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测量物体的质量导学案.2014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导学案)

第二章2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学习方法:观察、实验、动手经历用天平测质量。
三、重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四、学习流程:
*质量有关概念
1、讨论: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
质量符号:
2、举例说明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即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3、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单位符号:
1t= kg 1kg= g 1g= mg 1mg= μg 两个鸡蛋约 g 一名中学生约 kg。
*质量测量
4、实验室常用测质量,对照仪器介绍它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5、动手:用天平测量两枚硬币的质量,概括出天平的使用方法①
②③④⑤
6、小组讨论:使用天平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
五、展示所学:
1、一个质量500g的物体运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为 g.
2、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称一个物体的质量,当右盘中放的砝码及游码移至如图位置时,天平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g
3、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
右盘中加入最小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A.向右盘中加砝码 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最小砝码去掉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4、测量物体质量时,若砝码生锈,测量值真实值(填“>”“<”或“=”)
5、如图使用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指出错误之处:
第2题图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学习你获得哪些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存在哪些困惑?。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导学案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导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2) 认识天平,学会调节天平,并会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课前先知】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产品质量”中的质量的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物质的多少,后者是指东西的好坏和产品的优劣;【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 P44-P45的内容,标注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完成自学反馈一.【自学反馈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表示.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而改变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为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换算关系:1t =______kg 1kg=________g 1g=________mg【练习】1、(1)地球的质量约为6.0×1024 kg=__________t.(2)一粒药片的质量约为5×10-4 kg=__________mg.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判断依据。
(1)把一铁块压成铁饼,其质量变小了;( )(2)一块石头从山顶滚到山脚,其质量变大了;( )(3)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质量没有改变。
( )【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本 P46-P47的内容,标注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完成自学反馈.【自学反馈二】1、我们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2、说说托盘天平各部件的名称。
3、调节天平的方法是:(1)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2)用镊子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横梁平衡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指针摇摆时,左右偏离中线的幅度相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2测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6.2测物体的质量》导学案一、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二)详细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工具;2. 常用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 物体质量的测量实验;4. 质量的估算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常用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其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质量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物体质量的准确测量。
(二)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常用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物体质量的测量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实验桌等。
(二)学具:学生手册、实验报告册、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本质;2. 介绍常用质量测量工具,讲解其使用方法;3. 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
(三)随堂练习:1. 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已知质量的物体,检验其对质量测量工具的掌握程度;2. 让学生估算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质量,并加以验证,培养其质量估算能力。
(四)小组讨论:1. 讨论质量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条件;2. 探讨如何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六、板书设计(一)质量的概念;(二)常用质量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三)物体质量的测量实验;(四)质量的估算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一)作业题目:1. 简述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工具;2. 描述常用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 进行一次物体质量的测量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二)答案:1.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常用单位是千克(kg);测量工具主要有天平、砝码等;2. 天平的使用方法: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然后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读取质量值;3.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2节 测量物体的质量导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第2节测量物体的质量导学案(新版)苏科版【学习目标】1、学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学会用天平测轻小物体的质量3、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活动方案】活动一、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参看教材P、2信息快递)1、测量前① ② ③2、测量时① ②3、读数活动二、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1、实验室常用天平的最大测量值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2、能否用这架天平直接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3、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4、看教材表格,把下表中缺少的项目补上5、按教材上实验步骤测出3组大头针的质量,填入上表。
活动三、测量水的质量1、你的操作顺序:2、测量并记录数据序号测量步骤质量(g)123活动四、准备教材P、7上3个讨论题1、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2、你认为有什么区别?3、你的观点和依据[检测反馈]1、将一段1cm长的棉线放在天平的左盘里,能称出它的质量吗?怎样才能测出这段棉线的质量?2、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合理的步骤顺序为。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调节横梁的螺母,使横梁平衡(3)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位置使天平可以平衡(4)将空杯放在左盘里(5)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6)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7)把烧杯中装水后放在天平左盘中,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8)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与空烧杯质量之差就是烧杯中水的质量[ 巩固提升 ]1、容器里盛有质量为1kg的饱满的大米,如果给你一架天平,你能测出容器里大米的粒数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方法。
2、小明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如图所示。
测量误差比较小的操作顺序是(用图下序号表达),水的质量m=。
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2节测量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6.2 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
2.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通过自主的活动创新学习。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5.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观念,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6.通过对古代天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过程:✧练习使用天平你的橡皮的质量?______g=______kg立方体的质量?______g=______kg✧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①讨论:如何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③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思考:哪一种测量的结果更精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A.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B.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C.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测量杯中水的质量比较分析:方法一:测量液体质量时,由于托盘上不可直接盛放液体,这就要先测容器的质量,即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最后用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
这种方法对于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或牛奶、油等黏性液体同样适用。
m杯=_______gm总=_______gm水=m总-m杯=_______g方法二:如果先测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出后测空烧杯的质量,最后两者相减。
说说这种方法的不妥之处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3、在下列数字后面分别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3)一卡车钢材的质量约为5;(4)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5、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数及称量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此物体的质量是g,合kg.
6、小华使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个零件的质量,该天平配置的最小砝码的数值是5g。小华按正确方法测量时,测得零件的质量为38.6g,则小明在天平的盘放了砝码,其质量数值由大到小依次是.
⑶、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①一只苹果的质量:②你身体的质量:
任务三:质量的测量工具
⑴、实验室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⑵、观察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⑶、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①使用天平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其步骤是:①应将天平放在;②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处,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
【达标提升】
1、在下列空格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⑴人民币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50____
⑵一只大公鸡质量约2.5____
⑶一头大象的质量是2×106_____
2、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______t,
一枚药片质量约为250 mg =____㎏。
3、下列关于天平操作方法,正确的认识是()
A、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三、自主检测
【当堂反馈】
1、单位换算:2×105g=______kg=______t=______mg
换算过程:2×105×1g=2×105×kg=200kg
2、1kg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3——201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2.1自然环境导学案

2013——201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2.1自然环境导学案使用时间 2014-2- 编制人:卞铮班级:小组姓名【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教材P6—9页内容,独立完成学案所设计的问题,在不会做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记;2.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并及时用红笔纠错、补充。
(带★的习题为选做)【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
2.运用地图归纳亚洲的水系的特点【重点】亚洲地形、水系的特点。
【难点】亚洲地形、水系的特点。
【复习回顾】1、亚洲半球的位置:_______半球和_______半球。
2、亚洲濒临的大洋:北部为_________洋,东部为_________洋,南部为________洋。
3、亚洲六大分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位于_____亚,这一地区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国家。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6—9)一、亚洲地形区的分布1、亚洲最高点:____________峰,海拔_________米;最低点:_______海,海拔_____米。
2、亚洲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亚洲主要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1、流入太平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入北冰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入印度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最终不注入海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中。
2、河流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案二 苏科版

量物体的质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
2.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通过自主的活动创新学习。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5.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观念,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6.通过对古代天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设计思路
整个活动过程从活动材料的准备到活动的实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领悟,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探究活动状态中,充分体验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
三、教学资源
教材、《学习指导用书》、《物理实验》
四、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大头针、烧杯、水
活动6.2: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设计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大头针数量
总质量m总(g)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m(g)
1
2
3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③用天平测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质量概念、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学习范围
6.2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法指导
合作交流与实验探究
一、预习检测:(考查旧知)
1.什么叫质量?物理实验中称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是什么?
2.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进行哪些调节?怎么调节?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哪一盘上?砝码放在哪一盘上?
4.一般按什么顺序加减砝码?在什么情况下移动游码?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7.怎样确定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8.使用天平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二、讲解新知(10分钟,安排布置本课内容,讲重点、难点)
实验目的:
1.经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过程,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合理地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
④用天平测出2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分析总结:这一测量方法可称之为“累积法”或“测多算少”
活动6.3:测量水的质量
设计实验表格:
测量步骤
质量m(g)
1
测量烧杯的质量m1
2
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3
烧杯中水的质例题,对重点难点进行巩固)
步骤:
调节托盘天平,使之平衡;
测出10根回形针的质量为M1;
测出一盒回形针的质量为M2;
求出回形针的数目N。
3、怎样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4、将一段1cm长的棉线放在天平的左盘里,能称出它的质量吗?想一想怎样才能测出这段棉线的质量?
5.容器里盛有质量为1kg的饱满的大米,如果给你一架天平,你能测出容器里大米的粒数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方法。
6、现有9个外形相同的小球,其中一个是空心的,请你用天平最多称两次,将那个空心球找出来,请说出你的思路,方法,并讨论其合理性。
7、A、B两块木板是从同一块厚薄均匀的木板上截下来的,其中A是正方形,B的形状不规则,给你一架天平,一把刻度尺,你能测出B木板的面积吗?
8、给你一架游码读数最大值是5克的托盘天平(不给砝码),如何用最少次数称出20克的铁钉?最少称几次?
杏河中学“考讲练”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6.2测量物体的质量
课时序号
3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
备课人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
赵军
情感态度价
值观
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在实际测量中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
9、如何用天平称出滴管中滴下的一滴水的质量呢?
四、本课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本节课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6.2测量物体的质量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
教后记:
1、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2、如何利用托盘天平很快知道一盒回形针的数目?写出步骤及关系式。