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

合集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2.30•【文号】卫办科教发[2010]210号•【施行日期】2010.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10]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贯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落实2010-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任务,我部研究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一、培养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不少于 12个月。

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样式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样式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样式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9.10•【文号】•【施行日期】2012.09.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样式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自2010年以来,卫生部启动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

根据《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卫办科教发〔2010〕211 号)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卫办科教发〔2010〕210号)的有关要求,我部研究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样式(附件1)。

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自即日起,请按照此样式印制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附件: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样式(略)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编号规则卫生部办公厅2012年9月10日附件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证书编号规则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编号按照“项目编号+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年份编号+学员编号”的顺序制定;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编号为001;3.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按照各地通用排序顺序,北京市编号为01,依次类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应编号见下表;4.年份编号按照学员报到参加培训年份制订,如:某学员为2010年参加转岗培训,则其年份编号为2010;5.学员编号由各省根据实际自行编制,位数为六位。

按照上述规则,以北京市2010年参加转岗培训项目的某学员为例,其证书编。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08.31•【字号】内卫科字[2010]715号•【施行日期】2010.08.31•【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内卫科字〔2010〕715号)盟市卫生局,厅机关有关处室: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卫生厅医改工作组织领导机制,根据厅党组统一部署,决定成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具体安排如下:一、组成人员组长:乌兰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副组长:张子山自治区卫生厅人事处处长杨志华自治区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处长解春梅自治区卫生厅疾控处处长杨广泽自治区卫生厅农卫处处长李宁自治区卫生厅妇社处处长任钢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周晓实自治区卫生厅医管处处长于连云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蓝峰自治区卫生厅科教处处长成员:王小安自治区卫生厅人事处副调研员冯蕾自治区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副处长贾跃旗自治区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周立农自治区卫生厅农卫处副处长杜雪梅自治区卫生厅妇社处副调研员田军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张立新自治区卫生厅医管处副处长扎拉嘎呼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建国自治区卫生厅科教处副处长二、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卫生厅医改领导小组的部署和任务,研究解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组织推动和统筹协调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

人事处:负责拟定和落实自治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牵头组织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规财处:负责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其他有关工作的衔接。

疾控处:参与拟定和落实自治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政策措施,会同相关处室落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改革政策和实施办法。

柯杨: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关系医改全局

柯杨: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关系医改全局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00 2 1 年第 2 期 1
称低 、 知识结构老化、临床经验欠缺等 问题。 在很 多人 眼里 , 全科 医生是每个科都 了 解一点但却不精通 的 “ 万金油”医生, 其业务水平在整体上不能获得居 民的信任。 城 乡居 民在患病 时往往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诊 , 造成基层卫生资源 闲置 , 医院 大 则人满为患 , 影响 了卫生资源 的整体利用效率,也是产 生 “ 看病难”现象的主要原 因 之 一。 此外 ,由于大 医院诊疗费用往往与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相差悬殊, 对于大 医院服 务 的过度利用 , 加剧 了患者和整个社会的疾病经济负担 ,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 了 “ 看病
全 科 医 生是 基 本 医疗 卫 生 制度 的 “ 门人 " 守
专科 医生难 以满足居 民的基本 医疗卫生需求。 在人 类迎接疾病挑 战的实践 中, 医 疗卫生领域专业分科 日 益细化, 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 医院、 大 专科 医生和高新 医疗 技术的结合 , 以疾病为 中心、分专科进行诊疗 的方式发挥到 了 把 极致 。应当说 , 这种 “ 术业有专攻” 的做 法在整体上有利 于提高疾病 的治疗效果 。 然而 , 人类发展 的核心 内 容之一是促进健康 , 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 以疾 病为 中心的治疗模 式不能完全适应 当 代 生物一 心理一社会 医学模 式的要求 ,难以应对 因人 口老龄化、生活方式不合理 、生 活环境差、 精神压力大等多种 因素共 同或单独作用所产生的健康 问题。同时,由于专 科 医生每天接诊的患者众 多, 他们与每位患者 的接触时间短并 习惯于依赖 医疗设备与 药品进行诊治 , 从而普遍 忽视 了对于患者 的人文关怀 , 也难 以与患者建立起长期 、 紧 密的关系。 些因素不但不利于患者病情 的及 时诊治和健康 的长期追踪管理, 这 也成为 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 因之一。 以专科 医生为代表 的诊疗模 式是 以疾病而不是 以人 的 健康为 中心 ,无法完全满足人 民群众 的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全科 医生是居 民健康和 医疗费用 的 “ 守门人” 全科 医生是指接受过全科 医学专 。 门训练 的新型 医生, 在基层提供方便、基本、经济、有效、连续的综合 性医疗卫生服 务, 进行 生命、 健康 与疾病全方位责任式管理。 全科 医生的出现填补 了高度专科化生 物医学模 式的不足 , 是基层 医疗卫 生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 澳大利亚等主要 发达 国家 ,全科 医生被赋予 了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 险两个系统 的 “ 守门人”职责。 全科 医生在提供 以人为 中心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 重视预防保健、 合理利用卫生资 源 、开展慢性病管理 、控制卫 生费用等方面的作用 ,已得到 了社会各界 的广泛认 同。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家庭 医生组织在一份合作文件 中指出 “ : 任何 国家 的医疗卫生系统 若不是 以接 受过 良好训练的全科医生为基础 ,注定 要付 出高昂的代价。 ” 我 国基层全科 医生缺乏 , 一定程度上导致 “ 在 看病难、看病贵” 。根据相关研 究, 绝大多数健康 问题可 以在基层获得解决。 但是 , 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 在很大 程度上损害 了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 的可得性。同时, 现有全科 医生普遍存在 学历低 、 职祭Leabharlann 替 祭祭

广州市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12年发布)

广州市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12年发布)

【法规标题】广州市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12年发布)【发布部门】广州市发改委医改办【发文字号】穗医体改办〔2012〕5号【适用区域】广州市【发布时间】2012-04-12【生效时间】2012-04-12【关键词】其它健康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广州市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穗字〔2010〕19号)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省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粤发改社会〔2010〕52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得到一定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截至2010年12月,全市共有镇卫生院(医院)49家、村卫生站10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42个,基本达到农村地区每个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站、城市每条街道100%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的基本目标。

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21898人(含编外聘用人员),其中镇卫生院8728人、村卫生站2063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64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243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778人。

同时,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数明显增加。

2010年,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分别达1675万、1662万,分别占当年全市总诊疗人次的15.5%和15.4%。

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教育厅等关于印发《吉林省农

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教育厅等关于印发《吉林省农

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教育厅等关于印发《吉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学历学位学籍【发文字号】吉卫联发[2011]16号【发布部门】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编办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日期】2011.03.18【实施日期】2011.03.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人社厅、吉林省编办关于印发《吉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吉卫联发〔2011〕16号)各市(州)发改委、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各相关培养学校: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及《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为做好我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现将《吉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吉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是医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计划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免费医学生分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科两种,以5年制本科为主,3年制专科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以下的医疗卫生岗位。

国家分三年为中西部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名拟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2010年全国招收5000名免费医学生,其中为我省培养180名),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吉林省享受此补助政策。

为切实做好我省2010-2012年吉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此《办法》。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2.30•【文号】卫办科教发[2010]211号•【施行日期】2010.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10]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贯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10〕67号)等文件精神,落实2010-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任务,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以下简称《规划》)的要求,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现就2010-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以下简称转岗培训)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各地要以《规划》为指导,结合当地基层卫生服务需求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制订转岗培训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做到统筹兼顾,与前期有关卫生人员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做好衔接,根据培训对象的来源、既往接受培训的情况进行分类培训。

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印发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印发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卫⽣计⽣委、财政部、⼈⼒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印发开展全科医⽣特设岗位计划试点⼯作暂⾏办法的通知⽂号:国卫⼈发[2013]35号颁布⽇期:2013-12-05执⾏⽇期:2013-12-05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卫⽣厅、财政厅、⼈⼒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医药管理局、医改办: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全科医⽣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和《以全科医⽣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切实加强基层全科医⽣队伍建设,国家卫⽣计⽣委会同财政部、⼈⼒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办制定了《关于开展全科医⽣特设岗位计划试点⼯作的暂⾏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

国家卫⽣计⽣委财政部⼈⼒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医改办2013年12⽉5⽇关于开展全科医⽣特设岗位计划试点⼯作的暂⾏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全科医⽣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和《以全科医⽣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切实加强基层全科医⽣(含中医类别全科医⽣,下同)队伍建设,现就开展全科医⽣特设岗位计划试点⼯作提出如下意见:⼀、⽬标和任务全科医⽣特设岗位是针对基层(乡镇)全科医⽣紧缺的问题,在县级公⽴医疗机构专门设置,并将所聘全科医⽣派驻乡镇卫⽣院⼯作的⾮常设岗位。

通过实施全科医⽣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和⿎励优秀医疗卫⽣⼈才到基层医疗卫⽣机构从事全科医疗⼯作,逐步解决基层全科医⽣紧缺和⽆执业医师问题,⼒争试点地区每个乡镇卫⽣院有1名全科医⽣,促进基层医疗卫⽣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3年度⾸先在安徽、湖南、四川、云南等四个中西部省份开展全科医⽣特设岗位试点⼯作,优先解决艰苦边远地区全科医⽣紧缺及乡镇卫⽣院⽆执业医师的问题。

东部有条件的地区和其他中西部地区可⾃⾏开展全科医⽣特设岗位试点⼯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规划背景
(一)基本概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近年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得到大力推进。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加大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县级医院8874个,乡镇卫生院3.9万个,村卫生室61.3万个(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17个连队卫生室),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健全。全国共有2.4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二、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范围
1、规划期:近期规划期为三年(2010年到2012年),远期规划到2020年。
2、规划范围:以全科医生为重点,涵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含社会办医)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3、规划内容:围绕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突出制度机制建设和政策完善,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适宜人才,提高一批在岗人才,吸引一批优秀人才,留住一批合格人才。
(三)基本原则
第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目标,以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重点内容,整体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我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建设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目标,立足长远制度建设,着眼当前突出问题,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和激励办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总体目标
合理规划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度,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全科医生,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
2、主要任务
⑴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资源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加快建设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在总结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关系到医改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本规划为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好当地规划。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配套改革,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全科医生的良好氛围,确保完成规划目标。
⑵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大力吸引高等医学院校(含中医药院校,下同)毕业生和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下基层。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高素质人才服务基层。
⑶健全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创新人才管理和使用政策,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使合格人才在基层“用得好、留得住”;建立人员的退出机制,使不合格人员“出得去”。
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带来疾病谱、生态环境等不断变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培养全科医生, 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一体化的,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主动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培养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非常紧迫的重要任务。
表1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概况
服务网络机构情况
(个)人员情况
(万人)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8874137.8
乡镇卫生院39000107.5
村卫生室613000105.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3615.0
社区卫生服务站202246.9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得到一定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社区卫生人员21.9万人,乡镇卫生院人员107.5万人,村卫生室人员105.8万人,占全国卫生人员总量的32.6%。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为60.6万人,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为29.1%。
(二)主要问题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其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量更为不足。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更为短缺,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24%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但是,与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相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现象仍然严重,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强烈。
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
中央编办教育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卫生 全科医生 规划 通知
附件:
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前言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
四是缺乏机制制度保证和配套政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体系和制度,低水平重复培训多,政府投入效果有待提高。同时,尚未建立人员准入、评价与退出制度,人才使用和管理政策不配套。一方面培养的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另一方面现有在岗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学习欲望低,水平难以让老百姓信任,导致业务量少,形成恶性循环。
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按既定规划为乡镇卫生院招聘3000名执业医师。
⑷完善配套政策,实现培养培训与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等人才使用和管理政策的相互衔接,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
三、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
以全科医生的培养为重点,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培养制度,加强适宜人才培养,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近三年目标和任务
⑴三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以1-2年的转岗培训为主要培养途径,同时,招收本科医学毕业生进行全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其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⑵进一步提升在岗人员能力水平,积极开展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按既定规划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含中医)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
第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级政府在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规划,制定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政策。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促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改进服务质量获得合理报酬。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推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第三,总量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总量和结构,调整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适度提高全科医生和执业医师的比例。加大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东部支援中西部、城市支援农村的工作力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合理分布。
第四,统一规划,分级实施。中央制定全国规划的指导原则、支持范围和重点及主要政策,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地根据中央规划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当地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和具体的培养培训实施计划,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国家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六,注重当前,着眼长远。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体制机制,完善人事分配等配套政策。从当前出发,重点解决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通过在职人员转岗培训等途径,大力加强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四)主要目标任务
(一)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1、调控高等医学教育的规模和结构
以卫生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控高等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着力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逐渐增加。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数和住院人数明显增加。2008年,卫生院诊疗人次达8.62亿人次,住院人数达3355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加1.72亿人次和1747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达2.57亿人次,住院人数达141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加2.17亿人次和130.7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