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遗传物质[30页]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案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目标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堂语言一定要简洁、精炼。
学生找出脱氧核糖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后,教师直接指出:除此以外,两类核苷酸的其他结构是一样的,我们将其概括为——PPT展示,学生说出圆圈、五边形、方框各代表什么。
2、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画,这样才能暴露出问题。
3、学生画出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之后,即可分析:3个核苷酸相连,排列顺序有多少种?从而领会遗传信息
就蕴含在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2-3遗传的基本规律讲述

2015-2016学年玉渊潭中学生物会考复习 ---- 遗传的基本规律班级:姓名:一.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1.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紫花和高茎 B.绵羊的长毛和细毛C.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感锈病 D.猫的长毛和狗的短毛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黑发和卷发B.兔的长毛和短毛C.猫的白毛与蓝眼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4.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A.性状的传递规律B.蛋白质的传递规律C.基因的传递规律D.染色体的传递规律5.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6.将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个体的数量比应是: A.3∶1 B.1∶3 C.2∶1 D.1∶17.孟德尔用高茎和矮茎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 性状,图中父本表现为 茎。
【原创】导学案:2-3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高一年生物科导学案(9)§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程学习目标】1.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第一层级知识记忆与理解(预学区)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认真阅读课本P43,划出重要知识,明确知道S型细菌与R型细菌的区别推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会将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为。
结论:转化因子是。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者:2、实验材料:①;②。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的作用下,利用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3、实验方法:45、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6、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7、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除了DNA以外,还有,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或问题,请把它列出来:1.2.3.第二层级重难点探究(课堂导学区)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探究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主要遵循的实验原则是什么?是否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探究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探究3、经DNA酶处理过的DNA用于实验,实验的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探究4、在实验中,为什么选择32P和35S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用18O 同位素标记可行吗?探究5、如何制备含有32P的噬菌体?(写思路)探究6、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中,经过离心,沉淀物放射性很高,上清液也有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什么?第三层级技能应用与拓展(课堂及课后固学区)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死亡、存活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细胞含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RNA第四层级知识框架构建(课后思学区)南安国光中学2020届高一年生物科导学案(9)§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参考答案第一层级: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5、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3 人类的遗传

頭腦體操 • 大雄和靜香結婚 之後,生了一個 可愛的小女娃芬 達,芬達的血型 是否可能為O 型? 參考答案: 不可能。靜香的基因 型為IAIB,大雄的基因型 為ii,芬達可能的血型如 右表(一),由表可知,芬 達可能為A 型或是B 型。
頭腦體操
• 小聆和炯哥未 來的孩子,血 型有幾種可能? 參考答案: 有小聆和炯哥為A 型和AB 型,他們可能 生下孩子之血型如右表 (二),可能會有A 型、 B 型和AB 型三種。
Warm Up 參考答案
美人尖是單基因遺傳,所以性狀表現時呈現顯 性(有美人尖)和隱性(無美人尖)兩種特徵。而 人體的身高是屬於多基因遺傳,等位基因表現時會 有累加的效果,所以表現出連續性的差異,而不是 只呈現極高(隱性)和極矮(顯性)兩種特徵。
概念回顧
• 還記得 『等位基因』、『基因』兩者的差 異嗎?兩者的關係為何呢?請發表妳/你的 想法。
人類的性別遺傳
有關性別的染色體-性染色體
人類的性別遺傳 仔細觀察一下,下圖中人類男性與女性的 23對染色體中有何不同?
女性 男性
人類的染色體
第1~22對稱為
第23對則稱為
體染色體
性染色體
人類的染色體 女性 •女性是2條等長 的X染色體。
男性
男性則是1條X 染色體和1條Y 染色體。
Y染色體比較短
第 2 章
遺
2-3 人類的遺傳
傳
思考一下!!
是不是人類所有的性狀都是像酒窩一樣 不是 『有』就是 『無』呢?為何人的身高 有高高低低的狀況呢?是不是所有的性狀都 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呢?
人類的遺傳
Warm Up
• 大雄和小靜在進行活動2-1「超級比一比」 時,發現同學的美人尖只有「有」和「無」 兩種情形;可是下課鐘響全班站起來時, 大雄卻發現同學們的身高是高高低低、參 差不齊的,他就很困惑地問小靜:「為什 麼身高的表現和美人尖的表現不同,不是 只有高和矮兩種情形呢?」如果你是小靜, 你會如何回答呢?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81张

1.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分析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复制及相关计算 3.基因与DNA、染色体、遗传信息、脱氧核苷酸之 间的关系 4.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在人血缘关系鉴定、刑 事侦破中的应用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走向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实验版 ·生物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及相关计算 6.基因与DNA、染色体、遗传信息的关系 7.中心法则的内容及相关内容的区别、联系和应用 8.基因与蛋白质及性状的关系
考情考点探究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一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实验版 ·生物
考情回顾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一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实验版 ·生物
考点直击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一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实验版 ·生物
高考回眸 1.(2012·江苏,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 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 说服力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一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实验版 ·生物
(3)噬菌体侵染细菌 ①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培养,子代噬菌体中没__有__35S。 ②被__3_2_P_标 ___记___的噬菌体+细菌―培―养→子代噬菌体中有 32P。 6.实验表明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__N_A__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__白__质__外__壳 __ 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_亲__代___D_N__A__来遗传的。 7.结论:D__N_A__是遗传物质。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一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实验版 ·生物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__核酸

五碳糖分为脱氧核糖和核糖
3、DNA的化学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所含碱基:A、T 、C 、G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G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构成DNA的连接
P P P P P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A
G C T C
T C G A G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
P
P P P P A G T C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相 互缠绕形成一个双螺旋结构
(3)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 组成不同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 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特异性: 不同生物个体具有不同的DNA
4、RNA的化学结构
RNA
细胞质
细胞核
脱氧核苷酸
A、G、C、T
核糖核苷酸
A、G、C、U
五碳糖种类
结构
脱氧核糖
核
糖
双螺旋结构
单链结构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信息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DNA来说,遗传信息就是脱氧核苷酸 的排列顺序 对于RNA来说,遗传信息就是核糖核苷酸 的排列顺序
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有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非细胞生物
同时具有DNA和 RNA遗传物质是
DNA 大多数病毒 只具有DNA遗传物质是DNA 极少数病毒 只具有RNA遗传物质是RNA
小结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各有 4 种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种类各有 4 种
4-3 遗传物质[59页]
![4-3 遗传物质[59页]](https://img.taocdn.com/s3/m/e9827f3027284b73f24250fd.png)
轉譯
UA C GGGA AA AUGC C C UUUAAAGGGC C C UUU
轉譯
GGGAAAUUU AUGC C C UUUAAAGGGC C C UUU
轉譯
AAAUUUC C C AUGC C C UUUAAAGGGC C C UUU
蛋白質
進行的場所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DNA複製 細胞核 轉錄 細胞核
細胞質 細胞質
轉譯 細胞質 細胞質
轉錄 DNA 胺基酸
轉錄 DNA 胺基酸
轉錄 DNA 胺基酸
轉錄 DNA 胺基酸
轉錄 DNA 胺基酸
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轉錄 DNA
胺基酸 蛋白質
轉譯
轉譯
UUUC C CGGG AUGC C C UUUAAAGGGC C C UUU
轉譯
C C CGGG AUGC C C UUUAAAGGGC C C UUU
3個鹼基為1組
A A A 補密碼
AUGC C C UUUAAAGGGC C C UUU
密碼子
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複製
DNA
轉錄
轉譯
RNA RNA
3’
5’
DNA的構造
雙股螺旋狀
3個氫鍵 2個氫鍵
5’
3’
AT
GC
CG
CG TA
GC
3’
5’
Q:一DNA含氮鹼基中, A 的比例是24%,則C的 比例是多少?
1. A :24% T :24% 2. C + G = 52% 3. C = G = 26%#
Q:有一完整雙股DNA,已 知有200個核苷酸,含 氮鹼基中有20個A。
2-3-3基因的表达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 生物 · 课标版
解析:a、b、c、d 分别表示 DNA 复制、转录、翻译、逆转 录;解旋酶和 RNA 聚合酶均参与转录过程;DNA 复制的时期 是细胞分裂的间期;真核生物中,DNA 的主要载体为染色体, 故细胞核是 DNA 分子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RNA 病毒特有 的信息传递方式为逆转录和 RNA 的自我复制。
传递到2个子细胞
组成细胞结 构蛋白质或 功能蛋白质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复制 特点 转录
高考总复习 · 生物 · 课标版
翻译
碱基 配对
遗传 信息 传递 意义
边解旋边复 边解旋边转录;转 翻译结束后, mRNA分解成 制,半保留 录后DNA仍恢复 复制 原来的双链结构 单个核苷酸 A-T,T- A-U,T-A,C A-U,U-A, A,C-G, - G, G - C C-G,G-C G- C DNA→DNA
1.三者的区别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场所
细胞分裂(有丝分 裂和减数第一次 分裂前)的间期 主要在细胞核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主要在细胞 核 细胞质的核 糖体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 生物 · 课标版
复制 模板 原料 条件 产物 产物 去向
转录
翻译
mRNA DNA的两条单链 DNA的一条链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都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 多肽链(或蛋 RNA(mRNA, 白质) tRNA,rRNA) 离开细胞核进 入细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2-3.3
基因與性狀表現
• 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而基因其實就是一段 DNA 序列,一條 DNA 上會有許多的基因。
• 我們身上的所有細胞皆由受精卵進行有絲分裂 而來,這些細胞皆具有相同的基因,但是由於 在不同細胞內進行轉錄與轉譯的基因不同,所 以製造出的蛋白質也不同,使得細胞的形態與 功能有明顯的差異。
DNA 聚合酶
使新股 DNA 由 5'→3' 延伸
GC
3’
5’
11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DNA 的半保留複製
• 梅瑟生與史達在 1950 年代末期,透過 實驗證實了 DNA 的半保留複製。
1. 正常野生型的細菌,其雙股 DNA 皆為 14N,假設以藍色代表含有 14N 的核酸 鏈(如右圖),紅色則代表含有 15N 的 核酸鏈,則當梅瑟生與史達將細菌培養 於 15N 的培養液中許多代後,絕大多數 細菌的 DNA 應如何表示?請將顏色填 入右圖虛線中。
13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3. 在此實驗中,可以透過離心以觀察細菌染色體的 重量。理論上,若細菌的雙股 DNA 皆含有 15N, 由於重量較重,離心後可以看到 DNA 聚集在離 心管的較下端,但若細菌的雙股 DNA 皆含有 14N ,則 DNA 會聚集在離心管的上端。依照半 保留複製的概念,讓細菌分裂一次之後進行離心, 觀察到的結果應該會是以下何者?
DNA 上,也可以透過轉錄,將訊息傳遞至 RNA 上,再由 RNA 轉譯出蛋白質,蛋白質的 表現又影響了生物性狀。
7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DNA 複製
• DNA 分子雙股間會分開,形 成兩條單股 DNA。
• 以單股 DNA 上的含氮鹼基序 列作為模版,透過 DNA 聚合 酶的催化,分別合成互補的另 一股 DNA,最後成為兩條雙 股 DNA。
19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轉譯
• 蛋白質是由許多胺基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組成生物體 中蛋白質的胺基酸主要有 20 種。
• 轉譯是將RNA上的訊息翻譯成為蛋白質。 • RNA 以三個連續的含氮鹼基為一組,在轉譯時決定一
種特定的胺基酸。 • 進行轉譯時,核糖體會與轉錄完成的 RNA 結合,然後
2-3 遺傳物質
1
2-3
遺傳物質
• 十九世紀中期,瑞士科學家米歇爾由細胞核中 分離出酸性物質,稱之為核酸。
• 染色體是由蛋白質與核酸構成,那麼遺傳物質 究竟是染色體上的蛋白質還是核酸呢?
2
2-3.1 核酸的種類與組成結構
五碳醣
去氧核糖核酸(DNA) (去氧核糖)
雙股螺旋
含氮鹼基
組成:去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基
核酸
核糖核酸(RNA) 多為單股 組成:核糖核苷酸
五碳醣 (去氧核糖) 含氮鹼基 磷酸基
腺嘌呤(A) 胸腺嘧啶(T) 鳥糞嘌呤(G) 胞嘧啶(C)
腺嘌呤(A) 尿嘧啶(U) 鳥糞嘌呤(G) 胞嘧啶(C)
3
2-3.1 核酸的種類與組成結構
去氧核糖核酸 (DNA)
4
2-3.1 核酸的種類與組成結構
DNA
12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2. 若將養在 15N 中許多代 的大腸桿菌移回 14N 的 培養液中,分別讓細胞 分裂一次與兩次,依據 DNA 的半保留複製, 判斷右圖中,第一代細 菌與第二代細菌的 DNA 組成應為如何?請依照 前述,以藍色代表 14N、 紅色代表 15N 將顏色填 入虛線中。
• 1960 年代,尼倫伯格以化學方式合成一條僅有尿嘧啶 (U)的 RNA,接著將此 RNA 加入含有合成蛋白質原 料的試管中,最後得到一條僅有苯丙胺酸的多鏈。
• 隨後他設計了一連串精巧的實驗,將 64 組遺傳密碼完 全解開,尼倫伯格因此獲得 1968 年的諾貝爾獎。
23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14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4. 承上題選項,若是讓細菌分裂兩次後再離心,觀 察到的結果又應該為何?
15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轉錄
• 真核生物轉錄場所:細胞核。 • RNA 聚合酶附著至 DNA 上,將雙股 DNA 分開。 • 以其中一股作為模版,依據互補鹼基配對原則合成
一段單股 RNA。 • RNA 會由核孔離開細胞核,在細胞質中進行轉譯。
5
2-3.1 核酸的種類與組成結構
DNA • 鹼基配對方式:
A=T;C=G • 雙股 DNA 鹼基數量:
A=T;C=G
6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 1953 年,華生和克里克提出 DNA 雙股螺旋 結構。
• 1958 年,克里克提出分子遺傳學中心法則。 • DNA 可以透過複製,將遺傳訊息傳遞至新的
16
2-3.2
轉錄
5’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RNA 聚合酶
5’
17
2-3.2
轉錄
5’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密碼股
RNA 聚合酶
5’ RNA
轉錄
模版股
18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轉錄 5’
3’
A UT
GC
CG A UT 模版股 T A
GC
3’
5’
RNA 聚合酶 使 RNA 5'→3' 延伸
密碼股
T
GC
G
TA
T
AT
A
AT
AT
AT
AT
AT
AT
TA
TA
TA
CG
CG
CG
GC
GC
GC
GC
GC
GC
TA
TA
TA
CG
CG
CG
C
GC
GC
T
AT
AT
G
CG
CG
A
TA
TA
C
GC
GC
A
TA
TA
T
AT
AT
複製後形成兩個和原先完全一樣的 DNA 雙股
10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DNA 複製
5’
3’
AT
GC CG CG TA
依據 RNA 上的 含氮鹼基序列, 每三個為一組, 對應特定的胺基 酸,將胺基酸聚 合形成蛋白質。
20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21Βιβλιοθήκη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複製 DNA
轉錄
RNA
轉譯 RNA
蛋白質
22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遺傳密碼表
• 克里克利用噬菌體進行實驗,發現若在基因的序列之 前,刪減掉一或兩個鹼基,整體序列都會亂掉,完全 無法製造出蛋白質;但若是刪減掉三個鹼基,對於後 方序列影響最小,仍舊可以製造出蛋白質。
• 雙股中的其中一股來自原本的 DNA,另一股則為全新合成, 此種複製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
8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DNA 複製
合成中……
單股DNA作為模板
9
2-3.2 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DNA 複製
AT
AT
AT
AT
TA
TA
CG
CG
GC
GC
GC
GC
TA
TA
CG
CG
GC
G
AT
A
CG
C
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