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基础知识讲座
语言文字规范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语言文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教师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识,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识,增强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
2. 培养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三、活动内容1.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教师们讲解语言文字规范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拼音、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通过讲座,使教师们对语言文字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语言文字规范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语言文字不规范案例,让教师们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使教师们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规范意识。
3. 语言文字规范竞赛组织教师参加语言文字规范竞赛,以检验教师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
竞赛分为笔试和现场展示两个环节,考察教师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语言文字规范经验交流邀请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分享自己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活动开始,专家为教师们详细讲解了语言文字规范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拼音、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做好笔记。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教师们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语言文字规范。
各组代表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3. 竞赛环节竞赛环节分为笔试和现场展示两个部分。
教师们在笔试环节认真作答,现场展示环节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展示出良好的风貌。
4. 经验交流在经验交流环节,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活动培训活动记录

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活动培训活动记录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活动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书写习惯和修正常见错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活动时间:2022年5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培训对象:全校教师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培训活动在学校会议室准时开始。
学校领导致辞,欢迎全体教师参加本次培训活动,并强调语言文字基本功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2. 专题讲座: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由学校语文教师李老师主讲。
李老师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语言表达技巧和常见错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她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教学经验,教授了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3. 分组讨论:规范书写习惯将教师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组长,讨论规范书写习惯的重要性和常见错误。
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共同总结出规范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并形成小组报告。
4. 交流分享:修正常见错误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体教师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总结。
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修正常见的语言文字错误,分享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实践操作:语言文字应用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教师们进行语言文字应用的练习,包括语言文字修辞、写作技巧和口头表达等方面。
培训组提供了一些练习题目,教师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和学习。
6. 培训总结学校领导进行总结发言,对本次培训活动的收获和成效进行了肯定和表扬。
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培训的建议和措施。
7. 结束语培训活动在学校领导的结束语中圆满结束,全体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培养和提高。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活动培训,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语言文字基本功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书写习惯和修正常见错误的方法和技巧。
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对于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讲座材料(第二讲)

(四)发展时期(1985—— 至今)
1.机构更名 1985年12月16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 委”),直属国务院领导,其主要工作就是促进语言文 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2.制定法律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法》,自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 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
3.发布标准 1985年12月27日,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6年 10月10日,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 1988年1月26日,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3月 25日,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88年7月1日,发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90
年3月22日,发布《标点符号用法》。 1997年4月7日,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2001
4. 提出“普通话”定义,推广普通话。 (1)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 召开,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 并决定推广“以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2) 1955年10月25日,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 北京召开,提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 (3)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 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是首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
(一)黄金时期(1949——1965)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 人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学术界积极配合。 1.发表社论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讲座材料(第一讲)

3.语法方面 ①任意扩展 汉语中的离:理发—理了一个发 见面—见他一面 操心—操碎了心 生气—生谁的气 错误例子:提醒—提你一个醒 奇怪— 奇他妈的怪 后悔— 后了一阵悔 幽默—幽了他一默
②胡乱搭配 例1:张千一作词作曲的《青藏高原》: “我看见一座座
例1:张惠妹演唱《姊妹》,其中把“姐”(jie)唱成了 “zie”;把“笑”(xiào)唱成了 “siào” 等。 例2:汤灿演唱《幸福万年长》,开头第一句:“手把一支 划船的小桨”,把“小桨”(xiǎojiang)唱成了 “siǎoziang”。 例3:郭蓉演唱《红旗飘飘》,把“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 傲”中的“骄”(jiao),唱成了“ziao”;把“五星红旗, 我为你祈祷”中“祈”(qi),唱成了“ci”;把“你像明灯” 中的“像”(xiang),唱成了“siang”。 日常口语中也有人念尖音,如:见jian——zian(李玟: “非常柠檬,一见好心情!”)、 笑xiao——siao、谢谢xiexie——siesie 、学校xuexiao—— suesiao、想你xiangni——siangni 坚决jianjue——zianzue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 (一)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而民族共同 语成为了民族特征的标志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斯大林说过,民族共同语是 “使人们相互了解并使
人们在其一切活动范围中调整其共同工作的工具, 这一切活动范围包括生产的领域,也包括经济关系 的领域,包括政治的领域,也包括文化的领域,包 括社会生活,也包括日常生活。”(斯大林《马克 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汉族人口众多,居住范围 辽阔,方言分歧严重,更加需要一种统一的共同语 才能加强全民族的团结。
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山川”是“山岳和河流”,不能用“一座座”来修饰。 例2:魏自强作词的《大中国》: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 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山坡。” “峰”是“山的突 出的尖顶”,“山坡”是“山顶与平地之间的倾斜面”,所 以,“峰”不是“山坡”。
学校开展普通话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开展了普通话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激发教师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使其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 培养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三、活动内容1. 普通话基础知识培训活动邀请专业教师为全体教师进行普通话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
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普通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提高普通话水平奠定基础。
2. 普通话实际运用训练在培训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普通话实际运用训练。
内容包括朗读、演讲、模拟课堂等。
通过训练,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活动。
3. 普通话水平测试活动结束后,对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检验培训效果。
测试内容包括朗读、口语表达、情景对话等。
测试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的教师,将获得相应证书。
4. 优秀案例分享邀请普通话水平较高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优秀案例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
5. 教师座谈会组织教师座谈会,就普通话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进行交流。
通过座谈会,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 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普通话基础知识培训。
3. 组织教师进行普通话实际运用训练。
4. 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颁发相应证书。
5. 举办优秀案例分享会。
6. 召开教师座谈会。
五、活动效果1. 教师普通话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 教师语言表达习惯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共同成长。
文字学(知识讲座)

第一章、绪论一、文字学研究的对象1.“文字学”的定义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叫“文字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汉语里,“文字”一词,也叫“字”,它们可以用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把后者称为“文字体系”。
关于“小学”•小学学习以识字为主,所以把有关文字的学问叫做“小学”。
•清代以来,“小学”包括:音韵、文字、训诂。
2.汉字的古今划分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隶变”。
隶变是汉字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前的汉字是“古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今文字”。
例字:隶变前后汉字字形比较二、文字学的产生与发展1.文字学的萌芽时期——先秦●关于文字产生问题思考与记载●“六书”概念的出现及文字教育的兴旺●太史籀、李斯等对汉字的整理与标准2.文字学的奠基时期——汉代●古文字的再现:孔安国与“壁中书”●汉代学者对“六书”的深入研究●许慎撰写文字学的奠基著作《说文解字》3.文字学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梁代学者顾野王编写《玉篇》●《干禄字书》等正字书的出现4.文字学的深化时期——宋元明清●徐铉、徐锴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与整理●金石学家对汉字的研究●清代四大家对《说文解字》的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5.文字学的革新时期——“五·四”以后●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文字学的影响●学者对传统文字学理论的总结与挖掘三、文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古代汉语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与音韵、训诂的关系—并列互助的关系四、为什么要学习文字学汉字的演进没有出现断层,因此它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有特殊意义。
汉字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它不仅记录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汉字字形本身也容载着众多古代文化信息。
这些信息有社会方面的,也有自然方面的。
自然信息例社会信息例1.从学习、研究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学习文字学,能够知道一个汉字为什么这样写。
学习文字学,能知道一个字为什么有这样的含义。
语言文字应用讲座ppt课件

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
稿。”
兴趣
关键词: 运用
严谨
思维
二、熟悉教材特点(备教材)
一)、总体感觉——看上去很美
1、内容实用 2、编排科学 (引子、课堂活动、工具箱、小试身手 ) 3、感性和理性齐飞
问题:
A、编排适合于自学而似不适合于教学 B、内容丰富但失之于庞杂与点到为止
• 九年级上册:P264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 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二)查漏补缺。
比如拼音中的声母韵母; 容易读错的音,容易写错的字; 主、谓、宾等句子成分的划分; 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总之,查漏补缺可安排在本课程教学前
集中展开,也可在每一章节插入相关内容复习。 总之,要确保初高中语言知识的衔接,确保新 知识传授的有效。
三、摸清学生基础(备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因此学生 基础相对薄弱,新授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
• 一)初中学过的现代汉语知识:
• 七年级下册:P28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 八年级上册:P269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 八年级下册:P256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 子成分简表》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5 .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6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7 .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8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浙江卷近5年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通高中语 文课程标准(实验)》,下同]这里突出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 他学科的关系,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语文 的理念,传承“学”与“用”相统一的语文教学传统,明 确“学”的目的在于“应用”。
普通话普及宣传讲座稿精选5篇

普通话普及宣传讲座稿精选5篇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普通话普及宣传讲座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普通话普及宣传讲座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2)班的梁昊,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梦想,是一对翅膀;梦想,是心中的一个愿望;梦想,是一种前进的力量,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人想成为航天英雄;有人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有人想当警察,英姿飒爽,惩治邪恶,保护人民安全。
而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我相信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梦,它同样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梦,是千千万万小学生的.梦,千千万万个小学生的梦将汇集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
为了中国梦绽放得更美、更艳,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课堂上,我们应该专心致志的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做作业时要一丝不苟,审题认认真真,书写工工整整;生活中,我们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诠释出“品学兼优”的真正内涵,弯下腰,捡起脚下的纸片,拿起抹布,擦掉墙上的污迹,停住脚步,收回踩踏草坪的脚;伸出手,拧紧正在“哭泣”的水龙头,挽扶蹒跚的老人;张开口,说出温馨的话语,喊出正义的口号。
常言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是国家的希望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
今天,我们是一株株幼苗,在学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明天,我们便是根根栋梁,撑起祖国大厦,使它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在中国梦的引导下,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向着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奋勇前进!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普通话普及宣传讲座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普通话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会听会讲的语言,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基础知识讲座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语言文字工作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是语言文字本身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第二是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规范化管理。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语言文字工作必须从学校抓起。
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由语音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组织结构的信号体系。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
同样的思维内容可以由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其他动物如蜜蜂、牛羊等也有某种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但那不是我们所说的语言,因为它们都没有同时具备这三要素。
语言没有阶级性,它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但语言具有社会性,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有不同的语言习惯。
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
人类也有其他的一些交际工具,如聋哑人的手势等。
但传递信息比较简单,而且受到条件的限制。
而图画、符号等交际方式也是以语言为基础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的三要素是字音、字形、字义。
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语言克服了时空限制,把语言信息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和很久的后世。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
但文字终究要依附语言而存在,语言消失了,记录它的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如拉丁文、古梵文、契丹文、满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现有约80种使用中的语言,23种使用中的文字。
汉语(包括其各种方言)和汉字(包括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等)只是其中的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字。
民族共同语是全民族公认的语言标准形式,方言则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汉语方言分歧十分严重。
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话、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方言下有次方言,如北方话下有四大次方言,闽方言下有五大次方言。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与方言并行的民族共同语,先秦时是雅言,汉代叫通语,明清时期叫官话,民国时期叫国语。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现代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不同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tāng、tng、tǎng、tng分别表示汤、糖、躺、烫不同的意义,英语、俄语、日语等其他语言是没有声调的。
汉字是意音文字,自身不能表音,或者不能准确表音,因此需要有一种注音的工具。
现时使用的注音工具是《汉语拼音方案》。
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历史上第一人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以后又有很多种外国人创制的拼音方案,影响最大的是威妥玛式拼音(旧时把北京拼写成Peking,现在仍能看到的有茅台酒包装、张裕葡萄酒包装、中华香烟盒)。
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由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批准和公布的。
主要创制人周有光已经106岁了。
《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唯一的法定的汉语拼音方案,也是拼写中文的国际标准。
这就是大家都十分熟悉而且几乎是天天使用的汉语拼音。
二、语言文字使用的意义(一)交际功能;(二)政治意义;(三)文化意义。
三、常见的语言文字应用错误举例:1.常见的读音错误:塑料、潜伏、按摩、针灸、颈椎、血脂、冠心病、皇冠、按捺不住、载人飞船、阿胶、炮制、南无阿弥陀佛。
(1)容易读错的北京地名:阜成门、积水潭、龙潭湖、水碓子、南苑、西苑、四根柏、什刹海。
(2)地名的特殊读音:繁峙县、蚌埠市、阜新市、曲阜市、浙江省、番禺市、乐亭县。
(3)人名的特殊读音:姓氏读音(仇、单、乐、牟两读、曲、华)、尉迟敬德、伍员(伍子胥)、嫪毐、万俟卨。
(4)多音字误读:星宿、朴刀、几乎、细菌、只字不提、十二生肖(5)北京人常见的语音错误:吃字(吞音节)、儿化过多、轻声过多、土语多、去声变调。
教学中常见的读音错误:数学:正弦、余弦(误读为xun);物理:电荷(误读为h);化学:化合物CN氰(误读为qīng),腈纶(误读为qng);生物:根茎叶(误读为jng),脂肪(误读为zhǐ);历史:士大夫(误读为di);地理:亚洲(误读为yǎ),秘鲁(误读为m);语文:容易读错的字就更多了,比如量体裁衣都误读为ling,空穴来风都误读为xu。
建议语文教研员能够整理出一份教学中容易读错的字词表,供教师参考。
2.不规范字:(1)繁体字:理發(髮)、太後(后)、海澱(淀)(2)异体字:群(羣)、修(脩)、夜(亱)(3)二简字:仃(停)、歺,不读cān。
(4)错别字:腻子(应为泥子)、渡假村(应为度假村)。
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包括板书、批改作业等)注意不要写不规范字。
3.常见的语言逻辑错误:经历了五个半月的大旱之后,云南省终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
车祸受伤者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4.常见的表达不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四、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汉语的标准形式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水平划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两个等次,统称三级六等。
等级最高的是一级甲等(97分以上),等级最低的是三级乙等(60分到70分)。
不足60分的就不算是普通话了。
汉字的标准有数量方面的(常用字表、通用字表、信息处理用字符集等),字形方面的(简化字总表、异体字整理表、通用印刷汉字字形表、异形词整理表),笔顺方面的(规范笔顺),部件方面的(部首表),字序方面的(字频统计)等等多种标准。
教材、报刊等出版物,网络,字幕,公共标志,产品说明书,广告等所有面向公众的社会用字都应该遵循这些标准。
1977年公布的第二批简化字表是文革极左的产物,使用了一年后即停止使用,1986年正式宣布废止。
不规范汉字指的是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已经淘汰了的异体字、已经废止了的二简字,错字、别字。
字形方面要注意不写旧字形,如骨不要写成骨,象不要写成象。
目前,国家语委正在制定《规范汉字表》。
《汉语拼音方案》由5部分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的是汉语普通话(不是方言)的口语(不是文言)。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是汉语拼音应用的规范。
它规定了大小写字母的使用方法,规定了分词连写的规则。
汉语拼音的字母使用规则基本上与国际通用的习惯相符合,因此在很多地方显得跟英文相似。
但要注意,用汉语拼音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就是中文的拼音形式,不能说是英文形式。
使用汉语拼音要注意:(1)声韵母要正确;(2)声调符号的位置要正确;(3)别丢掉隔音符号;(4)了解和正确运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5)正确使用大写字母;(6)教师应掌握字母的手写体;五、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1982年,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明确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语国字的法律地位。
该法还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教育教学、机关公务、公共媒体、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基本用语用字,对于方言的使用和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也作出了原则规定。
对于执法部门也作出了规定。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广播电视条例》《民族乡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条例》《教师法实施细则》等多种法规和部门规章都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做出了规定。
请语言文字工作者学习和熟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
同时,语言文字工作者还要正确地理解和执行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
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政策是:不歧视方言,不消灭方言。
推行规范汉字的基本政策是:坚持汉字简化的基本方向,同时给繁体字留有使用的范围。
六、语言文字应用的行政管理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思路: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和实现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
语言文字工作的三项基本措施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对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国家公务员等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试行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将来实行有关人员持汉字应用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语言文字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周有光先生指出:方言是母亲语言,民族共同语是教师语言。
普及民族共同语的标准就是各级各类学校以民族共同语为校园语言,社会各种公共交际场合以民族共同语为交际语言。
学校以民族共同语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是教育成年的标志。
我国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80%人口是文盲的文化落后状态,到今天在全国城镇基本普及了普通话,在全国基本普及了规范汉字,全靠基础教育的持续不断的努力。
今后的语言文字工作也同样要继续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三纳入一渗透: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目的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最终提高全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因此,绝不是给学校增添额外的负担。
(1)培养目标语言文字是任何学段、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学好所有学科的基础。
党中央和国务院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说,要求培养学生的5种基本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基础都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毕业生都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规范字书写和使用能力,汉语拼音的使用能力,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使用语文工具书的能力)。
(2)管理常规学校的管理常规应当包括对师生在学校内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要求,教师和干部在校内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要有必要的奖罚措施。
(3)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前提是教师(包括各科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
说话和写字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的脸面。
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是教学基本功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水平、汉字的规范书写能力、汉语拼音能力、电脑汉字处理能力)。
普通话水平,除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外,还应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简洁、准确、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善解人意);汉字书写包括粉笔字、硬笔字的笔顺正确、字形美观、没有不规范字;汉语拼音要能熟练地正确运用,特别在电脑使用。
教授汉语拼音的教师应当在拼音理论方面有一定的修养。
(4)全面渗透除了语文课,所有学科的教学和所有的集体活动都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开展各种语言文字的讲座、竞赛、征文、文艺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