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合集下载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一、设计原理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专门针对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辅助设备,其设计原理基于人体运动学和康复理论。

该机器人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模拟人体下肢运动,并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患者下肢的运动状态和力量输出,然后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机器人进行精准的控制,使其能够模拟出各种复杂的下肢运动。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反馈功能,以便患者能够感受到机器人对下肢的辅助力和阻力,并据此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训练。

机器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在机械结构和控制算法上需要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改进,以确保机器人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协同工作,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二、结构特点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机械臂、传动系统、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几个方面。

机械臂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它需要具备足够的自由度和柔韧性,以便能够模拟出各种复杂的下肢运动。

机械臂的结构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机器人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传动系统是机器人的动力来源,其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功率和速度需求,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支撑机械臂的运动。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精度和可靠性,传动系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减速和传动比,以确保机械臂能够实现精准的控制和调整。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知部件,其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对患者下肢运动的实时监测和反馈,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精度和灵敏度,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获取患者下肢的运动状态和力量输出。

三、功能定位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功能模拟、康复训练和康复评估。

功能模拟是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其目的是通过模拟出各种复杂的下肢运动,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

机器人需要能够精确地模拟出人体下肢的各种关节运动和力量输出,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康复训练需求。

康复训练是机器人的核心功能,其目的是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康复治疗来恢复肌肉和运动功能。

在肢体康复中,下肢康复尤为重要,因为下肢的运动能力关系到人们的独立行走能力。

为了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设计了一款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

该机器人系统由康复椅、机械臂和电控设备组成。

康复椅用于固定患者的身体,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

机械臂则负责执行下肢康复运动。

该机械臂具有多自由度,可以模拟人体的自然运动。

通过调节机械臂的角度和速度,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为了提高训练效果,机器人系统还配备了电控设备。

电控设备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调节,并记录患者的康复训练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为医生提供参考。

电控设备还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提示患者进行正确的运动。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运动。

机器人系统可以模拟人腿的各种运动,包括屈曲、伸展、内旋、外旋等。

通过进行细致且多样化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灵活性。

二是适应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

机器人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康复目标进行个性化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康复训练,并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三是提供可视化的康复训练过程。

机器人系统可以记录和显示患者的康复训练数据,包括运动角度、速度、持续时间等。

这样患者和医生可以通过查看数据来了解康复进展,并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旨在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通过利用机械臂和电控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该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将对下肢康复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仿真

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仿真

二、文献综述
传感器设计是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关键部分,它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 和机器人与患者之间的交互力。例如,一些传感器设计采用了力传感器,以监测 机器人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还有一些传感器设计采用了运动传感器,以监 测患者的运动状态。
二、文献综述
然而,现有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在机构设计、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设计等方面仍 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一些机构的机械结构复杂,使得机器人的重量和体 积较大;一些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一些传 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因此,本次演示将对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下肢康 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进行探讨,并利用仿真技术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
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下肢康 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仿真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文献综述
03 三、研究设计
04 四、实证研究
05 五、案例分析
06 六、结论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 逐渐在康复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 人因其能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而受到特别。本次 演示将对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进行探讨,并利用仿真技 术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
五、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我们介绍如何利用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进行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该案例中,患者是一位因为脑卒中导致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在使用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 康复治疗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机器人的辅助训练,患 者的步行速度和耐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不适 或者皮肤损伤的情况,表明该机器人的安全性较高。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一、需求分析1. 需要满足单腿康复需求:目前市场上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大多只能同时治疗双腿,对于单腿患者的康复需求无法完全满足。

2. 多自由度设计: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运动,下肢康复机器人需要具备多自由度设计,从而能够更好地调整角度和幅度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3. 安全性和稳定性:康复机器人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因机器人失稳而引发意外。

4. 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康复机器人需要能够采集患者的运动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为医生和康复师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二、设计理念1. 针对单腿康复需求设计:本款下肢康复机器人将专门针对单腿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设计,能够为单腿患者提供更精准、全面的康复治疗。

三、设计方案1. 结构设计:康复机器人将采用轻量化材料,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灵活调整机器人姿态,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

2. 动力系统:机器人将采用电动执行机构,能够灵活运动并提供治疗动力,同时通过自身控制系统进行运动控制,保证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传感器系统:机器人将配备多种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并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从而保证机器人在进行治疗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性能参数1. 多自由度设计:机器人将拥有多个关节自由度,能够模拟人体运动的多种姿态,并能够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2. 精准度和稳定性:机器人的运动精准度高,能够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同时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确保机器人在进行治疗时的稳定性。

4. 人机交互性:机器人将配备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能够实时与患者进行互动,提供更人性化的康复治疗体验。

五、应用前景设计一款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将给单腿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巨大的改变。

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单腿患者的康复需求,提供更精准、全面的康复治疗;多自由度设计将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运动,提供更灵活的治疗方式;安全稳定性设计能够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将为医生和康复师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随着人们对康复治疗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康复机器人已经成为康复治疗领域中的重要利器。

特别是在下肢康复方面,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发,成为了现代康复治疗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着重介绍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功能特点以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原理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集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康复设备。

其设计原理主要基于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特点,通过仿生学的手段,模拟和辅助人体下肢的运动,对受损或虚弱的下肢进行康复锻炼和治疗。

该设备通常由底座、机械臂、运动传感器、电机、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构成,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准的姿态控制和运动轨迹规划,帮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

二、功能特点1. 多自由度: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模拟人体下肢关节的多种自由度运动,如屈曲、伸直、内外旋、外展等,能够满足不同康复需求的个性化训练。

2. 智能化控制:通过运动传感器、力传感器等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和肌肉力量,智能调整康复训练参数,保障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舒适度和稳定性:设备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康复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康复训练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康复机器人能够记录患者的康复训练数据,对运动轨迹、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等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康复治疗效果的评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临床应用前景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它能够为下肢受损患者提供高效、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肢肌力、关节灵活性和运动功能。

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康复情况的客观评估依据,为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为康复治疗领域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下肢康复机器人骨盆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下肢康复机器人骨盆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下肢康复机器人骨盆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随着人们日益关注健康,康复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

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通过运动训练来恢复腿部受损功能的设备。

本文将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骨盆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骨盆机构是下肢康复机器人中的关键部位之一。

它不仅连接了机器人的上下部,还能控制下肢的角度和力度。

因此,设计出高效的骨盆机构至关重要。

在设计骨盆机构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移动性。

一般来说,机器人的骨盆机构应该包括一个可以旋转的臀部和两个可以抬起的大腿。

同时还要考虑机器人的质量,确保它不会失去平衡或翻倒。

接下来需要进行运动仿真,以验证设计的骨盆机构是否符合要求。

仿真包括多个步骤,如建立骨盆机构模型,定义关节的旋转角度及力量,运行仿真程序,收集数据等。

运动仿真是提高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骨盆机构的优点和不足。

这有助于设计师调整并完善机器人的骨盆机构,使其更加稳定和高效。

总之,下肢康复机器人的骨盆机构设计和运动仿真对恢复受损功能至关重要。

只有经过认真设计和仿真,才能打造出更加高效和可靠的康复机器人,帮助更多需要康复的人恢复身体功能。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康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下肢肌肉骨骼损伤或者假肢用户,需要进行持续的康复训练以恢复和增强其运动功能。

传统的康复训练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下肢多自由度康复机器人,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这种设计可以是一个单腿多自由度康复机器人,能够进行多个方向和模式的运动康复训练,包括伸展、屈曲、旋转等动作。

通过采用复杂的电控系统和运动学原理,实现多自由度运动和个性化训练。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提高患者的康复体验和训练效果。

在设计这种机器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性设计:机器人需要具备多自由度的运动功能,能够模拟人体下肢的各种运动。

需要支持自动和手动模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2. 结构设计:机器人结构需要稳定可靠,能够承受患者不同程度的运动力和重量。

同时也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大小和便携性,以满足不同场所的使用需求。

3. 控制系统:机器人需要采用先进的电控系统,能够实现多自由度的精确控制。

需要支持各种康复模式和个性化训练方案。

4. 用户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高患者的康复体验和训练效果。

需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数据采集和分析:机器人需要支持运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根据患者的运动情况和康复进展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确保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

需要结合临床和康复专家的意见,设计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康复机器人。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创新且有前景的康复设备,将会对下肢康复训练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未来在这方面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也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康复设备,由于其高效的康复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机构和研究机构。

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强大的电子和机械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和康复速度,降低早期运动损伤的风险,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本文基于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原理,介绍了机器人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

一、机器人结构设计在机器人设计中,为了提高单腿多自由度康复机器人的自由度,通常需要加入多个电机和传动结构,以实现准确的运动控制。

本文所介绍的机器人结构包括五部分:发动机支座、基座、腿部支架、电机和控制系统。

其中,电机提供驱动力,控制系统提供控制信号,发动机支座定位机器人的位置,基座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腿部支架与腿部形成接触,保证机器人与患者腿部的贴合度。

二、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在单腿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工作过程中,机器人首先定位患者的腿部。

随后,机器人会根据不同的康复目标,选择不同的康复程序,通过电机的驱动,让机器人实现腿部的相对运动。

在此过程中,控制系统能够记录患者的运动数据及其相关生理参数,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康复强度。

在机器人的康复过程中,患者配戴生理信号检测装置,以实时监测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参数,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在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康复需求,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要求,确定机器人的需求参数和康复目标。

同时,在机器人的建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机器人各个部分的匹配度和机器人与患者的贴合度,以克服不同人群体型的差异。

在机器人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器人各个部分的精度和工艺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测试,以确保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脚部训练机构三维图
该款康复机器人 的 使 用 者 为 偏 瘫 患 者,并 且 实 现 该传动并不需要 太 大 的 力,所 以 只 须 保 证 该 器 材 使用的安全性和 稳 定 性.在 此 拟 采 用 带 传 动 来 实 现电机到腿部运 动 的 传 递.先 由 带 传 动 将 电 动 机 的整周转动传 递 到 转 盘 即 曲 柄 AB 上,转 盘 再 带 动脚杆BE 转动,脚放在脚杆的末端E 处,该四杆 机构可以实现其 上 某 一 点 的 椭 圆 轨 迹,从 而 实 现 患 者 的 蹬 腿 运 动 .安 装 时 ,根 据 椅 子 的 空 间 位 置 布 置,将左右2个转盘相差半个 圆 周,就 可 以 实 现 2 只脚的交错运动.这 样 重 复 多 次 康 复 锻 炼 可 以 调 动 机 体 内 部 的 潜 能 ,重 新 建 立 一 个 神 经 功 能 网 络 , 提高过去机体相 对 无 效 突 触 的 效 率,促 进 突 触 的 重新生成,从而促 进 神 经 功 能 的 重 组 或 功 能 的 再 现 . [8]
在已知运动轨 迹 的 平 面 四 杆 机 构 设 计 中,使 用图谱法可从连杆曲线图册中查到与所要求实现 的轨迹非常接近 的 连 杆 曲 线,从 而 确 定 该 机 构 的 参数[6].其中 M 是连杆BC 上一 点,当 杆 长 AB∶ BC∶CD∶DA=1∶2∶1.5∶2 时,M 点 可 形 成 图中类似椭圆的 轨 迹,并 且 选 取 不 同 的 点 会 形 成 不同的轨迹 . [7] 1.2 设 计 方 案
· 254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第 39 卷
图 3 脚部训练机构仿真模型及轨迹
mm.把脚放到四杆机构的 E 点,在 曲 柄 AB 上 施 加驱动力使四杆机构运 动 起 来,放 在 E 点 的 脚 也 跟 着 运 动 起 来 ,从 而 带 动 小 腿 和 大 腿 运 动 .图 6 中 测得大腿 FG 与 小 腿 EF 夹 角 范 围 约 是73.1°~ 120.2°,大腿与 椅 面 的 夹 角 约 是 5.8°~23.3°.把 仿真结果和试验参数对比可知这些角度范围符合 患者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本 研 究 提 出 了 一 种 在 室 内 外 都 可 以 使 用 的 训 练 器 ,它 具 有 结 构 简 单 、适 用 范 围 广 、经 济 实 用 等 特 点 .
1 结构设计
1.1 设 计 依 据 1.1.1 医 学 依 据
痉挛是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障 碍,常见于上肢屈肌和下肢屈肌痉挛[5].偏瘫 患 者 的痉挛模式在下肢 表 现 为 典 型 的 伸 肌 模 式 (或 称 伸 肌 优 势 ),具 体 表 现 为 患 侧 骨 盆 旋 后 、上 提 ,髋 关 节 伸 展 ,内 收 、内 旋 ,膝 关 节 伸 展 ,足 跖 屈 、内 翻 ,足 跖屈 曲、内 收.必 须 找 出 一 种 运 动 形 式,使 其 既 符
第39卷 增 刊 Ⅱ 2011年 11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Huazhong Univ.of Sci.& Tech.(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9Sup.Ⅱ Nov. 2011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王 勇 张 英 刘正士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stroke patients are lack of proper rehabilitaion devices in the re- covery period,a robot which was based on the 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ellipticorbit of four-bar link- age was proposed.It can be fixed on the commen chair and help hemiplagic lower limbs do rehabilita- tion exercise.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with some healthy subjects,the track and paramenters were found during the like riding a bicycle movement.Solideworks was applied to make three-dimen- sional modeling,and determine the size and installation location of the robot.ADAMS was used to a- nalysis the shape and amplitude of the trajectory as well as angles of legs.It proved that this robot can meet the hemiplegic patients′requirment in the training.Long-term exercise using the device can help apatient to repair damaged muscles. Key words rehabilitaion robot;four-bar mechanism;track;lower limb;simulation analysis
和结构要求,下面运用分析软件 ADAMS 对椭圆 轨迹的水平方向 和 垂 直 方 向 位 移 进 行 仿 真.考 虑 到偏瘫患者在恢 复 阶 段 不 宜 做 大 幅 度 运 动,通 过 软件仿真优选了 1 组 四 杆 机 构 参 数,得 到 该 机 构 某 点 的 运 动 轨 迹 ,该 轨 迹 基 本 符 合 设 计 的 要 求 .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要 针对偏瘫患者在康复期缺乏合适训练器的问题,基 于 曲 柄 连 杆 机 构 上 的 点 可 实 现 椭 圆 轨 迹 的 原 理 ,设 计 了 一 款 下 肢 康 复 机 器 人 .此 机 器 人 可 安 装 在 普 通 椅 子 两 边 ,带 动 偏 瘫 下 肢 做 康 复 锻 炼 .首 先 进 行 了 健 康 者 坐 在椅子上做类似于骑自行车的蹬腿运动实验,确定了蹬腿 轨 迹 和 腿 部 运 动 参 数 ;运 用 Solidworks对 此 机 器 人 进行三维建模,确定了合适的安装尺寸 和 安 装 位 置;又 运 用 ADAMS 对 其 进 行 仿 真,分 析 了 使 用 它 实 现 的 轨 迹 形 状 、达 到 的 轨 迹 幅 度 和 下 肢 达 到 的 锻 炼 角 度 情 况 .结 果 证 明 :这 款 机 器 人 可 以 满 足 偏 瘫 患 者 进 行 下 肢 康 复 训 练 的 要 求 ,长 期 使 用 它 进 行 锻 炼 可 达 到 修 复 受 损 肌 肉 、增 强 肌 肉 活 力 的 目 的 . 关 键 词 康 复 机 器 人 ;四 杆 机 构 ;轨 迹 ;下 肢 ;仿 真 分 析 中 图 分 类 号 TP24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4512(2011)S2-0252-03
开发了一款可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康复机器 人,借 助 三 维 软 件 Solidworks 和 分 析 软 件 ADAMS对康复 机 构 进 行 了 建 模 和 仿 真.得 到 了 此款康复器能够实现符合要求的类似椭圆轨迹; 椭圆轨迹2个方 向 的 幅 度 符 合 患 者 的 要 求;且 运 动中下肢的运动 角 度 符 合 要 求.基 于 上 述 的 分 析 结 果 ,考 虑 工 艺 、材 料 、负 重 的 影 响 制 造 了 样 机 ,其 医学依据在进一步的探讨中.
目前国内外对康复器械的研究主要有以下2 种:一种是哈尔滨 工 业 大 学 等 进 行 的 穿 戴 式 辅 助 器的研究[1];另 一 种 是 运 用 虚 拟 现 实 技 术 的 训 练 器研究[2-3].以上研 究 都 运 用 了 计 算 机,训 练 时 可 以实时采集和处理各种数据,具有较高的 精 度 ; [4] 但是,它们必须有 专 门 的 人 员 操 作 并 在 实 验 室 中 进 行 ,且 器 械 的 价 格 较 昂 贵 ,故 不 能 满 足 大 部 分 患 者的需求.
动力源采用的 是 直 流 电 机,其 运 动 方 式 为 单 向 整 周 转 动 ,现 要 实 现 椭 圆 轨 迹 运 动 ,故 考 虑 采 用 直流电机带动曲柄连杆机构作为下肢康复锻炼的 机构,再从曲柄连 杆 机 构 上 寻 找 一 点 来 实 现 椭 圆 轨 迹 ,如 图 1.
的长度.所以本文使 用 三 维 软 件 Solidworks并 结 合图谱法确定 脚 部 机 构 位 置 (如 图 2),D 点 固 定 在椅子上,A 点固定在由椅子延伸出的外伸架上, B 点铰接在圆盘上,E 点是患者放脚的脚蹬.考虑
2 仿真分析
图 1 脚步轨迹方案原理图
图1中 ABCD 是曲柄连杆 机 构,E 点 为 此 机 构中可以实现椭 圆 轨 迹 的 一 点.要 以 上 述 的 运 动 轨迹和参数为依 据 来 合 理 设 计 此 结 构,关 键 在 于 确定 A 和E 的安装位 置 及 杆 AB,BC,CD 和BE
2.1 四 杆 机 构 的 仿 真 通过理论设计可知四杆机构符合对空间位置
收 稿 日 期 2011-06-05. 作 者 简 介 王 勇 (1969-),男 ,教 授 ,E-mail:simenkouwang@sina.com.
增刊Ⅱ

王 勇 ,等 :下 肢 康 复 机 器 人 的 设 计 与 仿 真 分 析
· 253 ·
合康复训练中抗 痉 挛 模 式 的 要 求,又 能 保 证 患 者 的安全.但对于偏 瘫 患 者 康 复 训 练 中 下 肢 运 动 轨 迹及各部分的参 数 国 内 外 还 没 有 统 一 的 标 准.查 阅相关的医学资 料 得 知:患 者 在 做 类 似 自 行 车 的 蹬腿运 动 时 可 以 使 骨 盆、大 腿、膝 关 节、小 腿、踝、 脚等多处的肌肉 得 到 锻 炼.为 了 获 得 这 方 面 的 数 据,本研究首先测 量 了 正 常 人 坐 在 椅 子 上 做 类 似 于自行车的蹬腿运动时脚部的轨迹和腿部的角度 变化,通过观 察 与 分 析 测 量 可 以 得 出:a.下 肢 的 运 动 轨 迹 主 要 取 决 于 脚 后 跟 的 运 动 轨 迹 ;b.脚 后 跟的运动轨迹为一个近似椭 圆 的 封 闭 曲 线;c.脚 沿轨迹发生位置改变会导致大腿与椅面的夹角、 大 腿 与 小 腿 的 夹 角 发 生 改 变 ;d.大 腿 与 椅 面 的 夹 角范 围 在 0°~30°,大 腿 与 小 腿 的 夹 角 范 围 在 45°~150°. 1.1.2 机 构 学 依 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