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源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电源教案范文

化学电源教案范文

化学电源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电源的原理和构造;2.了解化学电源的种类和应用;3.实验验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1.区分化学电池和燃料电池的不同;2.理解化学反应在电源中的转化过程;3.学习使用化学电源来驱动电器设备。

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类型的化学电源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探究化学电源的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

教学准备:1.板书软件或黑板、彩色粉笔;2.化学电源模型;3.实验器材:电解槽、两根电极、电流计、电线、电池仓、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课1.引发学生对化学电源的兴趣:展示一个小型的LED灯泡,询问学生如何让它发光;2.给出答案后,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化学电源”。

STEP2:概念解释1.解释“化学电源”的含义:化学电源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通常由电池或燃料电池构成;2.解释“电解槽”和“电极”的概念:电解槽是用来进行电解的容器,电极则是放在电解槽中的两个导体。

STEP3:化学电源的种类和原理1.介绍化学电源的种类:化学电源主要分为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类;2.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内部有两种不同的金属和一种电解液,金属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电子流,从而产生电流;3.解释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利用氧气和燃料(如氢气)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电流。

STEP4:化学电源的应用1.介绍化学电源的应用领域: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2.解释为什么化学电源在一些情况下更加适用:化学电源相较于传统电源更加环保且能够提供持续的电能。

STEP5:实验演示1.展示一个化学电源模型(如锌-铜电池);2.通过实验演示来验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将一个锌片和一个铜片放进电解槽中,连接上电线,然后接通电流计观察电流的变化。

STEP6:课堂讨论1.询问学生实验结果,引导他们解释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2.讨论化学电源的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化学电源的效率。

化学电源 优秀教案

化学电源  优秀教案

化学电源一、考点、热点回顾1.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原理,知道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应用3.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重点: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

难点: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

二、典型例题【知识网络】常见化学电源的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一次电池(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例)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负极:Zn+2OH--2e-===Zn(OH)2;正极:2MnO2+2H2O+2e-===2MnOOH+2OH-。

2.二次电池(1)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总反应为Pb(s)+PbO2(s)+2H2SO4(aq)放电2PbSO4(s)+2H2O(l)充电(2)二次电池充电时的电极连接3.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

O2发生正极反应。

②书写电极反应时,注意介质的参与反应。

【知识要点】几种常见的电池(化学电源)1、一次电池(干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碱性锌锰电池构成:负极是锌,正极是MnO2,电解质是KOH负极:Zn+2OH--2e-=Zn(OH)2;正极:2MnO2+2H2O+2e-=2MnOOH+2OH-总反应式:Zn+2MnO2+2H2O=2MnOOH+Zn(OH)22、二次电池①铅蓄电池放电电极反应:负极:Pb(s)+SO42-(aq)-2e-=PbSO4(s);正极:PbO2(s)+4H+(aq)+SO42-(aq)+2e-=PbSO4(s)+2H2O(l)总反应式: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充电电极反应:阳极:PbSO4(s)+2H2O(l)-2e-=PbO2(s)+4H+(aq)+SO42-(aq);阴极:PbSO4(s)+2e-=Pb(s)+SO42-(aq)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aq) 2PbSO4(s) +2H2O(l)总反应方程式:Pb (s)+ PbO2(s) +2H2SO4②镍一镉碱性蓄电池负极:Cd+2OH--2e-=Cd(OH)2;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总反应式:Cd +2NiO(OH)+2H2O2Ni(OH)2+ Cd(OH)23、燃料电池池甲醇燃料电池负极2CH3OH + 2H2O-12e-=2CO2 + 12H+2CH3OH +16OH--12e-=2CO32-+12H2O正极3O2 +12H+ +12e-=6H2O 3O2+6H2O+12e-=12OH-总反应2CH3OH + 3O2 = 2CO2 + 4H2O2CH3OH+3O2+4KOH=2K2CO3+6H2O化学电池1、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①一次电池又称不可充电电池——如:干电池2、分类: ②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蓄电池③燃料电池①能量转换效率高,供能稳定可靠3、优点: ②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电压的电池,使用方便③易维护,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干脆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学反响,消耗某种化学物质,输出电能。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盼望大家喜爱!中学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一一、教学设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获得学问,从而表达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将教材内容与探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设计了“由实践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电源》选自平凡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山东科技版)《化学反响原理》(选修)第一章第三节。

在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通过对化学电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使学生的相识上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池的独创开展史,相识电池的分类、构造、主要用途及对环境的危害,造就获得、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技能。

②了解三种常见化学电源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并能设计一些简洁的原电池装置。

③通过试验探究稳固学生试验操作的根本理论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感悟求知过程,拓展所学的学问,造就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归纳的实力。

②通过用Flash展示三类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探究过程的体验与沟通,造就学生试验设计的实力、发散式思维实力、创新实力、表达实力、与人沟通沟通、合作的实力,熬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造就创新精神。

③使学生体会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①通过资料的查找,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科学奥妙的爱好,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

②通过试验探究,让学生尝试获得胜利的体验,造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看法,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酷爱和期望③通过关注废旧电池的污染,渗透“绿色化学”意识教育,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电源判断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电源判断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电源判断方法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掌握化学电源的判断方法,了解不同金属间的电位差和电势差对电源的影响。

教学内容:电源的判断方法,化学电源的原理,不同金属间的电位差和电势差对电源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引言(10分钟)
1. 引入化学电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化学电源的原理和构成要素,让学生了解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实验操作(30分钟)
1. 将铜板和锌板分别插入含有CuSO4和ZnSO4的溶液中,观察其变化。

2.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哪个金属板是正极,哪个金属板是负极。

3. 让学生用锌板和铁板、铜板和铁板进行类似实验,观察不同金属对电源的影响。

三、讨论与总结(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金属间的电位差和电势差对电源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电路中使用不同的金属电极会对电源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电源的判断方法和不同金属间的电位差和电势差对电源的影响。

2. 提醒学生下节课继续学习电源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电源的判断方法,并了解不同金属间的电位差和电势差对电源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必修二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必修二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必修二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电源的分类和特点;3. 理解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学会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5. 掌握电池的使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1. 电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1 电源的定义和作用1.2 电源的基本原理2. 电源的分类和特点2.1 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区别2.2 并联电源和串联电源的区别2.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应用3. 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1 电池的基本构造3.2 电池的工作原理3.3 常见电池的种类和特点4.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4.1 电池的电动势定义和计算公式4.2 电池的内电阻概念和计算方法4.3 内电阻对电源输出的影响5. 电池的使用和维护5.1 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5.2 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原理5.3 电池的寿命和维护方法三、教学方法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源的分类和特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制作简单的电池并观察其工作过程;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实际应用并思考电池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4. 教师讲解:结合教材内容,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话题,如电动车的电源是什么?2. 知识点讲解:分别讲解电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电源的分类和特点、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等知识点。

3. 实践探究: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制作简单的电池,并观察其工作过程。

4. 讨论总结:学生分组讨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计算方法,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5. 案例分析:通过电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思考电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 深化拓展:让学生自主研究不同类型电池的特点和应用,并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7.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和方向。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陈述等方面;2.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提出合理观点等方面;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包括理解案例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4. 自主研究:评价学生在自主研究中的表现,包括研究成果的全面性和深度等方面。

化学电源 教案

化学电源 教案

化学电源教案教案标题:化学电源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化学电源种类及其特点。

3. 学会使用化学电源进行实验和应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简要介绍化学电源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的例子,如干电池、锂电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电源是如何产生电能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讲解:1. 介绍化学电源的原理:化学反应通过释放或吸收电子来产生电能。

2. 详细介绍常见的化学电源种类及其特点,包括干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3. 解释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

实验操作:1. 分发实验材料,包括干电池、导线、灯泡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干电池点亮灯泡。

3.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思考干电池是如何产生电能的。

应用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电筒、手机、电动车等。

2. 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应用场景,设计一个使用化学电源的产品,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回顾:1. 概括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原理。

2. 回顾常见的化学电源种类及其特点。

3. 总结化学电源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教案评估:1. 在实验操作环节,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以及他们对干电池产生电能的理解是否准确。

2. 在应用拓展环节,评估学生对化学电源应用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1. 干电池、锂电池等化学电源样品。

2. 实验材料:导线、灯泡等。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类型的化学电源,并进行比较分析。

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3. 探讨化学电源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化学电源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电源教案

化学电源教案

化学电源教案教案标题:化学电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电源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内容:1. 化学电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化学电源的分类:原电池和干电池3. 化学电源的特点和优缺点4. 化学电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电源的概念、分类和应用难点:化学电源的原理和特点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结合示范2. 实验操作演示3. 小组讨论和展示4. 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设计教具准备:1. 实验器材:锌片、铜片、酸、电线、灯泡等2. 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模板3.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4. 化学电源的示意图和实物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电源的实物和图片,引发学生对化学电源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化学电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电源产生电能的过程。

3. 分类和特点:讲解化学电源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电池的优缺点。

4. 应用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5.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化学电源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6.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化学电源的特点和应用,展开讨论交流。

7. 实践应用:布置实验报告和小组展示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必修化学电源教案

必修化学电源教案

必修化学电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电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3)了解电源的使用与环境保护;(4)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合作实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实验、观察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探究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实验的兴趣和乐趣;(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电子产品的照片,引起学生对电源的兴趣,并简要讲解电源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我们离开了电源,生活和学习不方便吗?2.了解电源(15分钟)(1)通过课堂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电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引导学生探究:有哪些常见的电源?按照能量类型可以将电源分为哪几类?(2)布置任务: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电源分类的海报,并向全班展示。

3.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30分钟)(1)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介绍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思考和提问加深对化学电源的理解。

(2)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化学电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3)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4.化学电源的使用与环境保护(20分钟)(1)通过课堂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电源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环境保护问题。

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电源是一次性使用的?使用过后如何进行处理?(2)观看相关视频:播放电子垃圾处理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处理电子垃圾的必要性和方法,并讨论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行动。

5.实验探究(45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实验内容:①实验1:观察不同电压和电流下化学电源燃烧的差异;②实验2:观察不同组成化学电源的电极材料差异对电源输出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电源
一、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分析
1.教材及课标相关内容分析
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碱性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以及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2.学生分析:
前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3.我的思考:
通过视频、学生讨论、交流等方式导出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各种电池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依次的分析,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池的缺陷,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二、体现观念建构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会判断电池的优劣。

2.过程与方法:
本设计以开放式教学为指导思想,辅助以视频、讨论、归纳等手段,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化学电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环境保护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是教学重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参与收集有关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材料,视频展示、课堂讨论交流以及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将各类电池的结构特点、反应原理、性能、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主动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进行建构。

四、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整体思路与教学结构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电源
一、复习原电池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原电池的原理(以Cu-Zn 原电池为例) 负极(Zn ):Zn – 2e = Zn 2+ 正极(Cu ):2H + +2e = H 2↑ 总反应:Zn + 2H + = Zn 2+ + H 2↑ 二、碱性锌锰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Zn(s)+ 2OH -(aq) -2e - = Zn(OH)2(S)
正极:2MnO 2(s) + 2H 2O(l) + 2e -=2MnOOH(s) + 2OH -(aq) 总反应:Zn(s)+ 2MnO 2(s)+ 2H 2O(l)=2MnOOH(s)+ Zn(OH)2(S) 三、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放电时) 可以自发进行 负极:Pb(s)+ SO 42-(aq) - 2e - = PbSO 4(s)
正极:PbO 2(s) + 4H + (aq)+ SO 42-(aq)+ 2e - = PbSO 4(s) + 2H 2O(l) 总反应:Pb(s)+ PbO 2(s)+ 2H 2SO 4(aq)= 2PbSO 4(s) + 2H 2O(l) 电极反应:(充电时) 不能自发进行 阴极:PbSO 4(s)+ 2e - = Pb(s)+ SO 42-(aq)
阳极:PbSO 4(s) + 2H 2O(l) - 2e - = PbO 2(s) + 4H + (aq)+ SO 42-(aq) 总反应:2PbSO 4(s) + 2H 2O(l)= Pb(s)+ PbO 2(s)+ 2H 2SO 4(aq) 四、氢氧燃料电池 1、酸性介质的电极反应: 负极:2H 2 - 4e - = 4H +
正极:O 2 + 4H + + 4e - = 2H 2O 总反应: 2H 2 + O 2 = 2H 2O 2、碱性介质的电极反应:
负极:2H 2
+4OH -- 4e -
= 4H 2
O
正极:O 2
+ 2H 2
O + 4e -= 4OH -
总反应: 2H 2 + O 2 = 2H 2O
七、学案


目标

1.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
2.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
3.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
学生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
1、想一想如果没有电池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你知道的化学电池有那些?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
3、你如何判断电池的优劣?
二、几种典型电池
1.碱性锌—锰干电池: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铅蓄电池
放电时: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
电极反应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其电极反应为: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蓄电池放电和充电的总反应式:
蓄电池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
1、酸性介质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介质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电池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料电池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总结与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复习原电池结合学生已知道的电池,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碱性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与环境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本课时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知识。

2.本节课讲授的电池,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不宜讲得太繁杂。

对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课外阅读以加深对化学电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