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教案5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南亚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亚洲的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南亚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南亚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南亚地区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地理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南亚地区特点的分析,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情况。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南亚地区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堂讨论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资料,呈现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情况。
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南亚地区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过多、城市化问题、农业发展等。
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7.2 南亚5

三、反馈1、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是()A.地形和季风的影响B.地形和纬度的影响C.地形和洋流的影响D.季风和洋流的影响2、有关南亚中部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印度河和湄公河冲积而成B.西起孟加拉湾,东至阿拉伯海C.巴基斯坦的首都分布在中部平原上D.是南亚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3、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B.降水的地区分布较均匀C.喜马拉雅山南坡多地形雨D.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很大4、南亚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A 山地高原平原B 平原高原山地C 山地平原高原D 山地平原盆地5、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是是:()A恒河B红河C印度河D布拉马普特拉河6、(2010中考)上海世博会印度馆设计灵感源自该国气势恢宏的古老建筑,下列建筑中给印度馆设计人员带来灵感的是课堂反思: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教案 (新版)湘教版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以及蛇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
⑸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补充黑板简图: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
(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㈢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科目
地理
年级
七
班级
周次
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第二节南亚(第二课时)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戴柏林
辅备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南亚 教案设计

《南亚》
教材分析: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与其他地区有许多不同之处。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教材。
在阐述自然要素知识时的“三二一”特色,即: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主要的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南亚自然要素联系简图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南亚地形特点,记住南亚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3、运用图表等资料,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分析,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南亚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图表等资料,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一关位置关——齐天大圣寻南亚
第二关地形关——天蓬元帅看地形
第三关河流关——卷帘大将探两河
第四关气候关——龙王助阵识风雨
第五关治理关——风调雨顺的呼唤!。
七年级地理下册7.2南亚教案(新版)湘教版

《南亚》本节内容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突出了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如地形与河流、气候与农业。
这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面“认识大洲”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看图、读图、析图、记图的方法掌握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形区的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历史悠久。
【教学重点】1、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2、南亚的宗教文化。
【教学难点】1、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和气候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1、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提问: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西天是什么地方吗?(古代的天竺国,也就是在现今的南亚地区)。
展示亚洲地形图师:在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古天竺国,也就是现在“南亚”的主要国家——印度去取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亚,感受一下,唐僧去过哪里?翻的是什么山?越的什么河?取的什么经?板书:第二节南亚【讲授新课】一:唐僧去过哪里?——位置与国家活动生:用红笔描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师:自主学习读图2-9,从图中找出南亚濒临的海洋、包括的国家等,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南亚的半球位置2、南亚的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本区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地区的纬度位置如何?3、南亚的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东西濒临的海域?4、读图7-11,找出位于南亚的7个国家和和一个地区,以及它们的首都所在,明确哪些是临海国、内陆国、岛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案

第二节南亚第1课时1.教课剖析【教课目的】认识南亚的地理地点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散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知识与能力河流;经过读图剖析印度河恒河的起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色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课外书本上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感情态度认识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与价值观【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散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经过读图剖析印度河恒河的起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色。
教课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散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经过读图剖析印度河恒河的起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色。
2.教课过程复习发问:提出问题:请同学谈谈你认识的西亚。
(学生回想,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提示从地点、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导入新课: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了然指南针后,特别侧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
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认识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快乐趣。
板书课题:第二节南亚教授新课:1.南亚次大陆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经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地点:(经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迪学生。
)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指出南亚的范围:包含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印度次大陆。
重申次大陆的观点不一样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主要国家、城市: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2.地形特色经过剖析地形图,侧重重申四个主要地形区及散布特色,还能够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 90 度)指导学生依据(均匀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种类、地形散布特色)的方法剖析地形特色。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7.2南亚教学设计。
教材以南亚地区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亚洲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单元,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了解南亚的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和文化特点,认识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源,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归纳南亚地区的特点,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南亚地区的文化差异,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和文化特点。
2.难点: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南亚地区的地理差异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南亚地区。
2.案例教学法:以南亚主要国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南亚地区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南亚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南亚地区的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概括南亚地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地理填空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南亚地区的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亚洲地理概览后,对亚洲的一个分区——南亚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使学生对南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分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南亚地理特征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2.难点:南亚各国地理位置、宗教文化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深入分析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南亚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课件;2.教学素材:准备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南亚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的地理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地图等教学资源,呈现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2、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4、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重难点:
1、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提问南亚的地理位置,然后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导学释疑
一、一年分三季
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
分析书44页图7-17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和孟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利用书44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总结。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
热季3~5月份
3、指导学生完成P44页活动3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讨论南亚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
1、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三、人口与经济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
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巩固提升:绘制表格,看图分析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检测反馈: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A.塔尔沙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撒哈拉沙漠 D.卡拉库姆沙漠
.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与亚洲比较,欧洲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面积广
C.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大
.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
显著
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板书南亚
气候
宗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