢梭不仅把儿童当作一个独立的人,而且肯定了儿童期是属于儿童自己的,成人没有权利去剥夺孩子的美好时光,也没有权利确定孩子的将来,他说:“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①也就是说,儿童享有快乐幸福的权利,因为儿童期就应该是一个愉快幸福、天真浪漫的时期。此外,卢梭重点论述了儿童享有自由的权利,自由是儿童的天性,他从人性本善出发,严厉地抨击限制儿童自由的做法,如反对将婴儿放入襁褓中,他说:“凡是用襁褓包裹孩子的地方,到处都可看到驼背的,瘸腿的,膝盖内弯的,患佝偻病的,患脊骨炎的,以及各种各样畸形的人”②,只有完全给予身体上的自由,才能使儿童感到心情愉快,使他们按照自然的法则去成长。在学习知识方面,卢梭更是大胆,他从来不要求爱弥儿应该学习哪些东西,充分给他自由,只有当爱弥儿感到需要学习时卢梭才会教他该怎么做,当然卢梭了达到他的教育目的会采用一些手段激起爱弥儿学习的兴趣。

(四)儿童发展的四个时期

卢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以及青春期。

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能教育,卢梭认为这一时期主要是身体锻炼和增强儿童的体力,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因为具有强壮的体魄是接受自然教育的基础。他说:“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③.

在儿童期主要是发展儿童外部感觉的时期,这一时期人的理智处于睡眠状态,还不能正确地判断善恶是非,也不理解人生、社会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他说:“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④。也就是说,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儿童各种感官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就非常注重他感官的发展,如鼓励他进行各种游戏、绘画和唱歌等活动,以此为将来智力的发展,理性的形成打好基础。

少年期是儿童学习知识的最佳期,主要是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学习各种知识,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人体力增长迅速,有了剩余的精力去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时,卢梭要求他的学生不是掌握具体的知识,关键在于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即授之以渔。此外卢梭从使用的角度出发,他所教的知识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得到,让他的学生去实地观察,中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利用直观教学原则,让学生直接去了解他所学习的知识。当然,在发展儿童智力的同时,劳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儿童勤劳的品质。卢梭指出,一个人应该学会各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因此他认为劳动教育的

①(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66

②(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12

③(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19

主要内容是学习使用各种农业和手工业的工具。通过智力的培养和劳动教育使之具有农民的身手和哲学家的思维。,

青春期是“激动和热情”时期,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心理趋于成熟,儿童有了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能够抵抗社会的各种恶习,因而这一阶段需要进行道德教育,而此处的道德并非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即美德”,卢梭从人性本善的角度,认为道德教育就是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而培养善良的情感是道德教育的灵魂,那如何使儿童获得这种善良的情感呢?卢梭认为,只有让儿童自己的亲身实践,亲自去了解社会的苦恼和贫困,了解社会的黑暗,才能形成善良的情感,才能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从科学的角度讲,卢梭对儿童教育的四分法,缺乏科学依据,但是他对于儿童是发展的,有着巨大的发展的潜力,他所研究的发祥是正确的。

四、卢梭的儿童观现代价值

(一)卢梭的儿童观对后世教育理论的影响

卢梭的儿童观对后世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卢梭处于同时代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几乎完全接受了卢梭的儿童观,他主张对学校进行改革,主张按照自然法则进行教学,提出了“儿童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这是对卢梭儿童观的继承和发展。

与卢梭儿童观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杜威的《明日之学校》,在开篇第一句就引述了卢梭的话:“我们对于儿童毫无所知,只用我们错误的见解去办教育,愈办愈错了。那些最聪明的著作家竭尽心力去讨论一个人所应知道的是什么,却不问一个儿童所能学习的是什么。”首先,杜威承认儿童具有发展的潜能,承认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即教育即生长。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创办了“儿童之家”,著有《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等作品。岁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与卢梭一样都非常重视儿童期的教育,她认为儿童期的发展有一个“胚胎期”,儿童的发展有一个敏感期,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他认为“教育必须适应的儿童的天性”,主张应当实行“自我教育”,“自导学习”。她的许多教育著作堪称经典,他在继承卢梭思想的基础声进行了实践,为儿童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承认儿童期有价值,还儿童的幸福童年

美国批评家尼尔 波兹曼在他的《童年的消逝》中认为在电视、电影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使儿童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童年在慢慢消失,也就是说,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距离在缩

小 ,因而重视童年期的价值又成了时代的要求,儿童期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的时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因而保障儿童幸福的权利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义务。保障儿童的幸福,从宏观上来说,就是要承认儿童期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角度看。儿童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它是对人类一切文明的延续,同时也是未来的创造者。有人曾将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比作一个人的儿童期,早期的人类对宇宙万物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曲折坎坷的探索中形成了现在的文明,儿童对所有的事物也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用独特眼光审视这个世界,他们的看法也许在成人眼中是幼稚的可笑的,但无不充满了惊异和哲性,儿童崇拜者古今中外有之,如庄子,鲁迅,康定斯基,卢梭,他们的研究或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儿童。人类几千年所积淀的经验儿童会花上整个儿童期甚至是一生去学习,儿童所学的东西为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打下基础,为新时代文明的创造打下基础。这就是儿童期之价值所在。儿童地位的提升就意味着社会在发展和进步。

从微观上说,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第一,消除不利于儿童发展的物理环境,如营养的不适当,恶劣环境的污染,疾病等不利因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大部分的家长心中,为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最重要的,他们拼命地工作,却忽视了与自己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人格不健全,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认为为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是最重要的,就是给了孩子幸福,其次,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儿童文化环境,防止每体和网络对儿童的伤害,防止成人对儿童的伤害,“童年受到的心灵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慢性而持续,可人们却从不认为它们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①第三,在教育上,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地实施教学,给以人文关怀。

(三)尊重儿童,给儿童以自由

向往自由是人天性,人们常常将“自由”挂在嘴边,但真正理解“自由”的含义,许多人也许回说不清楚,自由应该是人的天赋权利,同时,这种自由并不是毫无宣纸的,也就是说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当一个人失去自由时也会失去做事的动力和信心,当然,自由不是成人的专利,儿童也享有自由的权利。甚至儿童比成人需要更多的自由,卢梭从其自然哲学出发认为人的天性中首要的构成成分就是自由。谈到儿童就不得不谈到儿童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教育给儿童自由了吗?学习苦不苦?不部分学生都会回答“苦“,教育是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假如儿童失却了自由这一基本的权利,学习只会成为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儿童背着承重的书包,踏着沉沉的脚步,或回家写作业或赶着上兴趣班、辅导班,这是目前许多学生生存的状态,自由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

其次,儿童期是充满活力和快乐的时期,他们需要玩耍,需要游戏,许多传统的游戏在慢慢地被人们遗忘,水泥墙将天真活泼的孩子关在了狭小的空间里,没有自由。许多孩子非常羡慕小鸟,因为它们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受到教育观的影响,同时儿童观也制约着教育者的教育观,卢梭的儿童观对我国目前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卢梭儿童观给我们更大的启示是整个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对于家长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极其重要,尽管

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就目前我国儿童生存的状态来看,“尊重儿童,解放儿童”仍是儿童急切的呼喊,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是教育者不可推托的职责。但是儿童观作为一种意识,必然会受到时代发展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笔者认为实现儿童观的转变不仅仅是对儿童看法的单一的转变,而且还是包括与儿童观

[参考文献]

[1]戴本博编,外国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滕大春,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3]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4]周采编著,外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桑新民,陈建翔著,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Rousseau's natu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the audie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Abstract]Rousseau is the 18th 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Movement leader, and his thinking with a strong sense of resistance, His education opus "Emile" in the world has evoked a strong reaction, the realization of children's conception of historical change, Based on Rousseau's natu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children Rousseau and the modern concept of value.

最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教育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看起来一件件小事或一件件繁琐的平凡事、调皮事、捣蛋事、认识糊涂的事、行为偏差的事,都可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都是大事,都要悉心研究,高度重视。小事处理得当,引导得好,就能构成育人的大文章。 读了于漪老师主编的《心灵的对话——我和我的小天使》,感受颇深。书中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展开探讨,许多教师觉得艰难、困惑难以解决的问题;许多家长虽用心良苦,却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书中的每一位作者都用第一人称写出了自己教育或教学的真切体验,内容具体,实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发育人的道理。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书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似曾相识,有的就好像发生在家里,发生在学校,发生在教室。家庭里的、师生间的、同学间的、亲友间的;学习的、考试的、生活的、思想的、性格的、习惯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有的曾使您焦虑;有的曾使您困惑;有的曾使您烦恼;有的曾使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罢掩卷,你会受到启发,会发现更佳更妙的方法来赢得学生的信赖,赢得学生的心。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这是其中一篇《成为孩子们的朋友》的引言。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怕于跟孩子接触,懒于跟孩子沟通的现象也有,这样就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当然也做不了他们的知心朋友。而作者潘老师(还是一位男老师)为了缩短与孩子们的距离,主动和孩子们做游戏、邀请孩子们到他家作客,他的这些做法,正努力改变着长久以来教育工作者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觉得和老师在一起是件快乐的事情,老师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更是件快乐的事情。

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tonature)。“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但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卢梭为之呼吁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危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回归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卢梭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这个理论在当今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课程再三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抓住其闪光点,创设情境,极力弘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卢梭还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的实践行为,他认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基教育者的口头训示即“填鸭式”的教育是毫无效果的,重要的是要身临其境,身体力行。其次,他十分推崇自由,强调要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总的说来,卢梭的思想是先进的,但也存在某些历史局限性,有的观点比较矛盾甚至偏激,但至今仍闪耀着光芒。总之我们在理解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内容时必须同时体会到他的激进的启蒙思想。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逐步了解和认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不重要,反而正是以卢梭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西方国家在形成崇尚自由、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风格方面奠定了基础。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 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2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 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 深受影响,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 所有社会的压迫和腐败, 都是由于文明进化; 科学徒示人以技巧, 而艺术则只召人以浮华,剥夺人类心灵的自由和本性的发展,因此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愉快, 却足以使道德堕落。他还认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实在于文明的进步。他指出,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平等的程度极小,而在所谓文明发生之后,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了,尤其在私有制产生之后, 为了保护私有制, 人们定出法律和道德规范, 名义上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 实际上则强者压服弱者的工具。因此, 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 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卢梭主要政治著作是《民约论》,主要的教育思想著作是《爱弥尔》, 而《忏悔录》则是其自己的传记体小说。因此, 从《爱弥尔》中, 我们可以看到卢梭闪闪发光的教育思想。其中, 也蕴涵着他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的真知灼见。 1.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边坏了。”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 不必加以干涉。一旦受了社会认为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 甚至产生罪恶。所以他极力主张, 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 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 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换言之, 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

卢梭的教育教学思想

卢梭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者:————————————————————————————————日期: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爱弥尔》是其最有影响的一部教育代表作品。 1、论人的天性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由于教育的不良导致的。 卢梭的天性哲学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2、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还进一步指出,“教育的这三种要素,其中自然教育完全非人力所能控制,事物的教育我们对他也只具有一部分的势力;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够支配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复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即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力强盛的“新人”。 卢梭猛烈地抨击封建教育。他指出,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发展、抹杀儿童天性与成人的区别,以至不根据儿童特点施教,硬将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1)婴孩期(出生—2岁)。这一时期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2)儿童期(2岁—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另外,仍应继续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身体。他认为,“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主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反对这一时期让孩子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他假想的受教育对象—爱弥尔长到12岁还不知道什么叫书。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外国教育史论文(单周) 东北师范大学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生姓名:刘伟 学号:2011013202 指导教师:李娟 完成时间:2013年9月23日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一、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二、人生经历决定思想认识: 卢梭的早年十分悲惨,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卢梭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1728年卢梭16 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了。1749年法国狄戍学院发起有奖征文活动,题为《科学和艺术

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卢梭应征撰文,获得奖金,荣登榜首,论文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他对所提出的问题持否定主张,认为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恶的敌人。1755年又响应狄戍学院第二次征文,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没有获得奖金。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第一篇论文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平等的,在道德上是善良的,由于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种种不平等,不自由的现象,并把人心变恶。1762年先后发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或论教育》。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倡民主、否定王权神授论,成为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爱弥儿,或论教育》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反对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教育。这两本书使卢梭名声大振。但由于触犯了天主教会和专制政府,书被查抄并被当众烧毁。卢梭本人也被迫逃亡国外。1770年重返法国,在巴黎附近的乡村定居,撰写自传体著作《忏悔录》,总结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病逝。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他完全可以适应变化发展的客观环境,不必固定于某一特定的地位、阶级或职业。他绝不是寄生坐食而行为邪恶的暴君和歹徒,而是一个消除传统偏见,能够从事生产劳动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评析

[收稿日期] 2003-4-30[作者简介] 黎 军(1964-),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博士。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评析 黎军,张大玲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关键词]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教育思想;评析 [摘 要] 卢梭是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自然主义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其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 表现有: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反对教条主义,注重行以求知的教学方法。卢梭作为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巨人,其理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G 40-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03)06-0081-05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 ousseau πs N aturalism Thought LI Jun ,ZHANG Da 2ling (School o f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 sity ,Lanzhou 730000,China ) K ey w ords :R ousseau ;naturalism thought ;educational thought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Abstract :R ousseau is an epoch 2making education thinker and naturalism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his educational thought.This article not only analyses philos ophical foundation ,intension ,presentation of R ousseau πs naturalism thought deeply ,but als o evaluates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his thought and in fluence objectively.It als o points out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his naturalism thought. 自然主义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贯穿在他的教学巨著《爱弥儿》一书中。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提出被看作是在教育界进行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不仅给他同时代,更重要的是对后代的教育工作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曾说,休谟和卢梭是德国哲学的两个出发点。卢梭的自然教育是从他的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由于上帝的恩赐使人类生而禀赋着的自由、理性和良心,便构成了善良的天性。自由是人最可贵的本性,但若缺乏理智的选择而搞意志自由,就会放任自流造成罪恶。这就需要理性加以指导,促使自由成为善 性。但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理性常常受欲望和私利的引诱与蒙蔽,因此需要良心来统率。良心是人关于善恶的自然感觉,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有着关于正义和道德的先天的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便 判断自己和别人行为的善恶”,〔1〕 是天赋的道德,是人们行善去恶的神圣本能。他“永不欺骗我们,是人类真正的指导者。……服从良心就是服从天性 的指引,他是不须担心误入歧途的。”〔1〕 但是良心的信条不是判断而是感情,是内在与天性之中的。自爱和爱他变成为良心的内容。自爱永远是善的,是自然律的第一条。将爱己之心扩展到爱别人,就变为道德。这种道德在人人心中都生着根。因为人人天性善良,在天性上是平等的。 康德给卢梭天性哲学以高度评价:“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11月 JOURNA L OF S OUTHWEST J I AOT ONG UNI VERSITY N ov.2003第4卷 第6期 (S ocial Sciences ) V ol.4 N o.6

谈卢梭的教育思想

浅谈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心理学院傅樊 学号2009213717 著名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的观点。在这本书中,他主张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压抑个性。 总的来说,在《爱弥儿》中,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首先,对于婴儿期,他主张婴儿应该由父母教养,要进行体育锻炼,卢梭反对溺爱儿童。在幼儿期的儿童,卢梭主张进行感官教育。另外,他还提出了智育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对于十五岁以后的青少年,他主张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此外,他主张对成年后的男女青年进行爱情方面的教育。虽然,从现代教育的观点来看,他将体育,智育,德育分为几睂阶段来教育显得不科学,但是他的观点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卢梭认为,凡是出于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这点反应了他的性善观。换句话说,他认为,人是一个善良的自然状态,天生如此。一个人出生后,如果不顺应自然和天性,他便会在社会中慢慢变得与自己的天性渐行渐远。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出发,我想谈谈,他阐述的关于教育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德育方面。他认为人天性是善良的。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纯净的,没有杂质,我们拥有那个人类起始就有的美好的品质,善良,快乐,乐观,自由。我们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身边的人以及陌生人。我们内心的那种善良让我们总是快乐地向善。没有猜忌,冲突,贪婪,暴力等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份美好,我们总会倾向于让这个世界更和谐更美妙。所以卢梭主张,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建议去乡村,也就是安宁,祥和,淳朴的地方。这样,一个孩子在年少时更多的接触便是大自然,而不是尘世的虚浮,这种大自然的陶冶也会对他的将来产生好的影响。 卢梭强调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是没有“你我”之分的,他们有自己想要的并努力去追求,但是他们的欲求只是限于他们力所能及的;他们善于自我保护,但不会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在那样的世界里,就好比中国古代的一个田园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没有敌视,仇恨,嫉妒,算计。 其实,是在智育方面。卢梭认为,孩子的成长有不同的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能任意打乱孩子的成长次序,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反思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很多家长总是不断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习两门语言,有些学校过分重视成绩,让学生学习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知识,其结果只能是很多孩子被迫去学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特长,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在早期的成长中,不仅没学会两门语言,相反,连一门语言也没有学好,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也过于机械化,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没有很好的理解,创新意识也被无形的扼杀掉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再来看卢梭的观点,他反复强调,儿童天性中包括自由,理性和善良。他们具有纯真的天性,他们的成长应该是在适当的年龄学习适当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去捕获他们所缺乏的知识,慢慢体会和成长。就像爱弥儿那样漫步于乡间小道,流连于湖光山色,吸吮天地之精华,回归自然,去学习,去锻炼。 看了这本书后,我对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最大的感悟是,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天性,要尊重他们,让他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条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 毕 建 平 ① (衡水师范专科学校分校教务处,河北衡水053000) 摘 要:卢梭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自然教育理论的代表,他的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他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00(2002)02-0064-03 卢梭[1](R ousseau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资产阶级教育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自然教育论及其思想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以杜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现代教育派把他奉为自己的祖师爷[2]。在此重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主张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和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改革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自然人” “自然”一词,在卢梭看来,主要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原始倾向,外界不强加干预、没有人为的约束、塑造。涉及到教育,“自然”即是儿童的天性。那么教育为什么要适应自然呢?依照卢梭的说法“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3](p5)。”“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3](P76)。“不按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3](P140)。他认为人的堕落是腐败社会造成的,人是自然的学徒,自然的学徒是不需要老师的,平庸的老师只能限制他们的智力,把他们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能力的范围之内。 卢梭在自己所著的《爱弥儿》中提到:当爱弥儿(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能识字读书时,让他看的第一本书应是《鲁滨逊飘流记》,卢梭认为鲁滨逊就是“自然人”的典型,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失去了伙伴的帮助,没有技术工具,仍能找到食物,保全生命,而且过得相当舒适”,“我使爱弥儿一心向往着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让他想着自己就是鲁滨逊”[3](P245),“我想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把他赶到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3](P360)。可见,卢梭设想的“自然人”不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方法———“适应自然”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思想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一套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遵循“自然”的进行。他认为要想不走弯路,必须按照自然的指引,这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一切教育方法的出发点。 卢梭“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卢梭指责当时的教育,把小孩当成大人看待。他说:“世 第4卷 第2期2002年6月 衡水师专学报 Journal of Hengshui N ormal C ollege V ol.4,N o.2 Jun.2002 ①收稿日期:2002-03-10 作者简介:毕建平(1967-),女,河北丰南县人,衡水师专分校讲师.

杜威卢梭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评价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不可照搬照抄) 杜威教育思想评价 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论不进系统全面,论证精微,而且洋溢着现代气息,大大超出前人。 1、杜威的教育观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希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美的现实走向完美的理想。他的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趣的,有益于儿童个人的;又是富有实效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他的教育观立足于新现实、新理论,宣告了旧教育理论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2、他的理论在20世纪对东西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曾去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访问,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非文字广为流传,他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3、杜威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时代局限性,存在一定问题的。他对教育抱有过高期望,企图通过教育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这是典型的改良主义唯心史观。而且他对许多基本教育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并不切实,在教育实践的运用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和预期的结果。 总之,虽然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其不完备之处,但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直到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他的教育理论着重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包括教育与社会的脱离、教育与儿童的脱离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这可以说是困扰每个时代教育家们的问题。同时,度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他理论所反映的总体精神,如加强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等,对现在的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而且杜威在具体论述中所提出的不少观点,如要求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克服教学中知识与相对立,感性与理性相对立等,对我们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评价 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地民主性和革命性,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反映了一定的教育自身规律,是对教育理论发展的重大贡献。但由于时代及他自身世界观和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他的教育思想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总体讲,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具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对欧美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1、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目的理论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改良的重要作用,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特征,尽管在当时瑞士的社会条件下是不现实的,但仍是可贵的。 2、裴斯泰洛奇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虽然他对人的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学科代码:030404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系别:教育历政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0 级 学号:102006010105 学生姓名:张洪 指导教师:杨芳(教授)

完成时间: 201 年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自古以来,人性论一向是中外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性善论者抑或是性恶论者,他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对人性论作出了表达和研究。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也对人性论作了深刻研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人性论和教育理论的代表,卢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本文主要从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进行评述。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人性观

谈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谈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侯静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资产阶级教育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自然教育论及其思想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以杜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现代教育派把他奉为自己的祖师爷。重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主张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和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改革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其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强调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倡导德育过程遵循自然,尊重德育对象的个性,提倡行为实践,反对说教训诫,对今天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仍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自然人” “自然”一词,在卢梭看来,主要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原始倾向,外界不强加干预、没有人为的约束、塑造。涉及到教育,“自然”即是儿童的天性。那么教育为什么要适应自然呢?依照卢梭的说法“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不按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他认为人的堕落是腐败社会造成的,人是自然的学徒,自然的学徒是不需要老师的,平庸的老师只能限制他们的智力,把他们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能力的范围之内。

卢梭在自己所著的《爱弥儿》中提到:当爱弥儿(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能识字读书时,让他看的第一本书应是《鲁滨逊飘流记》,卢梭认为鲁滨逊就是“自然人”的典型,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失去了伙伴的帮助,没有技术工具,仍能找到食物,保全生命,而且过得相当舒适”,“我使爱弥儿一心向往着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让他想着自己就是鲁滨逊”,“我想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把他赶到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可见,卢梭设想的“自然人”不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方法———“适应自然”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思想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一套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遵循“自然”的进行。他认为要想不走弯路,必须按照自然的指引,这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一切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卢梭“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卢梭指责当时的教育,把小孩当成大人看待。他说:“世间的父母和教师不是从儿童造就儿童,乃是完全按成人的要求把儿童造就成学士、博士,野蛮的教育使儿童欢乐的岁月在眼泪、惩戒威吓、奴役中度过。”他认为“自然使儿童变为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儿童,若乱此秩序,一定变为没有味道,没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体育要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18世纪初,法国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卢梭是这场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作为一名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十分重视教育,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理论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理论基石。要准确地把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必须先了解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论的核心是强调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学生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学生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学生自由发展。 卢梭的自然教育有三个来源,即自然、周围的人们及外界的事物。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在非自然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为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配合时,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须与人无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来,也就是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 (一)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卢梭在《教育论》中写道,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

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它可以导致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这一种教育中,体育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一,体育可以增强智力。卢梭指出:“你假如要培养学生的智力,你应当培养那智力所要控制的体力。为了使学生良好而敏慧,你要给他的身体以不断的锻炼,使他的身体强壮而健康,你要让他工作,让他做事,让他奔跑喊叫,让他成为有体力的人,他不久就成为有理性的人了。”也就是说,体育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第二,体育可培养人的意志。卢梭认为对于青少年“要训练他们经得起他们将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也就是说,要磨练青少年意志可以通过体育途径。 第三,体育可以培养优良道德。这是卢梭从古代欧洲教育家的体育观点中吸取的养料。他让学生去亲自观察社会,在体育活动中体察人类的苦难和艰辛,因此,“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力去做,而且希望比别人做得好:赛跑时,脚步要跑得最轻快;角斗时,体力要比对方强;工作时,技术要比别人巧;游戏时,要玩的比同伴们好,比同伴们熟,他不想胜过别人则已,如果想胜过别人的话,他就一定要使他优胜的地方能够从事实的本身一眼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和意义

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及意义 一、自然教育理论 (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所以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者像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他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被称为“消极教育” (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他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养公民是两个对立的目的,因此不能同时教育这两种人。具体的公民和自然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仰赖与专制社会,失去自身独特价值。 (2)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中,公民石油等级的。 (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的、无所不能的,而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他被困于他的职业而失去自由。 (4)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生。 简而言之,自然人相对与专制国家的公民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所以自然教育要培养的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仁能爱的人,并且“只要他处在社会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是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面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权威所控制就行了”。这也是社会中自然人的含义。 要培养一个自然人,并不等于把它变成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他还提出,一个生活在自然的人和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两者完全不同。后者要头脑清醒知道怎样在社会中某得生存,与他人共处而不为偏见、欲念、权威所控制,也不参与狂妄的事情等。 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在这些问题中论述了重视普通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强调手脑并用、身心两健,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

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当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以培养所谓的自然人为目的。本文从性善论、德育目标、德育分期理论和德育方法介绍了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卢梭的德育主张对我国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和社会道德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由于个人和时代原因,其思想主张难免存在局限性。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自然人德育分期理论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 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激进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从自然主义哲学出发,卢梭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培养“自然人”,引导人从世界和自然中去获取知识和道德。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他的著作《爱弥儿》反映出来。《爱弥儿》的主人公爱弥儿是个孤儿,也是卢梭想象中的学生。卢梭通过叙述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的相应的教育措施,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其中就包括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1]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德育的性善论基础 英国教育家柯蒂斯说过:“卢梭的教育思想跟他的政治哲学是结为一体的,不理解他的教育理论。就不能正确了解他的政治哲学。”[2]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构建在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上与他的政治学说一样,也是以自然人性为出发点的。他把人类生活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与此相适应,还把人划分为“自然人”和“社会人”。[3]卢梭认为,“自然人”生活在绝对孤立的自然状态之中,没有受到所谓“文明社会”的不良影响,他们只听从良心的支配和指导。“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原是自由、平等的,不平等和道德堕落的现象是到了文明社会才出现的。同时他也认识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都变坏了。” [4]因此应采取听任人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教育”,以挽救人的本性、培养有德之人。 二、德育目标 卢梭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这个原则落实到教育目标上就是要求教育培养“自然人”也就是拥有绝对平等、自由和善良的人。卢梭把道德理解为人的自由,也就是人的意志自律。他讲“惟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仅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而惟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这种人所共有的自由,乃是人性的产物。[5]由此看来,他明确地把人的自由意志作为道德的内在基础。卢梭要把爱弥儿培养成为“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权威控制就行了。”[6]此外,自爱是人的本性,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人的自我保存,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道德教育还担负着把“自然人”的这种自然的天性扩展开来、把自爱之心扩展为爱人之心的重任。卢梭认为的自然人是不受传统束缚而率性发展,既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道德实体,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又是不脱离社会生活,与道德共同体融为一体的人,是具有“自爱、自主、自立、自制”主体性人格特征的道德人。在当时社会背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二、“自然教育思想”之思想——“归于自然” 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它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②。”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①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②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③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④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