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五下语文百花园一大课堂《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同学们自由选取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有的孩子自己利用千影自制视频。运用ipad的同屏镜像功能,既方便操作,又能让我们身临其境。
学生再次整理信息,完善信息。这与作文修改的方法类似,边说边改,边改边说,这也是说话写文章的修改法宝。
2.大家喜欢这些故事吗?为什么?
3.同学们,生活是智慧的源泉,而这些民间故事或歌谣,就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我们不禁被民间故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折的情节、民歌中优美的唱词所深深吸引。这次语文大课堂活动,就让我们讲讲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板书课题)
学生回顾,并结合课文说一说。
走进新课
生:这些故事不但有趣,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出示微视频,了解讲故事的窍门。
3.师生总结讲故事的方法。师书:
言之有序
动之以情
说普通话
4.小组交流,和同学们分享搜集到的民间故事。
(课件出示)活动提示:
(1)重新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先自己讲一讲,有困难之处再看一看微课怎么说。说流畅了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互相评改,完善信息,推荐代表,采取你喜欢的方式交流。
伸出小手和老师书空课题。
播放图片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知学习作铺垫。
资源准备:ipad、数字资源、课文主题图。
二、了解讲故事窍门,初步交流整理搜集的材料。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与整理民间故事或歌谣,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获得相关资料的。
]
学生交流汇报:可以使用Paid进行汇报。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汇报的同学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提出自己的想法。满分记5星。
民间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一)1、《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1922年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
2、民间传说:由民众所创造的与一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生活习俗有关的故事。
3、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三套丛书,搜集整理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创作与流传的众多民间文学作品与成果。
4、歌圩:壮族歌节,于固定时间内举行的一种群体性对歌活动。
5、母题:民间文学术语,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事诗等叙事体裁民间文学作品内容表述的最小单位。
6、钟敬文: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与民间文学大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之一。
7、人类学神话学派:神话学流派之一,着眼于人类的进化程度、民族的开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神话进行分析。
代表人为英国的泰勒。
8、民间文学体裁范围:主要由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与小戏等。
(二)1、神话: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2、《格萨尔王传》:一部有关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英雄史诗。
3、异文:指在民间文学创作与传播过程中,以某一个作品为主体变化而成的大同小异的作品。
4、四大民间传说:即《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故事》、《白蛇传》。
5、钟敬文: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与民间文学大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之一。
6、《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1922年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
7、忠实记录: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的原则之一,即在记录口头作品时,要忠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的艺术形式,最关键的是忠实于讲唱人的语言。
8 、A.T分类法: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分类编排方法,由芬兰学者阿尔耐创造,后由美国学者汤普森补充与修订。
《中国民间故事》分类

《中国民间故事》分类
《中国民间故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类方式:
1、主题和题材分类:
根据故事的主题和题材,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分为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类别。
例如,神话故事包括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传说故事包括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包括狼来了、东郭先生、木兰从军等。
2、地区和民族分类:
根据故事的地区和民族来源,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分为汉族、苗族、彝族、侗族、瑶族、傣族等不同民族的故事。
例如,苗族的民间故事包括美丽的阿蓉、打嘎夺夫等;彝族的民间故事包括阿诗玛、葫芦笙等;侗族的民间故事包括珠郎娘美、毛红玉英等。
3、形式和体裁分类:
根据故事的形式和体裁,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分为口头传承的故事、书面记录的故事、小说化的故事、影视化的故事等。
例如,口头传承的故事包括父母给孩子讲述的故事、爷爷奶奶给孙子孙女讲述的故事等;书面记录的故事包括各种民间故事集、文学杂志刊载的民间故事等;小说化的故事包括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小说等;影视化的故事包括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
4、时代和历史分类:
根据故事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分为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时期的故事。
例如,古代的民间故事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近代的民间故事包括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作品中的故事;现代的民间故事包括改革开放后的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等。
顺德民俗面面观

顺德民俗面面观第一篇民间歌谣(一)咸水歌一生菜捞生,唔够妹你交关咯,既然交关,唔够妹你声谈呀哩。
二倒水落河留住韧呢姑妹,你留说话我留情呀哩。
三有心跟哥就掉起两步呢姑妹,唔系跟哥唔到(读倒)落水投河呀哩。
四头桨好攀、二桨好你掉呀咯,拉疏两桨同妹你倾吓谈呀哩。
注:交关:本领强之意。
韧:良去声,水里的沉淀物叫水韧。
口述者:郭带贤整理者,植成流传地区:顺德县(二)粤语古歌谣一大头竹笋作三桠。
咁好后生冇置家;咁好早禾冇结果,咁好攀校冇晾花。
二柚子批皮瓤有心,小时则剧到如今;头发条条梳到尾,鸳鸯怎得不相寻。
三官人骑马到临池,斩竿簕竹织筲箕筲箕栽绿豆,绿豆喂相思;相思有翼飞开去,只剩空笼挂树枝。
四妹相思,蜘蛛结网帐无丝;花不年年在树上,娘不年年作女儿。
注:置家:结婚攀枝:木棉花瓤:谐娘则剧:音可能有误应寓相好之意相思:双关语,与鸟名相谐(三)缫丝女自叹(民国初期自梳女们每天使用的旧式织布机)一更戌时食完饭,陈皮①洗刮食口烟开埋②,二更亥时床上抖③,骨头酸倦只好怨我父家穷。
三更子时寻着梦,梦中睡着想天明④。
四更丑时心挂住,鹿茸沉倦误时辰。
五更寅时脚踏地,北芪⑤洗面就梳头。
卯时日出街上去,望东家体贴先至⑥有茶饭一餐。
注:歌词是解放前缫丝女工日常紧张生活的写照,词里嵌入不少药材名。
又名缫丝女叹五更。
①陈皮:比喻汗污的身体。
②食口烟开埋:即不多于抽袋烟的时间。
③床上抖:(抖字读偷的上声),即卧床休息。
④想天明:是考虑明天的生活。
⑤北芪:与迫期谐音。
⑥先至:方言,才的意思。
搜集者,梁雪涛流传地区,顺德县第二篇民间故事(一)黄萧养起义1、生葬生发死葬死发黄萧养原名懋松,年少时因家境贫苦,被卖到冲鹤潘大户家当牧童。
每天都要上山放牛。
一日,黄萧养放牛来到飞鹅岗,见到一个风水先生手棒罗盘左瞧右看。
他一边看一边道,“这山是个好地方,不知是何名呢?”见黄萧养放牛上山便叫道:“牧童过来,我来问你。
这山叫什么名?”黄萧养随口答道:“飞鹅岗。
中国文化概论民间故事歌谣

中国文化概论——民间故事&歌谣民间故事流传地区:湖南省**市**区**镇**村传唱人:***年龄:70性别:女以前,闹饥荒的时候。
要过年的,一杂屋里的婆婆老公就去店子里赊得一杂猪头,猪头才放进锅里,要账的店子就进门得,把猪头又提走了。
婆婆就港:“把门关噶算得咯,怕外头有老虫”老公就港:“老虫不怕,只怕‘屋漏(wulou均为四声)’呢”。
注:一杂:一个婆婆老公:妻子丈夫老虫:老虎港:说(二)一天,妈妈要到外婆家去,妈妈叮嘱女儿说:“山里有个红毛野娘,它是要吃人的。
它来了你们不要开门。
”妈妈再三嘱咐后就到外婆家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红毛野娘来了。
红毛野娘学着外婆的声音在门外喊道“妹子,快开门咯,外婆来了。
”姊妹们牢牢记着妈妈临走前说过的话,“红毛野娘来了不要开门”。
于是两人大声说:“我们的妈妈到外婆家去了。
你是红毛野娘,你要吃人。
我们不开门。
”红毛野娘清了清嗓子,学得更像外婆的声音了,“我真的是外婆。
我走了另外一条路来的,没有遇到你们的妈妈。
”两姊妹相信了红毛野娘的话,给“外婆”开了门。
红毛野娘一进门就说----“今天哪个澡洗得干净些哪个就跟外婆睡一头?”,细妹子就说“外婆,我洗得最干净,我今晚要跟你睡一头!”“红毛野人”笑道“好----好,细妹子快来跟外婆睡一头!”于是细妹子钻进了“红毛野人”的被窝,没有过多久,它就开始动手先一把掐死了细妹子,然后咬断了她的脖子,血流湿了床单,大妹子于是问:“外婆,床单怎么湿了呀?”“红毛野娘”说:外婆来你家之前,水喝多了----我屙尿在床上!”这样大妹子也没有再追问!又没有过多久,大妹子又听到嘣嚓----嘣嚓的声音,原来是“红毛野娘”在嚼她小妹的骨头发出来的声音!大妹子又问:“外婆,你在吃什么嘣嚓----嘣嚓响?”“红毛野娘”反应极快说:“我在吃豆子!”大妹子再次说:“外婆,你也给点给我吃呀?”“红毛野娘”说:“没有了,就一粒了!”“半粒我也要”“没有了,半粒我也吃完了!”“红毛野娘”继续在编,但大妹子已经知道妹妹被“红毛野娘”杀死吃掉了!但聪明的她们没有太害怕,也没有去声张,记得以前听妈妈说“红毛野娘”最怕打雷了,一听到打雷就害怕得要命,非得找个很安全隐蔽的地方藏起来!正在她们姐妹俩嘀咕时,“红毛野人”吃也吃饱了,吃得只剩下一副肠子,它还想带上肠子边走边吃!于是借口说:“大妹子,我要到外面厕所屙尿去了,你带到妹妹莫掉床底下去了!”,大妹子一听知道“红毛野娘”想要开溜,于是赶忙和老二下床,一把拉住了老三的肠子,大妹子问:“外婆,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呢?”“红毛野人”说:“对了,外婆眼睛不好,想系个带好顺着去上茅房方便点!”大妹子急中生智说:“老二,你来帮外婆牵到带子,我去开门,外婆你千万不要动呢!”,这时,老大迅速从木楼梯爬上了阁楼上,立即弄倒一个大大的陶制酒坛子在楼板上来回剧烈滚动,她边滚边特意大声朝楼下喊:“外婆,外面打好大的雷了,我怕,你赶快躲起来哦!”“红毛野娘”一听,果然屋顶上雷声轰鸣,吓得它魂飞魄散不知所措慌忙而问:“大妹子,你屋里有什么好躲的地方没有呀!快点告诉外婆呀!”妹子马上回答:“外婆,你就躲到床边的那个大衣柜里最安全了!”“红毛野娘”一听,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摸索着打开了衣柜门,扑通一声跳了进去。
【民间故事】鹊桥相会

【民间故事】鹊桥相会鹊桥相会,是中国民间传统中一则美丽动人的故事。
古代民间传说中有一座天上的鹊桥,每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这座桥上相会,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
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及对爱情的向往,被传颂千古。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牛郎的年轻人是天上的善生,他工作勤奋,善良友善,深受众人喜爱。
有一年的七月七日,牛郎在天上工作,忽然看见天河上的鹊桥边,有一位美丽的织女在织布。
织女名叫织女星,是女娲娘娘的外甥女,温柔贤淑,善良美丽。
牛郎在望着她纺织布料时,对她动了心。
他想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渴望找到一个知心的伴侣。
于是,牛郎向织女表白了自己的心意。
织女不禁感动,原来天上也有渴望爱情的存在。
她欣然接受了牛郎的爱情。
两人相识相知,渐渐地相互产生了浓浓的感情。
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天上的神龙和嫦娥仙女的反对。
神龙怕织女离开星宿,而嫦娥则怕牛郎和织女之间的感情会打破天界的平衡。
于是,神龙固执地将织女带回了天界,将她关在了银河的对岸。
而牛郎也被打造成了牛,被流放在银河的这一边。
两人隔着天河,不能相见,害得相思成灾。
牛郎和织女落得如此劫数,令天上的其他仙女纷纷表示怜悯。
终于有一位善心的仙女,她化身为一只善心的小鸟,带来了一股温暖的力量。
她振翅飞过天河,将两人的思念带到了对方的耳畔。
牛郎和织女听闻了这股传递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泪水和头发将天上的银河化成了一座桥,以此作为彼此相会的通道。
从此以后,每年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就可以借着这座鹊桥相会,共度一夜。
当夜幕降临,银河上的鹊桥渐渐泛起一层柔和的白光,这是牛郎和织女为彼此相会而凝聚出的爱情的力量。
他们约定,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他们就在这座鹊桥上相见一面,叙说彼此的心愿和爱慕。
而这一天,也被世人称为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故事中的牛郎和织女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中的一对神话夫妇,他们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传诵和歌颂千年。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美丽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的题材。
【民间歌谣大全100首】民间歌谣(多篇)

【民间歌谣大全100首】民间歌谣(多篇)民间歌谣(一):《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风” 、“雅” 、“颂”三部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民间歌谣(二):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是相当多的。
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各具独特的形式: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犷有力;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
这体现了()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各地区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征③在我国,民歌是指少数民族的歌谣④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A此题以我国民歌的发展,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从民歌的数量、独特的形式上,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各具特色,可见①②符合题意;而③本身是错误的,民歌包括各民族的歌谣,不仅仅指少数民族的;④在本题中没体现出来。
所以此题应该选A项。
民间歌谣(三):关于长征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民间歌谣【民间歌谣】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
中国的传统民间歌谣

中国的传统民间歌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传统民间歌谣作为一种独特形式的文化艺术,在中国的乡村中广泛传唱。
民间歌谣以其朴实、真挚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乡村百姓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民间歌谣的特点和魅力,并举例几首经典民间歌谣。
中国传统民间歌谣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们真实地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感受。
这些歌谣通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农民的劳作、爱情、友情、希望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通过朴实的歌词,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辛酸、乐趣和希望,增强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此外,这些歌谣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传统民间歌谣的旋律优美动听,常常以琅琅上口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这些歌谣的旋律通常由简单的曲调构成,易于人们记忆和传唱。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家庭聚会、社区活动中,人们经常通过歌唱的方式传递并享受这些歌谣。
这些动听的旋律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和舒适的心情,还促进了社区凝聚力和文化传承。
下面,让我们聆听几首经典的中国传统民间歌谣:《茉莉花》茉莉花,茉莉花,你是西子洗过的花。
水面月,月上人,人在月中央。
这首歌谣以茉莉花为主题,表达了对花的赞美之情。
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悠扬,让人感受到了花香的清新和美丽。
《葫芦娃》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奔跑在黄土高坡。
这首歌谣描绘了七个葫芦娃奋勇抵抗困难的故事。
歌中表达了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勇于迎接挑战。
《四季歌》春天祝福花开花谢,夏天祝福雨水丰沛。
秋天祝福金黄稻谷,冬天祝福雪花纷飞。
这首歌谣以四季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节气和丰收。
通过描述四季的变迁和自然景观,歌词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祝福。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民间歌谣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这些歌谣以其真实记录和反映当地人民生活的特点,成为了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9
8
8.7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时条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时条理 理不够清晰,表达有时 不清,表达出现错误。 不够准确。 作品内容健康,但量偏 作品内容健康,但内容较 少,有些图文色彩不太 少,图与文的搭配不当, 协调,版式稍乱。 版式较乱。
8
8
8
8.0
9
8
7
16.0
活动过程中有时能和同 活动过程中不和同学一起 学起一起总结经验,交 总结经验,交流经验,分 流经验,和同学共享部 享经验。 分实践成果。
活动汇报 成果展示(30﹪) 《手抄报》作品
1
2
活动总结(10﹪)
活动反思
1
能认真总结经验, 交流经验,和同学 共享实践成果。
活动过程中能经常和 能和同学一起不断总结 同学一起总结经验, 经验,交流经验,和同 交流经验,和同学共 学共享实践成果。 享实践成果。
总结与反思
《搜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这次研究性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绝大部分 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社会,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的能力,并且开阔了视野, 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 能和同学配合,做好 作,乐于帮助同学。 自己份内的工作。
合作探究(20﹪) 参与意识 1
积极参加本次学习活动 愿意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收集较多的相关 收集比较多的相关资 资料,学习兴趣浓厚。 料。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时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时态 自然大方,条理比较 度自然大方,条理清 清楚,表达比较准确 楚,表达生动准确。 。 作品内容比较充实健 作品质量高,内容充实 康,图文搭配比较舒 健康,图文并茂,搭配 适、得当,版式美观 合理,版式美观。 。
《 搜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研究性学习成
使用者: 执教老
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主动参与分组活 动,和进行合理的 分工合作。 深入了解研究性活 动的内容,熟悉活 动的具体内容和要 求能制定详尽可行 的计划。
评价等级及分值
优秀(10分) 良好(8分)
建立小组
9
8
8
8.3
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同学都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了学 、合作的能力,并且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合作探究的 果。
总计
83.3
的成果展示形式为手抄报、汇报演出、活动小结等,学生据实进行评分。2、小计部分是学生 教师评)/3)*权重。3、总分是各评价项分数之和,满分为100分,根据评分结果,对总分前5名
收集材料的质量
1
内容健康,质量高; 内容健康,保证质量, 内容健康,质量比较 题材多样化。 题材多样化。 好,题材多样。 能从各方面搜集与 研究主题相符的资 料。 能多渠道收集大量信 息,内容充实,而且所 有的资料都和主题相符 。 能从多个渠道收集大 量信息,内容比较充 实,大部分资料都和 主题有关。
9
8
8
4.2
8
8
8
8.0
9
9
8
8.7
收集的材料基本能按主 收集的材料不能按主题分 题分类,但有部分分类 类。 不够准确。
9
9
9
9.0
有时会相互帮助,有时 不能互相帮助,与同学意 觉得自己学习更好。 见经常不合,无法合作。
9
8
8
8.3
觉得参不参加本次活动 不太愿意参加本次活动, 无所谓,收集少量的相 收集的相关资料非常少。 关资料。
0.5
主动参与分组活动,按 能和同学配合参与分 老师的指导和同学进行 组活动,按老师的指 合理分工。 导进行合理的分工。 深入了解研究性活动的 内容、目的以及具体要 求和做法,并制定祥尽的 计划。 比较了解研究性活动 的内容、目的以及具 体要求和做法,并制定 祥尽的计划。
活动准备(10﹪) 制定计划 0.5
注:1、本量规选用于《搜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学生的成果展示形式为手抄报 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评分三者的平均分,得分公式为:小计=((自评+互评+教师评)/3)*权重。3、总 的同学进行奖励。
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
时间: 2011年10月
五年级学生
评价等级及分值
一般(5分) 需努力(2分) 自评
9
得分
互评
9
教师评
7
小计
4.2
被动地参与分组活动, 不愿意参与分组活动,不 比较被动地参与小组分 参与小组分工。 工。 基本了解研究性活动的 不太了解研究性活动的内 内容、目的以及具体要 容、目的以及具体要求和 求和做法,并制定祥尽 做法,并制定祥尽的计划。 的计划。 内容基本健康,有些材 内容有些不够健康,质量 料质量较差,题材较少 低,题材单一。 。 收集渠道比较少,内容 收集渠道比较单一,内容 不够充实,有部分资料 很少,大部分资料和主题 和主题不相符。 关系不太。
收集材料的渠道 材料搜集(30﹪)
1
材料整理情况
1
收集的材料能按主 题分类。
收集的材料能按主题分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能 类。 按主题分类。
小组合作
1
会与人交往,参加 活动积极主动,乐 于帮助同学。 积极主动地参加学 习活动,收集了大 量的研究资料,材 料全面、准确,学 习兴趣浓。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 时态度自然大方, 条理清楚,表达生 动准确。 作品质量高,内容 充实健康,图文并 茂,搭配合理,版 式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