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降低化学反应的酶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教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目标:1. 了解酶在生物体内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2. 掌握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3. 知道一些常见的酶及其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 酶的结构和功能;3. 常见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酶如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 说明酶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3. 掌握酶的应用场景及其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案例分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案例或实际场景引出酶的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 酶的定义和作用机理- 酶是特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反应的特性。

-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即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通过调节反应速率,使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

2. 酶的结构和功能- 酶的三级结构:原生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 酶的活性位点: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区域。

- 酶与底物的亲和力:酶底物亲和力越大,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

3. 酶的应用场景及原理-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例如面包发酵、啤酒酿造等。

- 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例如酶替代治疗、酶标记技术等。

- 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例如污水处理、生物除草剂等。

三、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教师进行酶催化反应的实验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填写实验报告或实验笔记。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场景。

五、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酶的前沿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酶学的最新发展。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酶的作用及原理,掌握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习酶的作用机制,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反应的认知能力。

3、通过对酶的应用实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酶的作用及原理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3、酶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步骤:(一)引入1、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多样性。

2、提出酶在生物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酶的作用机制。

(二)酶的作用及原理1、介绍酶的定义和分类,阐述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酶对化学反应的作用,理解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3、介绍酶的专一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酶的特异性。

4、分析酶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理解酶如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理解酶如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介绍不同类型的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3、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了解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一般催化剂。

(四)酶的应用实例1、介绍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食品加工等。

2、介绍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3、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

(五)总结与巩固1、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理论题和实验操作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针对学生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质量。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1、酶的作用机制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是本课的难点,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和形象化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酶的作用原理。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5)互动教学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二、教学内容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酶的本质及特性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三、教学重点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酶的本质及特性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四、教学难点1.酶的本质及特性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讨法2.实验探究法3.直观教学法4.启发式教学法5.互动教学法六、教学手段1.教材2.实验器材3.FLASH动画4.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概念讲解讲解细胞代谢的概念,引出酶的本质及特性。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的速率,了解酶的催化作用。

4.原理讲解通过FLASH动画和图解,讲解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5.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酶来解决某些问题。

6.总结总结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及特性、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原理,并展示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结论。

2.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3.小结测试通过小结测试,检测学生对酶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入,引出细胞代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历史和过程。

在介绍酶的本质和作用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资料自主思考,并帮助学生归纳酶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提问比较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酶的特殊性质。

第二课时酶的作用机理实验环节教师活动通过实验展示酶的催化作用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导学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导学案

第五章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阅读教材P78,理解细胞代谢的场所、实质及意义。

2.学生阅读教材P78-79“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通过课前预习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确保课中小组能够合作完成实验。

3.学生通过进行该实验,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学生通过对实验条件和现象的比较,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同时体会酶对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5.学生阅读教材P80的内容,通过对问题串的进一步探究,理解酶作用的机理。

6.学生阅读教材P81-82“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通过总结各位科学家的观念,归纳和理解酶的定义及本质。

7.学生通过谈谈对科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体会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学习建议】本节课采用教师的过程式教学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学生在预习中通过思考,明确自己的疑惑,并记录在相应位置。

课堂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采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重点解决酶的作用机理和酶的本质。

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课前预习区 35min>【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对鹰的消化作用的研究〖知识扩充〗1. 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2.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3.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阅读课本P78“问题探讨”,根据〖知识扩充〗的提示思考:<4min> 1.将肉块放在笼子里是为了排除________消化的干扰,进而探究鸟类的胃里除________消化外,是否有___________消化。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导学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导学案

第 1 页共 4 页第 2页共4页
2014-2015年度高一生物导学案编号:10 使用时间:2014.11.21 编制: 18、30、35班高校科研小组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页共4页(用表中操作步骤中的序号表示)2m l
2014-2015年度高一生物导学案编号:10 使用时间:2014.11.25 编制: 赵金龙尹瑞霞孙琳 18、30、35班高校科研小组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底物充足)
2014-2015年度高一生物导学案编号:10 使用时间:2014.11.21 编制: 18、30、35班高校科研小组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科学巨人。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

但温度太
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
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
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
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到10天,最多16天。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页共4页。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
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内容。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分两小节讲解。

第一小节讲解了酶的作用和本质。

主要内容是先通过探究与实践活动得出酶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接着讲述了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历程,以思考讨论形式让学生得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这个结论。

第二小节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归纳酶的特性。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细胞代谢、活化能等概念的含义,理解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从酶的本质的探索历程中感悟科学探究精神。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本节知识,阐明生命活动不仅具有物质基础,还需要能量驱动,而能量的供应和利用都离不开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变化的动力,初步形成生物学。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教案标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目标:1. 了解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特别是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2. 掌握酶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酶与底物的互作用机制。

4. 能够解释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与温度、pH值等因素的关系。

5.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酶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2. 化学实验室或实验室模拟器材料。

3. 酶的相关实验室操作指导书。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思考。

2. 引入酶的概念,解释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特别是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探究酶的结构和功能: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种常见的酶的结构和功能。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酶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讨论。

讲解酶与底物的互作用机制: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酶与底物的互作用机制,包括酶的活性位点和底物的结合。

2. 通过实际案例解释酶与底物的互作用机制。

实验操作:1. 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酶进行化学反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讲解酶催化反应速率与温度、pH值等因素的关系: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酶催化反应速率与温度、pH值等因素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数据解释酶催化反应速率与温度、pH值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应用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酶的应用案例,如食品加工、制药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某一应用案例的分析和解释。

总结与评价: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形式进行课堂评价,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行业从业者来讲解酶在相关行业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其他因素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篇一: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评教,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上能做好“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2、设计特色。

我校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了“3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展示、点评→合作探究(包括教师精讲点拨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检测与评价;为了一个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合作探究,增强参与性,培养合作精神,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在学习了有关细胞学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酶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条件,为后面学习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作了铺垫。

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导学案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难点】 1.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

2、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2H2O2−→
−酶2H2O+O2 2H2O2−
−→
−+3
Fe2H2O+O2
(3)讨论
⑴——⑷见教材P79。

⑸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怎样检测因变量?
⑹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即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以本实验为例分析:________试管为对照组;________试管为实验组。

3、酶的作用:
(1)活化能:分子从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_________化学反应所需的____________更显著,因而_________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快速进行
用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如H2O2的分解,20℃没有催化剂时需活化能75kJ/mol ;用铂作催化剂时,只需活化能54kJ/mol;用H2O2酶时,活化能下降到29 kJ/mol以下。

二、酶的本质:
1、探索历程:(阅读资料分析,回答P82页问题)
2、酶的本质:
酶是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__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少数酶是_________。

随堂练习1.178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

A.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
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D.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
2.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B.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C.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D.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
3.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产生气泡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4.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5.20世纪80年代初,
Cech 和Altman分别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酶,打破了酶只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为此双双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核酶”是指某些()。

A.DNA B.RNA C.染色体D.ATP
第二课时酶的特性
一、酶具有高效性
通过教材P78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加肝脏研磨液的4号试管放出的O2远多于加FeCl3溶液的3号试管。

从而说明了酶具有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思考:这对细胞有什么意义?)
二、酶具有专一性
【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1、实验原理
a.淀粉麦芽糖
(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
(非还原性糖)
b.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c.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
3、实验结论: 。

4、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思考86页第3题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H 2O 2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 溶液,碘液,斐林试剂。

试管,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 pH 试纸等。

你将选择哪些材料?怎样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讨论:1、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3,4步骤能省略吗? 2、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2 、 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讨论:1、这个实验步骤设计的合理吗?为什么? 2、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怎样检测因变量? 3、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条件。

五、拓展: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其规律
酶催化速率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六、随堂练习
A 组 课本86页练习
B 组 1.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 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lmL 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l 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③→④→②→⑤
D .①→④→②→③→⑤
2.下图纵轴为生成物量,横轴为反应时间,其中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
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